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等。并对原书做了一些修改与补充,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地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增加了“十八大”的内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内容。本书重点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以及重要意义,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等集中撰写和论述,以体现这些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奠基作用。学生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可以更加系统、全面、深刻地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历程。本书重点突出、论述集中、知识点鲜明、理论线索清晰、内容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李招忠,男,教授,暨南大学行政管理系。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理论、人权理论。 研究项目:主持珠江三角洲公共服务市场化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珠江三角洲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维权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多元化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应用(2003年教育部规划课题)、当代中国人权问题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出版项目)等项目和参与司法部、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两项。研究成果: 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与人权保护,专著,湖南师大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当代中国人权问题研究,专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论珠江三角洲公用事业经营化,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2期; 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华的困境及改革出路,西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2期;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对中国行政改革的思想启示,暨南学报,2004年第4期;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暨南学报,2001年第6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权正副面效应共有性及其矫正,湖南师大学报2000年第3期。 田杨群,肇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目录
前言 ………………………………………………………………… 1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 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 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大成果 ………………… 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 4
二、毛泽东思想……………………………………………………… 5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5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7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 ………………… 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 1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13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 15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发展 ……………………………………… 1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 1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的价值 ……………………………… 19
第二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24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的基本任务……………… 24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 24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的基本任务 ………………………… 27
二、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 …………………………… 28
(一)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 ……………………………………………… 28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 30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 3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 31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 36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 ……………………………………… 39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 …………………………………………… 39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 42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 46
第三讲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9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 49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和设想 ……………………… 49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及其社会性质 …………………………… 5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52
(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 52
(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色 ………………………………………… 55
(三)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 ………………………………………… 61
第四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 6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64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 ………………… 6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 7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 74
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77
(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 77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 80
(三)坚持对外开放毫不动摇 ………………………………………………… 82
第五讲 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 88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 …………………………………………………………… 88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 ……………………………………………… 88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 ………………………………………………… 90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 …………………………………………… 91
(四)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意义 …………………………………………… 9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94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 94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 ………………………………………………… 96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97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 100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 100
(二)坚持共同富裕目标 ……………………………………………………… 102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 103
第六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05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 10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 10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10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 112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115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 116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 ………………………………… 116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 117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120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12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123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123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124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 126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28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129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 129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 131
(三)创立社会治理体制 ……………………………………………………… 132
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 133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 133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及理念 ………………………………………… 135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 137
第七讲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和实践…………………………………… 140
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 140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140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 ……………………… 141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 142
二、“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基本内容 ………………………………………… 143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 143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 146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147
三、“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149
(一)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 149
(二)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及其重要意义 ……………………………… 150
(三)回归后的香港、澳门践行“一国两制”的成就 ………………………… 152
四、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 153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 ………………………………………………… 153
(二)实现台湾和祖国完全统一思想的历史演变 …………………………… 154
(三)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 158
第八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 162
一、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 162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162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 164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 167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169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 169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 173
(三)维护世界和平ꎬ促进共同发展 ………………………………………… 174
第九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 17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 177
(一)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 177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 181
(三)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 182
(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183
(五)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 18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187
(一)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 187
(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 191
(三)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 195
2014 年修订版后记 ………………………………………………………… 198__
本书的主编李招忠老师是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理论、人权理论。对我国的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改革有较深入的研究。本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详细深入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等。
本书的针对性强,主要是针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而编写的。本书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党的发展历史,指导思想,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和我国社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以及我们国家在国际社会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开阔当代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