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广西多民族文学经典(1958—2018)·诗歌卷
广西师大出版社典藏巨制,60年广西文学发展档案,献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ISBN: 9787559812186

出版时间:2018-11-01

定  价:148.00

作  者:刘铁群 黄伟林 分卷主编

责  编:冯爱琴 朱筱婷
所属板块: 文学出版

图书分类: 文集

读者对象: 一般读者、诗歌爱好者、广西文学研究者

上架建议: 文学•诗歌
装帧: 精装

开本: 16

字数: 510 (千字)

页数: 560
图书简介

“广西多民族文学经典1958—2018”系列是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献礼之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的1958—2018年的时间跨度中,在文献检索、史料发掘、艺术品鉴、历史评价的基础上,精选出广西多民族文学经典作品,展现了广西人和广西文学的精神面貌和成长轨迹,发掘出广西文学60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本书作为“广西多民族文学经典” 系列的一部分,收录了70余位诗人的诗作140首,这些诗人既有土生土长的广西人,又有来到广西工作或生活、与广西有渊源的人,既有男性诗人,也有女性诗人,这使得本书既有内在的视角又有外在的视角,既有男性的风采,也有女性的身影,全面展现广西和“广西人”的风貌与诗情,民族生活和南疆山水的明媚绚丽、灵动惊艳。在展示诗作的同时还对重要诗人及重要作品引入文学史评价、创作评价等内容,更好诠释诗作的文学性和诗人的特色、风格。本书向我们展现了广西诗歌自60年代起至今勃发的生命历程,真实勾勒出60年来广西诗歌内容形式的变化发展,展现出广西文学独具风采的一角。

作者简介

黄伟林,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广西作家协会理事、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导师、桂林市文学院副院长、桂林市政协委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中学语文教育研究、旅游文化研究。在《文艺研究》《南方文坛》《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有专著《孔子的魅力》《转型的解读》《中国当代小说家群论》等,在广西文化与文学研究领域享有盛誉,是文坛桂军中重要的评论家之一。

图书目录

导言

1950年代

韦其麟《百鸟衣》

包玉堂《仫佬族走坡组诗》

柯炽《罗盘·工地》

1960年代

侬易天《刘三妹》

莎红《瑶寨诗抄》

包玉堂《走坡新歌》

黄青《壮山瑶峰》

1970年代

黄青《红河渠遐想》

敏歧《寄自南方边境》

1980年代

莎红《茶歌》

莎红《灯火》

敏歧《写在丝绸之路上》

黄勇刹《星城风采》

韦其麟《忧郁与欢乐》

莎红《国境线写意》

敏歧《船家娶亲》

张丽萍《山村学校》

张丽萍《南方的女人》

农冠品《醒来的大山》

杨克《走向花山》

杨克《图腾》

林白薇《山之阿 水之湄》

黄堃《南方的根》

琼柳《蝴蝶 蝴蝶》

史晓京《七色花》

杨克《就是这河》

邱灼明《咖啡之外的情绪》

史晓京《三月三》

史晓京《坐夜》

苗延秀《带刺的玫瑰花》

1990年代

苏韶芬《红豆时节》

黄神彪《致花山壁画》

韦其麟《红水河风光》

黄堃《远离天堂》

孙如容《草原的阳光》

黄河清《滴水岩听滴水》

史晓京《此心依旧》

敏歧《漓江素描》

黄咏梅《音乐》

黄咏梅《诗歌》

2000年代

甘谷列《广州火车站》

刘春《命运》

吉小吉《歌声即将被人枪杀》

吉小吉《寒风》

东西《只一次》

粟城《整理房间》

刘频《下雪的天堂》

刘春《关于男孩刘浪》

朱山坡《粤桂边城》

刘春《一个俗人的早晨》

非亚《在佛子岭》

吉小吉《郊外》

谭延桐《火把以及火把的影子》

林虹《台词》

朱山坡《生在鬼门关》

朱山坡《我只想给郑州补下一场春雨》

琬琦《家里的女子》

黄土路《壁虎》

盘妙彬《过眼云烟》

盘妙彬《江山闲》

羽微微《约等于蓝》

盘妙彬《阳朔一去十九年》

陈琦《夜深了》

陈琦《做一只白色的蝴蝶》

黄土路《慢了0.1秒的春天》

黄土路《雪》

谭延桐《刀锋上跳舞的天使》

田湘《在提速的火车上》

汤松波《二十四节气》

莫雅平《独白:我们是代表谁喝酒呢》

刘春《我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

许雪萍《我想听见泥土下面的声音》

张民《潮湿的木头》

张民《买花》

张民《虫豸的梦想》

胡子博《失眠者》

胡子博《耳鸣使我心地善良》

侯珏《世界不是我们的》

刘频《把钟声赶回一口铜钟》

丘清泉《日子在出租屋里悄无声息地展开着》

丘清泉《我们》

丘清泉《回乡》

盘妙彬《不在诗经的时候》

刘春《月光》

东西《从枪口下走过》

2010年代

刘春《请允许我做一个怯懦的人》

田湘《养路工》

罗雨《三月的回忆》

林虹《钉子》

甘谷列《幸福令人陌生》

黄芳《仿佛疼痛》

谭延桐《那束光是斜着劈过来的》

邱灼明《访托尔斯泰故居庄园》

刘频《生活已被我们喂养成了猛犬》

牛依河《低下腰身》

林白《过程》

大朵《水最终流回岸边》

黄土路《粮食、诗歌和爱情》

韦佐《那是祖国的白鹭》

黄芳《暮光》

刘频《万物都成了我们的抒情对象》

费城《树下的光阴》

费城《你看不见的远方》

费城《往事书》

罗雨《我的诗是我的陷阱》

三个A《我有一把刀》

三个A《爱的荒凉》

安石榴《春运:火车》

安石榴《少年与发条》

安石榴《挂钟童年》

非亚《慢慢地呼唤死者》

冯艺《燃烧》

冯艺《忠诚》

冯艺《亲爱的酋长》

石才夫《以水流的姿势》

吴虹飞《回心转意》

荣斌《原谅》

高作余《白云辞》

陆辉艳《心中的灰熊》

非亚《一条鱼》

石才夫《桂林的山》

田湘《雪人》

高作余《法师帖》

何一平《石头的小镇》

盘妙彬《推卒过河》

谭延桐《那只喇叭》

黄芳《在另一个年代》

陆辉艳《我曾对生活喋喋不休》

陆辉艳《在南宁空寂的码头》

祁十木《叙事:献牲》

庞白《红树林》

黄芳《那只猫》

刘频《俘虏》

谢夷珊《边城》

伍迁《龙胜》

韦佐《鱼在界河》

余洁玉《唯有晚年,才能如此洁净》

隆莺舞《落日父亲》

庞白《唯有山川可以告诉》

庞白《惦记》

序言/前言/后记

经过1990年代的沉潜时期,广西诗歌在新世纪再次走向繁荣。

民间诗歌群体的繁荣显示了新世纪广西诗坛的活跃和创作队伍的壮大。1980年代末期,广西民间诗歌群体开始形成并产生影响。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扬子鳄》《自行车》的停刊,民间诗群的活动走向低谷。1999年,《漆》诗刊创刊,结集了一批诗人,迅速产生影响。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扬子鳄》《自行车》复刊,一批新的民间诗群涌现,广西的民间诗群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2015年,《红豆》杂志专门设置了《广西民间诗群诗歌巡展》栏目,连续推出了“自行车诗群”“漆诗歌沙龙”“扬子鳄诗群”“麻雀诗群”“相思湖诗群”“南楼丹霞诗群”“西乡塘诗群”“民族诗人”“网络诗人群”“采薇诗社”等10个民间诗群。这些民间诗歌群体办刊物、办沙龙、搞诗会、出诗集、发展新成员,共同丰富着广西的诗歌创作,并推动广西诗坛走向活跃。

青年诗人接连入选《诗刊》“青春诗会专号”,显示了广西诗坛新秀辈出,潜力巨大。2002年,刘春入选《诗刊》第十八届“青春诗会专号”;2004年,盘妙彬入选《诗刊》第二十届“青春诗会专号”;2010年,黄芳入选《诗刊》第二十六届“青春诗会专号”;2016年,陆辉艳入选《诗刊》第三十二届“青春诗会专号”。每年一度的“青春诗会”是极具影响力的诗歌品牌活动,被誉为“诗坛黄埔”,新世纪以来,四位广西诗人先后在“青春诗会”闪亮登场,说明广西青年诗人在迅速成长,也展示了广西诗坛的生机与活力。

新世纪的广西诗坛延续了1990年代形成的多元的走向、包容的姿态和开放的格局。这一时期,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优秀诗作依然不断涌现,但民族、地域特色的作品已不能在广西诗坛独占鳌头,题材的充分拓展是新世纪广西诗坛的一大特点。与此同时,虽然不少诗歌群体有成员们大致认同的创作理念或艺术追求,但每一位诗人的创作风格与诗歌精神绝不是诗群的特征所能概括或定格的……

编辑推荐

以时间为轴,精选70余位诗人的作品,纵向展现了广西诗歌近60年的发展历程,凸显时代风貌和诗歌探索的精神。广西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和别具特色的南疆生活润养出一场诗歌的集会。

“作家+作品+评价”的架构,在展现故事的同时加入文学史和作品评价等内容,增加了书稿深度及厚度,具备一定的学术和史料价值。

精彩预览

一个俗人的早晨

刘 春

从树林边走过。在清晨

我听到树木在交谈,它们的呼吸

轻柔恬淡,如果是冬天

我会幻想那是它们身上飘落的白色羽毛

而这是五月,天气状况

已允许市民穿着单衣

我因此有了闲情

我原以为它们是一个群体

靠一些理想、一些谎言相互取暖

雾气中,轮廓逐渐清晰

最后,我看到它们的样子:清瘦、独立

仙风道骨

一个俗人无权在这个纯洁的早晨说话

像山里的孩子看到狐仙

发不出一丝声响有

时候,我也会学着树木的模样

静静站立,想成为自己

而大地看出了的破绽——

只需一点时间

我的腰身就会不由自主地弯曲

只需一点饥饿

我的体内就会伸出无数只手指

|作品点评|

在一首题为《一个俗人的早晨》的诗中,刘春先写自己在一个早晨“从树林边走过”,“听到树木在交谈 /它们的呼吸轻柔恬淡”,便“以为他们是一个群体 /靠一些理想、一些谎言相互取暖”,而随着雾气中树木的“轮廓逐渐清晰”——“最后,我看到他们的样子:清瘦、独立 /仙风道骨”。本来,仅仅从刘春对树林的绘写和他对树木们各自“独立”的辨认中,我们已能感受到他将自己从70后群体中“独立”析出的心情,非常类似于其如上所述的个体自觉。但是紧接着,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一方面自承其“有时候,我也会学着树木的模样 /静静站立,想成为自己”;另一方面,则更是对自己不无自嘲,自称“一个俗人无权在这个纯洁的早晨说话”,面对“清瘦、独立 /仙风道骨”的树木,反省到自己在“压力”和“诱惑”之下“腰身”的“弯曲”和“体内就会伸出无数只手指”般的蠢蠢欲动、无有定力。

——何言宏:《诗歌文化的个体创造——刘春论》,《南方文坛》2018年第3期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