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借助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中国文化研究的理论方法,围绕“天”“地”“人”“文”四大维度,尝试进行中国文化学的理论探索,梳理中国文化历史脉络和演进历程;构筑关于中国区域文化的整体认知;认清中国文化创造和传承主体及其文化源流;领悟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文化杰作及其蕴涵的文明智慧,以此展示中国历史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形态文化的整体风貌,构拟完整的中国文化认知地图,确立系统、科学、合理的历史观、疆域观、民族观,开拓中国文化学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覃德清,壮族,1963年出生于广西柳江县,198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
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壮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广西壮学会副会长。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先后承担四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壮族文化的传统特征与现代建构》《民生与民心——华南紫村壮汉族群的生存境况与精神世界》《文化保护与民族发展》《审美人类学与区域文化建设》等著作。荣获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以及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两项。
前言
第一编 学科理论建构
第一章 中国文化核心概念的界定………………………………3
一、文化涵义的多重解释………………………………………… 3
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8
三、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8
第二章 中国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10
二、地域文化系统…………………………………………… 13
三、民族文化系统…………………………………………… 13
四、文化形态系统…………………………………………… 15
第三章 中国文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7
一、与民族学、社会学的关系…………………………… 19
二、与历史学、考古学的关系……………………………22
…………………………
第五编 中国文化形态结构
第十七章 文化符号与生活习俗……………………………239
一、符号隐喻:文化信息的载体………………………………………239
二、服饰文化:时代风貌的表征……………………………………243
三、饮食文化:民族生命的滋养………………………… …………245
四、居住文化:安所遂生的保证………………………… …………249
五、行与交通:文化交融的路径………………………………………250
第十八章 集群规约与社会组织 ………………………… ……………254
一、婚姻习俗与家庭功能……………………………………………254
二、 乡土社会与宗族制度………………………………… ………264
三、王权系统的建构与更替…………………………………………267
四、社会调控与民族凝聚……………………………………………269
第十九章 信仰传统与精神重构…………………………………………273
一、中国人信什么教?…………………………………… ………273
二、当代中国的合法宗教………………………………………… 276
三、信念的力量:宗教功能与心智统合……………………………282
四、精神重构:从迷惑中警醒………………………………………286
第二十章 审美精神与文化理想………………… …………………… 290
一、审美精神的原初意象…………………………………………290
二、“异境”与“意境”的营造………………………… ………294
三、情感愉悦与生存质量…………………………………………297
四、诗性智慧与“和美圣境”的追寻………………………… 300
五、民族精神与文化理想的实现……………………………… 302
参考文献…………………………………………………………………………306
后记………………………………………………………………………………308
本书借助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中国文化研究的理论方法,综合审视中国的历史文化、区域文化、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风貌,立足于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经验,尝试进行中国文化学的理论探索。
当前中国文化研究、国学研究以及《中国文化概论》类图书的编写,大多以汉族经典文化为主体,忽视中国各区域文化和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缺乏中国文化学理论视野的观照,不利于形成全面、科学、合理的疆域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本书的特点是将中国的历史进程、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形态文化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构建完整的中国文化认知地图。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