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木心逝世三周年纪念专号
“他们终于觉得理解我了。于是误解开始了。
ISBN: 9787549563685

出版时间:2015-02-01

定  价:38.00

作  者:刘瑞琳 主编

责  编:曹凌志 雷韵 罗丹妮
所属板块: 文学出版

图书分类: 中国现当代随笔

读者对象: 大众读者

上架建议: 文学 传记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190 (千字)

页数: 260
图书简介

每年 2 月 14 日,是年轻人记得的一个日子。在木心读者的记忆中,这一天,正是诗人的生日。他离开我们三年了,本社《温故》又到了推出纪念专号的日子。

最近有位青年音乐人为木心的小诗《从前慢》谱了曲子,亲自弹唱,播出后,不胫而走。木心先生也曾经作曲,但生前从未被演奏,更没有人为他的诗谱曲,现在,他的读者唱出了第一首木心的诗歌。

《木心逝世三周年纪念专号》共分四辑,每一辑篇首,我们再次披露木心遗稿中的若干短句和段落,与专号中的众声喧哗构成有趣而富深意的对照。本专号选用的图片也大致是此前从未发表的。

辑一,收入木心先生讲述的遗稿一篇《我的〈九月初九〉》。辑二,谈木心的家世和早年生活,与夏承焘、茅盾的关系,与读者的故事,寻访杰克逊高地木心故居,以及《再见木心》纪录片试映会实录。辑三,集录童明、巫鸿、李劼、杨泽、曹立伟诸文,李劼说:“木心的溘然谢世,无意间让文学诺贝尔奖……丧失了领受一个自屈原、李白、杜甫以来最诗意盎然的中国诗人加冕该奖的机会。”辑四,陈丹青纪念木心逝世三周年的一篇文章《杰克逊高地》,以及在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的发言等。

三年来,木心在读者中的反馈与影响,应由生者的“怀念”与读者的“惊艳”,逐步趋向严肃而深沉的研究。这一研究尚待有形的机构、适切的人选,它的难点、规模、命题、方式,眼下难以测知。它向所有木心的读者开放,目前我们所能刊发的有限文本,显然是这一长途跋涉的初始。有鉴于此,从明年开始,本社拟将这份温故特刊易名为《木心研究专号》,仍于每年年初木心先生诞辰之日出版,为有志于此的读者与作者,贡献小小的空间,俾便木心研究初具雏形。

图书目录

【辑一】

木 心 我的《九月初九》

【辑二】

高玉林 木心的家世和早年生活

夏春锦 木心与夏承焘的“忘年交”

夏春锦 木心与茅盾

夏春锦 木心的一份“自制年表”

王 韦 在天国再相聚言欢

汪思思 寻访杰克逊高地木心故居

尹大为 木心先生三年祭

刘向阳 木心与读者的故事

胡竹峰 关于木心:答记者问

罗羽等 传承与回望:《再见木心》纪录片试映会

【辑三】

童 明 张之洞中熊十力,齐如山外马一浮

巫 鸿 读木心:没有乡愿的流亡者

李 劼 木心开屏,美在洞见

刘道一 听杨泽谈木心:“文学往事”口述系列之二

曹立伟 木心片断追记

曹立伟 私人曙光:评木心水墨

【辑四】

何晶v.s.陈丹青 木心使我洗去一点野蛮的根性

陈丹青 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发言

陈丹青 杰克逊高地

编辑推荐

1. “他们终于觉得理解我了。于是误解开始了。”《从前慢》谱曲之后,首次披露的木心遗稿——“人类不会侍奉活天才,只会炒作死天才。”“世有‘红学’,倒也由他去罢。红学之后的甲学乙学,就没有意思了。一个‘人’,成了一种‘学’,死后不得安宁,真惨。我差强也有我的读者,大概不会这样盯住我吧。”“有某公评木心文曰:‘掷地有声。’我意不然,因为下面是泥沼。”“再大的荣名,对于天才是无奈的委屈。”

2. “他这辈子果真全是错的”,陈丹青撰文《杰克逊高地》,纪念木心逝世三周年——木心说:“找来找去,我仍旧找那种可怕的寂寞。”“人人都在受苦。无例外。”陈丹青说:“不论如何,在他种种迷信念头中,从未料到身后会有纪念馆,更没想到是在故园。他在故国何曾梦见纽约生涯?……海顿与贝多芬的故居纪念馆,就我所见,常年空寂,木心这里要算人气旺的。有过一两次,我因事穿过(乌镇木心故居)纪念馆,撞见陌生的参观者,赶紧闪开,心里竟不起丝毫感喟。为什么呢,我想知道。”

每年 2 月 14 日,是年轻人记得的一个日子。在木心读者的记忆中,这一天,正是诗人的生日。他离开我们三年了,本社《温故》又到了推出纪念专号的日子。

最近有位青年音乐人为木心的小诗《从前慢》谱了曲子,亲自弹唱,播出后,不胫而走。木心先生也曾经作曲,但生前从未被演奏,更没有人为他的诗谱曲,现在,他的读者唱出了第一首木心的诗歌。

本期专号共分四辑,每一辑篇首,我们再次披露木心遗稿中的若干短句和段落,与专号中的众声喧哗构成有趣而富深意的对照。本期选用的图片也大致是此前从未发表的。

依循往年的体例,开篇首辑,披露未经发表的木心作品——应世界文学史讲席的学生们再三恳求,自 1993 年 3 月 7 日开始,木心破例谈论自己的作品和写作之道,持续讲了七八堂课。这部分讲述的笔录约两万多字,不见于《文学回忆录》,最近,经与陈丹青商议,本社决定春节后出版。现将木心有关散文《九月初九》的讲述笔录,先行刊发,以飨读者。

本期第二辑,集中收录了几篇木心家世与早年生活的钩沉文章。其中,以夏春锦先生探寻求证木心与夏承焘和茅盾的关系,以及解析木心自制年表的三篇文章,做得最为认真。

本期第三辑,选择了几篇有分量的文章:童明先生,木心的至交,去年在桐乡以木心一副对联做了长篇讲演,是他木心研究系列的小试牛刀。巫鸿,芝加哥大学教授,木心的老朋友,于 2001 年为木心的精印画册撰写专文,独具只眼,窥探木心的文学与绘画世界中深藏而难解的个人性。此外,木心的台湾朋友,诗人杨泽,应刘道一之请作了长篇访谈,回顾木心旅美早期的经历;木心的学生,画家曹立伟先生,去年又写成两篇文章,一篇是深入解读木心的绘画,另一篇充满了与木心相处的珍贵细节。

旅居纽约的著名作家李劼,去年在博客中这样写道:“木心的溘然谢世,无意间让文学诺贝尔奖……丧失了领受一个自屈原、李白、杜甫以来最诗意盎然的中国诗人加冕该奖的机会。” 同年,李劼先生写成长篇论文《木心开屏,美在洞见》,由《天涯》杂志率先发表了前半部分,本册专号予以转载,与读者分享他的观点。

本期第四辑,收入了几篇读者怀念木心的文稿。南京先锋书店于去年 12月 21 日木心忌日,举办了上百人参与的纪念活动,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在活动中播放了摄于乌镇的纪录片《再见木心》,本册专号全文发表该次活动的现场记录。

费时一年,经乌镇陈向宏先生与陈丹青、代威、匡文兵共同努力,木心故居纪念馆于去年 5 月 25 日正式开放。在第五辑,刊有陈丹青在纪念馆开幕式的讲话和相关图片,去年年底,他又写成了第三篇怀念木心的文章。

三年来,木心在读者中的反馈与影响,应由生者的“怀念”与读者的“惊艳”,逐步趋向严肃而深沉的研究。这一研究尚待有形的机构、适切的人选,它的难点、规模、命题、方式,眼下难以测知。它向所有木心的读者开放,目前我们所能刊发的有限文本,显然是这一长途跋涉的初始。有鉴于此,从明年开始,本社拟将这份温故特刊易名为《木心研究专号》,仍于每年年初木心先生诞辰之日出版,为有志于此的读者与作者,贡献小小的空间,俾便木心研究初具雏形。

竭诚期待各界高明而慷慨的作者,以及与木心先生通信往来的朋友与读者,不吝赐教,为今后《木心研究专号》的工作提供珍贵的建议。

2015 年 1 月

精彩预览

(所选文章为陈丹青纪念木心先生逝世三周年专文,此为节选,完整文章请见2月14号理想国微信,微信号:lixiangguo2013)

【陈丹青《杰克逊高地》】

我曾在纽约奎因斯(皇后区)杰克逊高地82街居住过好几年。那房子只好算是一条过道,我把它分三段,成了书斋、餐室、卧房。一个人的生活好像总是有意思,一个人哎,多妙啊,没有谁打搅我,要上进就上进,要堕落就堕落,何况几十年来,要堕落也堕落不了。 ——木心遗稿

此刻我在纽约,在杰克逊高地的家。出了门,向北而偏西,步行半小时便是圣马可墓园;偏东而向北,沿 82 街走十分钟,就能看见木心当年的旧居。到临翌日,难免时差,黎明就醒了,我走去墓园看望母亲,折返时,天色大亮,顺便绕到木心的旧居前,站了一站。

阶梯上端的门窗仍是紧闭着,去年前年来,总想知道哪户人家租住着,然而四下僻静,无人可问。掐了烟,正要离去,见邻家有位南美汉子远远看我,我就上前搭话,才知这寓所空置多年,并没有租客。难怪。瞧那门墙萧然,实在破旧了,窗户上端的空调周边,锈迹斑斑。爬墙虎是消失多年了,据那位男子解释,草叶会生一种虫子,早经断根,所幸木心居住时,满满地绿了几年。

这里和皇后区所有民宅毗连的街道一样,木心旧寓混杂其间,难以辨识。他辞世后,我来探母期间走去一两次,此外还有谁呢,今年春夏,竟有位旅居加州的木心读者独自寻来了——好浪漫,好诚心——之后写成短文。我相信他不愿写出失望,只因知道文学课讲义写在那扇小窗内,使他在找到的一瞬,激动片刻,不然,这里不可能坐实任何有关木心的想象。我是本地的老居民,离得近,随时散步来去,虽有凭吊的意思,但十多年来关乎木心的一切,早已换在乌镇。

此地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退回与木心时相走动的 90 年代,这里是活的。每次去,固然先已电话约好,到得楼前,大声叫过,老头子开门下看,就那样静静地笑了,说:来来来。常在我登上扶梯时他已说了什么好玩的话,等我纵声“痛咥”——这古语是他教我的,好不难解——那时,木心比我如今的年龄不过大几岁。

人在岁序中度日,很少念及今后。当年的“今后”,就是现在:现在,木心的身后事都在乌镇,我一件件做着,纽约远在天边,可是一朝回来,忽已站在小楼前,旧寓,街树,历历俱在,没有变迁,便好似没有岁月,我像是从未归国,当场停在 90 年代。

回想那段时光,真是好险。1994 年文学课结束时,木心已在望七之年。自从迁来杰克逊高地,他给华语报持续发文,又在台湾接连出书的阶段,大致结束了。就我的记忆,《诗经演》(台湾版题曰《会吾同》)是他生前在对岸出的最后一本书。他的收入少了,却得意起来,自以为不必“粉墨登场”,可以整天弄自己的花样,“裸裎而行”了。

“诗经么,老早就想动呀,怎么动呢,像只狗一样绕来绕去几十年,不敢溜进去哎!”头几首出来时,他眉飞色舞要我读,顺着我目光一行行往下指,等不及地絮叨着,享受他唯一的放纵 :

舒服吧?舒服啊!你看,这几句接得多服帖。

三百多首写成后,他手制了灰褐色的书皮和封面,捧在手里弄来弄去。今年从遗稿堆取出这本“书”,小代掀开内衬,给我看,只见“丹青抄本”几个字,是木心的字迹。这事我竟忘了。想起来,却是清晰如昨:那一阵我迷他小小的硬笔正楷,他大概需要副本吧,便取了正稿交给我,说,你去抄去。几星期后给他看,“嚯!简直乱真,”他装作惊喜的样子,“这笔熬不住啦,手脚横踢,像小孩子睏觉!”

是的,那些年我们相顾倾谈,动辄“痛咥”,唯独不涉将来,我瞧着他这样地老下去,心里想,将来怎么办?

(未完)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