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开始于一本有着四千八百年历史的卜书《易经》,以21世纪的另一本预言书、娜奥米?克莱恩的《改变一切》作为结束,精心选取了来自各个时代,包含了各种风格及主题,对人类的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近一百本书。它们或者带来了科学天才具有颠覆性的新知,或者系统性地解释了人类的境况,或者改变了男性对女性以及女性对自身的态度,或者揭露了极权主义不为人知的残酷暴行,或者教会了人们如何照顾婴儿、赢得友谊。
斯科特?克里斯蒂松(Scott Christianson),美国学者、作家,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博士,著有《文件中的历史: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100份文献》等。
科林?索尔特(Colin Salter),美国作家,曾合著有《任何你需要知道的关于发明的事》。
导言
约公元前2800年 《易经》 6
约公元前2100年 《吉尔伽美什史诗》 9
约公元前1280年 《律法书》 11
约公元前750年 《伊利亚特》与《奥德赛》 13
约公元前620—前560年 《伊索寓言》 16
约公元前512年 《孙子兵法》 19
约公元前475—前221年 《论语》 22
公元前400年—公元200年 《爱经》 24
约公元前380年 《理想国》 26
约公元前300年 《几何原本》 28
公元前20年 《建筑十书》 31
公元79年 《自然史》 33
公元609—632年 《古兰经》 35
公元800—900年 《天方夜谭》 37
约1021年 《源氏物语》 39
1308—1321年 《神曲》 41
1390年代 《坎特伯雷故事集》 43
1450年代 古登堡《圣经》 45
1532年 《君主论》 47
1543年 《天球运行论》 49
1550年 《艺苑名人传》 51
1557年 《诸世纪》 53
1605年 《堂吉诃德》 55
1611年 钦定版《圣经》 57
1623年 《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 59
1665年 《显微制图》 61
1667年 《失乐园》 63
1660—69年 《佩皮斯日记》 65
1687年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67
1726年 《格列佛游记》 69
1753年 《植物种志》 71
1755年 《约翰逊词典》 73
1764年 《奥特兰托城堡》 75
1776—88年 《罗马帝国衰亡史》 77
1776年 《国富论》 79
1791年 《人的权利》 81
1792年 《女权辩护》 83
1812年 《格林童话》 85
1813年 《傲慢与偏见》 87
1818年 《弗兰肯斯坦》 89
1829年 《通过点来写字、谱曲、写简单的歌的方法》 91
1836年 《穆雷旅行手册》 93
1844—46年 《自然的画笔》 95
1845年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一个美国奴隶的生平自述》 97
1847年 《简爱》 99
1850年 《大卫?科波菲尔》 101
1851年 《白鲸》 103
1852年 《罗热同义词词典》 105
1854年 《瓦尔登湖》 107
1857年 《包法利夫人》 109
1858年 《格氏解剖学》 111
1859年 《物种起源》 113
1861年 《比顿夫人的家政管理》 115
1862年 《悲惨世界》 117
1864年 《地心游记》 119
1865年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121
1867年 《罪与罚》 123
1867年 《资本论》 125
1869年 《战争与和平》 127
1884年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29
1891年 《道林?格雷的画像》 132
1895年 《时间机器》 134
1899年 《释梦》 137
1913—27年 《追忆似水年华》 139
1915年 《海陆的起源》 142
1917年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144
1922年 《尤利西斯》 146
1925年 《诉讼》 149
1927年 《西藏度亡经》 151
1928年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153
1929年 《西线无战事》 155
1936年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57
1936年 《如何赢得友谊及影响他人》 159
1946年 《斯波克育儿经》 161
1947年 《安妮日记》 164
1948、1953年 《金赛性学报告》 166
1949年 《1984》 168
1949年 《第二性》 171
1950年 《地中海风味料理》 173
1954年 《知觉之门》 176
1955年 《洛丽塔》 178
1954—55年 《魔戒》 181
1957年 《在路上》 183
1957年 《戴高帽的猫》 186
1958年 《瓦解》 188
1960年 《杀死一只反舌鸟》 190
1962年 《寂静的春天》 192
1962年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194
1963年 《女性的奥秘》 196
1967年 《百年孤独》 198
1969年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200
1972年 《观看之道》 202
1974年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204
1988年 《时间简史》 206
1991年 《鼠族》 208
1997年 《哈利?波特与哲人石》 210
2013年 《21世纪资本论》 212
2014年 《改变一切:气候危机、资本主义与我们的终极命运》 214
导 言
你最喜爱的书是什么?为什么它启发了你?它让你笑了吗?还是让你哭了?或是让你惊叹不已?它改变了你的世界了吗?现在想象一下,试着不只是从你自己的书架上,也不只是从你当地的图书馆里,而是从整个文字的历史中选出一百本书。那么你将如何选择呢?你该从何处开始呢?
本书开始于一本有着四千八百年历史的卜书——《易经》,它以投掷六枚钱币预测未来,以21 世纪的另一本预言书——娜奥米?克莱恩的《改变一切》——作为结束,这本书预言如果我们不采取集体行动作出改变,那么这个星球将会毁灭。在本书的中间部分,我们的书单来自各个时代,包含了各种风格及主题。这些书全都改变了其读者以及我们的世界。
最古老的印刷文字被印在未干的泥土上,经过烘烤得以留存。书写的发展使得将文字誊写到纸莎草纸、皮纸或纸上变得更加容易。但是,要制作一本带精美插图的手抄本《圣经》,仍需要一群僧侣花费几年的时间。印刷术的发明真正改变了世界。1450 年代,《圣经》成了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书籍。虽然古登堡三年间也只印刷了大概180 册,但这已经比僧侣们要快得多了。
科学与魔法
图书的批量生产不仅降低了成本,也加速了知识传播与思想交流。在古登堡的发明之后,第一批科学著作开始出现在我们这份“改变世界的书”的清单上。哥白尼以《天球运行论》(1543 年)引领了近代思想的潮流。本书包括了罗伯特?胡克的显微图像(《显微制图》,1665 年),牛顿的数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 年)以及卡尔?林奈的物种分类(《植物种志》,1753 年)。他们每个人都得益于书籍中的思想交流以及自己特别的天才洞见。他们每个人的著作又反过来被其他人阅读。亨利?格雷的《格氏解剖学》(1858年)、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59年)以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1917 年)全都是,以牛顿的话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书籍将新知识带到了未来。
与在其五百年后发展起来的互联网一样,印刷术使得世界缩小。现在,你几乎在一瞬之间就可以与地球另一侧的朋友或同事共享信息或是问他们问题。或者你还可以发送表情符号:毕竟,并非所有的文字信息都会改变世界。
也并非每本书都会改变世界。不过,已知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约公元前2100 年)也在这份书单中。苏美尔人的这篇有关诸神与人的故事,在现如今或许会被形容为魔幻现实主义。后来加入这一结合了魔法与现实行列的,有公元9 世纪的《天方夜谭》与加西亚?马尔克斯1967 年的小说《百年孤独》。文学将魔法带到了千年之后。
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
故事书在我们的书单里占了很大一部分。回首过去,我们歆羡几个世纪前的小说揭示出了其所处的时代。例如,杰弗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390 年代)与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1813 年)都是那个时代和地方的剪影。不过对于其最初的和现代的读者而言,那些古老的文学作品还表达了更多的东西:人类的境况。最佳的文学向我们展示了我们自己最好与最坏的一面。人都有缺陷,我们也更容易看到别人而不是自己的缺点,尤其是当这些都处在一个完全虚构的世界里的时候,比如说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1726 年)里的情形。不过我们也都有善良的一面,这在小说里的英雄身上得到了具象化。无论堂吉诃德如何走火入魔,他仍然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高贵非凡的灵魂。另一个在探索中的角色哈利?波特,则是令我们所有人都向往成为的道德楷模。
好的文学作品通过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行为举止,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有时它会走得更远,进而改变我们周遭的世界。查尔斯?狄更斯对维多利亚时期社会贫困的观察,对改善工人阶级境况起了重要作用。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1962 年),是照见古拉格集中营中不为人知的残酷暴行的第一缕光芒,并且召唤了更多的、足以将人带往白昼的光芒。
书籍可以是非常精美的物品,不过这里我们关心的是书籍的内在美,是其语言的力量,以及仅凭些许精心挑选的字词就能令我们惊奇地发现新的思维方式的能力。字词的强大力量体现在许多方面:它可以唤起回忆、渲染情感、循循善诱、作出规范、提供信息或让人误导,它可以抒情、悦人耳目、使人迷惑或启迪心智。字词可以做到一个好的作者想让它为自己的读者做的任何事。
宗教写作或许是写作当中最具力量的了,因而也是最危险与最具启发性的。《律法书》《古兰经》以及《圣经》都在我们的书单里,不过那些展示了过度宗教狂热之丑陋的书也在里面。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1947 年)与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1991 年)大相径庭,但同样都是对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有力记录。
伟大思想与好帮手
虚构类与纪实类图书都可以改变世界。哲学可以说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另一种试着解释人类境况的方式。每个时代似乎都匆忙搭建起自己的一套说辞,来说明我们所行的以及应当行的。时代在变,我们也在书的帮助下随之改变。孙武的《孙子兵法》(约公元前512 年)让位给了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1532 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776 年)遭受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 年)的质疑;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1867年)在托马斯?皮凯蒂的《21 世纪资本论》(2013 年)中被重新审视。
在改变男性对女性的态度以及女人对自身的态度方面,书籍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托马斯?潘恩于1791 年发表了政治论文《人的权利》,一年后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便发表了《女权辩护》,这也是早期女权主义思想的一座里程碑。我们选的书目还包括了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1949 年)以及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1963 年)。
书籍不一定要有伟大的思想才能改变世界。有些书仅是想帮助你应对工作和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收入了比顿夫人的家政圣经《比顿夫人的家政管理》(1861 年),这本书改变了19 世纪中产阶级妇女的生活,就像伊丽莎白?大卫的《地中海风味料理》(1950 年)在20 世纪所做的一样。戴尔?卡内基在1936 年提出的商业建议在其出版的八十多年后,仍在教导我们“如何赢得友谊及影响他人”。《爱经》(约公元前400—公元200)与《金赛性学报告》(1948—1953)时隔两千年,是对同一主题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
我欣赏对每本书的总结,发现我正在学习许多新的主题。更重要的是,本书包含许多我本应更好理解的想法、事实和人生哲学观点……至少在一段时间内,阅读和思考这本书的人,会变得像一个“文艺复兴人”。
——亚马逊网站读者
1、本书是一部对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书籍的编年调查,一部微型的书籍文明史,其中收入的既有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经典,又有挑战信仰的科学论文,也有教会人们具体生活实践的指南手册,既有家喻户晓的,塑造了不朽形象的文学名著,也有国内读者相对陌生,却在某一领域深具影响力的作品。
2、作者没有停留在对书籍内容、作者及其影响力的介绍上,而是引入了生动有趣的冷门轶事,并配以大量精美的初版图书图片,让我们更直观而具体地理解书籍是如何塑造了人类的历史。因此本书不仅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读物,而且是一本“可看性”极强的画册。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1962 年)
这本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对极权主义国家的控诉。索尔仁尼琴对苏联劳改营生
活的描写取材自他的亲身经历。相比其他作品,这本书改变了它所写的世界。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200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苏联红军的一名军
官。他于1945 年被捕并被判处八年劳动改造,被流放于苏联的秘密劳改营——古拉格。他因在一封写给朋友的信中批评斯大林在对德战争中的行为获罪。他被起诉触犯了苏联刑法中的第58 条,而根据这条法律,任何行为都可能被判定为犯了反国家罪。他获释后又被流放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直到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在苏联推行去斯大林化政策,他才于1956 年获准返回莫斯科,同时开始写作《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这里所说的“一天”只是伊凡?杰尼索维奇在劳改营中服刑的3653 天中的一日。依据刑法第58 条,他所犯之罪只不过是在战争中做了德军的俘虏。这部中篇小说分为二十四个部分,描写了伊凡?杰尼索维奇一天的活动,在记录了他这天发生的琐事之间,穿插了对残酷的苏联刑事制度更为哲理性的思考。
劳改营的制度极为严苛残酷,对人的摧残既是身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虽然在伊凡?杰尼索维奇所属的第104 号工作队中,狱友间尚有相互扶持甚至善意,但这里的头号原则仍然是适者生存。伊凡?杰尼索维奇靠艰苦的工作和帮助其他囚犯换来的微薄回报过活。他必须将额外获得的一块面包缝在床垫里藏好,他这天最大的善举只是给了另一位狱友一整块饼干。
这本书用细致、平实的语言描述了人在面对无休止的不公正惩罚时,为维护人类尊严所作的斗争。残酷是常态,104 号工作队中的二十四个人的隐私和个体性则是被完全否定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因为那无所不包的第58 条被定罪。
索尔仁尼琴当然不可能料想到这本书能在他的祖国出版。不过他于1962 年仍将其交给了莫斯科的头号文学刊物《新世界》。更令人意外的是,《新世界》的编辑看中了其价值并且向党申请予以出版。据说是赫鲁晓夫亲自批准的,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个让斯大林的遗产失去公信力的好机会。《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所造成的影响极其迅猛和浩大。这也是首次向世人公开承认古拉格的存在,而此前,苏联人对其缄口不语,外界则是一无所知。
索尔仁尼琴的小说引起了轰动。然而,当赫鲁晓夫于1964 年下台后,他的斯大林派对手就冒了出来,开始废除他的各项改革。这些人通过各种方式败坏索尔仁尼琴的名声,甚至还想鸩杀他,他之后的小说也只能在西方世界出版。1970 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他的表彰中特别提到了《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1974 年,索尔仁尼琴被捕并被驱逐到了西德。他最终于美国定居,直到苏联解体后才返回俄罗斯。苏联解体这场政治崩溃是经戈尔巴乔夫改革促成的,其深层原因正在于《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中所揭露的一切。
图片文字说明:《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美国版(左图)与英国版(右上图),均出版于1963 年。该书取材于索尔仁尼琴在埃基巴斯图兹劳改营服刑的岁月(右下图)。作家维塔利?克罗蒂奇强调了其小说的重要性:“苏联是被信息毁掉的——这股风潮正始自索尔仁尼琴的‘一天’。”1969 年,索尔仁尼琴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次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