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一朵花上也蕴含着存在的法则,在器物上也会体现工艺的法则。《工艺之道》阐述了何谓工艺之美、何谓正宗的工艺、人们对工艺的误解以及工艺的未来发展,是柳宗悦先生*早的关于工艺性质的文集,也成为“日本民艺运动”的理论奠基之作。正宗的工艺之美,是美与用的结合,是匠人的信仰、热情与勤劳浇灌而成,是无心之美,是自然的恩惠。在美将消逝的年代,守护工艺需要集结的众生之心。透过他的阐述,我们得以重新审视今天的日常生活,重拾对手工艺的尊重与珍惜。
工艺之道,是民众之道,无心之道,无我之道。"
柳宗悦(1889—1961),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术家。191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科部哲学科。在研究宗教哲学、文学的同时,对日本、朝鲜的民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对之进行收集、整理、研究。于大正十五年(1926),与富本宪吉(1886—1963)、河井宽次郎(1890-1966)、滨田庄司(1894-1978)联名发表《日本民艺美术馆设立趣旨书》。1936年创办日本民艺馆并任首任馆长,1943年任日本民艺协会首任会长。出版有《工艺之道》《日本手工艺》等著作。1957年获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劳者”荣誉称号。
"总序
新版序言
序言
绪言
工艺之美
正宗的工艺
被误解的工艺
走向未来的工艺(上)
工艺的基础
走向未来的工艺(中)
工艺与个人作家
走向未来的工艺(下)
工艺与团体
工艺美论的先驱者
概要
关于插图
插图及其说明
译后记
"
"【序言】
本书是昭和二年(1927)四月由《大调和》杂志从创刊号至翌年的正月号分九次连载的以《工艺之道》为题的论文集录。编辑时已经对次序做了更改,所有的文章都进行了订正和增补,从而使各篇之间有了更进一步的有机联系。
工艺的问题还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与某些已有累积的美术理论相比较,还是相当幼稚的。本书对于工艺的意义的深刻、睿智和正确的认识尚未论及,基本上只是一些片断,即就是整理之后也不能成其体系,但却不失为具有某种内在的意义。因此必须经过耕耘才能在此有所突破。在这里,工艺的性质和因何而生还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念。
无论怎样,未开垦的处女地早晚都得有人下锄。但是,这样的耕作是在天然的沃土上进行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已置身于初的困难重重的准备工作之中,像所有的开垦者那样,我要努力地去拔掉杂草,除去石块,打碎土块,整好垄沟。然后,在那里埋下几粒种子,等到春天萌发嫩芽,后与所有的人一样得到收获的喜悦。为此,我必须要做许多的工作,初的日子是紧张而充实的,这是我倾注了许多爱和热情的工作。
若是要到达某一思想的高度,就必须要经历十余年的观察与内省的岁月。过去的一年间是在不间断的笔耕中度过的,所思考的问题有着一定的深度。但却有一些朋友惋惜地认为我离开了对宗教的思索,而在想一些奇异的问题,因而忠告我排除他思,回到原来的工作中去。我很高兴地接受了朋友的告诫,但我想他们只要读过本书之后就会消除误解。我对宗教的真理之追求并未懈怠。我想以工艺为媒介,就如同我过去的著作《关于神》那样去探索终的真理,从而可以看到“他力道”的深度和美感。在阐述工艺的故事的同时,我也在记录着对“信”之世界的追求心路。
多数人对宗教法则的认识,是从宗教本身出发的。人们从未想过到工艺之中去寻求宗教与工艺之间的缘分。然而,万般事物都有着同样的事理。人们有必要对宗教与工艺之间的缘分进行探索,而不能将其视为不过是器物的事情。但是,如果对其原理之力不能认识,就无法信任原理之力,但也不能说这样的看法就是非宗教性的。所谓的器物,虽然是以低姿态小体量存在着,却隐含着惊人的秘义。任何法理离开存在也就不复存在,这就是本书作者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
我要在本书中强调的是,工艺之美表现为与“民众”、“实用”、“多量”、“廉价”和“寻常”的平凡世界的深深的缘分。必须指出,这些性质是工艺之美的基础,只是工艺自身的力量是很弱的。然而,工艺却能够具备以上的因素,这是不可思议的。对这些隐藏在其背后的力量进行探索,正是我所要做的工作。我看到在那里守护着自然的睿智和相爱的制度。对无心的自然之皈依,却能够在那里体现为集结的众生之心。这样的美是他力之美,与这样的美相对应的是“知识”、“个性”、“稀有”、“高价”和“异常”等,这是不能小看的。
这两点是必须要注意。本书的书名是我从大众的角度去考虑的,或许能够博得被压迫者的同情。但要强调的是,不为凡庸所同化也是大众的命运,这样的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任何人都不会明知故犯地把平庸赞美为天才。只是我在此能够看出大众的取舍,在他们一生的工作中包含着令人神往的义理,这样的命运有着巨大的、值得赞美的意义。而赞美天才者的逐渐减少,则意味着某种真理的觉醒,我也看到了审美理想与社会理念之间的全面调和。时至今日,这样的现实和这样的主张作为正确的基础,对于要面对许多社会问题的学界来说则是幸事。
继而,我要对被忽视的日常器具进行辩护。与用结合为紧密的器具所表现的工艺之美是为健全的,是用具与美器的统一体。只有与用相结合才能成就工艺之美。如果从美的角度出发,大众使用的器物、生活中的公共用具、大量制作的廉价物品、任何人都能够买得起的商品、为平凡的东西,这些事物才与美的基础有着深厚的缘分,这也就是器物的命运吧。我的直观与理性必然要对平凡的存在物与美的一致进行肯定。这样的神秘提示是本书须承担的重大使命。在这里,审美的理想与经济学的理念被结合在一起。以上说明的是能够从社会性的互爱生活和货币价值相脱离的美之保证(读者可以从为简明的《走向未来的工艺》之《工艺的基础》中,看到相关的要义)。
若是读者中有人对工艺感兴趣,并且要想全面地了解,不妨读一下本书的篇“工艺之美”,这既是总论,也是结论,其他的章节也是以此为基调展开的论说。我的关于美的章节也许不会使读者产生倦怠之情,后还为忙碌的读者增添了一章“概要”。我在写作本书时,思考的要旨是简洁明了、通顺地描述。
后,在任务完成之际我要表明自己的感激之心,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必须提出我的两位朋友河井宽次郎和浜田庄司。书中的插图及其说明,我很感谢石丸重治、青山二郎、内山省三、浅川巧诸兄的友谊;书的制版和出版则有劳于田中松太郎氏和伊藤长藏氏;后我还要感谢对我充分信任而在京都市外上贺茂结成初的工艺协会团体的三位朋友青田五良[8]、黑田辰秋、铃木实,本书的装帧用布采用了该团体的方案。
柳宗悦
昭和三年(1928)秋于洛东神乐冈
【绪言】
壹
工艺,我所钟爱的世界,在这里已浸淫许久。日复一日生活于其中,与所有的器物已经成为一家。无论是谁来访问我,都能够产生回归的感觉。虽然都是司空见惯的物品,但我却在那里有所发现并将其抢救出来。因此,器物于我便能够产生特殊的喜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能够与之不离不弃、朝夕相处地度过每一天。在这样的钟爱中包含的几多秘义,对我亦敞开了藏匿之扉。那些用文字表达的真理,也已读过数次。在此,我要把这些物品展示出来,作为我的谢恩之表示。
关于交友,我想应该在此记上一笔。近,与两三个亲密的作家的往来较为频繁,从而使我的思想更加明晰。如今,我正在朋友的帮助下筹备日本民艺美术馆,同时我也想尝试着构建共同的关于工艺的思想。
可是,我所表述的工艺的意义与一般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差别。在此,阐明工艺的意义是我的任务。今天,工艺的真意基本上已经遗失,一些新的工艺展览就是证明。同时,近期发行的一些关于工艺的历史书籍也是如此表述。所以,我想在写作的时候应该有所思考,但是,在这里写下来的不仅是我自身的主张,我还想通过优秀的作品把工艺的本原意义忠实地传达出来。
这个涉及广泛的问题如同抛物线那样——与美结合,参与生活,与经济相关联,表露思想。工艺作为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将来会被学术界所关注,这是毫无疑问的。此时,在各种问题之中,为根本的重要问题就是关于美的考察。我将通过以下的几篇连续的论文,来对我长期以来考察的关于美的问题进行“总结算”。开始我将叙述工艺之美及其性质,其次我将论及工艺的本原是怎样的,随之再来谈论各类工艺中美的究竟能够达到何种程度。还要述及近代以来毒害工艺的各种因素,以及正宗的工艺在未来的发展轨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都会依次述及。
贰
在起笔的时候,有人问我将要采取的立场。为此,我想有必要做简要的说明,这是基于以下的立论来进行准备的。
无论是谁,在看到某件物品时都会选择一个立场,然而,基于该立场的看法与所看到的物品有可能并不一致。面对某个物品时,可以是历史的立场,也可以是科学的立场,即便如此还可以根据其流派分出更加细微的立场。因此,严守立场的立论才能够被明确。然而,我们一度曾经反省:被称之为立场的,为何是必要的?“立场”一旦确立,就构成了对物品本质的看法。但是基于立场的看法是否有意义呢?
在此,给哲学性的疑义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不论怎样,“立场”毕竟只是一个立场而已,并不允许同时选择多个立场。由于“一个立场”是多个立场中的一个,在此并没有的价值,终只有相对的意义;可以看作是一个权利的主张,但又不是权威性的。正因为不是权威性的,才有可能是至高无上的真理。
由立场再进一步,也不过就是“立场之立场”而已。在这里虽然只不过是一个立场,但是,“无名”不是名,却可以是用与名有关的假名来唱颂的经文。正可谓“空”亦可视为“不”,这与非一相的无相之所指是同样的意思。对物品的理解必须以“不”为基础,正因为没有以上的深远的根基,所以“立场之立场”的说法是奇怪的,或者是循环的,在此以“的立场”为宜。但是,“的立场”又是什么呢?
我是站在“直观”的境地中进行思考的。若是有的立场,在直观之外去求则是不可行的。通过直观来选择的立场,或许能够被叫作纯粹的立场。如果有某种权威的真理,那也只能是在以直观为基础的场合才能判断。(若是从宗教的角度去确立“立场之立场”,禅宗也许是一个合适的例子。虽然被叫作禅宗,但禅却是没有宗派的。要是有一个立场的话那就叫禅。他力宗则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所有立场,如此才能超越自我的立场而皈依至佛的立场。被叫作神秘主义的并没有主义,其立场所指是自由的。信仰之所求往往会归结到“立场之立场”,而皈依则进入到“不”的境界。)我们并不允许同时自由地选择众多不同的立场,但是却有越过所有立场的自由。一旦达到这样的境界,也就具备了所有立场的根基。此时,“立场之立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立场之立场”。
若是问我的看法有何种本质性的基础,我想应当是来自直观,此外不可得。或许有人认为是与主观相近,但是直观的性质并非是“我之直观”,亦不是“我”的看法,从物品之中也许能够得到。直观是“非我的直观”,是无暇顾我的直观。我并非有意要置于我的立论基础之上,幸运或非幸运都是我的直观之外的看法。我的关于工艺的思想并非是根据历史、经济、化学等来构成的,而是事先通过观察得来的,这就使我的工艺理论成为可能。在此或许是具有确信的说法吧。
一般人会被直观或是独断的风格所左右,也只有直观的理论才不是独断的吧。我并没有见到先前所说的直观,也不是基于某个主观基础上的直观。若是进入立场之立场的状态时,就能够从独断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进入“不”就意味着不再滞留在“有”的境地,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世界,在此意味着直观不再是真实的客观。直观才能产生信念。"
"“物随人长久,人随物安定。”美好的造物,让柳宗悦感动。这份感动,在现在成为一种思念,我想,有思念就会有传承。
—— 黄永松 《汉声》杂志创始人
十年前创建无用之始,田野调研的旅行中陪伴着我的就是柳宗悦的著作《工艺文化》。柳宗悦的书为所有人(而不仅是设计师)深入解读了手工日用之物是如何悄无声息地介入并改变着我们的生命品质……
——马可 设计师,无用品牌创始人
工艺之道不是可道之道,到*后一定是物我两忘,是制造者年复一年做出来的无人触及的玄妙,是拥有者年复一年用出来的惟他自知的情分,是一种偶尔会彼此念及到的朴素踏实的温暖。
—— 汪涵 主持人,作家"
“日本民艺运动”理论奠基之作。讲述工艺与平凡世界的深深缘分,挽留一个器物与人相恋的年代。黄永松、马可、汪涵倾情推荐!
"▲ “日本民艺运动”理论奠基之作
▲ 讲述工艺与平凡世界的深深缘分,挽留一个器物与人相恋的年代。
▲ 手工是过去的道路,却包含着永恒的力量。
▲ 黄永松、马可、汪涵倾情推荐"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