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沿着这样一个思考路径进入,重返历史现场,重梳历史脉络,再思历史事件,再现历史风云,向人们展示一幅军阀混战的全景画卷。然而,作者梳理军阀混战和“抛砖”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一个有血有肉的袁世凯或段祺瑞等,更是为了“引玉”,是想让人们看到盲目引入西方制度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西方制度到底适不适合中国国情,从而引起读者对历史事件的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作者在分析制度建设这条“经线”的基础上,又紧紧围绕着皇权时代的“权力集中”――民国初期孙中山以美为师的“权力分散”――袁世凯“权力集中”――后袁世凯时代的“权力分散”――再到孙中山以俄为师的“权力集中”这样的“纬线”脉络,清晰地说明了为什么从皇权时代的权力集中骤然转向共和制之下的“权力分散”的不妥,说明了为什么孙中山从以美为师的权力分散之路、最终走向以俄为师的权力集中之路的正确,进而阐释了一个国家在成立初期和改革时期“权力集中”的必要性。似层层剥笋,如庖丁解牛,逍遥游史,深入浅出,以幽默的笔法,折射出冷峻的思考;用巧妙的厨艺,烹饪成为人人都能品尝的小吃大餐,从而达到“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之目的。
禅心初,博士后,史学工作者,兼涉政治学。因参悟“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颇有心得,进而从制度角度研究北洋,从而得出北洋致乱之源“在制度问题、而不在人”的结论。五年前起笔写北洋,成文《北洋觉梦录》。
目 录
自 序:一梦一菩提
引 子:一问一世界
第一章 误打误撞
天道无常
考场失意
结识徐世昌
南北奔波
初露锋芒
第二章 收之桑榆
壬午兵变
牛刀小试
扬名
以命相赌的艰难抉择
清日天津谈判
独挡一面
去与留
山雨欲来
致命的间谍报告和情报泄漏
海之上,国有殇
第三章 政坛风云
关系,官系
小站,袁世凯的大站
组建自己的班底
袁世凯的驭人之道
小有波折
变法前的形势
对形势估计严重不足
袁世凯面临抉择
袁世凯告密与变法失败
山东巡抚
老太太和十一个壮小伙决斗
八国联军兽性大发
东南互保,慈禧西狩
袁世凯就任直隶总督
袁世凯和老太太一起变革
北洋常备军
预备立宪的花絮
废除科举的休克疗法
风物长宜放眼量
第一轮政争
第二回合较量
出乎意料的结局
明升暗降
徐世昌在东北的作为
脚前脚后
第四章 尺蠖之屈
袁世凯“被”有病了
摄政王加速新政变革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劣币驱逐良币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漳洹犹觉浅
孙文的人气
同盟会面临困境
精卫•什刹海
惊天大案
载沣变革的失控
保路运动
历史记住了武昌
多米诺骨牌
第五章 纵横捭阖
北洋军南下
一请袁世凯
二请袁世凯
袁世凯重出江湖
当上“总经理”
曹锟进攻山西
吴佩孚初出茅庐
袁世凯的B计划
武汉•上海•南京
第六章 民国总统
临时大总统
早产的民国
谁的子弹在飞
有惊无险
逼宫
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困难
一分钱憋倒英雄汉
窃取还是让位
现实很骨感
定都风波
第七章 虎啸山林
英雄莫问出处
我想升官发财
投名状
机会的降临
第一桶金
第八章 追根溯源
冲突源自哪里
换位思考
一切从实际出发
袁、唐搭档
民国第一届内阁
谁说了算
第九章 革命党人
革命党人的拆招
软硬兼施
黎元洪的如意算盘
志同而道不合
孙、袁碰头
领导者的表象与内在
宋教仁与国民党
袁世凯的难题
外蒙问题的考验
袁家拳法
第十章 多事之秋
历史拐了个大弯
到底是谁“二”
迷雾重重
疑云再起
元芳,你怎么看
唇枪舌战
杀人不见血的刀
善后大借款
借钱也任性
第十一章 谁敢惹我
一道选择题
主动还是被动
一边倒的舆论
箭在弦上
打架前的阴招
毫无悬念的对决
收尾工作
领导的角色定位
第十二章 洗牌发牌
转正
请君入瓮
锁定九头鸟
摘掉紧箍咒
大哥,我们挺你)
哑巴吃黄连
卸磨杀驴
袁记约法
防止藩镇割据
为公乎?为私乎?
人性的悲哀
领袖有所思
权力由分散向集中的集体转向
适合的便是最好的
铁腕促发展
第十三章 二十一条
醉翁之意
鬼子来了
排兵布阵
太极推手
陆难缠
明争
暗斗
后生可畏
国耻日
一顶大帽子
内外交困
袁世凯的心凉了
谋国者的雄才与悲哀
第十四章 君宪布局
位置与心态
袁世凯的安排与漏洞
袁、段纠葛
貌合神离
才大气粗
得即是失
摸底
不惜千金买宝刀
镇守西南
第十五章 舆论造势
帝制的舆论准备
国体论战
偏向虎山行
心理分析
成立筹安会
树大招风
“民意”
都是千年狐狸
袁世凯在观望
灰太狼被欺骗了
砸场子的来了
奇葩两朵
寻求心理支持
天命攸归,安吉衣裳
谈点儿题外话
时机不对
第十六章 戏中有戏
高山流水遇知音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大隐隐于花丛中
“周瑜、黄盖和蒋干”
顿开金锁走蛟龙
第十七章 巅峰谷底
请注意,倒车
改元洪宪
护国战争
袁世凯的头又大了
激战四川
争取陆荣廷
又一张多米诺骨牌
军务院
天道好还
冯国璋的心思
袁皇帝退位
决堤
形势更加不妙
反戈一击
暗杀陈其美
送命二陈汤
袁世凯托孤
上九,亢龙有悔
接力棒递给谁
黎大总统就任
君宪与明公
群龙无首
两千多年前的庄子从鸳鸯蝴蝶梦中醒来时,对梦有了全新的感悟:
第一层感悟,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真的,一个人在梦中的时候,不知道他自己其实是在做梦;
第二层感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只有经历世事,猛然惊起、特别清醒的人,才知道那是一场大梦;
第三层感悟,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愚昧的人,自以为一直很清醒,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都明白,一副真理在握的样子。
而年轻的诸葛亮,草堂春睡,好梦连连,为了表明自己在梦中也没闲着,一觉醒来,他喊了一嗓子:“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那一嗓子,直到今天,还回响在人们耳边。
做梦的,以为是觉,觉醒的,恍然如梦。有大梦,才有大觉;有大觉,才有大悟。
如此看来,梦即是觉,觉即是梦,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梦境与现实,居然是如此百般纠葛,杂陈一起。半睡半醒之间,思绪却天马行空,神游四海。耳边仿佛有人缓缓诵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佛偈,有如当头棒喝,千里梦惊回!
夜已深,却再不能寐,伸手想拿本儿床头的休闲书,一撂史书下面,赫然跃入眼帘的是安意如评注纳兰词的那本书――“当时只道是寻常”。
寻常得再也不能寻常的七个字,此刻不知何故,却如惊雷闪电般掠过。平日不甚喜爱堂堂须眉男人写出那种清丽婉约风格的词句,今日恰似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正应了南怀瑾先生常说的那句话:闲书里面有真言!
只此纳兰容若名字这四字,加诸“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言,极品诗句,极品情怀,便是寻着了诸般纠结之源,铺陈开来,方、圆、动、静之中,便是静如黑白、动触惊鸿的历史大棋局。
是耶非耶?如梦如电。我闻如是,如是我闻。
看来,人哪,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视角之下,即使读到相同的诗文,却也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意蕴。如果碰到悟性和灵性高的,机缘巧合之际,还可能达到《了凡四训》中达到的“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之全新境界。
当然,这是非常人。而我,却只是常人。
然而,一个人,纵使是常人,一旦发觉从前是梦,分别心即起,不管如何努力说服自己,不管如何重新躺在床上逼迫自己去睡,却再不能回到当初。
既然人不寐,索性慵倚床,挑灯重新阅北洋,人事虽依旧,情境已沧桑。互参梦中之觉与卷内之事,忘情处手舞足蹈。不觉东方之既白,新的一天已然来临。
青原惟信禅师有句名言:“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旧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这“诸相非相”和“当时只道是寻常”,便是机锋。
二十年前初读历史时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与今天梦醒后重读历史时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便是机缘。
得了机锋与机缘,禅机自显。
记得《周易•系辞》中记录孔子之言:“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一部最庄重的易经,孔子尚且以“玩”字解之而见天心,于是,一卷厚重的北洋史,也不妨在谈笑间以“玩”字解之而观其义,诸君亦可在轻松和调侃中玩味耳!
是为序。
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以通俗笔法,不失厚重;以透彻说理,引人深思。
《北洋觉梦录》,让你见到一个不一样的北洋世界。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