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寄宿制民族班发展论》运用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近三十年广西寄宿制民族班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剖析了当前广西寄宿制民族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同时,《广西寄宿制民族班发展论》以广西寄宿制民族班发展为主旨,对未来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的发展机制、发展政策、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的教育质量、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的管理、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的文化传承、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的发展政策等广西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亟须解答的核心问题,理清了广西寄宿制民族班发展的整体思路。
蒋珍莲(1976— ),女,广西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民族教育。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者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在《教育评论》、《中国电化教育》、《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篇,出版合著4部,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等6项。
第一章 策略探寻: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的建设与发展1
第一节 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的创办背景3
第二节 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的基本概况4
第三节 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的办学成绩19
第四节 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的发展问题23
第五节 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的发展策略31
第二章 个案剖析:广西寄宿制民族班发展的剪影36
第一节 板八小学寄宿制民族班的发展历程36
第二节 泗水小学寄宿制民族班的改革与发展44
第三节 广西民族高中寄宿制民族班的发展方略53
第三章 细节关注:寄宿制民族班学生的心理调适64
第一节 寄宿制民族班学生的心理案例65
第二节 寄宿制民族班学生的心理问题68
第三节 寄宿制民族班学生心理的调适方略73
第四章 内涵发展:寄宿制民族班教育质量的提升78
第一节 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的发展观78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83
第三节 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87
第四节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向导的教育评价观93
第五章 使命困境:寄宿制民族班传统文化的传承102
第一节 寄宿制民族班文化传承的使命103
第二节 寄宿制民族班文化传承的困境105
第三节 宿制制民族班文化传承的策略109
第六章 路径选择:寄宿制民族班管理理路的探析116
第一节 寄宿制民族班管理的基本特征117
第二节 寄宿制民族班管理的基本理路120
第七章 未来展望:寄宿制民族班发展的机制132
第一节 寄宿制民族班的愿景诉求133
第二节 寄宿制民族班的目标定位136
第三节 寄宿制民族班的发展原则139
第四节 寄宿制民族班的发展方略144
附录154
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154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的意见159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寄宿制民族班2004年至2006年发展规划的通知166
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寄宿制民族班管理办法》的通知169
参考文献173
后记179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是整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也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教育须先行。同样,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要繁荣与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也须先行。民族院校、民族班、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等均为我国民族教育领域的创新形式,是实现中国民族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创造。作为全国五个自治区之一的广西,虽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任务依然艰巨。
一方面,广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一个沿海、沿边的民族自治地区。广西境内有汉族、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回族、彝族、水族、仡佬族共12个世居民族。由于历史上的诸多原因,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一直居住在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石山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直到20世纪末,广西上述地区的教育依然非常落后,包括人们的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条件落后、教学形式与方法落后、教育管理水平落后等,严重影响到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并成为其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但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广西有1700多千米的边境线,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04年落户南宁,由此广西成为中国—东盟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的桥头堡,肩负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平发展的历史使命。
不管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还是担当历史使命,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教育都是关键所在。为了解决少数民族特困学生就学难的问题,让各民族青少年平等接受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进而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广西各级政府采取了“寄宿制民族班”这样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寄宿制民族班主要在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设立,以农村、边远山区、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生源对象,以公办学校为主并由政府提供相应的助学金,学生在校食宿,享受助学金,减缴或免缴学杂费、书本费,特别困难者还发给日常生活用品、服装等,设有小学、初中、高中、中职等办学层次。
创办寄宿制民族班是广西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主动选择,切合广西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实际。1981年,防城港那良中学开始在高山瑶寨招收农村小学毕业生,开办了广西第一个寄宿制民族班,随后龙胜、罗城等地也相继开办了寄宿制民族班,为少数民族接受公平的教育搭建了更好的平台。30多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寄宿制民族班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且逐年不断增加的财政投入、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日益完善的教学设施、个性鲜明的教学内容以及不断涌现的各类民族地区建设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佐证这一点。当然,对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的认知仅仅局限于这些点上,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全面认识和了解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的发展历史和现实处境,为了更好地总结寄宿制民族班建设与发展的经验,为了给寄宿制民族班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我们一直期盼能有机会对广西寄宿制民族班发展问题进行专门研究。2008年10月17日,广西民族大学组建了教育科学学院,学院成立后就面临一个何去何从的问题,经过严密论证,在科学研究上我们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即以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为本体,以民族教育研究和东盟教育研究为两翼,而后者为本院的特色研究。为了有序推进民族教育研究和东盟教育研究,我们拟定了这两大领域的系列研究课题,而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研究正是民族教育系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不过,学院成立之初,由于人员配备不足,研究经费缺乏,诸如广西寄宿制民族班之类的研究并未立即启动。但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2012年5月,自治区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委托我们承担“广西寄宿制民族班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并资助调研经费4万元。由于该课题调研涉及面广,田野调查点多,自治区民委所给研究经费远远不够,研究工作很难深入开展。为了少留一些遗憾,学院建议蒋珍莲老师继续申报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广西中小学寄宿制民族班发展研究”。课题立项后,课题组组织研究力量,再次深入到广西各相关部门和中小学进行了调研,获取了大量的有关寄宿制民族班的第一手资料,历经两年多的潜心研究,形成了这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著——《广西寄宿制民族班发展论》。作为一名关心民族教育的研究者,我有幸在著作初定之时被邀为之作序,虽有点诚惶诚恐,但也欣然应之。
《广西寄宿制民族班发展论》的主要作者蒋珍莲老师,是一名跨学科的教育学研究者,本科专业是应用电子技术,硕士学的是科学技术史,2008年广西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之时,开始将研究的触角拓展到教育学领域。这些年来,她刻苦钻研,勤耕不辍,在教育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又一批成果,做到了管理、教学和科研的一体化,诠释了“就算在教学秘书的岗位上也可以在学术上有所作为”的道理,为工作在教学管理第一线的教师树立了一面旗帜。这部著作是蒋珍莲老师主笔的第一部专著,可算作她的一个“意料之外”;而在我看来,这应该是她孜孜以求的“意料之中”。让我们期待她有更多的“意料之外”和“意料之中”吧!
是为序。
唐德海
2014年9月9日于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寄宿制民族班发展论》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也是首部系统研究广西寄宿制民族班发展的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不仅可以丰富广西民族教育的理论园地,同时对于促进广西乃至全国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也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具有出版价值。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