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许多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本全面反映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籍,全书由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与民俗十大专题组成,对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逐一的讲解与介绍,意在挽救那些即将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要将桂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光大的决心。
该书将桂林市以及其下辖区、县民族的特殊生活生产方式、民族的个性、民族的审美习惯等生动的再现在了读者眼前。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透过这些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我们可以窥探到桂林璀璨的历史。在经过成百上千年的洗礼和淘汰,沉淀流传下来的桂林非物质文化都变得熠熠生辉。
该书图文并茂,资料繁多,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对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也更激发了游客对桂林的向往和探秘心理。从出版方面看,该书的出版对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桂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桂林文化资源的科学开发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组织编写
第一篇 民间文学
桂林山水传说
孝 歌
民间口头传统童谣
红军长征过桂北歌谣、传说
瑶族发祥地—千家峒
寿佛的传说
八角寨山水故事传说
蒙廷章传说
永福福寿文化
临桂福寿笋的传说
临桂谚语
桂林山歌
第二篇 传统音乐
贺郎歌
六甲歌
桂江船歌
民间山歌调
阴笛乐
瑶族八音
龙胜壮族唢呐套曲
瑶族民歌
兴安龙船歌
挖地歌
哭嫁歌
苗族酒歌
北壮二声部民歌
龙舟歌
会仙贺郎歌
全州民间小调(柳柳歌、苏柳歌、满江红等曲调)
广南岩坪调
喜丧吹打乐曲
过山音
第三篇 传统舞蹈
板凳龙舞
四塘牌灯
香龙舞
吹笙挞鼓舞
桂林傩舞
疱颈龙舞
临桂草龙舞
瑶族羊角舞
闹春牛
马仔调
草龙舞
草狮舞
瑶族长鼓舞
临桂傩舞
赶火舞
盘王神武
师公舞
第四篇 传统戏剧
桂林彩调
桂林桂剧
永福彩调
临桂彩调
第五篇 曲艺
广西文场
桂林渔鼓
零零落
荔浦文场
全州渔鼓
第六篇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六塘斗鸡
抬合顶马
红瑶打旗公
灵川桂局拳
第七篇 传统美术
剪纸
瑶族梅山图传统绘画技艺
曾京兰指画
第八篇 传统技艺
六塘麻布制作工艺
桂林三花酒传统酿造技艺
草龙草狮制作技艺
红油米粉制作工艺
湘山酒传统酿造技艺
四塘横山豆腐乳制作工艺
桂林米粉
黄昌典毛笔
临桂回族板鸭制作工艺
荔浦纸扎工艺
阴笛制作技艺
灵川县阳氏石雕技艺
恭城油茶制作技艺
盘瑶服饰
北壮服饰
平乐水上油茶
灌阳瑶族油茶技艺
醋血鸭
蕨粑制作工艺
豆豉制作工艺
兴安米粉制作工艺
东山瑶自制酒饼药
五香豆腐干制作工艺
乌饭制作工艺
纸扎工艺
六塘白切狗肉制作工艺
禾花鱼干制作工艺
罗锦雨伞制作工艺
平乐苎麻制作工艺
圆竹剖丝团扇扇骨制作
灵川狗肉制作技艺
兰田手工造纸技艺
龙胜千年寒菜制作技艺
古水车制作工艺
桂林摩崖石刻传拓技艺
平乐十八酿
临桂县会仙铁匠村铁器锻造工艺
瑶族刺绣
龙脊梯田造田技术
罗汉果种植
东山瑶族服饰
侗家三宝
壮族干栏建筑
柚叶艾粑
五排油茶
贡品禾花鱼
荔浦米饼
龙脊水酒
荔浦芋扣肉
新合瑶族服饰传统制作技艺
唐泰隆纸扎技艺
全州传统节庆特色小吃制作技艺(水牛花粑粑、年花梗梗、年粑)
桂林漆器传统制作技艺
桂林传统玉石雕刻技艺
雕版刻字技艺
桂林彩色拓印技艺
沙子水浸粑制作技艺
龙胜油茶制作技艺
荔浦邱氏传统竹艺
桂林米粉卤水制作技艺
桂林豆豉辣椒酱传统制作技艺
第九篇 传统医药
盘瑶药浴
瑶医偏方--《治鬼刺风》
瑶族火疗
治疗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的外敷药及制备方法
瑶族药浴
瑶医偏方---治月子风
第十篇 民俗
瑶族服饰
中元节(资源河灯节)
侗族百家宴
石口花炮节
灵川姑娘节
关帝庙会
还盘王愿
红瑶长发
瑶族婚俗
船家婚礼
端午节龙舟民俗活动
灌阳二月八农具节
九板婆王节
侗族祭萨习俗
湘山寺香会
上梁仪式
百寿包酿
漓江渔火
龙脊壮族稻作文化
地灵禾廊
苗族“跳香”
丧葬十大仪式
东山两头扯婚俗
令公节
八岩瑶牯圩
禁风节
福利五月八民俗活动
荔浦桂剧锣鼓故事台
桂林傩祭仪式
道冠庙会
后记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