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麦墅纪
江南旧事、草木时节、饮食地理,每种记忆都留下了生命行走其间的美妙韵味。
ISBN: 9787559804150

出版时间:2017-11-01

定  价:48.00

作  者:方淳 著

责  编:董新兴 李桂芳
所属板块: 文学出版

图书分类: 中国现当代随笔

读者对象: 文学爱好者,对乡村生活感兴趣、有情怀、热爱生活的读者

上架建议: 散文随笔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字数: 120 (千字)

页数: 268
图书简介

《麦墅纪》是一本记叙浙江西部农村生活的散文集。从草木、时节、饮食、旧事、地理多角度地多层面地展现那个时代特有的无法复制的乡村生活场景以及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有场景,有人物,有风俗习惯,血肉丰满、生动鲜活。作者不仅仅勾勒岁月,还铭刻了宏大的人生感悟。

作者简介

方淳,居杭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病人》,短篇小说集《月是故乡明》。 在《作家》《小说月报·原创版》《福建文学》《文学界》《西湖》等杂志报刊发表文字七十余万字。

图书目录

满眼繁花的后面,故乡你如此安静

朝灌园兮暮灌园

草木

紫木槿,白木槿

梨花坡暖日生烟

青青刺球,毛囊之栗

微霜未落,乌桕红

油菜花里,解春愁

半枝半枝,静默相连

酒酿花,墙角屋后

山乡嘉木,鸠坑茶

时节

清夜虫鸣,时节之歌

清明,托体同山阿

鸟鸣喈喈,清谷天

村夏,明月相思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立冬,闲落落

落雪,岁月静美

年日里,温暖的人情

正月里,赶十八

南山种麦,走村观马

饮食

紫李黄瓜村路香

今生不怨埋沙碱

六月酱,豆香满村

麻糍,米香淡淡

平常人家,和美之羹

清明粉粿,香窈窈

腥鲜,河边的滋味

旧事

七月,爬树,捉知了

田野上来了红蜻蜓

土狗,它的名字叫阿黄

青山碧水,船隐隐

濛濛春雨动春犁

以田为床,以蓑为衣

新嫁娘,花木床

竹乡,竹艺,竹建筑

黄泥墙,黑瓦片

古宅,风雨中

笑声里,那些花儿

地理

龙泽,凤林

暧暧,远人村

村庄,稻禾青青

会当,凌绝顶

南来庵,冬青林

洞溪,桃花源

绿,积岭情深

雅水,下杨

蓦地,天地近了

序言/前言/后记

满眼繁花的后面,故乡你如此安静

——序方淳散文集《麦墅纪》

海 飞

多年以前一个漫长的下午,在一家书店巨大的吊扇下,我穿着旧式的白汗衫,像一个傻瓜一样站在叶锦添的《繁花》前发呆。这本书的装帧与气息,让我突然觉得沉冗的整个下午变得美好起来。同样是多年以前,我在最寂寞的、四顾徘徊的时光里,用大把可以挥霍的所有时间,写过一个叫《花满朵》的长篇小说。我以为村庄里的女人姓花,也应该是不错的。这是一个陈旧得像一只旧樟木箱一样的小说。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我郑重地写上:“献给村庄里的女人,献给我的邻居花满朵。”

方淳在偶然中读了这个小说,并为这个小说写了一个书评。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同方淳相识,晓得了她在写小说,也晓得了她供职机关,朝九晚五。我同方淳的交集极少,也没细读过她多少文字。而终于有一天,她把她的文字集合在我面前。在这样的文字里,我看到的是花朵,是草,是云层,是故乡,是所有村庄里的细枝末节。

这座浙西淳安地区的村庄,叫作大墅。我喜欢“大墅”这两个字笨拙之中传达出的美意。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十分和谐,像一对老年的夫妻。在方淳津津乐道、如数家珍的记述与渲染中,绵亘于文中的家乡风物与风土人情,花花草草,山山水水,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都传递出时移事往的感伤与怀念之情。乡村,成为她深情回望的那一瞥中所追念的对象,成为她的精神寄寓所和灵魂栖息地。我于是就想:每一位从乡村出发的作家,大抵是离不开心中那一方圣土的。比方讲,鲁迅是离不开鲁镇的,萧红是离不开呼兰河的,沈从文是离不开湘西的,汪曾祺是离不开高邮的,贾平凹是离不开商州的,我的生命也离不开我遥远的丹桂房。同样的,方淳离不开她的大墅。

方淳在大墅长大,对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充满了感情。我相信,她连对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灰尘,都充满着一种爱意,并且把这份绵长的爱意珍藏在她的血液中。她传统的写作笔法,使每一篇文字独立成篇的同时,在气场上又保留了前后彼此的粘连性。围绕要吟咏的风物,她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对每一样小事物,都写得活泼风趣,平实而自然。在她魂牵梦萦的倾诉中,家乡的人、事、物、节气等等,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站立于乡野田间篱笆丛中的木槿花,匍匐于地头的半枝莲,摇曳在风中的酒酿花,六月酱、羹、粿,以及惊蛰、清明、芒种……

这是一路繁花。而繁花背后的故乡,如此明亮、安静、通达,像一位沉睡中的姑娘。

方淳的散文写得传统,文风平实,真切自然。这本来就应该是写散文固有的姿态。王国维先生曾经说:“大家之作……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方淳写散文也讲究这个原则——求真,笔下的文字必然是心灵的真诚表达。“旷野无声,荒凉之气薄薄地笼罩于田垄。空气凝滞着透明的青蓝,只苍苍的,不动。曲迂而逝的凤林港水上,雾气苍凉,山峦沉默。对面村庄传来一声鸡啼,听得清晰了然。”方淳笔下的乡村,没有沉重的生活压力,没有难堪的稼穑艰辛,字里行间饱含着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情感眷顾。所有的乡村苦难都被她纯净的笔过滤了,唯留下诗意与唯美的乡愁。

按方淳的说法,突然想到写这样一本乡村散文,得益于她的老家淳杨公路开通。原先花十多个小时才能回去的故土,突然之间,成了风景名胜。一条景观大道抵达村庄,像一条新鲜的血管。于是,人到中年,耽于回忆的她,觉得必须写一写那些曾经的过往,以及生命中美不胜收的人和事。

酒酿花,学名叫辣蓼花,大墅村庄屋前屋后曾经到处盛开着。这是方淳记忆里的大墅。文字中,少年的人和事密集地浮上心头,像鳞次栉比的鲜花开放。每个人大约都有一个心灵中的故乡,我们因此而徐徐回望,或者说我们因此而踏上回乡之路。那么,总有繁花满枝,总是一路相送,总会送你抵达豁然开朗的村落前,送到亲切得让你掉下泪来的屋瓦与砖墙、黄狗与黑猫以及村庄里所有的气息和人与事前。

夜色深重。在书房里写下以上文字时,我没有办法不想起我遥远的丹桂房。此刻的丹桂房,应该被夜色完全吞没,安静如初。是为序。

2017年3月28日

朝灌园兮暮灌园

——自序

木槿是我喜爱的植物。它柔韧,顽强,富含生命,环境再艰苦,也能生存。

2014年,老家的瓦屋得以修缮,我理所当然地将它命名为“槿园”。

槿园,只是一座粗模粗样的农家小院,与山乡农居别无二致。然而,它在我的心底,却如同一个宝藏,珍藏着年少时的山乡记忆。

那段往昔岁月,需要一个空间去盛放,需要几方文字去展现,恰若记忆的华光片羽,在黯淡而又斑斓的旧影中磔磔而飞……

时光留不住,几度夕阳红。

回首往事,依然能看到昨日摇立于枝头的一花、一枝和一叶,依然能寻觅岁月在现实中的还原、再现和观照,如同镜中看花,水中观月。

这便是“槿园”这个名字的由来。

这种精神上的还原与现实中的返照,在飞速发展的中国当下,在三十年赶超西方物质文明一百年的改革开放史中,是一件非常必要而又极其奢侈的事。许多人走着走着,再也回不到出发之地。而与我相伴的村庄,却至今完好保存。我因此深感幸运与宽慰。

尤其是,当回到家乡,看到因少小离乡,襁褓时期的衣物尚在柜中,时光滤去四十年的尘埃,重现眼前之时,竟感觉恍若隔世,一时感慨万千。

我的一生,因这件件旧物,有了连贯而流畅的连接,有了与朦胧记忆相照应的件件往事的落实与对应。

这一呼一应,犹如身在空谷而听到回音,令我身心熨帖,深感欣慰。

当乡愁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念想,于现实返照中,拟化成形,我如此幸运地遭逢了家乡的亲人。他们的慷慨与侠义,令我感动不已。

这泥木结构的瓦屋,我家本只半幢。亲戚做主让给了我,又帮助修缮了槿园。梦想中的家园,由心中草稿上的一横一撇,一折一点,涂写成了现实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除了讶异、感动和惊喜,我实在不能再说什么。

槿园的旧模样,只是一间瓦屋,行将坍塌,门前空着小块菜地。这间泥屋,是三十多年前姨母建造的,而后用来放置杂物,常常灰尘满地,蛛丝缠绕,雨水淋漓。

依亲戚的想法,就让它倒塌了吧——塌了可以盖新楼。

少年的记忆,在心灵深处,悄悄拧成一股力量,像汹涌激越的浪流,奔突到喉咙。我不由呐喊一声,阻止了这喜新厌旧的放弃与铺张。

喜爱一个词语:敝帚自珍。

对我来说,建筑,美与不美,好与不好,不在于建造年月的新旧,造型式样的富丽堂皇与否,材质结构的坚固合理与否,而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流淌在其中的岁月。

昔日重现,点点滴滴,如夕阳里的落日镕金,长河里的皎皎月华。

这幢瓦屋,保留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浙西民居的典型样式。夯筑的泥墙里,倾洒过亲人辛勤的汗水;屋前的梨树下,留下过青春美好的记忆。

如今的新农村,小楼林立,这样的瓦房越来越少了。

面对如此巨大的一件旧物,我希望将它原汁原味地保留,装进记忆的行李箱。

本想留存涟漪般的旧瓦,以看檐下滴水。黑瓦,是旧屋的灵魂。但,旧瓦易损,遭漏。津费拮据,我又常年不在家乡,翻修屋顶颇为不易。思虑再三,改用了新型钢瓦。这是小小的遗憾。钢瓦结实,耐损,经得起风雨和岁月的侵蚀。

这是新工艺的好处。

瓦片下,选用竹胶板,覆于木梁之上,看上去,俭朴素净。墙体,凡毁圮破损处,都用砖块混合泥土作了填充。墙内墙外,粉刷一新。

门前空地,原先有一株梨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邻居翻建新楼,砍斫了。农人们大多朴实善良,乡村生活,邻里和谐为要。如此,我便托付亲人在小院里栽下了木槿和栀子。

春节期间,回到家乡,看到木槿叶子落尽了,光秃秃的,于夜晚的清寒中,站在院子里,不由哑然失笑。

心中,满院花开、繁枝摇曳的槿园,与眼前尚有遥远的距离,暂时亦不能有所改变。我不能常住家乡,不能悉心料理花草。这是小小的遗憾。

于是,等着可以空闲下来,长久住家乡的那天。

即便如此,春来就吐蕊枝头的那一缕乡愁,于今也总算有了一处寄托,于精神上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修缮槿园,令我想到一个人——闲居江南长乐村晚逢仙女的灌园叟。

“朝灌园兮暮灌园,灌成园上百花鲜。”“小小茅堂花万种,主人日日对花眠。”(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啊!

然而,就当下而言,对普通人来说,却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

不消说花万种,哪怕几十种,也并非易事!

灌园叟的几间草堂,实在遥不可及。于我而言,空暇时,种植点小花小草,聊以打发闲情,也算一种悠游自在的生活态度吧。

修缮槿园期间,写了一点潦草的文字,将数十年的怀望与爱恋倾注其间,编订成集,名曰“麦墅纪”。

这一年,自己也仿佛成了一个灌园叟,栽花种柳,忙于手上的活计。匆匆行色间,做出的活计,并不出彩,就像槿园一样,粗朴而简陋,稚拙而坦荡,乡野而率真。

但,于己,可作一种安慰。

如今,且将这些文字拾掇起来,扮靓几分,以便付梓。

这些文字,是沃灌槿园的一部分,是心中悄然构筑的槿园的一部分。

是以为序。

2017年2月20日

编辑推荐

以灵动细腻的笔触,展现生活之美、时光之美、乡村之美,给人以深深的感染。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