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塞巴尔德处女作中文首面世,新民说塞氏小说系列完整亮相
诺贝尔文学奖遗珠里,W. G. 塞巴尔德无疑是德语文学世界的最大遗憾,其漫谈式的独创性写作风格深刻影响着同时代以及后来的写作者们。2001年,年仅57岁的塞巴尔德因车祸意外去世而与诺奖擦肩而过,这场意外是世界文坛的巨大损失。后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霍拉斯·恩道格尔证实:塞巴尔德已在诺奖的名单上。

2019年起,新民说·广西师大出版社陆续推出W. G. 塞巴尔德三部虚构作品《奥斯特利茨》《移民》《土星之环》,出版后入围多个重量级媒体榜单评选,其中,《土星之环》更是斩获豆瓣年度高分图书、百道网年度总榜TOP100等多项荣誉。今年春天,塞巴尔德小说系列收官之作,也是塞巴尔德的小说处女作《眩晕》终于面世,该书语言简朴优雅,被称为” 文学类型的杂烩 "。

以上四部作品,被视为塞巴尔德最为重要的四部诗体小说,也是首次被完整引进中文世界,读者可直接感受当代德国最重要、最富于历史责任感的作家的文字魅力,聆听“来自高处的声音”。这四部小说的出版,让中文读者得以通过文字接近这位伟大却过早离开的写作者,“他还有太多蕴藉与黑暗的美丽与俳谐尚未言说”。

IMG_1881.jpg

塞氏文学宇宙起源之作面世,
中文版首度集体亮相

2019年,塞巴尔德绝唱之作《奥斯特利茨》全新中文译本面世,由这部作品开始,新民说·广西师大出版社正式将这位文学大师的作品整套引入国内文学世界,成名作《移民》和代表作《土星之环》连续以中文首译姿态登场,“托马斯·曼之后最精微有力德语小说”终于得以完整的面貌与国内读者见面。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1944年生于德国,1970年起任教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2001年因车祸去世。他留下的四部诗体小说——《晕眩》《移民》《土星之环》《奥斯特利茨》——每一部都与众不同,熔回忆录、小说、游记、历史等于一炉,锻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2000年,苏珊·桑塔格在《泰晤士文学副刊》撰文,提出“文学大师是否存在”的问题,但在结论中她认为“就英文世界来说,尚有几人存在,其中之一就是W. G. 塞巴尔德”。

新民说最初与塞巴尔德结缘,来自编辑私人阅读书单,在读完原版《移民》之后,我们决定将这位作家的作品全部引入国内,并将之前中文版的《奥斯特利茨》重新翻译出版。三年前,塞巴尔德最负盛名作品《奥斯特利茨》新译本面世,其后《移民》《土星之环》相继登场。

此次《眩晕》出版,组成了塞氏虚构作品的完整体,也是新民说外国文学产品线中的重点策划。自塞氏风格集大成之作《奥斯特利茨》出发,途经其成名作《移民》和经典作《土星之环》,最后以处女作《眩晕》收官,我们藉由四本书的出版脉络完成了对塞巴尔德书写的追本溯源,得以在时间的纵深和空间的延展中体认塞氏书写的源头和发展。

在主流媒体的报道和作者、译者、学者多角度解读下,塞巴尔德逐渐从中文世界鲜为人知的“小众”作家变为成功“破圈”的文学热词。跟随新民说溯源式的出版进程,国内读者可以一步步深入其建造的另类德语文学世界,其打破现实与虚构界线、推翻虚构与非虚构壁垒的全新写作手法也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作者,掀起新的写作风尚。

图片

横扫各大文学奖的“异乡者”,
雄霸年度榜单盘点的当代文学宠儿

2019年,英国《卫报》评选“21世纪100本最佳图书”,塞巴尔德《奥斯特利茨》名列第五,但这不是媒体第一次如此宠爱他。柏林文学奖、海因里希·伯尔奖、海涅文学奖、不来梅文学奖、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英国文学网站评出新千年最佳小说……塞巴尔德几乎横扫欧美各大文学奖,去世前几个月,诺贝尔文学奖将他列入候选名单。

塞巴尔德作品多反映局外人、外乡人的命运,就像他自己离开家乡到异地谋生。这位书写的“异乡者”,以创新书写方法锻造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文学体裁,有人把他这种揉合了各种元素的写法称为 " 创意写作 ",或是 " 塞巴尔德的漫谈 “。自他的作品被陆续引入中文世界之后,这种全新文体在这一片土地引发巨大关注,塞巴尔德成为 “福克纳、马尔克斯和卡佛之后,中文写作者的又一个写作典型。” 

如今,塞巴尔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新京报书评周刊、北京日报、晶报、经济观察报、中国新闻周刊、南方都市报、深港书评、界面文化、豆瓣、凤凰网读书、单向空间、晓书馆……无数中文媒体和机构将目光聚焦塞巴尔德,“新京报书评周刊专题报道“ “豆瓣年度高分图书”  “百道网年度百大好书”“深圳读书月年度三十大好书” “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入围” ”方所书店年度推荐” “罗新个人年度书单” “沈奇岚年度10本好书推荐” ……从官方盘点到个人推荐,塞巴尔德引发了人们对于写作的全新思考。

“塞巴尔德式风格”对许多后辈产生着重要影响:凭借《白日漫游》被读者熟知的青年作家远子在新作中坦言,自己改变风格是受到塞巴尔德影响。“在尼日利亚裔美国作家泰居·科尔的处女作《不设防的城市》中,孤身一人的观察者在纽约和布鲁塞尔漫游,被城市历史的沉积物吸引。” 这些后起之秀在作品中对塞巴尔德进行模仿、戏拟或修正,塞巴尔德的混合写作风格得以延续其生命。

IMG_1859.jpg

最贴近塞巴尔德本人的“存在之书”,
在叙述的负空间里致敬卡夫卡

新民说引进出版塞巴尔德作品系列,多渠道、多平台、多媒体宣传发力,致力于让这位当代德语文学大师被更多中文读者熟知,为当代文学写作增添新的可能。

被视为大屠杀文学的《奥斯特利茨》和《移民》直视历史浩劫下的个体创伤,是形塑塞巴尔德声名的重磅作品,为使读者理解作品中理性的深度、领略文字间感性的迷人,新民说邀约多位名家撰写书评,通过专业的剖析和解读让中文读者认识并喜爱这一突破传统小说文体各种边界的独特写法。

意涵更加多元的《土星之环》出版后,我们引入视频、播客等视听媒介,以更加生动、立体的手段介绍塞巴尔德的写作生涯,隐身于作品中的作者终于在文字中现身,这位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乔伊斯”的诺奖遗珠成为中文文学世界新的现象级作家。

处女作《眩晕》的压轴出版完成了对塞巴尔德书写谱系的梳理和补完。与《奥斯特利茨》《移民》不同的是,《眩晕》从具体的历史主题抽身,用长焦镜头拉向个体与记忆的对峙,通过一贯的虚实结合、图文并置,致敬卡夫卡,书写存在的冷峻本质,因此,该书也被称作最贴近塞巴尔德本人的“存在之书”。

“记忆”是贯穿塞巴尔德四部作品的主题,不论是《奥斯特利茨》《移民》中对犹太人家族往事的追寻,抑或是《土星之环》《眩晕》里由旅途牵引出的千头万绪,无一不是记忆的分身和变形。如A.S.拜厄特所言,塞巴尔德从记忆的衰退、狂热的想象、富有创造力的荒芜状态入手,对记忆的虚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眩晕》则被称为“记忆的爱因斯坦”,虽然塞巴尔德细致入微地描写旅途风景、绘画与建筑的专业细节、个体的敏锐情绪,主题却是在反复表达中愈发浓重的沉默——它们是塞巴尔德作品的不变母题,即无法讲述的真相、无法和解的过去和无法理解的记忆。绕着这些不可接近的存在打转,读者将获得一次目眩神迷的阅读体验。

这本书的题目,蕴含双重意义,德语中 Schwindel 既指眩晕,也指骗局。充满了重复、巧合、异变、断裂的文字让叙述的时间发生扭曲,互相交叉,“我”和读者都被甩入了大脑无法处理的、不可知的四维空间——记忆,这也许就是眩晕感的来源。不可靠的记忆伪装成秩序与规律,让人错觉能通过记忆把握过去、预见未来,而历史从不是整体,时间并不连贯,生命也没有范式与模板可循,人只能被围困在记忆的骗局里,以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存在。

对塞巴尔德一贯赞誉有加的苏珊·桑塔格评价如是评价本书:“这是一幅心灵的自画像——关于一颗躁动不安、持续不满的心灵,一颗受尽折磨、轻易落入幻觉的心灵。”《泰晤士报文学副刊》说,“一部高度私人化的作品,它向我们展示了塞巴尔德写作的发源,并不断为他提供了新的刺激和灵感。”英国著名作家安妮塔·布鲁克纳则认为,“一个人在日常阅读中,不可能遇到像《眩晕》这样的作品。从书中抽离时,他会被震撼、吸引,且深深打动。”

塞巴尔德是极少数能让人意识到语言之魅力的作家,作为塞巴尔德不竭的灵感之泉及其小说风格的源起,《眩晕》的出版组成了塞氏虚构宇宙的完整体,此次中文版的集体亮相,中国读者们终于可以一睹诺贝尔文学奖最大遗珠的作品全貌。

IMG_1862.jpg

相关图书

IMG_1833.jpg

《眩晕》
[德]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著
徐迟 译

本书是塞巴尔德的小说处女作,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以司汤达的视角,讲述了他的从军经历、与梅毒的斗争以及无果的爱情;第二章讲述了“我”在意大利多地的旅行,或者说被不安驱动 的一次次逃离;第三章讲述了卡夫卡于一九一三年在意大利的一次公务出差和浴疗之旅;最后一章,“我”重返德国故乡,挖掘自己的童年记忆。

四个部分都围绕着一个孤独的叙述者,他们都踏上了古怪而令人不安的旅程,而“我”在旅行中撞见了各种分身、尾随者、历史鬼魂,不断与神秘的猎人格拉胡斯相遇,还隐约与不同时空的司汤达和卡夫卡共享了相似的惊恐和困顿……


土星5.jpg

《土星之环》
[德]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著
闵志荣 译

本书是塞巴尔德继《移民》之后又一享誉国际的作品,记录了叙事者“我”一段穿越英格兰东海岸的徒步旅行以及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思所感。他行经古老的英国庄园、已故作家的宅邸、破败的海滨度假胜地、被遗弃的岛屿,回忆讲述各种奇异的故事,如托马斯·布朗的头颅、伦勃朗的解剖课、鲱鱼的自然史、康拉德的非洲之行、中国的宫廷火车、糖与艺术的历史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轰炸、耶路撒冷神庙的模型、诺维奇的蚕桑业,等等。

这是一段真正的文学之旅,这些穿杂在旅程中的事件涉及文学、艺术、社会历史、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集体与个人回忆交织,图片与文本相辅,梦境与现实共生。读者受邀进入这座回忆博物馆,与塞巴尔德一同观察生存与记忆、变化与遗忘。


移民.png


《移民》
[德]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著
刁承俊 译

本书是塞巴尔德的成名之作,包括四个超长短篇小说:第一篇《亨利•塞尔温大夫》讲述了塞尔温大夫的一生,他从七岁随家离开立陶宛乡村,本想去美国却流落到英国,在晚年一贫如洗;第二篇《保罗•贝雷耶特》讲述了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国民小学教师的一生,因为家族的不幸,他陷入被驱逐者的忧郁和对德国的复杂情感;第三篇《安布罗斯•阿德尔瓦尔特》讲述了移居纽约的舅公带传奇色彩却又悲凉意味十足的一生,他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大银行家的管家,但最后住进疗养院,主动接受休克疗法;第四篇《马克斯•费尔贝尔》讲述了画家费尔贝尔的一生,以及费尔贝尔母亲留下的回忆录。这些不同的故事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关于背井离乡的犹太人在原居住地和异国他乡的悲惨遭遇。



塞巴尔德1.jpg
《奥斯特利茨》
[德]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著
刁承俊 译

本书是德国作家温弗里德 •塞巴尔德享誉国际的代表之作,也是其离世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这一名字本身便是一种隐喻,它既是一个典型的犹太人名字,又是一场著名战役的名字,同时还与奥斯维辛(Auschwitz)的发音如此相似。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被一对英国夫妇收养的犹太男孩,得知自己的真实姓名“奥斯特利茨”后,终其一生追索自己的身世之谜。从威尔士到巴黎,从图书馆到地铁站,从安特卫普到柏林……而伴随着他对“自我”的探寻,一块又一块不可或缺的记忆拼图逐渐连缀起来,还原出一份悲恸的个人史,一段令人难以释怀的家族往事,以及欧洲大陆曾发生过的那段黑暗的历史。塞巴尔德以其独特的笔法和语调,突破传统小说文体的各种边界,将虚构与事实、记忆与历史、图像与语言、叙事与评论等糅杂在一起,编织出一个既有理性的深度,又有感性的迷人的故事。通过奥斯特利茨,我们穿越到一片带着深不可测的时间感的广袤之地,一个由朦胧的画面与人影组成、笼罩于光与雾之中的世界中。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