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女性主题图书

伍尔夫说:“不必匆忙,不必火花四溅。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女性在这个世界上,总是顶着无数的标签生活着。她们被要求做父母的乖女儿、丈夫的贤妻子、孩子的好妈妈……

这些标签已经嵌入她们的血肉,与她们融为一体。“所有人都在告诉我要做自己,可是当面具被撕下时,我只剩下模糊的血肉。我不知道我还能是谁,也不知道该如何做自己。”

近五年来我们出版过的女性主题书单,包含自我追寻、事业发展、亲密关系、家庭生活等多项议题,献给同样迷茫的你。愿你在阅读中看见“最伟大的女作家”伍尔夫面向世界的呐喊,看见“时尚帝国创始人"香奈儿引领的独特品位和潮流,看见“东亚女性主义的开山人”上野千鹤子解决人生烦恼的睿智,看见女艺术家们创造时的巧思和才华,看见三十岁的女人们对生活的追寻……在不同女性的创造力中,看见她们的力量与可能性。


 PART.1 女性传记

1

#除了马克思的女儿,她还是谁?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019.jpg

《她这样的一生:爱琳娜·马克思传》

著者:[英]瑞秋·霍姆斯

译者:陈慧平等

作为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的身份往往会让人忽略她为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她是首位领导英国码头工人及煤气工人工会的女性、八小时工作制国际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政治哲学的开创者、女性主义先驱。作为父亲的秘书和助手,她不知疲倦地为父亲马克思工作了许多年,编辑了不少马克思的重要作品,为马克思理论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其父卡尔·马克思、其母燕妮·马克思、两个姐姐珍妮和劳拉以及她父亲的好友恩格斯都对她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中大篇幅描写了爱琳娜的家庭及其成长经历,刻画出爱琳娜·马克思不平凡的一生。


2

#一名才华横溢的女性作家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027.jpg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

著者:[英]昆汀·贝尔

译者:萧易


弗吉尼亚这个“浪漫的势利鬼”,既光鲜又可畏,她活在自己内心的丛丛冲突之中,活在调情与被调情中,靠着才华横溢的玩笑减自己的压,活跃别人的气氛,而她那副一碰就碎的身体,又不会付出稍微多一点的亲密。

“未出嫁之前,弗吉尼亚·伍尔夫原本是斯蒂芬家的小姐。”从斯蒂芬到伍尔夫,传记自然分为两卷,它是第一部探讨这位作家生平的真正完整作品。通过弗吉尼亚·伍尔夫外甥的视角,呈现出了有别于她那种莫测的艺术世界的真实形象。


3

#墨西哥先锋艺术及现代女性艺术家代表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031.jpg

《弗里达·卡罗:用苦难浇灌的墨西哥玫瑰》

著者:[加]苏珊娜·巴贝扎特

译者:朱一凡 阮静雯 李梦幻

弗里达被公认为20世纪墨西哥先锋艺术及现代女性艺术家的代表。她勇于打破禁忌,以创作自画像著称,著名歌星麦当娜和艺术家毕加索、马蒂斯等都是她的忠实拥趸。弗里达画笔下特立独行的自画像表达了她肉体上的痛苦、煎熬,墨西哥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以及不向悲剧命运低头的倔强性格。

本书讲述了弗里达贴着先锋艺术家、女权主义者等标签的不循传统的传奇一生,与丈夫、知音、弗里达艺术最忠实的推崇者——迭戈·里维拉牵缠激荡的罗曼史,以及与著名艺术家马蒂斯、穆雷、布勒东、杜尚、米罗、康定斯基等不为常人所知的交游往事。此外,书中除收录大量弗里达画作外,还收录了她个人收藏的档案、家庭照片、物品和文物,以及弗里达居住环境的照片,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弗里达独特艺术风格的源头,其中闪耀着的非凡创造力和独特个性,令人心驰神往。




4

#美国现代主义之母的一生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035.jpg

《乔治亚·欧姬芙:流浪的花朵》

著者:[美]艾莉西亚·伊内兹·古兹曼

译者:夏莹

乔治亚·欧姬芙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之一,被公认为美国现代主义之母,是美国偶像级艺术家。她是一个矛盾体,她不施粉黛、不爱华衣,却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照片;她嫁给了20世纪著名的美国摄影师,每年却有一半的时间离开丈夫及其成名的城市;她不与人来往,却通信广泛;她一生颠沛流离,却努力想要安顿下来,直到53岁才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她爱新墨西哥州的家园,却也爱旅行,享受发现新风景的乐趣,足迹遍布全球。

本书将另辟蹊径地从变化的角度去诠释欧姬芙的创作,呈现一个被赞誉、被误读、被追寻却永远触之不及的艺术人生,使读者在了解艺术家生平经历的同时,感受20世纪乃至当今女性精神与个体独立的风貌。




5

#“香奈儿”风靡全球的背后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040.jpg

《可可·香奈儿:幸运的5号》

著者:[英] 卡罗琳·杨

译者:校逸

在香奈儿之前,女装设计师往往躲在自己的店铺里,不参与社交。香奈儿则游走在巴黎的上流社会,喜欢和人们分享自己穿衣打扮的习惯、品位和需求。她从丰富的人脉里获取信息,进而把握潮流趋势。香奈儿设计的服装,顺应了当时欧洲社会掀起的女性独立浪潮,将女性从繁复的服饰中解放出来,赋予她们身体的自由,帮助她们行动灵活地参与体育项目、使用交通工具,以及外出工作。

从寄居修道院的贫困少女,到掌领时尚王国的服装设计师,香奈儿始终为自己所向往的自由和成功而充满激情地工作。她以独立的人格、坚定的自我追求,迈向广阔的世界,收获了爱情、名利和自由,成为时代独立女性的代表。这本图文并茂的传记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了她非凡的故事,侧重于向读者展示她生活的家园、环境和周遭风景,以独特的视角凝望香奈儿的一生。


6

#女性主义艺术领域的开山之作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044.jpg

《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著者:[美]琳达·诺克林

译者:李建群

为什么当我们聊起艺术的时候,脱口而出的总是凡·高、毕加索、莫奈?为何在普罗大众的视界中,少有提及伟大的女艺术家?在历史上,女性真的更难以成为“艺术家”吗?为什么女艺术家难以被定义“伟大”?女性的力量,在漫长的艺术史上从来都不是边缘。

这是一部流传了半个世纪的女性主义艺术领域的开山之作,预示了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开端。为什么诺克林在50年前的发问,在今天依然极具现实意义?过去的半个世纪,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仍面临着哪些困难?本书直面半个世纪以来的女性处境变化,围绕着性别、艺术与权力的思考,正式吹响了艺术领域女性主义的号角。


7

#探索张爱玲的内心世界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048.jpg

《张爱玲传》(修订版)

著者:张均

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魅力的女作家,关于她的传记已经颇不少见。可是,“关于张爱玲,我们不是说得太多,而是太少。我们太多渲染、重复她作为一个天才女子的“传奇”,而太少将心比心地探寻她在现实中,作为生活着的、感受着的女性所经历过的内心的光芒与黑暗。”

本书以其个人经历为经线,以其文学生涯为纬线,以大量的有关张爱玲的文本资料为基础,谈及了其成长环境、情感生活、文学生涯等多个方面,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冷观人世浮华、深谙生命感伤、追求完美主义的张爱玲。


8

#舞蹈是她的生命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052.jpg

《皮娜·鲍什:舞蹈剧场的创造者》

著者:[英]罗伊德· 克莱门卡

译者:王虹

皮娜·鲍什,德国有名舞蹈家、现代舞编导家,“舞蹈剧场”的创立者,对20—21世纪的舞蹈、舞台艺术乃至当代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她的舞蹈将人物与场所深度结合,从中缔造出全新的传达艺术理念的方式,晦暗与光明、绝望与希望交织出现,可谓在舞蹈剧场中重置了人的存在本身。从不自我重复,永远在挑战习惯。每一部作品诞生,她都带给世界新的东西、新的冲击;而即便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间也在自我裂变。她让我们看到女性在追逐所爱时闪烁的无限光芒。她的舞蹈是哲学,是思想,只有书本可以抵达舞蹈静止之处的思想。


9

#知识女性旅行小史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056.jpg

《壮游中的女性旅行者》

著者:[意]阿蒂利奥·布里利 [意]西莫内塔·内里

译者:董能

18—19世纪,在渴望新知识、认识新世界之路上大胆奔波的,除了那些雅好艺术、酷爱古迹的老少绅士,还有一批敢作敢为的女性。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来说,壮游不止是文化养成的机会,更是代表自身存在的关键时刻,并常常象征着戏剧性的解放之举。

本书以壮游中的女性旅行者为主角,讲述了1757—1854年间16位杰出女性的旅行故事。这些女性旅行者中有走在时代思想前列的女权觉醒者,如海丝特•皮奥奇、玛丽•雪莱,更有才华过人的女作家、女画家,如德•斯塔尔夫人、伊丽莎白•勒布伦。她们在旅行中表现出不同于男性旅行者的敏感和坚韧,在壮游中挣脱枷锁,在历史、爱情和冒险中开创女性独立的先河。她们创作了丰富细腻的旅行日志和文学艺术作品,在文化史上留下属于女性的别样精彩。


 PART.2 女性社科



1

#单身女性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100.jpg

《单身女性的时代:我的孤单,我的自我》

 著者:[美]丽贝卡·特雷斯特

译者:管燕红 贺梦菲 薛轲

本书聚焦美国单身女性,选取了约三十位女性的故事。尽管她们的肤色、族裔多样,生活环境与教育背景不尽相同,但这些单身女性积极争取自身权益(选举权、堕胎权益),影响了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单身女性正在这个本不是为她们设计的世界里,逐渐占据一席之地。

不是“独身宣言”,也不为向传统婚姻“抖机灵”——特雷斯特提醒我们:女性命运不再是简单的“二选一”(不结婚就养猫),在她们面前会有更多的选项、更出彩的人生。结不结婚,女性都需要一种保持单身的能力,在思想上自主、经济上独立。由此我们将无可避免地迎来一个单身时代。


2

#女战士的行军纪实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104.jpg

《天路行军1950:千名女兵徒步进藏纪实》(修订版)

著者:纪晓松

千名女兵徒步进藏,挑战人类极限的高原行军,人类史上惊世骇俗的行军奇迹,也是中华民族史上一座难得的精神宝藏。本书是一部描写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民解放军的千余名女战士随同进藏部队进军西藏,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和平解放西藏做出巨大贡献经历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根据真人真事创作,揭秘新中国首批进藏女兵的传奇经历,主人公故事曾被改编成纪录片《我的格桑梅朵》在央视播出。


3

#五代时期女性群像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108.jpg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

著者:山口智哉 李宗翰 刘祥光 柳立言 编著

五代时期的女性,有着怎样的家庭地位?是否真的像后世定义的“男尊女卑”?五代女性,面对社会动荡,是否无所作为?她们对家族的地位升降,有怎样的影响?家庭内部妻与妾的较量,又怎样体现在子女的身上?通过女性墓志我们能挖掘出哪些真相?又是通过怎样的科学梳理、对比整理各种碑志史料,来得出接近于真实的结论?

从文人武人的妻妾、官宦女子、英雄子女、寡妇到后宫嫔妃,本书立足32帧女性墓志碑文,结合史书等百种以上的史料,探讨的五代时期身份多元的女性,呈现了一幅五代女性图像,借此我们得以窥探当时五代女性周围的世界。


4

#职场与家庭的两难抉择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111.jpg

《回归家庭?:家庭、事业与难以实现的平等》

著者:[英]沙尼·奥加德

译者:刘昱

性别歧视与职场天花板阻断了女性的上升空间,高强度和高要求的职场文化吞噬了个人生活。她们是高学历、高收入的职业女性,本该在职场上大展身手,但是却有了一个共同的归宿:全职家庭主妇。她们回归家庭,看似出于自愿,实则没有选择。她们牺牲了事业,结果发现家庭也不是真正的避风港。她们努力展现自信与平衡,但压抑和愤怒从未消失。自主选择的背后是结构性的不平等,幸福的表象之下则是深深的愤怒和失望。本书直面妇女在家庭、职场的不平等处境和真实心声,希望能以此为起点,帮助她们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获得迟来的、真正的平等。


5

#不同时代下的女性法律地位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115.jpg

《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清代以来的法律社会史》

著者:赵刘洋

清代“离异”妇女的生存境遇如何?民国时期妇女权利在法律实践中面临怎样的困境?改革开放前法官如何确定离婚判决依据?当代中国法律实践中的房产分割有着怎样的特点?虽然作者关注的是清代以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但“离婚”“离异妇女”“离婚诉讼”“房产分割”这些日常生活中频频接触的词语,却能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引发时代共鸣。

书中以清代以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为视角,对与妇女权利直接相关的法律实践做了细致梳理。通过深挖诉讼档案,作者对清代、民国、1949年至当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离婚案件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剖析,还原了大量关于妇女离异、典妻、审判诉讼等历史细节,揭示了近世以来相关法律制度与诉讼实践在妇女权利的保护或损害等方面远为复杂的非线性悖论关系。


6

#从人类起源追溯女性身体权力丢失的历史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119.jpg

《乐园之丘:权力诞生与被剥夺的历史》

著者:[荷]米尼克•希珀

译者:王晚名

性别偏见、身体暴力、母职惩罚、生育困境……即便到了21世纪,女性仍然不得不背负着这些“原罪”,艰难前行。而这一切,都源于女性独特的身体部位,以及试图以此控制女性的古老社会机制——父权制。

本书博引大量案例,从人类的起源追溯父权制的形成历史,讲述女性独特的身体部位如何使其拥有权力,终又因此被无情剥夺。失去权力的女性被污名、被降级,不平等成为社会常态和难以跨越的障碍,女性也因此常常遭遇不公。在新的时代,意识觉醒的女性又将如何突破性别困境,一一拆解屡屡反扑的性别歧视力量?本书给出了有力的回答。


7

#20世纪的中国女性艺术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123.jpg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

著者:蔡显良主编 房桦编


12位女艺术家,何香凝、冯文凤、顾飞、李秋君、陈小翠、周鍊霞、吴青霞、陆小曼、方君璧、杨荫芳、关紫兰、郁风,皆活跃于20世纪的中国艺坛。就艺术思想划分,她们分别是投身社会的革命者、继承传统的新闺秀、致力西画运动的新女性。从艺术取向上看,她们无不受时代思潮及社会变革的影响,或继承传统,或研习西画,或融汇中西。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同时,她们的艺术实践也体现了民国女性自立求存、以书画立足于社会的魄力与拓展。

本书以何香凝作为20世纪女性艺术研究的学术起点,围绕何香凝、中国女子书画会的女画家代表,以及同时期致力于探索中西艺术融合的现代女画家代表,呈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的图景。


8

#全年龄的艺术史科普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126.jpg

《艺术史的另一半: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著者:李君棠

绘者:垂垂


这本书尝试回答艺术史上一个著名的蠢问题:“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如果有,是什么样的社会与个人生活的限制,使得她们在艺术史叙事中被遮蔽?

从女艺术家的视角出发进行艺术史科普,不仅介绍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与流派,还通过23位女艺术家的故事,带你一览从洞穴绘画到现代主义雕塑的艺术史。同时,讲述被历史遮蔽的艺术史的另一半,在历史文化语境中勾勒女性艺术创作一步步展现自我和突破桎梏的过程。


9

#美国传奇女诗人、现代主义诗歌先驱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130.jpg

《狄金森的花园》

著者:[美]朱迪丝·法尔 [美]路易丝·卡特

译者:卢文婷


艾米莉·狄金森,现代主义诗歌先驱之一、美国传奇女诗人。她生前长时间隐居避世,诗歌也大都只是私下“发表”。这位以隐居避世著称的诗人,交往仅限于“友人和花”,她手植的花园繁花不断,花之魂魄也融入了她的诗歌之中。这些诗歌或附在簪有花朵的信笺中,或藏在花束中央,花活在她的诗与信中,其中藏着怎样的“花语”?她是如何将花编织成诗,使之凝为恒久的精神意象?

本书以花朵、园艺为切入点,对狄金森的气质、审美,以及她看待艺术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方式提出了新的看法。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细腻浪漫的行文风格,带你缓步于花与诗交织的芬芳之境。


10

#女性主义者如何解决生活难题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134.jpg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像女性主义者那样解决问题》

著者:[日]上野千鹤子

译者:安素

讨厌的老公,讨厌的职场/可以讨厌自己的母亲吗?/上司这样算性骚扰吗?/很爱妻子,却与已婚女性发展出了危险关系/无性婚姻让我枯萎/快50了,想和年轻男孩约会/和异性交往真麻烦/妻子说,老了最好适当禁欲/生活贫穷,没有朋友/25岁了,没有人爱/你要解决的是性欲还是性交欲?……

大众人生中迫切的50个烦恼,恋爱难题、夫妻爱欲、亲子教育、职场纠纷等,上野千鹤子从女性主义者的角度给出各种切身的建议,让男女两性都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



 PART.3 女性写作


1

#三位传奇女作家的另一面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138.jpg

《三种爱:勃朗宁夫人、狄金森与乔治·桑》

著者:张翎

“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激情。”三个在阴影中写作的女人,三段因爱而勇敢、因爱而孤独、因爱而自由的命途。

勃朗宁夫人、狄金森、乔治·桑是十九世纪三位传奇女作家。她们以绝世天赋与旷世激情冲破世俗枷锁,勇敢地爱,独立地写作,自由地生活,不仅搅动了当时文坛,至今也仍是对抗偏见与平庸的最强音。作者以小说家的笔力与步履,通过对三位女作家身世与故居的探幽寻溯,融合自身的文学体验及成长,揭开了她们跌宕命途鲜为人知的一面。


2

#女性视角书写的乡愁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141.jpg

《向北方:张翎小说自选集》

著者:张翎

沉默如同一座冰山,封锁了尘世的秘密。关于爱情,关于婚姻,关于难以穷尽的人生。《向北方》收录了张翎《雁过藻溪》(加长版)、《向北方》和《尘世》等代表作。张翎擅长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书写跨界故事, 表现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怀。在冷峻苍凉的笔调中,她对于自己笔下的人物,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宽容和关爱,用她的乡愁为读者构建了她视野中的世界。她的文字深情而隽永,她的想象丰富而绮丽。我们通过她的富有才情的描述,看到了另一种人以及另一种生活。


3

#摇滚女声的成长之路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146.jpg

《星空与随想》

著者:张浅潜 


本书是中国摇滚女声张浅潜的一本随笔集,她从自身经历出发,记叙了自己对音乐、对生命的感悟。这些年来,张浅潜以文字、图画,以及和她有关的摄影作品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她触觉丰富地感知着周遭的一切。透过张浅潜的文字,我们能看到一个思想歌者的成长之路,也能看到她所经历的中国摇滚乐和独立音乐的发生与发展;透过她的图画,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女性对内外世界的描绘,绮丽而多彩,饱满又敏锐。这十多年的游吟与记录,是张浅潜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的展现,跟随她的笔调,我们将看到她那执着的人文思索和艺术追寻。


4

#衰老不可怕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150.jpg

《闭经记》

著者:[日]伊藤比吕美

译者:蕾克

闭经=必经,但年龄≠羞耻。衰老,闭经,照护丧亲,丧失性魅力,再也减不掉的赘肉与失控的更年期……伊藤敞亮又美丽地直面生而为女的难堪与难言之隐,百无禁忌、泪中带笑地书写所有女性必将经历的私密:“所有人,所有人,都会变老啊!”

挑战衰老污名,撕破肉身禁忌,直面人生后半场的痛与乐。伊藤在这本书里写的并不只有闭经的事,她以女诗人特有的细腻和诙谐生动的笔触枝蔓到生活的角角落落,其根本还是进入更年前后女人的身体和生活,是正在或未来将要老去的我们所有人与各种人和事之间的关系。这本书或许会帮助我们更理解母亲的人生、苦难、病痛,或许可以让我们提前照见未来的生命之路,因同样的身体经验,而不再害怕、不感到多余的羞耻。


5

#波兰传奇女诗人中译诗集国内首次出版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153.jpg

《温柔的确定性》

著者:[波兰]哈丽娜·波希维亚托夫斯卡

译者:李以亮


波希维亚托夫斯卡的诗歌热情与思考并存。她以抒情诗著称,诗歌常探讨死亡、爱情、存在,以及反思历史和神话人物,尤其是女性。对于生活波希维亚托夫斯卡有着尖锐的观察,同时清新的意象中显现深刻的感官。虽因疾病英年早逝,波希维亚托夫斯卡的诗歌从不透露悲观,与其,她的诗行间有着穿透死亡阴影的顽强生命力,是一位真正向死而生的诗人。在她的诗中,爱与死亡如根茎纠缠交错,密不可分。她的骨子里有凶狠的自我,又借由自我探索存在的本质。因而,个体与人类共同的命运,通过她的诗句得以紧紧相连。


6

#直捣母女关系的永恒困境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157.jpg

《关于女儿》

著者:[韩]金惠珍

译者:简郁璇

普通母亲的独白,唤起身为女儿的我们所经历过的共同恐惧,和仍在等待的理解;叛逆女儿的反问,质疑着所有标签与偏见,也反问着整个社会的“厌女”叙事。关于女儿,亦是关于母亲的一切,关于母女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输赢的理解之战,也关于“各式各样”的我们。母亲的期待关乎“正常”,而女儿的期待关乎“自由”;母亲往往把女儿当成自己人生的延伸,女儿却再也不想像妈妈那样活着……书写母女之间充满挫败又不愿彼此放弃的相互抵达,直捣东亚母女关系的永恒困境——献给所有的“坏女儿”,和挣扎着想理解的好母亲。


7

#“母性”与“自我”的猛烈冲突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201.jpg

《情爱画廊》

著者:张抗抗

本书讲述了女主人公秦水虹,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舍弃优裕的家庭和女儿,在两个城市、两个家庭之间苦苦挣扎的故事。在她身上,传统的“母性”和女性的“自我”发生了猛烈的冲突,亲密无间的母女关系不再构成文化意义上的承继关系,而成为背离、中断、还原成生命独立的个体。女主人公具有现代精神的“女性美”,不再是被男性本位文化所掌控的女性形象,而是开放的社会背景与生活形态中,重新苏醒的女性的代表。以画为形,以情为魂,用神奇宏阔细腻唯美的“文字画面”,表达审美意义上的情爱理想主义,勾勒出具有现代精神的“女性美”。



 PART.3 女性文学


1

#少女的青春迷惘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205.jpg

《五月女王》

著者:颜歌


“在内心深处,我始终有一种笨拙的,无法恰当地融入这个世界的尴尬。”作者以一个身体控制不住总在长高的女孩袁青山的视角,重构了一代人的青春的迷惘。

小说包含着正反两面的故事。在正面,我们看到的是那些用方言大声骂街、渐渐长大的孩子们,在尘土飞扬的平原小镇平乐,他们拉帮结派,小偷小摸,斗殴,恋爱,想要离开却最终无法离开,诉说东西南北四条街上芸芸众生的悲剧的同时,描摹了只有女性才能体察到的人心灵底层的痛苦迷城。而在小说背面,有另一个不易被察觉的故事,关于古代的神灵,神灵的遗物,突变的身体,变成杜鹃鸟的姑娘和成为鲇鱼的垂钓者,为作品平添了杂沓落寞的氤氲气氛。


2

#治愈自己的女性们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209.jpg

《哈蜜的废墟》

著者:[美]陈谦

“固然她书写了女性从异性处感受到的严重伤害,但她更着力于反思女性内在生命中创伤修复的能力,因为如果女性无法做出创伤修复的选择,那些坦露的伤口最终会吞噬她们的生命,吞噬她们生命中的光明与美善。”

书中塑造的“哈蜜”“莲露”“戴安”等女性形象,都是因为童年创伤而一生在寻求治愈自己的女性,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了她们的隐秘心理,用文学笔法向读者展示了各种心理隐疾被抽丝剥茧、被剖白、被治愈的过程,对现实生活富有被照见、被关切的意义,是一部深切关注女性心理、剖析女性精神成长的现实主义小说集。


3

#反社会型人格下的女性情谊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213.jpg

《我的妹妹是连环杀手》

著者:[尼日利亚]欧因坎·布雷思韦特

译者:黄潇潇

姐妹间的嫉妒与扶持,父权下的挣扎与反抗,爱人间的渴慕与犹疑,反社会型人格下的女性情谊。

这是一本无法无天的书,一个充满杀戮但让人发笑的故事,故事内核与互联网上著名女性主义运动“姐姐来了”有着相似之处——只不过是暗黑版的。作者挖出了家庭生活的黑暗核心,一团暴力与性别问题的混合物,女性活在暗影之下与创伤共生,进而衍生出复杂的姐妹情谊与道德关系,联手对男性进行反抗与复仇,是当下非常应景的一本书。


4

#你会怎么去照顾她?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216.jpg

《给妈妈当妈妈》

著者:陆晓娅


母女角色互换,一面是汹涌而去的记忆,另一面是温情的反哺。两段逆行人生逐渐并轨,二人牵手完成这场漫长的告别。

这本随笔中,作者陆晓娅通过35篇陪伴手记,记录了母亲从初现认知症端倪到离世的这段生命历程中,她身为至亲的整个陪伴过程。在这条用温情守护的时间线上,面对罹患认知症、逐渐失去感知力的母亲,作者凭借自身专业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并更多通过理解、接纳、亲近、呵护与爱,去延缓病魔对母亲的伤害,重建母女间身与心的沟通,修复母女间曾存在的隔阂,抚平母亲童年的创伤。这是一部在女儿与母亲的角色呼唤中,重新诠释“爱”的生命纪实。


5

#女性的身体主权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219.jpg

《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

著者:[爱尔兰]希内德·格利森

译者:卢一欣


头发、血液、子宫、脸庞,爱与病痛构筑的女性生命星空;母职、艺术、创造、死亡,以书写逃离监禁的一次身体越狱。从身体病痛到恋爱结婚,从亲友离世到生命诞生,从社会变迁到文艺新潮,从回望历史到展望未来。格利森以自己从小患病的经历出发,结合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发展中的女性身体呈现,以手术刀般的笔触书写身体在女性生命经验中的意义,展示出性别与病痛对女性身体主权的定义、侵入和相互抢夺。通过这些文章,我们既可观望到一位女性充满苦难与幸福的丰富人生,也可透过社会观察家的智慧之眼,剖析女性身体在文化与社会中遭受的误解与伤害。


6

#文学巨匠笔下三十岁女人的心声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239.jpg

《三十岁的女人》

著者:[法]巴尔扎克

译者:沈志明


《三十岁的女人》是巴尔扎克的早期作品,由六个短篇小说组成。一百八十年前,这一系列短篇小说单独发表时,尤其受到女性读者的喜爱和高度评价。这部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是,每一代三十岁的女人都遇到了与前辈相同的问题:知道反抗,善于反抗;既不甘心过去的失败,又战战兢兢担心未来。巴尔扎克为三十岁女人塑造的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这一年龄段的女性曾被称为“巴尔扎克式的女人”。在书中,感受三十岁女性的迷思与追寻。


7

#八十岁女性的自我觉醒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242.jpg

《激情耗尽》

著者:[英]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

译者:沈矗 孙芸珏


女性的自我觉醒、自我解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永远都不会太晚。

小说讲述了一位女性在人生暮年自我觉醒的故事:过去的七十年里,这个女人对丈夫言听计从,而现在,她决定按照自己的喜好度过余生;这不是一个乏味的老妇人的故事,而是一个不老的女人的故事。事实证明,地位、财富和家庭都不应成为人们追寻自我价值时的束缚,对于女性来说尤其如此。即便到了八十岁,女性依旧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享受的人生。



 PART.4 女性绘本


#致敬孩子身边所有的送书人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247.jpg

《马背上的女图书馆员》

著者:[美]希瑟·亨森

绘者:[美]戴维·斯莫尔

译者:王志庚

这是一本根据美国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图画书。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政府为了推广阅读,曾经采用骑马送书的方式解决对偏远地区的阅读支持问题。女图书馆员坚持送书,每两周一次,不取分文。哪怕山路崎岖,哪怕寒风暴雪,她依旧如期而至,步履不停。住在高山上的小男孩卡尔原本对书不感兴趣,却被女图书馆员的坚忍意志所打动,在她的影响下开始阅读,爱上读书,看到了大山外面的广阔世界。她们送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束光。在孩子们人生出发的地方,点亮一盏灯。以此致敬孩子身边所有的送书人。每个生命都因阅读而拥有无限的可能。因为有了书,才有了幸福的种子,也才有了照亮未来的光。


我社近五年的女性主题图书还有这些

微信图片_20230309102259.jpg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