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汇编明清会元状元科举文墨及其科考前后所创作的名篇佳作共计470篇,以朝代先后与士人会试中试先后排序,编撰体例包括:作者小传、题解、八股文章、注释、集评。书前有八股文常识,书后有八股文历史命运的介绍、评价,材料丰富、翔实,体例条理、清晰,可谓明清两朝五百多年八股文创作的编年史,从各方面真实客观地展示了明清五百多年八股文创作的全貌及其体制演变的过程和规律。
田启霖,原辽宁白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退休),曾任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理事,现居住北京。常年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编著有《八股文观止》(获吉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八股文》(中国百体文选丛书)、《中国皇帝诗评注》、《中华活页•八股文》(中华书局)等。
总 目
第一册 明文卷上(洪武—正德,九十六篇) 1
第二册 明文卷下(嘉靖—崇祯,一百零五篇) 417
第三册 清文卷上(顺治—雍正,八十三篇) 911
第四册 清文卷中(乾隆—嘉庆,八十七篇)) 1339
第五册 清文卷下(道光—光绪,七十篇) 1805
序 言
八股文开篇
明清会元状元科举文墨集注八股开篇代序八股文是中国一绝,其他任何语言中都没有,不可能有。
文章不通作八股,越作越不通。通了文章看八股,越看越有趣。
拿八股文当作考试敲门砖,未必考得中,只好碰运气,拿八股文当作天地间妙文,可以观其妙,妙在不言中。
以上两股对比共四股文章接上“破题”,写毕,再从头讲。
八股开篇是“破题”。这并非八股所创,从宋朝“经义”考卷就有,还有人上溯到唐朝。在八股之前的《西厢记》里有“破题儿第一遭”句可以为先有之证。从前儿童背诵完“四书”学作文,先作“破题”一两句,然后才一步一步加上“小讲”,学作“承题”“出题”“点题”之类,知道不可“骂题”,然后再一股一股添下去,直到能作全篇七百字。问学生学到哪里了。答曰,已能完篇了。这就了不起,可以应考了。作文难,首先是难在“破题”, 古今中外名文莫不如此。
怎么“破题”?奥妙无穷。有“破”就有“立”,“破题”就是“立题”。用一两句话点明题意,不多不少,才见功夫。“万事起头难”,正是“开篇”。
“破题”之后是“八股”。两股一对,题义分成四对,中间有连接,末尾有结语。这是八股的结构,到处可以应用。
偶然听人谈京戏,忽觉这是一篇八股文。“破题”是徽班进京二百年,这就概括了京戏全题。以后谭鑫培、余叔岩两股,梅兰芳、程砚秋两股,周信芳、马连良两股,裘盛戎、袁世海两股,共八股。加上古装戏、现代戏两股合一,生、旦、净、丑归于丑角,从最古的优孟到最近的萧长华,说明京戏历史是一二百年又不止一二百年,这是结语。
八股讲对偶,这就更多了。讲外国的,二十世纪欧洲哲学是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两股,物理学是相对论和量子论两股,语言学是结构派和唯理派(生成转换)两股,心理学是下意识和行为派(刺激反应)两股,已经够八股了。
这岂不是阴阳相对的《易经》乾坤模式?恰好是中国特产。《周易》传播世界,八股精神不朽。
金克木(原文载于1992年6月13日《光明日报》)
韩兆琦序
田启霖先生为白城师范学院(原白城师专)副教授,已退休多年,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孜孜不倦地研究八股文,先后编著了《八股文观止》《八股文》两部著作,并撰写了研究八股文的专论多篇。他是中国目前较早研究八股文并取得一定成就的学者之一。他于1992年在《长春师院学报》发表的《八股文的历史命运》一文,从正面肯定了八股文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历史价值及其历史地位,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新看法,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田先生明确地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某些人用恶言秽语“全盘否定”八股文,是其“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反对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一部分,是极左思潮的表现。而五四运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这种极左思潮仍然影响着中国的学术界,从而使八股文成为长期无人问津的禁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田先生继启功、张中行、金克木等诸前辈之后,以他的远见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前辈学界泰斗,共同开启了这最后的一扇学术禁区的大门。田先生是“五四”以来从正面肯定八股文的不多的学者之一。
田先生认为:八股文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文化现象,是与明清两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科举、伦理道德以及中国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极其密切联系的。八股文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文明联系的纽带,如果对八股文这一重要的文化现象不研究,就必然会出现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文明的历史断裂。田先生认为现在应该首先从两方面做好广泛深入研究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是对濒临湮灭的八股文进行抢救性的有重点的系统整理;另一方面就是尽可能地向学界介绍有关八股文的常识。田先生本人就是从这种认识出发,多年来不辞辛苦,天南地北地进行搜集整理,而现已完稿的《明清会元状元科举文墨集注》就是他抢救性的系统整理的第一部著作。
《明清会元状元科举文墨集注》以重点整理选录明清两朝历科会试第一名的会试墨卷为主;殿试虽不考八股文,但状元会试所作的八股文亦文采奕奕,故以重点整理选录状元会试的墨卷为副,同时也少量地整理选录了他们日常所创作的优秀八股文。本书所选录的历科会试八股文墨卷代表了各个历史时期八股文写作的最高水平,展示了八股文“其体屡变”的全过程。会试的八股文,题目正大,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题旨,全书渗透治国之道、爱民之道、为官之道、为人之道,以忠孝节义灌注人的灵魂,以仁义礼智信为人的立身之本,而这些八股文的作者,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为国敢于犯颜强谏,为民请命舍生忘死,国难当头与国共存亡,他们的英名永垂青史!这些古人的思想品格、理论观点,其精彩之处都值得我们虚心借鉴。另外,《明清会元状元科举文墨集注》的补编部分,收入十八篇对策文,体现了明清举子业“经以致用”的宗旨,这些对于研究科举与历史人物,也是很有价值的一部分史料。
田先生对八股文功令程式的新认识,是很令人深思的。功令程式使八股文成为标准化的科考专用的文体,而功令程式在实际操作中又非常灵活,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是科举考试中应试者作文和考官“衡文”录取的统一的客观标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十七世纪传到西方,直接影响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世界意义。我赞成田先生所说:“功令程式在科考中是绝对必要的,它保证科考的公开公平公正,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达到科考以录取‘孤寒之士’为主的目的。”根据专家抽样调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明清两朝会元和状元四百零五人,其中“孤寒之士”占一半以上。如果不是以“八股取士”,在封建专制国家里,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观呢?历史证明,功令程式既有可操作性,又可以避免随意性,能有效地防止营私舞弊,就连顾炎武都承认它“防奸有余”。不防奸,哪能有公平可言?目前实行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应该借鉴“八股取士”的成功经验,以达到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的目的,这也是我向读者推荐田先生此书的原因之一。
田启霖先生系统整理八股文,计划撰写三部著作:其一,八股文功名卷,即《明清会元状元科举文墨集注》,现已付梓;其二,八股文名文卷;其三,八股文文学卷。后两部著作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现已进入撰写阶段。
预祝田先生第一部整理八股文著作《明清会元状元科举文墨集注》顺利出版,也预祝田先生早日完成并出版他的第二部、第三部著作,以实现他全面“整理八股文”的宏伟计划。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兆琦
2015年7月18日
张大可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精粹汗牛充栋,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但是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遗产,具体说就是国学经、史、子、集四部典籍,如果不能为今人所欣赏和接受,那就等于没有。怎样利用和欣赏古代文化遗产?首先要想办法把古代典籍看懂,能够阅读它。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由专家对古籍做一番整理,常用之法是实施校勘和新式标点,再加注释和翻译,通称注译。点校与注译的工作就是古籍整理。对于研究人员,只需点校即可,如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四史点校、《资治通鉴》点校等。对一般读者,必须要加注释,更通俗一些,还要做语译。《明清会元状元科举文墨集注》,是一部专门整理明清八股文精品荟萃之书,值得向读者推荐。全书选录四书文总计441篇,其中明文201篇,清文240篇,尽可能收全明清两代会元状元会试的八股文即四书文墨卷、程文。篇篇都出自金榜题名的进士之手,这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文章,因此篇篇都是名人名文。科举制废除,八股文寿终正寝。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又废文言,八股文又是较难读的文言文,所以人们不传习,因此传世的八股文很少,《明清会元状元科举文墨集注》一书可以说是八股文的一项抢救工程,因而更加弥足珍贵。
《明清会元状元科举文墨集注》的整理者田启霖先生用了毕生的精力研究八股文,解读八股文,于1994年推出《八股文观止》(海南出版社出版)一书,引起社会关注。但田先生并未罢手,又历经十余年,孜孜以求存世的八股文遗文,注讲精益求精。注讲体例,书前序论前言和书后制义专著《八股文的历史命运》,评介八股文的发展历史及其历史地位。每篇八股文的解读有作者小传、题解、注释、集评四项内容。八股文的题解别具一格,除提示篇旨外,多了一项题出某书某段文字,无形中引领读者进入了学习“四书”的殿堂。注释,田先生费了大工夫、大力气,用语简洁,出典句句落实,让读者在阅读中潜移默化提高古文修养。田先生的注释与行文十分贴合八股文,繁简适度,在当今古籍整理注释体例中当属上品,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明清会元状元科举文墨集注》经过田启霖先生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时空的隔离。它不仅对一般读者有帮助,对研究人员也有参考价值,对发扬光大古代文化遗产更有意义。因为八股文的研究,如无田启霖先生等人的抢救,几成绝学。在这个意义上,对田先生的劳动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田启霖先生为此耗尽了一生的精力,但是值得。
谨此为序。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大可
对存世的八股文佳作进行的一次系统性整理!
正本清源,还原八股文真实的历史面貌!
对濒临湮灭的文化遗产的全面抢救!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