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乐之本事——古典乐聆赏入门
华语世界最实用好读的古典乐入门书
ISBN: 9787549570850

出版时间:2015-08-01

定  价:58.00

作  者:焦元溥 著

责  编:周昀
所属板块: 艺术出版

图书分类: 音乐

读者对象: 大众读者

上架建议: 音乐 大众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143 (千字)

页数: 424
图书简介

台湾著名古典乐评家焦元溥写给普通大众的古典音乐入门书,没有五线谱,没有专业术语,以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聆听经验讲述古典乐的聆听之道,音乐很难懂吗?不。人人都可欣赏古典乐吗?是的。本书涉及古典乐的定义和讨论、品味乐曲的态度与方法、录音与现场演出的差别、不可不知的音乐小常识、古典音乐简史,以及无比实用的音乐会注意事项、选座参考乃至聆赏进阶之道,另附作曲家年代表、焦元溥精选曲目及详细解说,库克音乐免费正版在线聆听。

作者简介

焦元溥

1978年生于台北。不务正业的台大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士、美国佛莱契尔学院法律与外交硕士,也是不误正业的大英图书馆爱迪生研究员,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音乐学博士。

自15岁起发表乐评、论述与散文,作品涵盖乐曲研究、诠释讨论、技巧解析、音乐家访问、国际大赛报道与文学创作。著有乐评选集《经典CD纵横观》系列三书(联经,2005)、《莫扎特音乐CD评鉴》(联经,2006)、《游艺黑白:世界钢琴家访问录》(联经,2007;日文版首册于2014年6月由Alphabeta Publishing发行)、专栏选集《乐来乐想》(联经,2008)与《听见肖邦》(联经,2010)。

文字创作之外,焦元溥也担任台湾爱乐乐团“焦点讲座”策划,“20×10肖邦音乐节”和“Debussy Touch钢琴音乐节”艺术总监,台中Classical古典音乐台FM 97.7和Taipei Bravo FM 91.3电台“焦点音乐”和“NSO Live云端音乐厅”广播主持人,前者获金钟奖最佳非流行音乐节目奖(2013)。

图书目录

001 前 言 莫忘初衷

007 第一章 为什么要听古典音乐

是的, 音乐很难懂 / 一定要“学音乐” 才能欣赏古典音乐? / 音乐中, 最重要的并不在音符里 / 学音乐的方式不止一种 / 潜移默化的力量 / 每个人都可以听古典音乐? / 来自南美的音乐奇迹 / 古典音乐有什么好处?

043 第二章 什么是古典音乐

如果要为“古典音乐”下定义…… / 新旧可口可乐的故事 / 从历史看 Classical Music /“ 古典乐派”其实不见得“古典”,“古典音乐”也不见得“古” / “经典”的意义随时间变动 / 卡尔维诺的“经典”定义 /“经典”的丰厚与纵深 / 有所谓的“经典名曲曲单”吗?

077 第三章 现场演出二三事

“回不去了”:录音技术改变世界 / 为什么要听现场演

出? / 音乐演出,“空间因素”也很重要 / 不只要听,

还要看 / 就是要你看得见却听不到 / 对演出的期待:现场会听到什么? / 协奏曲与歌剧的实际音量比例 / 错音究竟有多重要? / 不可预料的现场 / 音乐表演是舞台艺术 / 演奏者该背谱吗? / 让我们现场见

113 第四章 音乐会生存之道

声音与位置 / 挑选座位参考 / 音乐会有礼仪要遵守

吗? / 听音乐会该怎么穿? / 演出进行中,请当安静的听众 / 基督山伯爵和包法利夫人告诉我们…… / 从仆役到艺术家 / 安静听音乐 / 尊重艺术创作、维护作品呈现 / 参与比掌声更重要 / 献花,但别踏上舞台 / 喝彩、安可与签名 / 安可的艺术 / 再说一次:将心比心 /“ 预习”真的必要吗? / 别怕“听不懂” / 不懂,并不表示不能欣赏 / 不懂,其实没有关系 / 音乐,就是用来听的

165 第五章 简谈西方古典音乐史

天才与大师所建构的音乐史 / 被忽略的时代 /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前后不同的美学价值 / 西方古典音乐史摘要 / 奇形怪状的珍珠 / 古典时期的来临 /“ 周期式”音乐句法与变化丰富的情感 / 古典时期的改革与开创 / 古典与浪漫,其实延续多过对立 / 巨人的身影、影响的焦虑 /从歌剧到乐剧 / 巨人再现:瓦格纳与李斯特的影响 / 印象派的新天地 / 勃拉姆斯与国民乐派 /“ 后发先至”的俄罗斯 / 个人特质与名人技 / 调性解离与世纪末美学 / 新古典主义 vs. 十二音列 / 二十世纪的多元面貌 / 通俗音乐也能成为经典 / 美国音乐家进入国际舞台 / 当代音乐的面貌 / 历史的重要与限制 / 再谈“经典”与“经典作曲家”

241 第六章  古典音乐小知识

独奏会的艺术 / 缤纷灿烂的室内乐 / 刺激非常的协奏曲 / 丰富精妙的管弦天地 / 乐器的分类原则 / 博大精深的管弦乐写作 / 声乐:人类与生俱来的乐器 / 指挥在做什么? / 乐团首席之举足轻重 / 音乐知识不等于音乐

271 第七章 诠释的艺术

作曲家没写出来的音乐 / 作曲家无法垄断对自己作品的解释 / 诠释必须有所本 / 诠释随着了解而深刻 / 解放想象力 / 历史录音与考古演奏 / 欣赏音乐,也欣赏演奏家的诠释

307 第八章 入门之后的进阶之道

听音乐,别只听选曲 / 欣赏音乐,请专注 / 听自己没听过、不熟悉的曲目与作曲家 / 不要预设立场 / 别排斥古典音乐以外的音乐 / 增进音乐之外的知识 / 体会作曲家所属的文化与风土 / 找到自己的观点与声音 / 拥抱世界,也要支持故乡 / 为何学习古典音乐? / 千山万水,莫忘本心

351 结 语 在音乐中找到自己

357 附录一 曲目解说

399 附录二 作曲家年代表

序言/前言/后记

前言 莫忘初衷

焦元溥

不是没想过要写,但真来了邀约,还是迟疑了。

“我们真的需要另一本古典音乐入门书吗?”

思考很久,最终还是说服自己:就像外文经典永远需要新翻译,入门书当然也是多多益善。毕竟怎么听、怎么看,这道理背后是理性也是感性,是知识也是经验。作者的个性阅历不同,关心议题不同,切入角度自也各异。这本书希望让读者了解古典音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获得欣赏音乐、品评思考的“能力与功夫”,是“音乐本事”也是“聆乐本事”,更希望读者能够从音乐中得到快乐,使“乐”(yuè)之本事成为“乐”(lè)之本事——这会太贪心了吗?至少,我是真诚这样期待的。

也因为赏乐之道出于知识和经验,这本书自然充满了故事,而且是个人故事。这其实也是作者下笔的私心理由:趁着记忆还鲜明,把那些曾经深深影响触动我的人与事,用文字刻录下来。本书所收录的二十三段音乐也是如此。它们既呈现具体而微的音乐史,也都是我喜爱且听过现场演出的乐曲,甚至肩负教学功能,为读者示范如何解析曲式(详见附录一曲目解说)。很高兴能和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合作。您只要扫描本书勒口上的二维码,就可进入库克特别制作的专题页面,免费聆听所有曲目。从选段、挑版本到编辑,成书过程中自己少说也听了这些作品三四十遍,但出乎意料,居然没有疲倦之感,甚至还能从中获得新想法与新感动。原来,“我是这样爱着音乐呀!”——哎,白纸黑字写下如此告白,实在很难为情,可大概也只有这句话,才能总结现在的感受。

不过,入门书终究不同于其他著作,无论作者偏好为何,总是有些内容必须交代,对写作要求其实更严苛。本书附录二是作曲家年代表,欢迎大家“按图索骥”,更欢迎您增补成属于自己的版本。文中提到的专有名词或延伸知识,皆以注释形式置入。建议对照音乐一起阅读的段落,您也可在[曲目××]栏对应曲目编号欣赏。由于入门书最在乎是否易读好懂,于是就有一干苦主被我用文章轰炸: 感谢惠品、永健、芩雯、盈志、崇凯、梓评、嘉泽、晴舫、几米、阿鲸、哲青和松季充当白老鼠,不厌其烦地看完书稿并给了宝贵意见。如果这本书顺朗可读,都得感谢他们以及芳瑜和荣庆(繁体版)以及淑容与周昀(简体版)诸位编辑的帮助,简体版设计彭振威,内文制作韩凝、马志方的努力。当然,若有什么问题,现在大家也知道该找谁抱怨了 ( 咦?)。在写作期间,感谢好心朋友的支持鼓励和坏心朋友的鞭笞戳刺,没有你们,我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可以多么懒惰而缺乏纪律,却又总是享受任性与耍赖的奢侈。

本书部分内容之前曾在报章杂志上发表,特别感谢《南方周末》的军剑,以及台湾《联合晚报》的晶文、丽华、树衡,《联合报》副刊的德俊,以及《典藏投资》与《今周刊》的诸多编辑。感谢台湾爱乐、台中古典音乐台、Taipei Bravo 电台、新象、传大、亚艺、鹏博、两厅院等单位,让许多美好经验与学习成为可能。感谢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发行人林载爵先生所给予的高度自由,以及胡金伦总编辑的大力协助。当然也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的简体字版本编辑发行,特别是孙瑞岑先生的协调促成。

写作本是件快乐的事,写音乐更是快乐中的快乐。只是怎么也没有料到,本书成书期间,竟也是我近年来最忙乱紧张的日子,家事与工作纠缠错综,压力如影随形,无一刻不心烦。若非题材是古典音乐,简直无法坚持下去。

可回头想想,这难道不正是我之所以写作这本书的初衷?

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有兴趣,或准备想要进一步了解它,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协助;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没有兴趣,这本书有丰富的故事和知识,翻翻看看,或许也能触类旁通;如果你已经浸淫或学习古典音乐多年,那么,愿这本书能让你记起那个喜爱音乐的自己,想起每一个与美好感动相逢的当下。无论人生可以多荒谬,世界可以多歪斜,有些事,永远值得你放在心上,用自己最坚定顽强的意志,温柔又执拗地守护。

希望你喜欢这本书。

媒体评论

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有兴趣,或准备想要进一步了解它,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协助;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没有兴趣,这本书有丰富的故事和知识,翻翻看看,或许也能触类旁通;如果你已经浸淫或学习古典音乐多年,那么,愿这本书能让你记起那个喜爱音乐的自己,想起每一个与美好感动相逢的当下。无论人生可以多荒谬,世界可以多歪斜,有些事,永远值得你放在心上,用自己最坚定顽强的意志,温柔又执拗地守护。

——焦元溥

名家推荐

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有兴趣,或准备想要进一步了解它,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协助;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没有兴趣,这本书有丰富的故事和知识,翻翻看看,或许也能触类旁通;如果你已经浸淫或学习古典音乐多年,那么,愿这本书能让你记起那个喜爱音乐的自己,想起每一个与美好感动相逢的当下。无论人生可以多荒谬,世界可以多歪斜,有些事,永远值得你放在心上,用自己最坚定顽强的意志,温柔又执拗地守护。

——焦元溥

焦元溥是我通往音乐秘殿的钥匙。

——云门舞集创办人与艺术总监 林怀民

聆赏古典音乐的本事,对焦元溥来说实是本能。来得自然,爱得容易,全心沉醉其中确是一乐啊!难得他肯不自私地与众分享,如介绍自己的爱人般,写得这么活泼生动。从古到今,每位大师都像他的多年老友,一边阅读,一边浮现元溥坐在不同世纪、不同音乐厅,在贝多芬、德彪西、勋伯格这些大师的客厅里与他们讨论音乐的画面。这些画面是如此的真实,又如此理所当然。

《乐之本事》不只限于古典音乐入门,也同时可以启发不同的艺术领域思考。看完此书是否就真的入门?不重要!谢谢元溥告诉我们,不懂,没关系。正因为不懂,所以更能如孩子般单纯地去欣赏!

——导演、演员与编剧 张艾嘉

焦元溥真是写古典音乐入门书的理想人选。他不只热爱音乐,还能综观各类艺术。《乐之本事》所选的音乐片段深具启发性,所附的作曲家年表更是我所见过最详尽的版本。

——钢琴大师、寇蒂斯音乐院前院长 加里•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

为什么这本书不早一点出现呢!

——绘本名家 几米

编辑推荐

1.华语世界最实用、最好读的古典音乐入门书——台湾资深乐评家焦元溥从自己的聆听经验和故事出发,详细解说欣赏古典音乐的常识。没有五线谱,没有专业术语。音乐很难懂吗?不。人人都可欣赏古典乐吗?是的。

2.“原来,我是这样爱着音乐呀!”——一本爱乐者的告白之书,私心记录焦元溥聆听古典乐过程中的个人故事,包括与世界众多钢琴大师的交往逸闻、欣赏经典名曲的经验和心得,远远超过了一本“入门书”的范围,资深古典乐迷亦能从中有众多的收获和共鸣。

3.乐之本事,美之常识——除了古典音乐,本书还涉及电影、文学、摄影等艺术领域,它不仅是一本古典音乐入门书,更是一本关于“美”与“热爱”的入门书。

4.23首经典名曲及详细解说——焦元溥精选23首经典名曲,库克音乐正版在线聆听,这些曲目既呈现具体而微的音乐史,也为读者示范如何解析曲式,另附作者精心整理的329位伟大作曲家名单及年代。

5.加里•格拉夫曼、张艾嘉、几米、林怀民联合推荐——音乐、电影、绘画、舞蹈,艺术界各领域最有成就的创作者一致好评。

精彩预览

第一章 为什么要听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好难懂!”

谈到古典音乐,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或说刻板印象,就是认为那真是艰深困难的东西。也因为艰深困难,多数人又畏苦怕难,结果就是能逃就逃,或觉得那根本是自己不可能懂,也不会想要亲近的艺术。

我当然不会这样想,也努力打破如此观点。因此当我听到连世界级的演奏大师都作如是观的时候,还真的吓到了。

是的,音乐很难懂

2013 年11月,暌违多年的匈牙利钢琴名家、指挥家瓦萨里(Tamás Vásáry,1933—)再度来台演出。聊到听音乐,他不但不像我总是强调“哎呀,古典音乐其实没有那么困难”, 反而认为欣赏音乐一点都不容易—

欣赏音乐当然困难,因为你必须运用记忆。如果你听到第二小节就忘了第一小节,那你根本不可能欣赏这首乐曲。音乐不像绘画、雕塑或建筑,看一眼就能尽收眼底,接下来只是品味细节。换句话说,你可以立刻知道自己喜不喜欢眼前这幅画,但听音乐就像读小说,没听到最后,其实无法知道整部作品在说什么。连我自己第一次听到没听过的曲子,常常也会感觉很费劲。因此我一点都不怪年轻人怕听古典音乐会,因为那确实难啊!1

如此想法,另一位大师也说过。他谈的是读书,另一种没有办法“看一眼就尽收眼底”的学问。

我们不能读一本书,只能重读一本书。一个优秀读者,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只能是一个“反复读者”[……]我们第一次读一本书的时候,两眼左右移动,一行接一行,一页接一页,又复杂又费劲,还要跟着小说情节转,出入于不同的时间空间—这一切使我们同艺术欣赏不无隔阂。但是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并不需要按照特别方式来移动眼光,即使这幅画像一本书一样有深度、有故事内涵也不必这样。2

说 这 话 的, 是 小 说 大 家,《洛丽塔》作 者 纳 博 科 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在其《文学讲稿》前言中,纳博科夫并没有低估绘画、雕塑或建筑的艺术与深度,只是强调:“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一幅画的时候,时间因素并没有介入;然而看书就必须要有时间去熟悉书里的内容。没有一种生理器官(像看画时用眼睛)可以让我们先把全书一览无遗,然后再来细细品味其间的细节。”3

瓦萨里说的记忆和纳博科夫强调的时间,其实一体两面。读书也得靠记忆。你若读到第二页就忘了第一页,那究竟要如何继续?可小说毕竟有文字;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却经常完全抽象,欣赏起来或许也要求更高的能力?既然如此,那就不怪连瓦萨里这样的大师,都要说欣赏古典音乐其实很难了。

但听起来很难,并不表示实际上就是如此。首先,现在正读着这本书的你,显然不是第一次读书。在阅读本书之前,你已经累积了丰富的阅读经验,有自己的阅读方法,包括面对新书的策略。聆听能力也是如此。当你接触一首新作品,帮助你欣赏的必是先前的聆听经验与心得,你绝对不是从零开始。若用更科学的方式解释,那就是你有自己一套处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方法,而且你还可以训练自己的记忆,以求欣赏规模更大、更需要整合能力的作品。

此外,文学家和音乐家何尝不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挑战?他们当然了解“时间因素”对其作品的重要(音乐其实就是时间的艺术),所以总能提出妙招解决。“一首乐曲,最重要的就是开头和结尾。”作曲大师布列兹(Pierre Boulez,1925—)说了一个人尽皆知,根本不用他讲的道理。但该如何实践得漂亮,可是不折不扣的考验。小说也好,乐曲也好,许多作品总能在开头就紧紧抓住阅听人的心,就是要你不得不继续欣赏—“黑尔早就知道,他到达布莱登(布赖顿)不到三个钟头就知道:那帮人是蓄意要谋杀他的。”4看到这样的开头,你能够不接着读下去吗?而当你翻开格林 (Graham Greene,1904—1991) 《布赖顿棒糖》 (Brighton Rock)的最后一页,这古往今来最会说故事的高手之一,果然也给了一个令人浑身发抖的惊悚结局。音乐作品也是一样。谁听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或肖邦四首《叙事曲》的开头,会不想知道之后的发展呢?

更何况为了强化记忆,音乐写作几乎都在“重复”。无论是句法模仿、旋律再现或段落反复,种种招数都在帮助听者吸收。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也最流行的几种曲式,像是三段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轮旋曲式、循环曲式等等,其形式设计与结构规范,无一不使主题透过各种方式重现、重现、再重现,让听者自然而然产生记忆。当然也有困难的音乐作品,一如困难的小说,但绝大多数创作,无论音乐或文学,其实都不会难到完全无法欣赏。只要你愿意,就一定会有收获。

是的,“愿不愿意”才是真正的关键。很多人先入为主地认为“古典音乐很难懂”,完全不给自己机会认识这类作品,那当然也就永远不可能知道,欣赏古典音乐其实并不困难,至少绝对没有一般人所想象的困难。

一定要“学音乐”才能欣赏古典音乐?

不过,也有很多人虽然对古典音乐有兴趣,也常听古典音乐与音乐会,却始终觉得自己和它有距离,“不敢”说自己喜欢。

不知道是我太敏感,还是真的多数人习惯这样说,谈到古典音乐,我总是听到“我不懂啦!但我觉得……”或者“我对音乐一窍不通,不过刚刚那首曲子,我觉得……”这类发语词。

为何这样说话呢?细问之下,理由不外乎是“我没有学过音乐”或“我没有学过乐器”。而所谓的“学过”,定义也非常狭窄:小学和中学的音乐课显然不算数,非得要自幼接受乐器训练,或者进入音乐班,才算“学过音乐”。

但理解一首乐曲,前提一定要包括“学音乐”或“学乐器”吗?

让我们正本清源:“学乐器”和“学音乐”,其实是两回事。当然两者应该结合—学习任何演奏、演唱技术,都必须知道其所欲达成的音乐与风格。遗憾的是,许多人盲目泅泳于音乐汪洋,耗费大量岁月金钱,却没学到音乐的道理与思考,也没学到演奏、演唱的技术与方法,甚至对音乐也没有热情,只勉强学到一些曲目。如此就算“学音乐”?我想音乐并没有那么廉价。

至于“学音乐”,或许是指学习乐理,懂得读谱,知道曲式、对位与和声。诚然,作为一门学问,音乐博大精深,有太多面向可以钻研。可若论及欣赏与理解,学习乐理,或透过学习演奏、演唱以亲近音乐,只是“一种”而非“唯一”的方法(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通晓乐理,也不表示能真正理解作品。

我在伦敦念书的时候,当时年近八十的作曲家葛尔(Alexander Goehr,1932—)曾至系上演讲。葛尔是二战后英国乐坛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见证大不列颠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化变迁。当年他到巴黎和作曲大师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1908—1992)进修,不仅技法眼界大开,回国后更成为领导潮流的前卫派。

不过对葛尔而言,花都学习那一年中让他印象最深的,却是一次音乐分析的课堂报告。

音乐中,最重要的并不在音符里

“刚到巴黎时,我觉得这里既然是新音乐中心,一切都该前卫,而且要求严谨理论。有次轮到我报告一首莫扎特作品,我仔仔细细把曲子从头到尾整理一遍,乐句、节奏、和声、曲式等等全都完整分析。”葛尔自信满满,在老师与同学面前讲解,“没想到当我说 ‘在这个小节,乐曲转入下属小调和弦’,教授居然毫不客气地立刻说:‘错!’”

被当场抓出错误,葛尔自然觉得很没面子。他一边继续报告,一边再把那个和弦看了一次—等等,没错呀!那明明是下属小调和弦呀!难道是老师错了?葛尔巧妙地把话转回,又提了一次;可没等他说完,教授居然还是说:“错!”

同一个地方被老师纠正两次,这实在很难堪。无论葛尔如何确定那就是下属小调和弦,他也没有勇气再提一次。但是,“如果不是下属小调,那个和弦又会是什么呢?”好不容易挨到下课,他马上向老师请教。

“那个小节,”教授淡淡地说:“莫扎特,在音乐中洒下一道阴影。”

当葛尔在演讲中说到此处,全场听众都笑了。有同学问他感想如何,“荒谬透顶呀!我大老远跑到巴黎,居然来学这个!”

听他这样说,大家笑得更大声了。

“可是,各位,我现在却不觉得荒谬了……”这次,轮到葛尔淡淡地说:“因为当莫扎特写到那个小节,他心里想的绝对不会是什么进入下属小调,而是要在音乐里洒下一道阴影啊!”

我永远不会忘记葛尔这番话,还有那从哄笑瞬间收凝成寂静的默然—还有比这更好的提醒吗?音乐,究竟该如何理解,如何讨论,如何分析,每一世代都有不同观点。但别忘了作曲家与指挥家马勒所再三强调的:“音乐中,最重要的并不在音符里。”(Das Wichtigste in der Musik steht nicht in den Noten.) 一个长音,一个附点,拍子怎么算,会基本乐理和音乐史知识就可以演奏,但音乐真正要表现的不只是音符,而是音与音之间的东西。后者同样需要乐理和音乐知识,但更需要想象力和文化素养。不读乐谱,固然“可能”会造成对音乐理解的缺失,但若只读乐谱,认为音乐除了音符之外别无其他,那“必定”大错特错。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