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结合“敢为先、善创业、重务实、尚包容”的玉林精神,以各个时期的人物和家族的事迹为线索、以传统优秀建筑为载体,用钢笔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对优秀的建筑文化进行再创作,并配以优美、简约的文字阐述玉林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着力打造一张玉林文化和玉林精神的名片。本书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章 三山两江南北流,洞天福地名玉林。主要阐述孕育玉林文化与玉林精神的地理环境,整体勾勒。第二章 三教汇流尚包容,天人合一古韵存。以民间神灵信仰文化为主题,描绘儒、释、道等文化在玉林共生共存、融合发展的“一体多元”特征,彰显了玉林人民善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创新继承的智慧与胸怀。第三章 古村庭院深幽处,筚路蓝缕创业人。介绍玉林居民的族群结构及其发展脉络,以明清时期玉林古代民居建筑群落为载体,讲述名门望族的文化传承和玉林人民的创业精神。第四章 钟灵毓秀膏腴地,尊师重教育贤能。以人才培养为主题,从传统教育到新式教育创办、当代教育的发展,线性描绘玉林的重学传统和兴贤育才理念。第五章 爱国爱家勇当先 玉林儿女多奇志。玉林孕育了许多仁人志士,本章拟以弘扬爱国爱乡的精神为主题,阐述从古至今玉林优秀儿女保家卫国的事迹。第六章 岭南都会传美名,东靠南下铸新篇。阐述玉林发展沿革及其与农商经济发展之渊源。
李伟中,男,汉族,中共党员,玉林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近现代中国社会及中外现代化比较的研究。
第一章 三山两江南北流,洞天福地名玉林001
一、岭南美玉,胜景如林002
二、洞天福地,物华天宝009
三、务实包容,玉林味道013 9
四、丝路驿站,岭南都会024
第二章 三教汇流尚包容,天人合一古韵存027
一、天南杰构真武阁,四柱悬空傲九州028
二、溥泽龙神护灵湫,寒山应雨任君求032
三、陵城礼器重如山,铜石丹霞映红云036
四、金谷园内望乡楼,绿竹井畔吊忠贞039
五、马门滩上伏波庙,声振南交建奇勋042
六、布衣女神庞奶娘,护佑四方泽乡邻045
七、东山何氏传忠孝,倡立乡约旌善行047
八、千年枫木藏龙泉,太安诸神护龙胆050
九、两岸一脉传炎黄,云天文化铸族魂053
第三章 古村庭院深幽处,筚路蓝缕创业人057
一、绍德思成立高山,农商立本科名传058
二、南门陈氏多奇才,科甲蝉联商亦雄063
三、州佩古村今犹在,万花楼阁已不存067
四、百岁蒸尝龙珠地,千秋宦贤榜山唐071
五、横山宗风绵吉水,父子联元高门楼075
六、商贾兴业建谭屋,聚奎一门三进士078
七、开枝嘉应梅州,散叶玉林硃砂084
八、仁厚古村荔枝绿,鸿月古巷民居红088
九、系溯天台惟仕宋,派衍勾漏萝村陈090
十、龙虎风云会白洲,岗峦日月移凤坪093
十一、沙河礼安村,九厅十八井095
十二、千米长龙围峭壁,万贯家财藏坑寨098
第四章 钟灵毓秀膏腴地,尊师重教育贤能101
一、先师垂万世,德业流千古102
二、六书传万古,四海仰同文105
…………
…………
第六章 通江达海越雄关,岭南都会而又今179
一、天门雄关连江海,丝路驿站聚八方180
二、南流古埠通江海,鱼盐福绵成裤都184
三、龙则风云安江海,护持商旅聚宝财186
四、绅商合力筑津梁,舟车都会济万家188
五、昔日铁都绿鸦场,炉火薪传是玉柴190
六、蓝靛换来金银山,白手造屋千万间195
七、飘洋过海善创业,叶落归根筑水楼198
八、一楼骑街廊连廊,两江涌财旺上旺201
九、故说无东不成市,今看玉州似温州204
十、五彩田园城乡梦,敢立潮头谱新篇207
十一、广交朋友博览会,盛招天下聚客商210
十二、造海陆空大通衢,创北部湾新丝路215
插图目录219
后记223
序
玉林,是广西东南部一座千年古城,自古有“岭南都会”之称。现在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玉林人凝聚了“敢为先,善创业,重务实,尚包容”的玉林精神,以农为基,工商为翼,经济发展日薪月异,经济总量在广西始终名列前五位。以玉博会、药博会、园博会为平台,传统农业社会的福地玉林已成为今天的泛北部湾地区的中小企业名城、动力之城和健康之城。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文化的觉醒。近年来,玉林市与玉林师范学院的校地合作不断深入,以玉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为平台,开启了合作探索千年玉林文化寻根之旅,《玉林画·话玉林:线条下的文化符号》即为玉林文化寻根之旅中绽放的一朵奇葩。语其奇处,有三点:
其一,文奇。该著之文,以话玉林为题。观其内容:以“三山两水南北流、洞天福地名玉林”点题并作为总纲,在玉林精神的主线指引下,简言玉林地理胜景、福地文化、美食文化与丝路都会文化。然后,再分珠切玉,以历史风物、艰苦创业、文教传承、名士风采和工商实业为珠玉,分为五章,精雕细琢,文终以后记总结,终成珠联璧合、雅俗共赏之一奇文。
其二,画奇。该著之画,张中副院长所画,主题为玉林风物。言以载物,画以抒心。这些画为钢笔画,专业人士视为小技,无西洋油画之具象,无水彩之绚烂,无国画之飘逸,无现代摄影之雕琢。然而,简简单单的线条配合淡淡的文墨,却勾画出了玉林之风华。万古地理之风貌,千年文史之沉淀,无数前人之开拓,百年时代之变迁,既在画中,更在心中。
其三,人奇。该著为玉林师范学院以伟中博士(该学院副院长)为代表的几个历史学教授与玉林城乡建筑规划院张中副院长合作而成。观其著者群体,伟中博士、慧芳女士为河南人,小云博士和永忠博士为湖南人,他们自称新一代玉林人;张中副院长和汉宁教授为本土成长起来的玉林人。不同单位,不同学科,不同地域的奇异组合,在玉林精神的感召下共同合作,利用工作之暇在玉林周边走街串巷、跋山涉水进行田野调查,又伏案一载有余,以玉林画、话玉林的形式,勾勒出了玉林的胜景、福地、文化包容、丝路都会等文化符号。
《玉林画·话玉林》成书的第一时间,蒙几位好友的青睐而得以先睹为快。文为奇文,历史探源之余,穿插民间传说,既有学术研究之严谨,又有雅俗共赏之文采;画为奇画,钢笔线条,盘曲如铁丝,舒展似拂柳,黑白间气韵生动,古意盈然。读罢不忍合卷,有意犹未尽之感。中枢联两带,丝路正扬帆。望几位好友在玉林文化寻根之旅中再接再厉,于金猴双戏之年能又舞巨椽,续写前篇,再开新章。
是为一小序。
梁伟江
《玉林画·话玉林:线条下的文化符号》是玉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玉林文化研究与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积极推进校地合作的首个成果。玉林师范学院副校长李伟中带领刘小云博士、宋永忠博士等人以玉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为平台,与玉林城乡规划设计院张中副院长合作组建研究团队,走街串巷、跋山涉水进行田野调查,分工合作,以“玉林画·话玉林”的形式,勾勒出了玉林的胜景、福地、文化包容、丝路都会等文化符号。
——《中国高校之窗》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陈伟平) 4月25日,一本以玉林城市精神与文化挖掘为主题,通过钢笔画和文章展示和传播玉林本土文化的新书《玉林画·话玉林——线条下的文化符号》正式发布。市政协主席梁伟江出席了在玉林师范学院举行的新书发布会。
该书是玉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与玉林师范学院合作,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专项委托的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该书为探索千年玉林文化的寻根之作,以钢笔画和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由线及面地记录了玉林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流变,刻画了玉林的城市精神。
该书创作组以“三山两水南北流,洞天福地名玉林”为主线,简言玉林地理胜景、福地文化、美食文化与丝路都会文化,弘扬了玉林历史风物、艰苦创业、文教传承、名仕风采和农工商实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配图全部采用读者少见的钢笔画,作者巧妙地利用点和线描画出玉林的风华。画面有法度森严、文蕴深厚的宗祠、庙宇塔阁,有归国华侨或民国新贵建造的中西合璧的庄园洋楼,有聚族而居、防卫森严的九厅十八井格局的客家围屋,有反映粤商、玉商之精神的会馆骑楼等。每个篇幅都是创作组成员利用工作之余在玉林周边走街串巷、跋山涉水进行调查之后,再以玉林画、话玉林的形式,勾勒出了玉林的胜景、福地、文化包容、丝路都会等文化符号。
本书稿立足玉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玉林文化进行寻根,成为世人认识玉林的一个窗口。众所周知,玉林地处岭南,但文化源远流长,彰显了自己的个性和文化张力,集内陆性和海洋性、商业性和农耕性、移植性和内生性等多种形态于一身,呈现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等地域特征。本书稿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为创建新型文化玉林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