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是一扇门,连接着科技与幻想、现实和虚拟、当下与未来。作为对科学幻想与科学技术共生关系的一次探索,本期《离线•科幻》专题以对九位华人科幻作家的特别采访开篇,打造“中国科幻问卷”。威廉•吉布森对赛博格的“蒸汽机时代”的追溯,验证了“未来已经到来”;对私人航空公司火星殖民计划的深度报道,揭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凡人火星梦;而通过挖掘“技术”和“故事”之间的关联,探讨了科幻对未来科技的影响。
“遗产”从清末说起,梳理了中国科幻由发生、发展到繁荣的历史;“前沿”是著名科幻作家斯特林反思“物联网”的非虚构长文;“写作”收录了刘宇昆探讨意识上传世界中人与机器争斗的科幻短篇;“缓读”其一辨析了科幻电影中“食物的逻辑”,其二探讨了如何超越理性的局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
《离线Offline》是一本关于科技与文化的mook,她为热爱思考与创新的人提供深度的阅读体验。
❦ 科技文化
《离线》关注科技如何影响文化、商业和社会生活,并发掘技术背后更人性的一面。全球优秀的思考者(thinker)和行动家(doer)都将在此分享他们的思想和观点。
❦ 长文
比一篇杂志文章长,比一本书短,这就是长文(longform)。每一期《离线》的专题由系列长文构成,同时保证了话题的多元和阅读的深度。
❦ 纸书的更多可能
纸书或许是最适合长文阅读的“硬件”。舒适的文本版式、个性模块化阅读、嵌入式注释、信息图表和阅读时间标记……都是在探索纸质阅读的新可能。
❦ 科技生活方式
你可能是技术工作者、艺术家或创业家,你也可能是科幻迷、DIY创客或工具控。在这里,你都将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
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当代最重要的英文作家之一,科幻小说宗师,赛博朋克之父。代表作《神经漫游者》。
艾蒙•凯普(Elmo Keep),澳大利亚作家与记者,现任The Lifted Brow杂志数字总监。
乔恩•特尼(Jon Turney),科技作家,出版人。他所著的书涉及生物、医学、科技史和未来学等话题,包括I, Superorganism、The Rough Guide to the Future、Lovelock and Gaia等。
夏笳,科幻作家和科幻文学研究者,作品多次获 “银河奖”,代表作《关妖精的瓶子》《卡门》《百鬼夜行街》《童童的夏天》等。现在西安交通大学执教。
戴一,前《科幻世界》编辑,现在中科院怀柔火箭研发基地遗址研究科技史。
布鲁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赛博朋克”科幻流派的定义者兼旗手、“蒸汽朋克”科幻流派创始人之一、未来主义学者。
刘宇昆(Ken Liu),华裔科幻作家,星云、雨果双奖得主。代表作《折纸》《爱的算法》《奇点移民》等他还是《三体》第一部英文版的译者。现居波士顿做律师。
郭亮,前独立博客ACGTALK成员,极客团体Ethermetic组员,《虹膜》动画专栏Animefever策划人,业余写作者,小说及影视动画综述散见于小说选集《毁灭之城》,和《新周刊》《文艺风赏》等杂志。
杨赛,网名lazycai,学了物理迷了IT做了编辑,曾经的死理性派与互联网信徒。最近观念调整,正在学习理性之外的价值观。
卷首语
专题
中国科幻问卷 .................. 10
威廉 • 吉布森: 赛博格的“ 蒸汽机时代” .................. 30
无处安放的火星梦 .................. 40
一种工具, 一个故事: 科幻如何影响技术的未来 .................. 70
从《银河系搭车客指南》到iPad: 电子书的虚实演化 .................. 100
遗产
百年中国科幻——从梁启超到韩松 .................. 104
中国科幻大事记 .................. 106
中短篇科幻: 三十年, 三十篇 .................. 120
前沿
布鲁斯 • 斯特林: 物联网为什么会失败 .................. 124
写作
天堂战争 .................. 150
缓读
食物的概念 .................. 172
基于经验的实用艺术 .................. 177
1. 专访华人科幻作家王晋康、刘慈欣、韩松、刘宇昆、陈楸帆、宝树、飞氘、夏笳、张冉,打造“中国科幻问卷”。
2. 科幻预测技术的发展,同时技术发展为科幻注入新的想象空间。科幻和技术之间如何互相影响?《离线•科幻》深入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共生关系。
3. “赛博朋克”(cyberpunk)和“蒸汽朋克”(steampunk)科幻流派创始人威廉•吉布森和布鲁斯•斯特林解读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未来。
4. 华裔科幻作家、“雨果”与“星云”双奖得主刘宇昆作品中文版温情首发。
5. “火星一号”项目的深度跟踪报道,揭示此全民太空计划奇怪而令人担心的一面。“飞向火星”的向往背后,是参与者希望“永别地球”的心境。
6. 知名设计师杨林青主刀全书装帧,延续了《离线》一贯的充满未来感和科技感的设计风格,同时提供最舒适的长文阅读体验。
无处安放的火星梦
All Dressed Up for Mars and Nowhere to Go
作者:埃尔莫•基普(Elmo Keep)
译者:葛仲君
乔什(Josh),十岁那年住在澳大利亚的郊区,他盘腿坐在父母家干净整洁的地上,内心满是欢喜。那正是1996年的5月,澳大利亚裔美国宇宇航员安迪 • 托马斯(Andy Thomas)刚刚迈出奋进号航天飞船,踏在了肯尼迪航天中心第33号柏油跑道上。太空服的亮橙色反衬着天空的蓝色,他用略带英式口音、短促而沉稳的语调,描述着自己从太空中用上帝视角俯瞰他的家乡阿德莱德的情形。这些电视画面在乔什的心里刻下烙印,就像口香糖粘在鞋底上一样牢。
乔什觉得,安迪•托马斯就和自己一样。他过去是澳大利亚人,也是一个拼尽全力进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人,一个到过太空又返回地球的人,而且似乎全世界的人都想和他聊聊他的太空之旅。既然安迪•托马斯可以做到,乔什也可以。到时候,那个在全世界媒体面前讲话的人,从千家万户电视里射出万丈光芒的人,全世界仅有的500个离开过这颗行星轨道的人之一,就会是乔什了。那一刻,乔什找到了想要倾注毕生之力的唯一追求: 成为一名宇航员。
现在乔什29岁。他曾经是英国皇家海军突击队的一员,当过工程师、物理学家、爆破专家、采矿技术员,目前在当潜水教练。他为当今一位著名艺术家工作过,也当过单口相声演员——在一部名为《基斯——一只控制愤怒的考拉》(Keith the Anger Management Koala)的短片里,他饰演一个穿着毛茸茸外套、满嘴脏话的反社会角色。这个角色好像给乔什提供了一个角落,让他能释放那些在平日生活中无法释放的东西。那是一段相当诡异的表演。
2012年的一天,乔什正郁闷地坐在爱丁堡一家星巴克里。忽然,他看到一条信息,为一个刚刚启动的太空计划招募志愿者,申请进程即将开始。只是这个任务有一个小问题:它是单程的,有去无回。
去火星。
这正是他的机会,大机会。等的就是它。这么多年来,他都一直怀揣着儿时的那个梦想。 终于,他的人生即将从此不同。
报名开始了,乔什填完了申请表。 表里有几个问题: 能否描述一次你感到害怕的经历? 还有别的让你感到压力很大的经历吗?这次的任务是单程的,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他交了注册费,上传了一段视频来阐述自己为什么应该入选这个计划,然后点了提交。
然后,他开始等。
◆◆◆◆◆
火星一号(Mars One)是一家非营利性私营企业,注册地在荷兰。你可能知道它,因为它开过一个新闻发布会向世人宣布,已经有20万名申请者申请成为第一批踏上火星表面的人类。
虽然它并不是一家太空旅行中介,但公司声称,到2025年,他们会送4个地球移民去火星。它还说,最终至少会有6支男女混合的4人团队去往火星。他们会在地球上接受为期10年的训练,一切准备妥当后,他们会被火箭送进太空,永远不再回来。
公司预计,这项计划只会耗资约60亿美元,远少于NASA此前提出的任何载人火星登陆计划,而且他们公司就算节约不了数千亿美元,也能比NASA少花数百亿美元。火星一号公司也公开承认,自己“并不是一家航空航天企业,也不生产任务所涉及的硬件。所有设备都将由第三方供应商开发,并集成到已经建好的设施里”。这就是他们削减预算的方法——把所有东西都外包给私营企业。
从本质上说,此事就是一次市场营销活动。它有两个目的:一是让这次载人火星登陆计划在国际上引起足够的关注,这样就能通过众筹和广告收入筹集到数十亿美元;二是它要用这些钱来支付这个项目本身的开销——而这些钱里的绝大多数,都要从一部记录训练过程和火星之旅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赚到。
这项计划对全世界所有想成为志愿者的人开放。对他们没有任何特殊的资质要求,只要身强体壮、心理健康,而且自愿承担任务可能面临的风险就行。随着这个还在构建中的计划的推进,他们还需要证明自己是个灵活的学习快手,有能力掌握大量新的实践知识,这些知识不仅仅和压力巨大、错综复杂的空间飞行有关,他们还要学会基本的外科和牙科操作、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以及如何在他们的余生里指挥并维持一支和谐而有活力的团队。
高达20万的申请者数量似乎暗示着, 这个计划有着值得信赖的背景——所以才会有如此多的人愿意牺牲他们在地球上的生活,去茫茫太空中参加一个由大众支持、公司赞助的开源计划。 人们对这场冒险的巨大兴趣清晰立现。
只是如果一切是真的就好了。
……
那天晚些时候,乔什和我面对面坐在软软的沙发里,彼此看起来都很小。太阳落山了, 我们周围的房间暗了下来。我问乔什,如果火星一号最终没能成功,他会怎么想。如果他一路通过了选拔,但最终任务永远也不会启动,他该怎么办。
他静静地想了很久,然后小声地说:“我会很失望,很失望。但我会当它已经成功了。” 乔什沉默了,他在沉思,还有点儿精疲力竭,和我们上次谈话时很不一样。
对于一些像乔什这样的人来说, 它是对真实目的和归属感的追寻,是这些人想变得出类拔萃的热望。“ 它已经给了我方向, 也给了数万人方向。我想, 为什么我会这么努力地去接受它呢? 火星一号是因为我曾经在部队里看清了一切一切的事情。 可能我们能够从自身上超越‘ 必须保护自己’ 的想法, 从而有动力去探索。”
在我们谈话的时候, 这项任务里一些最无法逾越的困难出现了:缺乏资金、选拔小组成员不公开,Space X也没有签合同。乔什自己理性的一面也占了上风。无论如何他都不傻。当我说克里斯•哈德菲尔德对火星一号抱有认真的保留态度时, 乔什说他并不惊讶, 他也知道有其他宇航员表达过他们的质疑。 特别是在这些质疑的宇航员中, 有一个人是他一直敬仰的:安迪•托马斯。
“他痛恨这个项目,” 乔什说,“他完完全全地痛恨这个项目。”
从某种层面上,乔什知道火星一号提出的计划很可能成不了。至少在它框定的时间范围里,靠它说的那些钱成不了。但让乔什一直抱有希望的,正是那一点它可能成功的最小最渺茫的机会,这点机会让他从欧洲回到了家乡,离开了真心相爱的姑娘,并把所有的能量都倾注到了火星一号上。他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它变成现实。
“它就像是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写的《千面英雄》(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一样,” 他把身体前倾,让手肘抵在膝盖上说,“除非你能进入英雄堂,否则就不要载誉而归。你把荣誉带回来,也只是在旧世界分享它,但我要的是待在那里冒险,叫其他人随我而去。”
“ 这才是我愿意报名去走这条不归路的原因。”
中国科幻问卷
刘慈欣篇
离线:有一种说法是,科幻小说的本质是现实主义小说。您怎么看?
刘慈欣:我不这么认为。科幻小说在本质上是超现实的,与童话和奇幻不同的是,它不是超自然的。它是一种可能性的文学,把未来不同的可能性排列出来,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可能成为现实。科幻的意义正是在于这种基于科学更改的超现实。
离线:现代科技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似乎已经不会像从前那样令我们惊叹了,科技的神奇感消失了吗?您认为目前科技前沿的兴奋点在哪儿?
刘慈欣:科技的神奇感确实在消失,这给科幻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负面那么简单。可以说,这对科幻的打击是致命的。如果我们不能在科幻中创造出新的神奇感,这种文学形式终将被曾经催生它的科技消灭掉。目前科技最大的兴奋点在于飞出地球去开拓太空中的新世界。遗憾的是这方面进展很慢,甚至可以说是停步不前。
离线:您对技术手段可能带来的“永生”怎么看?您个人是否可以接受成为一个后人类?
刘慈欣:从目前的生物学水平来看,产生“不死之身”还很遥远。雷•库兹韦尔靠每天吃二百多片药显然做不到这一点,在我看来更有可能是缩短寿命。我可以接受成为后人类,延长寿命或人机融合都可以,做为一名科幻作者,我渴望亲自看看自己描写过的遥远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已经基本上知道了人类从哪里来,我现在渴望看到他到哪里去。
离线:您对人类探索太空,这样“外向”发展的未来一直抱有乐观的态度。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是什么?
刘慈欣:大规模的外太空探索需要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主要包括新型太空推进技术、封闭循环生态系统等。人类一旦大规模进入太空,必将面临新的伦理问题,需要建立起与太空生存相适应的伦理和价值体系,这个体系肯定有从地球传统中继承的部分,但也会出现许多全新的我们现在还难以接受的东西。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