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教育的人学基础”,主要探讨教学的主体性,比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理论,论述了自我教育的内涵;第二章“人的自我效能感”,探讨教师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表现与策略及相关内容;第三章“教师:成长中的自我”,概述了美国教师教育的“驻校模式”,分析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提出培养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与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第四章“实践理性的生长”,主要阐述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智慧、实习生的教学反思能力,提出综合改革师范院校的教育类课程的路径、创新教师学习成效提升的方法与条件,还阐述了教师所具备的教学基本理论。《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富有时代感和针对性,提出的观点和对策富有操作性与建设意义。
陈朝新,女,副教授,广西玉林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华东师范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学、心理学。主讲教育学、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思想、课堂教学艺术等多门课程。
第一章 教育的人学基础1
第一节 教学主体1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自我实现”理论7
第三节 自我教育:教育应有之义14
第二章 人的自我效能感20
第一节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20
第二节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27
第三节 师范生的自我效能感37
第四节 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42
第五节 “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48
第三章 教师:成长中的自我55
第一节 美国教师教育“驻校模式”及其启示55
第二节 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原现象”63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71
第四节 校本课程开发视野中教师的专业成长80
第五节 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85
第六节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91
第四章 教师实践理性的生长99
第一节 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智慧99
第二节 师范实习生的教学反思能力107
第三节 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类课程114
第四节 教师学习成效提升的方法与条件122
第五节 应对课堂冲突的教学机智134
第六节 积极学习138
第七节 课堂生活145
参考文献151
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国外学者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研究中就发现,教师的能力智力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关程度并不高。其原因是国外的中小学教师普遍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在教师的文凭、学历等硬性的能力指标已经解决的情境下,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核心变量是“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学效能感、教育信念”等软能力指标。因此,近20年来,西方教师素质研究非常重视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育信念”等问题的探讨。在我国,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指出,影响和制约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具体表现在:(1)教师研究滞后;(2)教育学科背时;(3)专业标准缺失。因此,为了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体现了国家对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的要求。《标准》提出,“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应该成为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具备的三大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近年来,随着教师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日益成为研究的新热点。当前有关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教育信念理论学说的兴盛,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传统教师素质结构理论的研究,从而为我们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素质提供了新的发展线索。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变革的潮流中,玉林师范学院经历了合校升本的巨大变化,奋力前行,成绩斐然,逐渐成长为当地教师教育的主要阵地。为地方发展提供专业能力强、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师资力量,是地方性师范大学发挥引导地方基础教育方向、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体现。
培养和提高自我效能感对于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构建科学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进而形成系列的有关教师教育的理论;其次,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以及自身的专业发展;最后,有利于提出切实可行的师资培训方案,为兄弟院校提供有益经验。
“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组全体成员深感培养和提高自我效能感对于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以往有关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深入挖掘,全书分为“教育的人学基础”“人的自我效能感”“教师:成长中的自我”“教师实践理性的生长”四章。本书希望通过“立言”来诠释对教师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尝试对教育的人学基础、自我效能感、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学和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与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和对策。全书的主题富有时代感和针对性,提出的观点和对策富有操作性与建设意义。
感谢玉林师范学院教务处、教育科学学院等机构给本课题组提供了汇编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机会,感谢为本书付出辛勤汗水的各位老师,包括潘美意、丘林、黄雪亚、陈少华、张人崧、卢成健、张文杰、谢紫娟,同时还要深深地感谢在教师教育研究过程中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各位同行。鉴于水平有限,且时间仓促,本书不免有疏漏之处,恳盼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活动的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有助于活动的顺利完成。自我效能感为教师信念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培养和提高自我效能感对于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