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报章里的中国记忆
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旧报新读,探寻70年历史性成就背后的精神脉络,剖析70年历史性变革所蕴藏的内在逻辑
ISBN: 9787559825063

出版时间:2019-12-01

定  价:108.00

作  者:刘昆 主编

责  编:罗财勇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中国史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历史 文化
装帧: 精装

开本: 16

字数: 510 (千字)

页数: 588
图书简介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载报道了多种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从多角度反映新中国发展征程的典型性的人和事。本书重新打开、编排和解读共和国发展进程中的那些重要报章,从新时代的高度回望历史,温故开国大典、扫盲运动、土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国号国旗国歌国徽国庆日的诞生、西藏民主改革、核试验成功等各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件,重新回放了波澜壮阔的新中国成长史。本书以“旧报新读”的形式,为70年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蓝图描画的伟大征程立传传音,激励人们记取70载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不凡历程,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作者简介

刘昆,男,1969年生,湖南衡阳人。1995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新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光明日报社工作。《文摘报》(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总编辑、中国文摘报研究会会长、高级记者。出版有《话题新闻导论》《八桂印象》《报章里的改革史》等。研究方向为新闻策划、公共危机舆论管理。

图书目录

向世界报道开国大典 2

剿匪史上的奇迹 12

娼妓的新生 22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记 30

撑起妇女那半边天 40

终于见到毛主席 50

烽烟滚滚唱英雄 60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70

把亘古荒原变全国粮仓 80

在长江上架起一座争气桥 92

太行天河红旗渠 104

说说三线建设 114

高峡出平湖 124

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 134

毛主席含笑乘“东风” 144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152

蘑菇云升起来了 160

会唱歌的星星 174

人工合成胰岛素是如何诞生的 186

擦亮青蒿素这颗明珠 196

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 210

王选的一次政治冒险 220

广播体操现在开始 230

送瘟神 240

赤脚医生:乡村里的向阳花 250

唱着《夫妻识字歌》进课堂 260

重新打开高考的大门 270

怀柔事件与教师节的诞生 278

中国女排:让一个口号传遍大江南北 288

塬上的雪 298

《乡恋》:歌声里的改革信号 308

那年的崔健,那时的“一无所有” 318

潘晓讨论: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寻求 326

模特风波:美的启蒙与道德争论 342

杜甫诗怀黎元难,柳青史铸创业艰 350

青春之歌,回荡在几代中国人的青春记忆里 364

首届百花奖纪实 378

杨西光与真理标准讨论 386

改革元年稷山集市贸易存废之争 404

“小岗大包干”是如何被发现的 414

村民自治第一村 424

“傻子瓜子” 436

韩琨事件 446

六安事件与彻底否定“文革” 456

中国企业破产第一案 466

“投机倒把”的来龙去脉 476

“关广梅现象”与“社资”之争 486

采写小平南方视察报道的日子 496

见证农业税赋走进历史博物馆 516

高桥镇风云 526

好一个大“林子” 540

美丽的村庄在说话 558

后记:记忆有痕,梦想无垠 575

序言/前言/后记

我们都是追梦人

70年筚路蓝缕,70年砥砺奋进,70年玉汝于成。一个国家,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先进、从羸弱到强大的巨变。一个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一路铿锵,坚定前行,谱写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时代篇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特殊年份向历史深处回望,聆听历史深处的足音,探寻70年历史性成就背后的精神脉络,剖析70年历史性变革所蕴藏的内在逻辑,将为我们继续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由此,光明日报社报业集团旗下的《文摘报》特别开设了《旧报新读?中国记忆》专栏,并从中遴选出若干篇目,集结成这本《报章里的中国记忆》。

本书以共和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报道为蓝本,挖掘旧报章报道中的丰富资源,对其重新编排、重新解读。在选择篇目时,我们并没有追求全景式的历史再现,而是从浩如烟海的旧闻中,淘洗出一些片段,以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为点,试图在点式记录中勾勒线索,梳理出新中国的成长路径。也许,这些作品在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面前可能尚显单薄, 但它们犹如水珠可以折射太阳一样, 我们希望,读到这本书的人们,能从历史的回望和梳理中,从新闻人记录的那些已经过去却深刻地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中,感受历史的温度,汲取前行的力量。

在本书的篇目中,有回眸重大历史事件的《向世界报道开国大典》《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记》《烽烟滚滚唱英雄》,有涉及思想解放的《杨西光与真理标准讨论》《“关广梅现象”与“社资”之争》,有凸显社会思潮变迁的《模特风波:美的启蒙与道德争论》《潘晓讨论: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寻求》,有反映教育变革的《唱着〈夫妻识字歌〉进课堂》《重新打开高考的大门》《怀柔事件与教师节的诞生》,有涉及文学艺术的《杜甫诗怀黎元难,柳青史铸创业艰》《青春之歌,回荡在几代中国人的青春记忆里》《首届百花奖纪实》,有反映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的《高桥镇风云》,有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好一个大“林子”》《美丽的村庄在说话》……每篇作品记录的,是共和国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音符,这些音符汇集起来,构成了70年国史报史的恢宏交响。

新闻,因人而生动。新闻人关注宏大叙事,也关注新闻事件里鲜活的人物。他们是追逐“中国梦”奔跑前行的追梦人。正是他们,把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融入到每一天、每件事、每个细节中,与时代同频共振,以涓涓细流汇聚成磅礴力量,推动着整个国家、社会阔步前进。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描写了20世纪50年代,广大海外知识分子冲破西方国家重重阻挠,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情景。华罗庚喊出的话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至今读来仍然振聋发聩。《擦亮青蒿素这颗明珠》《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再现了屠呦呦、袁隆平等科学家胸怀祖国、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他们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广大知识分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把亘古荒原变全国粮仓》再现了一代共和国热血青年把青春献给北大荒,在人类拓荒史上书写的伟大史诗。《说说三线建设》中,几百万建设者奉献青春乃至生命,为国家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太行天河红旗渠》描述了河南省林县30万人民凭着一锤一钎,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彻底改变了当地世世代代缺水的面貌……正是无数个体的梦想和奋斗,最终融汇成国家的集体叙事。在国家向前的历史进程中,每个人都像一束光簇拥着另一束光,点亮自己,照亮他人。这是中国最真实、最鲜活的图景,也是中国最深沉、最伟大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抚今追昔,继往开来,我们既满怀喜悦,倍感自豪,同时,还将风雨兼程再出发,让亿万人民的美好生活成为现实,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我们常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人,既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和影响者。当一代代新闻人勇立潮头, 肩负起记录时代、书写时代、讴歌时代的光荣使命,笔下那些反映时代的沧桑巨变、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回应时代的价值关切的作品,就有了温度,成为标注时代方位的坐标,历久弥新,散发出不变的灼灼光芒,如同日升月落,亘古如斯。

新闻人也是追梦人。今天,在追梦路上,我们依然要致敬责任,致敬使命,致敬常识,依然要坚守新闻理想,坚守社会良知,坚守人文情怀。唯有如此,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华章。

旧报新读,意在增进读者对共和国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以内容的深耕和挖掘为原点,以写历史的虔诚和敬意写新闻,以对道义的至信和尊崇做出版,正是秉持这样的态度,才有了这本《报章里的中国记忆》与您的见面。希望它能给前行中的您带来一些思考,一些启发,一些力量,哪怕只有少许,我们也与有荣焉。

编辑推荐

一部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书,以旧报新读的形式,探寻70年历史性成就背后的精神脉络,剖析70年历史性变革所蕴藏的内在逻辑。

精彩预览

向世界报道开国大典

余 玮 吴志菲

1949年10月1日,风和日丽。上午8时,解放军受阅部队已经到达指定地点。10时,30万群众陆续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热情的欢呼声和嘹亮的歌声。

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新华社记者李普记得,“上城楼的嘉宾们当时大都住在北京饭店和六国饭店,下午两点,先一起去中南海勤政殿,交代一遍流程,就来到天安门。毛主席是第一个沿台阶走上城楼的领导人,朱老总紧随其后。那时还没有电梯,大家都是走上去的”。

李普还记得,那天大家穿的几乎都是中山装,周总理穿着黑色的呢子中山装,满城楼上只有美髯公张澜穿着长衫。

下午三点,典礼开始。当毛主席走到麦克风前面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时候,为了及时拿到主席手里的公告,李普移到他身后,“毛主席显得很平静,稿子没有任何抖动”。读完公告后,毛主席手按电钮,一幅巨大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当时,李普听到陈毅感慨地说:“在我的有生之年里,能看到这一天,已经很满足了!”

拿到主席宣读的公告后,李普并没有马上离开。因为虽然领导人的讲话稿早就印发出来了,但还是需要他们的手稿,来核对每一处字词的小改动。“那天11个人的讲话中,陈毅老总的最短,只有5分钟;宋庆龄的讲稿先用英文打草稿,然后翻译成中文,很有自己的特色。”李普看见她的手稿上,有的字注上了拼音,因为她不大会讲普通话,整篇文章都是用上海味道的普通话念的。

领导人讲完话,阅兵式开始。身着戎装的朱德总司令走下天安门城楼,乘坐吉普车检阅了部队。那时部队都停留在天安门城楼东。等朱老总返回城楼,部队已开始行进在天安门前,坦克团、26架飞机、1600匹红色及白色的战马,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的威武。

随后是群众游行队伍,参加游行的大部分是年轻人。毛主席以及天安门城楼上所有人都在微笑着招手。李普回忆说:“开国大典的游行和后来的游行是不一样的,除了喊口号,大标语、字牌、花环这些东西都没有,只有红旗挥舞,大家的想法都非常朴素,很多人将手绢抛向天空。”虽然没有整齐的着装,可是那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游行队伍中欢呼声此起彼伏。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是毛主席在城楼上喊出的“人民万岁”。广场上的30万群众看着毛主席挥动大手,全都发自内心地高喊:“毛主席万岁!”

庆典活动结束时,已是华灯初上,人们都渐渐散去了,而李普还要赶写开国大典的新闻稿。这篇稿子新华社必须在当晚发出,以便第二天全国各报采用。1949年10月2日,李普采写的报道开国大典的文章登载在《人民日报》第一版上。

大典背后的故事

由于参加了首届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报道,李普曾幸运地珍藏了两件十分宝贵的文物,从这两件文物中可以了解到开国大典背后的一些故事。

首届政协会议上周恩来的一份讲话提纲是两件文物中的一件。政协会议第二天即9月22日,周恩来向会议作了关于《共同纲领》的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告。那时,大会所有的报告和讲演事先都发了铅印的文件,唯独周恩来这个报告没有文件发出来。李普所在的记者席位靠近主席台,看到周恩来手里拿着薄薄的讲稿走上台去,他感到今天的任务不轻松,必须详细做笔记。果然,周恩来的讲话结束后,李普照例走上去收稿子,周恩来对他说:“我实在没时间写了,只有这个提纲,现在给你,请你根据你的笔记写出稿子来,先给我看。”报告中讲了八个问题,提纲就仅列了那八条,用钢笔写在两张16开白纸上。当晚,李普根据周恩来的八条提纲写出一篇新闻稿交给他,在报纸上发表。周恩来的那个提纲也就留在李普的手里。

另一件文物是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的那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李普走上前去拿稿子。毛主席当时伸手递给李普,《公告》上多出一张纸条,是一份中央人民政府全体委员的名单。毛主席指着那张字条一再叮嘱李普:“你小心这张字条,千万不要弄丢了。照此发表,不要漏掉了。”

原来铅印的《公告》稿并没有这个委员的名单,只开列主席和6位副主席的姓名,接着写“陈毅等56人为委员”,其他55人都省略了。但10月1日上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张治中临时建议在《公告》里公布56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名单,这样更能体现中央人民政府是真正实行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

在这份名单中,许多非共产党人担任了重要职务。6位副主席中,有宋庆龄、李济深、张澜3位;56位委员中,有27位,差不多占一半。当时我国政治舞台上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奋斗的知名人士,以及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各方面各派的实力人物,可谓尽在其中。1948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安排之下,沈钧儒等民主人士第一批乘船离开香港,此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海外华侨代表等纷纷到解放区。1949年初,各路人士齐聚北平,所以说这份附加名单,在国内国际将产生怎样的影响难以估量。毛泽东当即明确表态:“好,把56位委员名字都写上去,可以表示我们中央人民政府的强大阵容。”

李普拿另外一份《公告》稿的铅印件,补上了全部名单,而那份由毛泽东签字,并写有批语“照此发表”的原件就留在了李普的手里。《毛泽东建国以来文稿》里收录了这个公告,篇末注明“根据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刊印”,就是新华社播发的那篇稿子。这足以证明,李普保存的那份公告就是唯一的原件了。

我们已是一个不可被战胜的国家了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社论《不可战胜的人民国家》,号召:同胞们!光荣的日子已经到来了,让我们为伟大的自由的祖国贡献我们的一切!

社论说,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都将会永远记住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庆祝大会上,由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所宣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的阅兵命令和中国人民的陆、海、空军各武装部队的大检阅同时,以无比的巨响震撼着全世界。他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他宣布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社论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奋斗的理想业已成为伟大的现实,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的空前大团结已经产生了中国人民自己的空前强有力的政府。这个政府,由于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取得了伟大胜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它是在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所结成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及其代表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团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它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并采取了适合于人民民主专政的议行合一的民主集中制,因此,它就必然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唯一能够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唯一能够真正统一全中国、唯一能够担负新中国艰巨的建设任务、最廉洁、最有效率和最强有力的政府。中国人民多少年来渴望着这样的政府而不可得,今天得到了。全国人民如此欢欣鼓舞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是极当然的,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和长期黑暗生活中解放出来的中国人民,不能不庆幸得到毛泽东主席这样伟大英明的领袖,在他的领导下继续彻底战胜一切内外敌人,建设起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成为世界爱好自由和平的各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

社论说,这个空前受人民拥护的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人民政府,当然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的政府。在已经取得了伟大胜利和已经建国立业的中国人民伟大力量面前,任何帝国主义都是无力的。我们要立即警告华盛顿和伦敦的政治厨子们:你们再不必搬弄你们早已破烂的外交“菜单”了,你们妄想把联合国大会作为你们的表决机器,纵容亡命之徒蒋廷黻在大会上胡言乱语,污蔑伟大的中国人民及其伟大的友邦苏联,借以干涉中国内政和鼓动战争的歇斯底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决不许可的。

社论最后说,在中央人民政府业已宣告成立的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可以确信,我们已是一个不可被战胜的国家了,我们要迅速动员全国的一切力量,有步骤地实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实现中国人民革命的大宪章,努力巩固和加强人民武装力量,支援革命战争,把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镇压一切反革命分子的活动,一刻不要松懈我们的警惕性,坚决保卫人民国家的利益。我们必须努力恢复与发展现有的生产,并有计划地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与文化教育事业,以便逐渐改变落后的农业国成为文明进步的工业国。我们必须亲密地团结国际友人,积极参加世界政治事务,以增进中国和各国人民的合作,保卫世界的和平。

原文阅读

首都三十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典礼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朱德总司令检阅海陆空军宣读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新华社北京1949年10月1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今日在新中国首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这是在北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礼上宣布的。典礼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参加这个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代表和首都各工厂职工、各学校师生、各机关人员、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共三十万人。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面对着列满群众和飘扬着红旗的人民广场。当毛泽东主席在主席台上出现时,全场沸腾着欢呼和掌声。

下午三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就位,乐队奏《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主席宣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毛主席亲自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这时,在军乐声中,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毛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阅兵式由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驱车检阅各兵种部队后回到主席台上宣读了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受阅部队随即分列经主席台前由东向西行进,前后历时三小时。受阅部队以海军两个排为前导,接着是一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相继跟进。空军包括战斗机、蚊式机、教练机共十四架在全场上空自东向西飞行受阅。在阅兵式中,全场掌声像波浪一样,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阅兵式接近结束时,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无数的彩色火炮从会场四周发射。欢呼着的群众在阅兵式完毕后开始游行。当群众队伍经主席台附近走出会场时,“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入云霄。毛主席在扩音机前大声地回答着:“同志们万岁!”毛主席伸出身子一再地向群众招手,群众则欢呼鼓掌,手舞足蹈,热情洋溢,不能自已。当游行的队伍有秩序地一一走出会场时,已是晚间九点二十五分。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

(原载《人民日报》,1949年10月2日)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