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地理方位和老百姓约定俗成的习惯,以及旅游区和经济区的划分,按照诗歌所描写的对象分为桂东篇、桂南篇、桂中篇、桂西篇、桂北篇五个篇章,每个篇章附有一位评论家的评论。该选本通过文学媒介来展示地理知识,从诗人的视角来探寻广西的山川风貌、人文地理以及民族地域风情。所选诗歌以反映广西民族风土人情、北部湾开发建设、生态和谐广西、“一带一路”建设等现实题材为主,兼顾历史题材和其他题材,呈现广西的地域文化、地方风情、山川风貌和人文地理。
钟世华,1983年出生,广西合浦人,山东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广西师范学院文学创作二级,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歌月刊》《广西文学》等刊物,有作品入选《大诗歌》《2009年诗歌年选》等选本,获南宁市年度优秀作家(2015)等。
目 录
桂东区
002 评论 广西桂东的边城叙述/郝梦迪
梧州市
007 白云山 / 盘妙彬
008 长洲大坝 / 盘妙彬
009 六堡茶 / 石才夫
011 凌晨四点的石表山 / 陆辉艳
012 道家村和道 / 陆辉艳
013 梦回龙母太庙 / 钟世华
014 月下骑楼 / 钟世华
015 在四恩寺遇雨 / 徐季冬
017 对视 / 卢颖莹
贺州市
019 秀水 / 汤松波
021 给周敦颐 / 汤松波
023 在潇贺古道等一匹马 / 林虹=
025 姑婆山 / 高作余
027 三镶街 / 罗晓玲
028 黄姚故事 / 毛立国
030 守望楼 / 诗雨
031 富川古城墙 / 王忠民
033 中洲人家 / 叶景松
玉林市
035 关于北流河 / 林白
037 生在鬼门关 / 朱山坡
039 把大海的涛声牵回家里 / 吉小吉
041 南流江,北流江 / 伍迁
043 北流江水不南流 / 谢夷珊
044 柚花飘香 / 琬琦
045 天堂山,一半在人间,一半在天堂 / 马路
046 隐于小镇 / 湖南锈才
048 岑兴高速路上的向日葵 / 陈前总
050 妃子笑 / 安乔子
贵港市
052 桂平西山 / 盘妙彬
053 布山之夜 / 高瞻
054 月上郁江头 / 高瞻
055 夜宿平天山 / 吕小春秋
056 荷城南山吟 / 宋显仁
058 金田印象 / 黄鹏
059 白石山记 / 刘小念
061 贵港之覃塘毛尖 / 苦楝树
桂南区
064 评论 游走在古老与现代之间的美丽诗魂 / 卢有泉
南宁市
069 南宁 / 杨克
070 大明山 / 许雪萍
071 记忆之城:湖在南边 / 拓夫
072 会说话的五象 / 伍迁
074 初夏,游青秀山 / 陈洛
075 到仙葫去安家 / 陈纸
077 盛唐分娩的南宁 / 黄尚宁
078 水车之乡 / 卢悦宁
079 白鹭飞过莲塘水库 / 虹浅浅
080 鼓鸣寨 / 石仲安
北海市
081 我愿意走路去涠洲岛 / 庞白
082 银滩之夜 / 黄河清
084 魂 / 邱灼明
085 海角亭 / 冯艺
087 红树林 / 庞白
088 石螺口 / 邱灼明
089 星岛湖 / 钟世华
090 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 钟世华
091 金海湾·热爱 / 文青
093 合浦汉墓博物馆遐想 / 冯基南
095 北海老街的女儿墙 / 湘雯
钦州市
096 在钦州听独弦琴演奏 / 刘春
097 群山与被隐没的……/ 何不言
099 一只陶的独白 / 林虹
101 描摹三娘湾 / 韦斌
103 金海湾大桥 / 高力
104 忽然梦见大海在燃烧 / 姜黎明
105 与刘永福痛饮 / 温柔一刀
106 乌雷渔村 / 祝迎
108 画里牛尾坪 / 黄崇海
110 在这里,看见大海 / 易冰
防城港市
111 鱼在界河 / 韦佐
112 那是祖国的白鹭 / 韦佐
113 在防城港 / 非亚
115 万尾 / 许雪萍
116 祝福一座海边的城 / 丘晓兰
118 遥远的北仑河 / 南屿
120 边城 / 谢夷珊
121 京岛情韵 / 龙歌
124 暮霭下的潭蓬古运河 / 钟国昌
桂中区
126 评论 桂中地理的诗歌书写:记游、咏史和返乡 / 陈代云
柳州市
130 驾鹤小桃源 / 刘频
132 三种形象:柳宗元,柳州,柳树 / 谭延桐
133 三江县岩寨村合龙桥下,遥望 / 庞白
134 瓦恒么 / 陆辉艳
135 柳州的柳 / 大朵
137 嗍螺蛳 / 田湘
138 梦萦三江 / 吴真谋
140 骑马人在梦里回乡 / 飞飞
141 声落兮 / 蓝敏妮
142 明天,邀请你一起去柳州看紫荆花 / 蓝向前
143 贝江,血性民歌升腾的地方 / 廖运成
来宾市
145 记金秀县莲花山 / 盘妙彬
146 郑小谷故居 / 大朵
148 武宣文庙 / 大朵
150 在天王登极处 / 侯珏
151 随吾师雾中登圣堂 / 侯珏
153 二塘镇的老庄园 / 东禾
154 忻城土衙 / 许明波
157 诗意水城 / 方凤绿
159 题瑶山 / 南深
桂西区
162 评论 情怀流溢的桂西 / 罗瑞宁
崇左市
166 走向花山(组诗)/ 杨克
172 壁画家园 / 黄神彪
174 归春河笔记 / 黄土路
175 蛙神传说 / 覃才
177 十二月的黑水河 / 零俊光
179 德天跨国瀑布 / 唐徉
181 法国领事馆旧址 / 黄权英
182 花山梦 / 黄华江
184 花山壁画 / 韦适华
186 友谊关 / 施毅
188 左江漫游记 / 张云方
百色市
189 在 H 省动物园看见广西的矮种马 / 刘频
191 王子山行 / 许雪萍
192 驮娘江 / 许雪萍
193 晨光中的泗水河 / 朱山坡
196 今夜,我在靖西 / 黄芳
197 在浩坤湖 / 黄土路
198 谒百色起义纪念碑 / 覃瑞强
200 老区百色 / 吉小吉
202 五色糯饭 / 黄承基
203 百色田阳 / 微克
河池市
204 巴马命河 / 刘频
205 有一个叫百龙滩的地方 / 麦子
207 去凤山看海 / 朱山坡
209 避世录:在坡纳 / 黄土路
210 我站在巴马的天空下 / 田湘
212 刘三姐,刘三姐 / 陈代云
213 雅楼书 / 费城
215 苍山 / 牛依河
216 南丹:歌娅思谷 / 桐雨
218 夜宿七百弄 / 韦汉权
220 巴马盘阳河 / 黄彦朝
桂北区
224 评论 精神、内心与个人的生存化想象
——桂北地理的书写方式 / 张凯成
桂林市
228 独秀峰 / 韦其麟
229 漓江诗情 / 潘琦
231 灵渠一夜 / 刘春
233 在阳朔 / 非亚
234 水街 / 莫雅平
236 骆驼山 / 黄咏梅
237 鲁家村雨景 / 羽微微
238 龙胜 / 伍迁
240 猫儿山以东 / 陆辉艳
241 桂林山水之印象刘三姐 / 刘发扬
242 过白崇禧故居有感 / 李小建
243 编后记
诗歌、广西与“地理诗学”(代序)
郑春
读着世华这本沉甸甸的书稿,作为他的导师,我感到十分高兴,为诗歌,为广西,也为“地理诗学”这一颇为新颖的概念,以及作者围绕这一概念的探索和尝试。世华从“空间”角度俯瞰和梳理当代广西的诗歌大地,在一个较新的领域深入研讨其写作现状,并以较大的努力试图建构广西诗歌的“地理诗学”,我以为,这一切都是十分重要和可贵的,因此,该书值得向喜欢诗歌、喜欢读书的朋友们介绍和推荐。本书以桂东区、桂南区、桂中区、桂西区、桂北区五个地区为主体空间,选取了诗人们针对广西不同地域所作的 139 首诗。这些诗作在展现地域景观特色的同时,也为研究广西诗歌的学者们提供了翔实的研究资料。一卷在手,让我们走近了广西,领略那片青ft绿水所孕育出来的诗篇之美。
一
对许多人而言,广西为我们所熟知,是因为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壮族作家陆地这部诗情画意的作品让“广西”一词传遍大江南北,在众多民众的心中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随后, 经由韦其麟(壮族)、苗延秀(侗族)、包玉堂(仫佬族)、侬易天(壮族) 等少数民族诗人的不懈努力,独具地域特性与民族色彩的广西诗歌图景逐渐展现出来。而今,在建设“美丽南方”的大力号召下,广西地区的诗人们对书写本土自然风景、展现本土文化特色,更加充满了热情,《广西诗歌地理》正是热情建设“美丽南方”的成果。
广西是诗歌的沃土,更是诗人的海洋,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集聚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诗人,他们立足故乡,放眼世界,穿越地域与时间,为广西谱写了一首首独具特色的赞歌。整体上看,《广西诗歌地理》中的诗人们或以优美的笔触描摹广西大地的自然美景,或以忧郁的笔调探寻广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或以哲思的笔法审视当前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现状, 勾勒出了一幅结构复杂、内蕴丰富、时代感强的“美丽南方”画卷。
广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南宁、桂林、北海、梧州、玉林、柳州等地不仅作为旅游胜地为人们所熟知,更作为广西的精神坐标,深深镌刻于诗人们的精神天地。阅读《广西诗歌地理》,我们徜徉在“雄浑中透着诗画美景”“喧闹中留着幽美宁静”“古老中洋溢着妩媚青春”(潘琦《漓江诗情》)的漓江,置身于“那就是一亿次暮色苍茫 / 落日的余烬犹在,镀亮一层层火ft岩 / 恍若大块大块的金币”(杨克
《涠洲岛》)的涠洲岛,行吟在“一边桂江水搂着,一边西江水抱着”(盘妙彬《白云ft》)的白云ft……随着步伐的不断行进,广西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一幅幅美丽的诗卷徐徐展开。这不仅使得广西的地理景观笼罩在“诗意”的话语空间中,而且这种“诗意”与诗人们的心灵普遍契合,一种由外而内的“认同感”油然生成,这在碎片化的时代语境中难能可贵。
除展现优美自然风光的外,诗人们在《广西诗歌地理》中还通过回溯历史,体味着广西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冯艺在洒满“黄昏的时光”的海角亭观看到了“历史深处”的图景——“黄土之下 / 汉孟宋苏 / 将梦魂姥姥拴在亭内 / 沧海桑田 / 只有风的慰藉”(《海角亭》);刘春面对“干净、纯洁而孤独”的灵渠时,思绪“回溯两千年”,感受到了灵渠所具有的“不喧哗、不盲从,记录感激、欢乐、悲伤 / 以及被时代的大海遗忘的部分”(《灵渠一夜》)的品行 ;钟世华在由“珍珠”“护城河”“城墙”构成的合浦,捕捉着“历史的碎片”——“砺石 琥珀抑或玛瑙”(《合浦 :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由此生发出无尽的感伤 ;谭延桐在“带盐的忧伤”中辨认着“柳州”的三种形象,并借此建构出了“影子”的诗学(《三种形象 :柳宗元,柳州,柳树》)……回望历史,诗人们一方面感受到了沧桑变幻所带来的忧郁之情,另一方面则因着这种忧郁,自内心深处生发出了文化认同,在时空的交错中书写着共同的文化记忆。
更为可贵的是,《广西诗歌地理》一书还通过特殊的诗歌形式和“地理”载体,努力凸显出当代人的生存际遇,包括对这种生存际遇的种种思考,发出了“存在”意义上的呼唤。无论是遥望独秀峰时感受到的因“追慕独秀的虚荣”而带来的“如今不堪孤寂的梦魂,/ 常绕远方竞秀的千峰”的羞愧(韦其麟《独秀峰》),还是膜拜白云ft时体悟到的与世界的“妥协”和内心的“残缺”(刘小念《白石ft记》),抑或是观看鼓鸣寨时生发出的对“守望相助”“与世无争”生存状态的向往(石仲安《鼓鸣寨》)……诗人们将自我的现实之思寄寓在广西的地理景观中,思考对趋于失落、孤寂甚至是麻木的生存状态,以此隐喻不断沉陷的现实生存境遇。
《广西诗歌地理》再现了“美丽南方”的诗学图景,诗人们不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风景与厚重的文化历史,而且还在历史变迁和现代境遇相互交织的语境中,凝构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情结,建构出了民族文化心理的坚固堡垒。
二
我们看到,在《广西诗歌地理》中,选取的诗人或从小就生长在广西,或在广西长期居住,这里的一山一水已经作为“噬心”的精神图景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花山”之于杨克、“柳州”之于刘频、“梧州”之于盘妙彬、“北海”之于庞白、“合浦”之于钟世华……均有着极为特殊的精神意义和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由此来说,诗人们的写作带有极强的本土气质,他们通过真挚而又丰富的情感描摹,有力地凸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之“独”和地域之“特”,最突出的表现是以下两个方面 :
首先,这里是诗人们地理意义上的“故乡”, 故乡情感在他们的诗歌中厚积薄发。如“依山傍水的邕州老街告诉我说 / 这是盛唐分娩的南宁, 这是绿城 / 这是红豆的故乡——我的故乡”(黄尚宁《盛唐分娩的南宁》); “过了鬼门关 / 就是一个叫北流的县城 / 我生在这里 / 在鬼门关穿来穿去”(朱山坡《生在鬼门关》);“远离边城,一个人想法复杂并非痛苦的 / 谁与我有温暖的旅程 // 这河里的鱼虾没有国籍,只有故乡。”(天鸟《边城》)等。诗人们以无比的热情来赞颂心中的“故乡”,即便“故乡”带来疼痛的记忆,他们也会满含泪水地表达对故乡的歌赞。如同大贯美惠子所发现的日本人将“稻米”作为“自我”,作为他们穿越时间的身份认同(《作为自我的稻米 :日本人穿越时间的身份认同》),广西的地理景观已经成为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诗人们的身份认同,他们借此辨认出真正属于“广西” 的部分,并将此作为地域情感的重要维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西又是诗人们的“精神原乡”。荷尔德林曾在精神贫乏的时代,经由“还乡”抵达了诗歌写作的精神空间,而今,社会现实的浮躁及诗歌的边缘化使诗人们再次步入了“精神贫乏的时代”,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找着诗意的“故乡”。选择精神层面的“广西”作为写作的突破口,诗人们寻到了内心情感与现实情怀的寄托,从而摆脱生存的迷茫、无助感,重新拾回失去的自信。
其次,这里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区,深厚的民族情感充盈在他们的诗意书写中,民族特性突出而鲜明。2016 年,花ft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广西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第一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在“桂西区”部分,花ft岩画成了诗人们主要的写作对象,如杨克的《走向花山(组诗)》、韦适华的《花山壁画》、黄神彪的《壁画家园》等。“壁画”在此作为桂西地区重要的文化符号,构成了壮族人民关于先民的历史记忆。从历时层面看,诸多的历史传说围绕着“壁画”而形成,壮族人民借助“壁画”来表达自我的思想情感与民族精神。因此,诗人们笔下的“壁画”便带有极强的民族特性。从具体的写作内容来看,这些“壁画”表达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如“在江水之滨,/ 在绝壁之上 :/ 一笔一画如此简单。/ 粗粗细细的线条 / 勾勒着一个民族,/ 美好的理想和举世的浪漫”(韦适华《花ft壁画》)、“男人们骑马、射箭、狩猎 / 尽显雄性的粗犷与强悍 / 女人们播种、种桑、织棉 / 尽显柔美的温馨与和谐 / 巴莱岩壁画 / 成了其乐融融的神圣家园”(黄神彪《壁画家园》)等。从语言形式来说,杨克在《走向花ft(组诗)》中运用了特殊的壁画符号与民歌语言,诗句“血哟,火哟 / 狞厉的美哟 / 我们举剑而来,击鼓而来,鸣金而来 /——尼罗!”“血哟,火哟 / 丰腴的美哟 / 我们唱欢而来,雀跃而来,舞蹈而来 /——尼罗!”“血哟,火哟 / 崇高的美哟 /我们匍匐而来扬幡而来顶礼而来 /——尼罗!”等,反映出了壮民族独有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
整体上看,《广西诗歌地理》中的诗人们不仅以“本土性”写作凸显出了广西独特的地域特征,而且他们还以“民族性”的书写完成了对广西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再现,由此建构出了独具地域特征与民族特性的“地理诗学”。
三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 :从代际结构来看,《广西诗歌地理》所选取的诗人有着明显的年龄层次。其中既包括了自 20 世纪 50 年代就开始写诗的老诗人韦其麟,以及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诗人冯艺、杨克、刘频、盘妙彬、非亚、田湘等,又包括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诗人刘春、黄芳、许雪萍、陆辉艳、费城等,同时还有更为年轻的 20 世纪 90 年代出生的诗人覃才等。不同年代的诗人自有其独特的生存语境与生活经历,其写作也必然会镌刻着独特的时代印记,他们在对同一写作主题或写作对象进行处理时,就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代际“差异性”。如韦其麟在《独秀峰》中通过鲜明的对比显示出“大我”的抒情,以此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许雪萍的《万尾》主要叙写的是其置身万尾金滩时的“小我”情感, 她借助意象的铺排、时间的铺叙将自我与环境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的基调趋于自然与宁谧。微克的《百色田阳》则抛置了再现革命景观时的“革命”语调,以冷峻的眼光与日常化的笔法书写出了田阳的现实情境。需要强调的是,差异尽管存在,但这并不影响诗人们在书写广西地理景观时所拥有的共同地域性情感。这种“差异”保证了写作的有效性,因为在当前的诗歌写作中,“同质化”的写作题材与情感抒发极大地限制了诗人主体的独立性,他们在模式化、结论化的表达中逐步丧失了写作的活力。
《广西诗歌地理》一书除诗歌的选取外,还别有新意地设置了以地区为单位的评论部分。这些评论大都针对该地区所选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解读与品评,这一方面使读者能够通过总体性评论,窥探到不同地区诗歌写作的整体概貌,并由此建立起自身的“阅读期待”;另一方面,评论的写作者也有着鲜明的代际层次,其中既包括了在职的大学教授,又不乏年轻的博士生、硕士生,他们的解读与评论表达出面对诗歌文本时各自的思想与姿态,并通过差异性的写作风格建构出批评的复杂性。
这部作品一方面展现出编者的学术追求和诗歌情怀,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他挖掘广西诗人资源、建构广西诗歌“地理诗学”的努力。他生于斯、长于斯,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哺育他的美丽土地,并自觉地把这份热爱转化成了建设广西诗歌的责任与使命。早在《穿越诗的喀斯特 :当代广西本土诗人访谈录》(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5 年版)中,本书主编便以“访谈”的形式建构出一份广西诗歌的“地理档案”,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新时期广西诗群、民刊的整体发展脉络。经过两年的积淀,这本《广西诗歌地理》又以诗歌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广西诗歌的“精神地图”。当然, 由于时间、题材的原因以及个人学术水平的限制,这部作品在视野的开拓、深入以及理论方面还有不少可提升的空间,但值得肯定的是,这部作品无疑是一次可贵的探索和重要的尝试,作者颇具理想情怀的努力为我们开拓了一片走进广西诗歌花园的路径,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广西诗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广西诗歌地理》一书以地域的划分呈现诗歌创作,在自然地理的框架中呈现诗歌地理,将广西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与多姿多彩的人文风貌紧密交织,使读者在阅读中领略到一方水土的甘美肥沃,领略到多民族文化的光辉魅力。“地理”一词,既是一种提示,亦是一种内涵,给人以视野的舒展,更给人以联想的富赡。这是一部饶有新意的广西诗歌选本。
——《民族文学》杂志社主编、编审石一宁
身为广西人,钟世华先生孜孜于广西本土诗歌的观察和梳理,此书是他继《穿越诗的喀斯特》之后,又一部全景式扫描广西诗歌的汇集,该书以文学地理学的方式,立体地展现了当代广西诗人创作的状貌,有助于了解广西诗歌的当下进展,令人期待。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桃洲
本书选取诗人们针对广西不同地域所作的139首诗,这些诗作不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风景与厚重的文化历史,而且在历史变迁和现代境遇相互交织的语境中,凝构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情结,在展现地域景观特色的同时,也为研究广西诗歌的学者们提供了翔实的研究资料。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