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以照片、拓片、线描及墓葬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做了全面著录。项目计划正编150册,补遗50册,将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中国上古晚期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32册为邹城分册之一,整理和著录了邹城及诸县出土和征集的画像石90幅,鉴于邹城画像石在鲁南地区汉画中的重要地位,本册对邹城汉画及中华文化的保存、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朱青生,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所长,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主要学术成果如下:1.专著:《将军门神起源研究》《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十九札》等;2.主编:《中国汉画研究》(中国汉画学会 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学刊);3.主持课题: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汉代图像数据库与《汉画总录》编撰研究”、《汉画综述》等。
无
文字记载,图画象形。人性之深奥、文化之丰富俱在文献形相之中;史实之印证、问题之追索无非依靠文字图形。汉画乃有汉一代形相与图画资料之总称。
汉代之前,有各种物质文化遗迹与形相资料传世。但是同时代文献相对缺乏,虽可精观细察,恢复格局,重组现象,拾取位置、结构和图像信息,然而毕竟在紧要处,但凭推测,难于确证。汉代之后,也有各种物质文化遗迹与形相资料传世,但是汉代之前问题不先行获得解释,后代的讨论前提和基础就愈加含糊。尤其渊源不清,则学难究竟。汉代的文献传世较前代为多,近年汉代出土文献日增,虽不足以巨细问题尽然解决,但是与汉代之前相比,判若文献“可征”与“不可征”之别。所以,汉画作为中国形相资料的特殊阶段,据此观察可印之陈述,格局能佐之学理,现象会证之说明;位置靠史实印证,结构倚疏解诠释。因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的双重存在,将使汉画成为建立中国图像志,用形相学的方法透入历史、文化和人性的一个独特门类。此汉画作为中国文化研究关键理由之一。
★汉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汉画在各类历史遗存和文献中占有重要位置和价值。
★《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级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
★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中国上古晚期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