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网络实名
网络实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域名:ww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
在桂林的时候,我一直想养一只猫,橘猫,这个想法终结在我回到老家、跨入家门那一刻。
也许是看到家里的地板一尘不染地反着光,也许是进门处兰草安静幽绿,也许是又回到了和父母相处的环境,那种无形的约束感包裹上来,看着他们一如从前,知道养猫这事,即使远在桂林,他们也会非常反对。罢了。
1
这些年,家乡一直在变化,推倒了一个又一个我熟悉的地方。
院子门前的大桥拓宽至八车道,河岸边的房子拆掉了,小学时放学回家走在桥上,瞥见同班同学已经在河岸边家里的书桌前写起了作业,想起他那时拿着铅笔跟我打招呼的场景。中学校门口的店面也已经推倒,原本的文具店也不知去向,变成了文化墙,天黑了有专门的灯光投射在文化墙上,大理石材质的墙上雕刻着五溪大地的历史,一叶叶扁舟在沅水上飘零,画的是当年沅水上的商船运输桐油、白蜡、木材的情景……
在家乡,很多我生活过的痕迹已被抹去,这反倒让我再难有勇气踏进那些还存在着些许痕迹的地方,中学的校园我不敢再进去,宁愿绕路也不想走以前常走的那条河堤,曾经和朋友一起去的KTV也不再有兴趣去,唱来唱去还是高中时那几首,尴尬得很。而一直生活在家乡的人们却不觉得,因为他们参与到了这场变化之中。
这里修路,他们每天开车上班就自然而然地绕道;那里炸桥,他们就在高楼上拍下视频发在朋友圈里;一家熟悉的早餐店关门,很快能找到另外一家……他们说:“怀化还是那个怀化,变的是你。”
仔细想想,真是这样。
2
过年回家,我坐在我房间的书桌前,看着书柜里摞的厚厚的笔记本和高中时期买的杂志,翻到抽屉里那些永远也不会再用的崭新的水笔芯,我会怀疑,“我此刻正坐在我房间的书桌前”这件事是否真实地存在着。
读书时,我很喜欢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现在除了睡觉时间,我都尽量不进来。那种对流逝时光的忧惧,使得回忆变得尴尬。高中时的所思所想,就定格在了这些物件上,时间也似断非断,“我是怎么成了今天的我?”,于是又开始怀疑和虚无了,这些想破头也想不清楚的问题。书桌上也放着几本妈妈的书,我不在家的时候,她大概将我的房间当做书房。有时我会想,她坐在我曾经的书桌前阅读的时候,是否会想起从前我在书桌前学习的情景。
这是一张做作业的书桌,当然也不全是。
我在桌前写过信,读过无数本“无用的”闲书,我的小灵通手机就放在书桌右上角,总是调至静音却总有新短信,我总是一边学习一边和同学发短信。桌上有我刻的字、有我堆积如山的习题册,我在这里又哭又笑发过不少神经……如果她想到这些,也就不免想到我在家的那些年,想到每天叫我起床上学的岁月;继而想到我离家上大学,那感觉跟之前已大不相同;又想到我在职场,再也没有暑假,回家的天数屈指可数。她的生活也更少地围绕我展开,自在又孤单,再多的欣慰之中也夹杂着无奈。
2016年的寒假,我“鬼使神差”地在书桌前读了中岛敦的《山月记》,给当时正在择业的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现在,妈妈在这书桌前读木心、周国平、傅雷……读她爱的一切书籍,也是一方很快乐的小天地了。
光阴飞逝,不舍昼夜,推着我们向前,没有往回走的机会。
3
当我离开家乡,来到桂林工作以后,家乡这座小城就常被父母用来和桂林比较。爸爸总会问:“桂林马路比这里宽还是窄?”“桂林有多少人口?”“桂林面积多少?比这边大多少?”
这些问题我一个也回答不出来,只回答道:“桂林很好,比这里好。”
去年十一月,父母来桂林看我,爸爸要求去吃有桂林特色的食物。喝油茶时,他评价桂林米豆腐的做法不如我们家乡的好吃,但也还过得去;吃卤粉时,他评价桂林卤粉不如我们家乡的干挑米粉,但也还过得去;吃老友粉时,他评价南宁老友粉不如我们家乡的三鲜粉,但也还过得去……总之就是都过得去,但就是不如家乡的口味好。
我赌气地说:“桂林的食物,我吃着很习惯,而且价格便宜,比家乡要便宜很多。”爸爸默不作声。
在父亲心里,哪里也不如家乡好。
可那次来桂林看我,我带他从中华路22号的小路“溜”进了靖江王城,爸爸竟然很喜欢这个景点,大约是王城的城墙勾起了他童年的回忆。
老家的县城是汉高祖五年置县,清朝时为沅州府,城墙围城,墙上能跑马车,城里都是高墙的窨子屋,是一座精致漂亮的小城。爸爸喜欢城墙,喜欢古建筑,因此参观王城的城墙,就爱上了桂林,也真是很单纯了。
4
妈妈近来常常说,她会变得越来越老了。从不催婚的妈妈也偶尔会跟我讨论婚姻问题。我很认真地问她:
“你可以接受我不结婚吗?”
“可是可以,但你一个人会很孤单的呀。”
“我不孤单,我还有你呀。”
“我老了会成为包袱,没有用了。”
“人都会老,也只有唯一的一次机会变老,就像只有唯一的一次机会年轻,都要珍惜和体会,你不要怕变老哦。”
虽然安慰的话说得及时,但我真是不敢相信,妈妈居然会说自己“老了会成为包袱”这种话。毕竟,我还不能完全接受爷爷奶奶的衰老,不能完全接受外婆的离世,居然就要开始直面父母的衰老了。
不像在桂林工作时的活力满满,与同事朋友吃喝玩乐时的亢奋,过年回乡总要直面衰老这件沉重的事,要面对老人衰竭的病躯、模糊的口齿、糊涂的头脑……
年夜饭上,爷爷夹菜都夹不太稳,高血压的爸爸每次端杯都让我担心……
我的脚步却停不下来,更难受的是,家人也不希望我的脚步停下来。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解决就像追求真理一样,困难重重。面对、牵挂、淡忘、再次面对……如果是个无限循环也好。
爷爷奶奶的衰老已成定局,可是大年初一,很久没有食欲的奶奶居然自己啃了一截黑皮甘蔗;深受痛风折磨却酷爱吃鱼的爷爷也终于获准吃了一小块干鱼,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