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戴明贤集第四卷 适斋杂写
一个片段,一点巧思,结撰成文,简约精悍,以少总多。
ISBN: 9787549589852

出版时间:2016-11-01

定  价:42.00

作  者:戴明贤 著

责  编:陈美玲
所属板块: 文学出版

图书分类: 文集

读者对象: 大众读者、散文爱好者、历史爱好者

上架建议: 文学 散文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220 (千字)

页数: 332
纸质书购买: 天猫 当当
图书简介

本书为《戴明贤集》第四卷,选收短文若干则。作者模仿古人笔记小品和诗话词话,文章简约、精悍、以少胜多。温馨回忆,如《书店忆旧》《几首毕业歌》;嬉笑讽刺,如《戏拟“钱文化学会”章程》《光怪陆离小世界》;花花草草,闲情逸致,如《消夏玩物》《野慈姑•芹菜酸》;读书心得,如《金庸三题》《回归常识读赵翼》等。作为贵州本土作家,作者的写作始终怀着将美丽贵州展示于世人面前的文化自觉,贯穿着对贵州这一方土地的深情。贵州的山山水水、贵州的人情风貌、贵州文化,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像一幅逐渐铺开的长幅画卷,可以说是弱势文化描写自己的一个尝试。

作者简介

戴明贤,中国作家协会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作品有小说《九疑烟尘》《花溅泪》《岔河涨水》,散文集《残荷》《戴明贤散文小说选》等。影视戏剧作品有《家祭》《夜郎新传》《捉鬼》《燕楼惊豹》,以及《双婚疑案》《天残地戏》等。同时从事书法篆刻,有《戴明贤书法篆刻集》《对山集•戴明贤卷》等出版。

图书目录

目录

清欢小辑

小序

刺梨

民间玩具

果忆

消夏玩物

案头清供

羊肝色花红

野慈姑•芹菜酸

镜头

尺八

水横枝

八音盒

象斋杂说

羡象

说棋

丰子恺画教育

荔枝的名与实

某种公务员赋

戏拟“钱文化学会”章程

乌蒙煤

书海一勺

《一勺录》小引

凤凰变钦

隐身叶

金字塔现象

真假包拯

暗箱明箱

看别人演自己

回文•集句•梦中作诗

真假叶水心

妙语如珠《幽梦影》

“古代活动画”

《还乡》与《十五从军征》

回归常识读赵翼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不会消逝

吉他的呜咽

胡萝卜须•蝴蝶•灵感

砍倒了树木的地方使人悲伤

萤火虫

钱钟书写“反诗”?

鲁迅“无聊才读书”?

金庸三题

光怪陆离小世界

燃犀烛怪

医院需要病人

林莽法则

比骗局更残酷

好座朱雀城

邵洵美的“翻案西施”

“文革”岁月读的书

卧游神秘之域

书店忆旧

读书日说读书

钱帀的盛衰

汉字简化种种

悲歌动地

几首毕业歌

歌之缘

如听仙乐耳暂明

邂逅时尚

转折时刻的決断

负重涉流的巨人

旧梦蕴奇珍

《阅微草堂》今读

小序

游戏规则

老学究一遇鬼友

吕道士幻术揭隐私

韩老儒错死复生

鬼囚藏药帖

姚安公见怪不怪

鬼仆责主

鬼诉冤

破庙黠僧

青苗神

卧骨钱上

塾师露馅

法律不到处

鬼隐

业镜与心镜

贵州记事

诗中贵阳城

梦草池艺术节

“二四”轰炸诗话

酒事

茶事

石事

卢冀野喝茅台

山水一际遇

闲说甲秀楼

渡功亭记

重修铜岩阁记

序言/前言/后记

原上之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国文化也如是。这片草原被“文革”浩劫似乎连根铲除,冰冻十年;然而一旦雪化冰消,就以更顽强的劲头萌生怒放。八十年代前后,报纸副刊如雨后春笋,短文园地无限宽广。我自来喜欢读古人笔记小品和诗话词话,觉得这种简约、精悍、一语中的、以少胜多的文体,最具中国智慧的特色。自己也很愿意写写这种小题小做的短文,所以凡有约稿都欣然应命,先后为几种报纸副刊开过若干专栏。题材多出自泛读浏览,可归入“读写随笔”一类;但也有一些日常琐事引出来的小品短章。

当时未学用电脑,仅一份手稿;短文刊出后一般都剪贴留底,但时有遗漏;质量自然也参差不齐。这次检阅筛选,收录其中部分,编为此卷。

编辑推荐

1.大千世界之林林总总,戴明贤善于选取一些微小的事物做深入开掘;博览群书、泛读浏览,从细微处切入,一个片段,一点巧思,结撰成文,简约精悍,以少总多。

戴明贤文集中有多篇可当历史来读,通过作者近三四十年来写就的各类小文,可见作者志趣、情趣与识见,见贵州地域风情,亦可见世间万象、人情百态。

2. 人生多烦忧。

何以解忧?曹操说“唯有杜康”,我则认为唯有好书。酒只能让人暂忘烦忧,难得糊涂一下,酒醒了,烦忧依然,还加上头痛如裂。书则越读越理性清明,读则入静,静则生悟,生出渐悟,顿悟,彻悟。有阅读习惯的人,无须求助于心理医生,他的心理医生排列在书架上,毕恭毕敬地等候他的垂询,而且全是世界一流,一个比一个强。读书足以改变人生。

——戴明贤

3. 书的捕获品是昨天,

里面却活着一个永恒的今天。

——尼采

精彩预览

水横枝

上中学时读到鲁迅《朝花夕拾 小引》中有段话,说广州天气很热,他书桌上有一盆“水横枝”,是他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这话令我非常神往,一直记着,希望也能有这么一盆。我小时候受《浮生六记》《核舟记》《石清虚》等文字的影响,特别向往“具体而微”的东西,如桩头盆景、水石盆景、微雕艺术、帆船模型等等,觉得对着它们把自己缩小如芥子,神游其中,远较在真景中玩耍有趣得多。

一九七三年秋天,一位在广州生活了多年的朋友来访,谈起那里的花木盆景之盛,我忽然想起水横枝,就托他为我觅一枝。下次来时,果然带来了。说是请教了几位此中高手,竟都不知道这种植物。后来有一位说水横枝就是通称的什么树(忘其名),经过争论,取得共识,又费了些事才终于在附近的县里觅得。我一看就是一株直干小树,须根长长的,叶片大大的,全不是想象中的模样,肯定不对。依我望文生义的想法,它应当是一截笨头拙脑的木头,躺在水里,干上伸出横枝,青枝绿叶。但它远道而来,还是郑重地用大玻璃瓶养起来。雪白须根迅速长得又密又长,叶子迅速变大。次年临近春节的严寒中,久病的父亲故去了。我怕忙乱中忘记照看它,冻死了可惜,就转赠给了一位爱花的长者。时过境迁,也就忘了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水横枝。

我最喜欢的盆景是气根密集的榕树,但先后养过三盆都过不了冬。现有的是三盆,一盆已数十年高龄的银杏,一盆体裁不大而有伟岸之态的中华蚊母,一盆买回才半年多的榆树。最近为它们喷枝浇水时,忽然想起水横枝。心里一亮:为什么不查查《鲁迅全集》的注释呢?一查果然有,但释文令我大失望:就是栀子。竟然是栀子。不过是栀子。小区园子里就有许多。外甥女商得保安人员同意,剪了一小枝回来做试验。果然水养能活,干端也开始长出须根。于是又买了两小钵土栽的,离土洗根,插在玻璃瓶中。确能碧绿,却不可爱,因为就那么直耸着,没有样子,毫无趣味。

悔不该对水横枝进行穷根究底的调查。就让它按我的想象留在心里岂不更好?世上禁不起穷根究底的名胜、名人、名物,实在也多不胜究。

“水横枝”这个雅号,大约来自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是下句“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背面敷粉”法罢。不过栀子花香得浓烈,不是浮动,简直是来袭了。

二〇一三年

《一勺录》小引

人生多烦忧。

何以解忧?曹操说“唯有杜康”,我则认为唯有好书。酒只能让人暂忘烦忧,难得糊涂一下,酒醒了,烦忧依然,还加上头痛如裂。书则越读越理性清明,读则入静,静则生悟,生出渐悟,顿悟,彻悟。有阅读习惯的人,无须求助于心理医生,他的心理医生排列在书架上,毕恭毕敬地等候他的垂询,而且全是世界一流,一个比一个强。

读书足以改变人生。最有力的例子是高尔基:一个生活在小偷、流氓、醉鬼、骗子群中的小孩,一个势将沦入深渊万劫不复的小孩,就靠读书,把自己从地狱般的生活底层,超拔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庸俗小市民习气的铁面审判官。他终生对书籍抱着虔诚的感恩心情。称书籍是向上的阶梯、力量的源泉。旁人会觉得比喻过当,在他却是出于深切的人生体会,否则写不出“书籍使我变成不易为种种病毒所传染的人”这样重如千钧的话。

当今之世,电视威力大大超过书籍。有人对此忧虑;有人认为同为传播知识,不过手段不同而已,无须大惊小怪。其实大大不然!首先,唯知识论就是错的。知识不等于见识,更不等于智慧,更不等于创造力。人的素质高下,取决于智慧与创造力,知识只是它的起步或基础。电视是一种时间性传媒,观众(尤其是青少年)面对五光十色的活动画面,只能是被动受众,只能得到一些浅层次的印象,正如普希金的诗句:“印象太多,来不及思考。”而读书是一个速度自由的精神咀嚼现象,你要把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与它所代表的事物联系起来,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参与书中世界的运转,得到的远不仅是各种具体知识,而是对理性的训练和灵魂(人格)的塑造。电视提供的是一个规定的封闭世界,文字提供的是一个开放的自由世界。我有一位年轻朋友,原先弄文学,后又从事影视多年,最近在一封信里说:“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真正的文学是渗透在文字里的,而这些文字里有着无限的表现力,包含着巨大的、多维的画面空间,在这些文字的面前,任何影像所表现的画面都显得苍白无力!”在电视上讲知识的专家,他们的知识和见解都是从书上得来的。有读书习惯的少年,比起只看电视的少年,可能某些信息会少一些,但智力和思考能力肯定会占优势。从长远看,这个差异会愈加明显地表露出来。每见一些小孩坐在书店楼梯上专注阅读,便觉得是人间最美的图画。

读书还有个自给自足的优点。打麻将须凑足四家,下棋也得两人。唯有读书,手执一卷,蜗居即变乐园,虽南面王不换也。

我自小从阅读中找乐子,向老更认同郑子尹的“老非对卷不成欢”。退休后,尤识得陶诗“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真趣。斗室多年挂着吴宓的对句:“造人时势原无据,慰我生涯幸有书”,求萧娴老人写的。下联最得我心,上联只是配对,于我无干涉。杨绛文章说钱钟书四九年拒绝去台湾,理由是那里没有书读。我很相信这是事实。对钱先生这样读书已成为生活方式的人,那时的台湾,确无可供他那超巨量阅读胃口的条件,他会一天也过不快活。

近日有编者索稿,先辞以无可奉献。后转念一想,日常读书,常遇一些有趣章节,与其独享其乐,何如折取一枝片叶,公诸同好。如能博忙于事业、无暇闲览的朋友偶然一瞥,破颜一笑,也算给滚滚红尘添注一刹那的绿色。

书海浩瀚无边,真真超过太平洋。人可以无数次渡过太平洋,却不能读尽世间图书的千万分之一。即便钱钟书先生那样的读书天才,也只能是“弱水三千,我自取一瓢饮”,我辈所沾更只点滴乃至飞沫而已。据此意,自称《一勺录》,已属吹嘘自大了。

二〇〇六年三月八日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