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耳朵借我
由音乐深入书写这个时代,那些被遗忘、被屏蔽,却犹然美丽的大小声音
ISBN: 9787549565412

出版时间:2015-06-01

定  价:36.00

作  者:马世芳 著

责  编:杨静武
所属板块: 艺术出版

图书分类: 音乐

读者对象: 大众读者

上架建议: 散文 音乐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100 (千字)

页数: 264
图书简介

《耳朵借我》是马世芳第一本专讲“中文世界”的音乐文集,成文于二○一○到二○一四之间。在书中,马世芳记录下不止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李泰祥、侯德健、罗大佑、李宗盛、伍佰……也努力挖掘音乐背后,曾经被遮蔽、被遗忘的人与事,曲折与辛酸,音乐与社会、政治的纠缠。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吹不同的风、喝不同的水长大的我们,或许曾为了同一首歌流泪、呐喊。马世芳的文字,唤起我们曾经难以忘怀的记忆,也告诉我们不该遗忘的真相。

作者简介

马世芳

一九七一年夏生于台北。写作者、广播人站长。

父亲是作家亮轩、母亲是广播人陶晓清,马世芳耳濡目染,自小喜作文,九岁开始做广播,十五岁因为一卷披头士精选集迷上老摇滚,并梦想以文字和音乐为生。

大学时代一面主编《台大人文报》、一面在中广青春网引介经典摇滚乐。毕业前夕和社团同学合编《1975-1993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虽是学生作品,选题制作却出手不凡,至今仍被视为乐史重要文献。

一九九五年退伍,编纂《永远的未央歌:校园民歌20年纪念册》,亦成为研究台湾流行音乐的必读参考书。廿七岁和朋友合著《在台北生存的一百个理由》,轰动华人文化圈,开类型出版风气之先。

二〇〇〇年,马世芳创办音乐社群网站“五四三音乐站”,跨足社群经营与独立音乐发行事业,屡获台湾金曲奖与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肯定。

二〇〇六年,第一本散文集《地下乡愁蓝调》在台湾出版,获得各方赞誉,入选《诚品好读》选书单、读书人年度最佳书奖,入围金鼎奖“最佳文学语文类图书奖”。

目前在News98主持“音乐五四三”节目,并持续撰写杂文、专栏与音乐文字。

马世芳的文字,往往揉合私我的青春记忆与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笔端饱蘸情感,念旧伤逝之余,也能引领读者侧身历史后台,怀想曾经沧海的激情与幻灭,于同代人中独树一帜。

图书目录

辑一 刀子一样的风

淌着血歌唱

完美的抗议歌曲

“放过孩子吧!”

从橄榄树到葵花籽

好一朵美丽的□□□

鸟巢归来

那年北京刀子一样的风

一万匹脱缰的马

江湖,秋蝉,美丽岛

辑二 你转回头

巨龙之眼,美丽之岛

白色的恐惧,红色的污泥

当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一些陌生的旋律

青春不再,琴音犹存

李泰祥二三事

阿仁,你转回头

坐在那音乐上

倔强执拗的张悬

这个导演会选歌

但愿是柴油的

当炉心熔毁,但愿我们还能告别

“地下社会”并不欠这社会什么

辑三 溯流静听

请进来我的世界,稍作停留

忙与盲,一张消失的床

流浪远方,流浪

“小清新”的祖师奶奶

文青应当读诗,写歌的文青尤其是

这句其实唱错了?

请勿枪杀歌手!

不许胡搞瞎搞!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目击陈升和伍佰的第一次

辑四 以歌筑墙

生平买了最多卡带那一天

一万块一张CD

记得那只随身听

消失的贝斯手

作者跋

序言/前言/后记

推荐序

李宗盛

世芳老弟:

让我老实跟你说,即便并不动听。

从不主动或者能免则免,我极少看乐评或是相关的文章。

能给我启发的不多只是一小部分原因。

主要是我想纯粹地、主观地、不受影响地去完成一首歌或是一张专辑的制作。

当我交出母带的时候工作已然完成,

专辑的销售、外界的评语、歌者的成败,我并不在乎。

一张专辑的制作对我而言意味着是要去说服、去感动、去带领一个团队,

一起相信这十首歌能为歌者创造奇迹,能为时代留下印记。

身为制作人背负着一个歌者或者是一个公司的未来,

他凭借着的是信仰般的虔诚与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我知道这样的态度当然有失偏颇,但是大半辈子的音乐人生涯也就这样过来了。

然而其实无碍,

你的文章我虽然不多看,但却必须承认持续暗中观察。

所以在你新书发表的时候,要真心感谢你的孜孜不倦。

所以请你继续,

在众声喧哗时代中,为尽心尽力的音乐人挣些许尊严。

在荒谬浮夸行业里,替混沌不明的现象给出诤言补白。

我的耳朵无需借你,

你的耳朵当真不赖。

李宗盛 敬礼

名家推荐

这片岛屿刚刚历经七○年代的一连串颠簸,正摇摇晃晃迎向一波波更为激烈的大浪。许多人殷切等待足以描述、解释这一切的全新语言,于是一首歌也可以是启蒙的神谕,一张唱片也可以是一桩文化事件。一个音乐人不但可以是艺术家,更可以是革命家、思想家。

——马世芳

马世芳这样用心的听者,让华语音乐工作者的努力与付出,有了价值和尊严。

——李宗盛

关于过去四十年两岸三地的原创歌曲,很少人比世芳听得多,听得仔细。

把耳朵借给马世芳吧,听他放一首歌,认识写歌的人和那个年代的故事。

——侯德健

编辑推荐

1,马世芳,一个让两岸文艺青年眼睛发亮的名字。从小拿西洋流行音乐榜单涂鸦长大,家里客厅就是台湾民歌运动的集会场所,跨足写作、电台、网络、独立唱片多个领域,被誉为“台湾首席文艺青年”,因为母亲是“台湾民歌之母”陶晓清,也曾被戏称为“民歌之子。” 马世芳是公认的台湾流行音乐最忠实的观察者与记录者,以一篇篇饱蘸情感的文字记录不止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努力赋予流行音乐这个行业及音乐人以应有的尊严。

2,马世芳首部专讲“中文世界”的音乐文集,侯德健、李宗盛联合推荐。关于过去四十年两岸三地的原创歌曲,很少人比马世芳听得多,听得仔细。在这本书里,通过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李泰祥、罗大佑、侯德健、李宗盛……马世芳唤起我们曾经难以忘怀的记忆,也努力开启埋伏在音乐中的启蒙咒语,讲述音乐背后不为人知的人与事,告诉我们不该遗忘的真相。

精彩预览

当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一些陌生的旋律

当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一些陌生的旋律

你或许会想起现在这首古老的歌曲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日,罗大佑在小巨蛋舞台上奋力唱出这首他二十九岁写的歌。当年那帧唱片封面,一身黑的罗大佑孤傲地站在夜色之中,几乎与背景的暗夜融为一体。你再怎样逼视他的脸,都永远望不穿那副墨镜后面的眼神—彼时他不分昼夜永远戴一副墨镜,得再过好几年,我们才等到他摘下墨镜,露出灼灼的双眼。我们觉得他酷毙了,罗大佑后来却告诉我:戴墨镜是因为他怕羞,不习惯和众人目光交接。

一九八三,那确实是一个已然十分遥远的时代:麦当劳还没登陆台湾,李登辉还没被蒋经国提拔成“副总统”,“江南案”、金融弊案“十信案”、扫荡黑道的“一清专案”都还没发生,美丽岛事件刚过三年,民进党则还有三年才要成立。唱片行犹摆着一排排的黑胶唱片,我们都还不知道卡拉OK是什么东西。这片岛屿刚刚历经七○年代的一连串颠簸,正摇摇晃晃迎向一波波更为激烈的大浪。许多人殷切等待足以描述、解释这一切的全新语言,于是一首歌也可以是启蒙的神谕,一张唱片也可以是一桩文化事件。一个音乐人不但可以是艺术家,更可以是革命家、思想家。

罗大佑自己未必乐意被贴上那么多的标签,他曾对我说他希望自己墓碑上的头衔是“作曲家”。论思想,罗大佑从来不是一个激进者,他更从未打算当什么革命家。当年国民党查禁他许多歌,“党外”又嫌他不够激进。大佑回顾旧事,只淡淡地说:歌从来都不是反革命的武器,枪炮才是。

小巨蛋的舞台上,五十七岁的罗大佑唱了三个多小时、三十几首歌,直到最后一秒都元气饱满,而且坚持不用“提词机”—他对我说:人在舞台上,得把“安全网”撤掉,把自己抛进那带着几分危险的状态,才能保持警醒。这话说得分量不轻:我们都知道,大佑奇崛曲折、意象绵密的歌词,恐怕是中文流行乐史上最难熟背的一批文本。他的确唱错了几处,然而谁忍心苛责呢?对一个愿意拆去安全网的走索者,我们都不该吝惜掌声与敬畏。

一九八四年,我是见证历史的幸运者:八三、八四年的除夕夜,罗大佑连续两年在南京东路中华体育馆办跨年演出,成为台湾第一个办个人摇滚演唱会的歌手。那枚淡青色美术纸精印的票根就像圣地朝拜迎回的灵符,被我妥帖收藏至今,那年我十三岁。我记得一身黑的大佑踩着那双白灿灿的阿迪达斯球鞋,记得他一曲唱罢顺手把铃鼓远远抛向观众席,引爆满场欢呼,记得全场大合唱《未来的主人翁》,那时这首歌还不满两岁,上万观众跟着他合唱“飘来飘去/就这么飘来飘去”,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

那两场演唱会后来辑录成实况专辑《青春舞曲》,当年销售不佳,也不怎么受史家青睐,却是我大学时代反复聆听的究极爱碟。我曾在随身的笔记扉页抄录其中的警句:

有人因为失去了生命而得到了不灭的永恒

有人为了生存而出卖了他们可贵的灵魂

心中深处的天平上,你的欲望与真理在斗争

曾经一度自许聪明的你,是个迷惑的人

——这是《盲聋》,大佑在舞台上把它改编成壮烈无匹的重摇滚。短短几行,镶满深奥沉重的名词,如今还有谁敢把生命、永恒、灵魂、欲望与真理写进同一段歌词呢?大佑迷惑的剖白,却在我脑中推开了一扇门,门外世界七彩纷呈,二元对立的简单信念已不足以支应。就像《我所不能了解的事》唱的:

一阵一阵地飘来是秋天恼人的雨

刷掉多少我青春时期抱紧的真理

如果没有缤纷的色彩只有分明的黑白

这样的事情它应该不应该?

拿一支铅笔,画一个真理

那是个什么样的字?

那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我的青春期,正是“后解严”的狂乱时代。大佑这段歌词,曾比任何励志格言都更准确地照亮我年少的凌乱与困惑。大佑歌里常有“青春”两字,多半是过去式,唱的几乎都是一脚踏进“大人世界”的不甘心。然而,无论面对的是“大我”破碎的国族历史抑或“小我”挣扎的苦痛情伤,大佑从来不肯堕入虚无。他太固执、太倔强,宁可遍体鳞伤,也不愿别过脸、转过身,假装一切不曾发生。

那个充满“启蒙焦虑”的时代确实是过去了,而我始终不大确定这究竟算不算一件好事。前不久在一间公立大学的课堂,一位同学很诚恳地说:“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过得太爽、太舒服,都没有可以反叛的东西了。”那天在小巨蛋听着大佑一句句唱出这段歌词,那个大男孩恳切的面孔又浮现脑海:

每一个今天来到世界的婴孩

张大了眼睛摸索着一个真心的关怀

每一个来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

因为我们改变的世界将是他们的未来

假如再见到那个男孩,我真想跟他郑重说声对不起。我想让他知道:这种种不堪,我们这辈人其实也有份。我真想让那个孩子听一听这个老歌手在他出生前好几年就写下的歌词,在这已然充满了陌生旋律的世界。我想跟他说:曾经有一个黑衣墨镜的青年,他既不算思想家也不是革命家,然而他确实以警句和寓言描述了那个我们当时还无力描述的世界,也一并预言了我们不忍逼视的未来。

二○一一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