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牡丹纹带盖梅瓶,高安元青花博物馆藏。
自从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予离京师千里之外的昌南镇,这个南方小镇的历史就注定被改写。从此,景德镇开始了苦心孤诣的陶瓷艺术探索,在岁月长河中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美学体系,缔造了一个庞大的“青花帝国”。
1000多年后的2013年,作家江子一头钻进景德镇的历史之中,耗时三年,终于写出《青花帝国》,该书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个青花帝国中,有日理万机的皇帝,有恪尽职守的督陶官、任劳任怨的工匠、个性张狂的画师、匠心独运的诗人,还有煊赫一时的藏家、远渡重洋的使者等等。一座景德镇,联系着古代与现代、庙堂与民间、东方与西方,成为沟通历史时空的纽带,成为我们窥探历史隐秘的窗口。
通过田野调查、考察故纸,重建历史叙事
“史家如史景迁用叙事手段来写史已成流行趋势,相向而行的是,一些作家正在用田野调查、考察故纸的方式来重建历史叙事。江子无疑是这股历史写作潮流中的佼佼者。”这是著名作家阿乙对《青花帝国》的评论。确如阿乙所言,《青花帝国》全书几乎都是细密而动人的故事,不少故事甚至充满悬念,而所有的故事背后,都是用脚步走出来的实地调查和孜孜矻矻的文献搜寻。
江子迷恋于瓷器的“光影、形色、人格和历史”,这种迷恋最终让他“跟着一朵青花回到了它的故乡景德镇”。他一次一次地去景德镇,走访了景德镇所有的古窑遗址,全身心地投入到与景德镇瓷器有关的书籍与实物的查找及阅读之中。“沿着时间的海岸线,我看到了那个由太监郑和率领的举世无双的船队。在江西高安因扩建厂房发现的一个地窖里,我似乎感受到了一个没落王孙对家国将失的沉痛以及对美的怜惜。”
江子还走访了北京、台北等众多青花栖身的地方,写下了“一朵朵青花之下面目模糊的人群”,“我反复按住自己的冲动,坚决不肯在文中出现‘我’——让‘我’在文中说话,这可是当代散文作家们惯用的伎俩。我不让‘我’在文中出现,原因是我一直没想好:‘我’该是一名画匠、拉坯匠,还是景德镇浮梁衙门里的一名低阶幕僚?可是仍然无法否认的是,我其实还是写下了自己——一个爱瓷的自己。”
如此,作者以小见大,从各个角度掀开了瓷都景德镇的层层面纱,也打开了通向中国历史隐秘角落的坦途。他努力糅合文学、历史、美学等多方面的元素,揭示出美学映照下的古典中国的面貌,向他喜欢的钱穆、黄仁宇、余英时、史景迁、孔飞力、魏斐德等中国历史的写作者致敬。
投身火焰的工匠童宾
如同史景迁、黄仁宇等人的历史书写一样,《青花帝国》也从细节和故事入手,书中起首第一个故事,就扣人心弦——
“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冬天,瓷都景德镇颇不平静,凡与陶瓷行业有关人等都诚惶诚恐。御器厂东侧的师主庙内,前来祭拜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妇孺老人向着庙内供奉的神灵长跪不起,口中念念有词,表情远比平日要凝重得多。街道上经常看到有人交头接耳,问话的人深情急迫,而被问的人总是摇头,意思是局势并不乐观。这样的结果,让问话的人不免失望。正是冬日,日光惨淡,人们摇头叹息,使这个冬天更添寒意。树上的乌鸦似乎也多了起来,它们发出肆意的难听的叫声,更使景德镇弥漫着一种深重的不祥意味。人们纷纷认为,这个冬天,景德镇怕是无法熬过去了。”
在营造了浓郁的“寒冬”氛围之后,故事缓缓掀开露出真相——原来,让整个景德镇寝食难安的,是一只叫大龙缸的大器。就在一个月前,景德镇御器厂收到了一份非同寻常的订单,订单所列只有一件东西,就是一只殡葬用的大龙缸,一只适合人死后放置在脑后点长明灯用的大龙缸。龙缸要大,口径要三尺,缸厚要三寸,缸高要两尺八寸。龙缸的质量要求也是绝无仅有,几近极限——烧出来通体不能有一点瑕疵,龙缸
内外不能有一个小气泡,颜色上不能有一点杂。这在景德镇瓷业的行话里,叫作“万里无云”。这样的龙缸,只有当今皇上才有资格享有。从督陶官、太监潘相口中得知,这只还在订单上的大龙缸的主人,果然是当今皇上,那个已经多年没有上过朝、大多数臣子都多年未见、让整个国家都诚惶诚恐的万历皇帝。
景德镇御瓷厂的工匠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大龙缸的生产之中。可是,由于烧制过程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一次又一次,烧好之后的龙缸都开裂了!
来自里村,刚过而立之年的童宾是一个把桩师傅,他负责给窑厂看火。童宾对烧窑把桩有着特殊的禀赋。他善于铺设窑里匣钵之间的火路,懂得根据窑口距离远近,对大小瓷坯进行最佳配置,让火焰听从自己的律令,经他烧制的瓷器,釉色更为鲜亮,成品率也要高很多。但是这一次,童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承担着整个大龙缸制作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可是火焰不断地让所有人的努力化为泡影。
限定日期在即,而大龙缸的成功依然遥遥无期。终于,有一天午夜,童宾把自己投进了火焰熊熊的龙缸窑。待窑厂的工匠们从空气中的焦味和火焰的劈啪声响中感受到异常,纷纷拥向窑口时,童宾已经烧成了焦炭。
死亡打乱了大龙缸的烧制程序,人们根本顾不上烧制时间是否充足,根本无法等到窑自动冷却,就开始强制性地给窑熄火降温。在悲痛的人们把烧成了焦炭的童宾从窑里抬出后的第二天,有人想到了还在窑里的大龙缸,便进入窑中将大龙缸搬出,在准备当做废品处理的时候,人们却发现,奇迹出现了——一只符合皇帝要求的完美的大龙缸诞生了!
施工现场挖出惊世元青花
故事总是勾连着历史,一座景德镇,联系着古代与现代、庙堂与民间、东方与西方。一朵青花,成为解开古典中国历史和命运的密码。
《青花帝国》从工匠童宾之死写起,涉及的人物众多,不仅皇帝、工匠,连郑和的船队和景德镇因瓷而生的“江湖”中的人物也都有涉及。这些人串联起的故事,映现了历史的风貌。而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古老的历史中,故事一直延续到了当代。
那是1980年11月29日的下午,江西高安博物馆的刘研究员得到高安城锦江河畔第二电机厂扩建施工现场挖出窖穴、不明身份的坛坛罐罐挤作一团的消息。发掘之后,博物馆得到了一份令人惊喜的清单:景德镇窑瓷68件,其中青花瓷器19件,釉里红瓷器4件,青白釉、卵白釉瓷器45件;龙泉窑青瓷168件;钧窑瓷3件;磁州窑瓷器1件。另外还有铜器4件,铁器2件。
刘研究员和他的同事经过艰辛的研究,得出高安出土的青花瓷是元青花的结论。这一结论非比寻常,因为元朝从立朝到灭亡只有短短97年,青花生产时间据考证大概只有二十几年,元青花存世的数量不足300件。谁拥有一件元青花,那都是光耀世界的事情,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博物馆拥有元青花40件,伊朗德黑兰国家博物馆拥有元青花28件,它们因此跻身全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行列。如果这些青花确为元青花,那小小的高安将因这些瓷器而举世闻名。随后,来自全国的60多位文物考古专家亲赴高安鉴定,得出的结论是:高安出土的青花瓷器系元青花无疑!而且比起土耳其、伊朗博物馆的元青花,高安出土的元青花造型奇特,世界罕见,纹饰题材广泛优美,完整无损的大器较多。高安元青花收藏中国第一、天下第三的地位由此确立。至于这么多产自景德镇的元青花为何会出现在高安,那又是一段历史深处的神秘故事……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