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现代视角重述古人经典的随笔集,作者对汉魏至明清的古代文人笔记,如《淮南子》《搜神记》《酉阳杂俎》《武林旧事》《南村辍耕录》《池北偶谈》等记载的有趣事件进行漫谈,从典章制度到社会风尚,从诗文书画到各类人物,既有现实的社会历史事件,也有浪漫的鬼神精怪故事。以今人视角剖析古人思维,既解读又创造,或令人捧腹,或发人深省。
陆春祥,笔名陆布衣。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已出散文随笔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锦》《乐腔》《笔记的笔记》《连山》《而已》等二十余种。
B
编剧乾隆
笔记中的医学
C
长洲库吏
草丛里的柜子
成寻和尚杭州行
程明道巧断案
蹴鞠?相扑?弄潮
D
读书人王嘉宾
G
关于秦桧,怜悯一下也不行
公督私藏法
H
花中官场
“灰姑娘”叶限
J
姜八郎逃债
K
科考案中案
L
李赤之死
刘道原的人生检讨书
另一种药谱
M
明朝的一场抗日败仗
梦的杂俎
N
南宋杭州的骗子
年羹尧的罪状
S
沈宰相的一封家书
孙氏的曲折爱情
T
驼子金锭
W
无支祁
万回哥哥
王维的《郁轮袍》
X
小概率事件
新版《让子弹飞》
小鸟杀大蛇
Y
阳羡的书生
医 地
一对绣花鞋
Z
张镃的南湖
粥的故事
朱元璋的子孙们
代后记:采薇
序言:寻 + 常
我想用拆字的方式完成这个序言,诸位耐心读来。
壹、寻
1. 时常
我们平时说的寻常,或者不寻常,用的基本上是“时常”这个意思。愚以为,就历代笔记而言,它是古代除诗词歌赋以外的最常用的一种文体。一般的文人,多多少少都写有一些笔记,那些著名的诗人词人,差不多都有比较著名的笔记。
历朝历代,留下的无数笔记,大致可分三类:传奇小说类,历史琐闻类,考辨考据类。第一类基本上是虚构,天马行空,山海谈经;第二类差不多是见闻,听到的见到的奇事罕事都记下来;第三类则是对事对物对字对词刨根究底的各类考证考辨。
无论哪一类,都有对当时社会的深深折射。
2. 不久
陶潜虽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但生活还是不能自给自足,于是常常白日里做美梦。他给我们讲的那个桃花源的故事,一看就知道是编的,但文章自身逻辑性比较强,能自圆其说。
《桃花源记》的结尾报告:未果,寻病终。南阳隐士刘子骥,听了那渔人的话,竟然不断找寻桃花源,很遗憾,不久就因病而亡。
寻,不久,在这里表示短暂的时间。
反观历代笔记,从汉魏六朝,一直到唐宋元明清,其实也不过两千来年的时间,这和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相比,也就是“寻”,甚至,“寻”都算不上,只能算一瞬间。
3. 八尺
寻,其实是个数量词,从又寸,本义为八尺。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大禹定自身高为一丈,以其十分之一为尺,男子称“丈夫”,估计就是这么来的。
古人认为,小孩两年半可以长高一尺,即二十三厘米,年少的孤儿,就是“六尺之孤”,差不多是十岁的样子,一百三十八厘米,那就是尚未成年了。
曹交想拜孟子为师,他首先问孟子:人皆可以成为尧舜吗?
孟子答:是的。
曹交却发牢骚道:我听说文王身高十尺,汤九尺,而我有九尺四寸呢,我这样的身高,介于他们两人之间,但我为什么还是普通老百姓呢?我要怎么做才能像他们一样呢?
孟子自然不愿意收这样的人为学生的,你这样的身高,可以进国家篮球队嘛,但不一定能成为领导人。他打发曹交另外去找老师。
现在,那些宋朝高大的蹴鞠者就站在我的眼前:红黄两队,他们均是身高九尺以上的健壮汉子,他们个个机灵,他们今天要完成一场重大对决,皇帝正坐在主席台上,神情专注得很呢。
4. 讨伐
《国语?周语》有记:“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东西南北,那些少数民族,不听话,还屡屡犯境,那就用武力来讨伐他们。这里的“寻”,就有派兵镇压的意思。
纵观笔记中的历史,虽无成篇累牍的战争场面,但战争细节更具体,甚至更血腥,因为统治者的正史,总不能血淋淋的,他们要包装,他们要修饰,他们会一再强调,他们是应天而生,你们就俯首吧。即便君对弟,父对子,子对父,君对臣,也都毫不留情,王只有一个,谁觊觎它,谁就要付出鲜血。年羹尧的罪状竟然有九十二条,君要臣死,不会留他到下一个夜晚。
贰、常
1. 丈六
也是数量,寻的一倍,就是常,那就是丈六,一丈六尺。
丈二和尚就摸不着头脑,丈六呢,更摸不着了。所以,不要小看这个“常”,其实很不平常呢。
《袖中锦》的许多故事,都是这样的不平常。小概率事件是会影响历史进程的,汉代也有“灰姑娘”,诗人李赤的至死执着,南宋骗子的高智商,乾隆居然会编剧……在笑过之后,希望你能摸得着头脑。
2. 裙子
《逸周书》载:“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有人就解释说,这里的“常”,是通假字,指裳,也就是下裙。古人上衣叫衣,下衣一般称裳。
除了讨伐和战争,历代笔记中,有太多的情爱故事,它们是传奇小说的源头,素材丰富至极。《孙氏的曲折爱情》,《一对绣花鞋》中的程公子夫妇,都让人唏嘘不已。
3. 规律
《荀子?天论》有名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此“常”,就是规律,这个规律不可抗拒,它不会因为出现了尧和桀这样的帝王而改变什么。
这数十年来,我读历代笔记,继《字字锦》《笔记中的动物》《笔记的笔记》《太平里的广记》《相看》后,又推出这本《袖中锦》。笔记读多了,也读出了一些“常”(规律),感触最深的有:
(1)基本真实的人物。从帝王到平民,无所不包,但笔记里帝王更多,原因就是读书人大多为当官人,他们沐浴着皇恩,写着写着,就要写到本朝的故事、帝王的各种传奇,自然津津乐道了。还有那些官员故事、平民传奇,都是笔记写作的主体,因为无所拘束,大多面目本真,这也是正史有益的补充。
(2)人性之善恶。从信仰到宗教,各个时期的报应故事,一再证明着古老的真理。从另一角度观察,这些报应故事,除了说明当时该教的兴盛,更多地暗含了人们的希冀,用故事来教育人,希望社会变好。
(3)离奇的情节。笔记故事中,有人为不断改编添加的故事,情节之曲折,常常会让人笑得满地找乐,比如《阳羡的书生》,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惊喜中还有惊喜;花如人,也有官场,药谱如俗世,一针见血;即便是那些真实的新闻,也都有鼻子有眼,有地点人物事件,一应俱全,不由得你不信。
叁、寻常
就整个历史长河而言,历朝历代不断发生的事,有许多都似曾相识,无论事件本身还是事件产生的影响,都非常类似。历史似乎就是不断在重复昨天的事,只是一般的人,忘性比较大,一会儿就忘记了。
因此,笔记中记载的人和事,自然都是寻常之事了。
寻常,回归本义,就是普通,一般,平常。
公元770年,暮春时节,潦倒的著名诗人杜甫,碰到了落魄的著名音乐家李龟年,杜诗人一时极为感慨: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那时光,岐王和崔九的府第中,我常常能听到您李先生的歌唱,音乐水平一级棒,今天在这秀丽的江南碰到先生,真像做梦一样。
嗯,嗯,以往寻常,现今奢谈。
是为序。
己亥初春
杭州壹庐
中国传统中,笔记是江湖、山林,是知识、趣味、想象力的后院、后园。笔记的精神现代以来备受压抑,但迄至当下,笔记正经历着隐蔽的复兴。春祥先生长年徜徉于山林、后园,以今人之手眼探古人之心魂,从容博雅、风致历历,山阴道上,目不暇接,实有开风气、养心神之功。
——李敬泽
在相当长时间的“文学边缘化”的沉闷中,陆春祥先生积数十年之功,读破3000卷自汉魏六朝至唐宋元明清的笔记,并深味其意,卓然自成一家。千年野史也是千年生活史、千年社会史,读史越深,性情越深,识见越精,于是成为当今文坛个性鲜明的散文大家。他的文字侃然有致,词锋秀拔,条理井井又妙趣自生。
——蒋子龙
浙江“布衣”陆春祥 ,博览国中历代笔记,阅读之丰,令许多人莫及。倘仅止于此,则不过一书虫耳。春祥兄的不凡在从其中阐发新见而以观照当下,予人耳目一新,更启深思,受益匪浅。古人谓六经注我,而春祥兄则有我注六经之豪雄,不胜钦佩之至。
——陈世旭
陆春祥的笔墨柔软,对日常的敏感超过一般的作家,他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他的笔记系列写作,更近于古代文人的那种日常,看得出来,他要在烟火气之外写出烟火气。
——王干
陆春祥的笔记新说系列写作,已经出到第六本,一招鲜,吃遍天,并使得中国古老的笔记文体再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他披沙沥金,拣取更适合当下中国人心灵世界的笔记进行再造,读来让人意趣横生,会心一笑,更会感受到笔记文体以短胜长的绝佳妙处。
——邱华栋
2014年5月,我和春祥一起去浙江遂昌采风,住千佛山景区,清晨我起来跑步时,他就坐在景区的一块大石头上专注地晨读,我问他读什么,他晃了晃书的封面,说是笔记。后来,我们的聊天中,他经常会谈到各种各样的笔记。我读他的一些散文时也发现了有历代笔记的影子,他的语言流畅简洁,叙述视野广阔,联想极为丰富,这应该都得益于他对笔记的仔细研读。
——鲍尔吉?原野
阅读陆春祥笔记新说系列,最大的感觉是:他没有正襟危坐的指教,那样的话,会令人厌烦;也没有掉进书袋里反复考证、钩沉,那样的话,会令人枯燥;他是在亦庄亦谐之间,轻松地呈现自己的阅读心得。他的心得,低调而内敛,没有张牙舞爪,也没有气宇轩昂,而是极为隐蔽地闪烁思想的火花。他的历代笔记阅读,是一种浩瀚阅读下的思想收割。
——武歆
陆春祥使用的是文化的人性的视角提取和处理“资源”(原型)。他用当代的阳光照亮了“古代”,由此生成现实性。不要以为写现实就有现实性,有些作家写现实题材,视角仍是“过去的眼光”。表现“古代”的题材,能发现古今之间的关联和相通,这就是现实性。陆春祥的笔记新说系列,是随笔,是散文,是小小说?怎么界定,也不重要,其提供了随笔的可能性,同时也提供了小小说的可能性,关键是他的表达达成了现实性:跳出模式,不但“通”,且有“趣”。
——谢志强
无支祁
壹
唐代贞元年间的丁丑年(797),在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里,陇西旅行家李公佐,游了湘江,登了苍梧山,自是惬意无比。
独自在外饱览景色,有时觉得是一种遗憾,这么好的景,应该与人分享才是。这不,傍晚时分,李公佐就在湘江边碰到了老朋友——弘农人征南从事杨衡,他坐的小船,就停泊在湘江岸边。
这一下热闹了,熟人异地相见,有说不完的话,吃不完的酒。
夜幕中,明月下,江面宽阔无边,远处,渐有雾气升腾,小船旁,水中的明月随着小船的轻轻摇动而浮沉着,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山与水与月与天,都成了整体。此刻正是聊“八卦”的好时光。
酒意正酣,杨衡就给李公佐讲了一个水怪的故事。
贰
永泰年间,李汤做了楚州的刺史。
楚州地界常有新鲜事发生。这一回,这件奇事由一个久经水场的渔夫制造。
那一日,也是夜间,楚州渔夫去龟山下夜钓。山野寂静,渔夫叼着烟袋,笃悠悠地坐在水边放长线,只要水里动一动,他就知道是什么鱼上钩了。渔夫好兴致,反正不急,鱼不急,我也不急,看谁比过谁。
哈,长线动了,啊,动得很厉害,收,收,可是,线却一点也不动。这深潭,他熟悉,不可能有他拖不动的大鱼,钓线一定是被什么东西钩住了。不怕,他水性超一流,在水里如履平地,三下两下,脱掉衣服,迅速钻入潭中。好深呀,水下五十丈深的地方,他发现了怪事,有一条大铁链,盘绕在龟山的山根处,他绕了一圈,但找不到铁链的尽端。
这么稀奇的事,州里有规定,一定要上报给主管领导。
李汤一大早就碰到了找他的渔夫,他判断,这老实的渔夫,不可能说谎话。这种事,听听都兴奋,立即搞清楚!深潭里的“铁链”事件,弄得人们很好奇,都到现场围观。几十位游泳高手,都跃跃欲试。李汤却很镇静,毕竟是一方大员,发生什么事都不奇怪。
渔夫带头钻入潭中,游泳健将们也鱼贯跃入。很快就找到那根铁链,大家一起抬,想将铁链抬起,可是,铁链纹丝不动。真是奇怪,这是什么铁链啊,如此沉重!
几十人水下折腾了一番,纷纷上岸换气,七嘴八舌地议论。大家都觉得不可理解,事件真的向稀奇方向发展,越来越有看头。
李汤一听汇报,又想了个办法,发动大家,找五十头力气大的牛来,系上粗麻绳,用牛来拉铁链。
场面宏大,人声鼎沸,所有人都将眼睛睁得圆大,生怕放过一个细节。
几十位游泳高手,再次潜入潭中,粗麻绳的这一头,连接着五十头牛,大家一起用力,嗨哟,嗨哟,嗨哟。铁链出水了。铁链快到岸边时,深潭突然翻卷起大风大浪,浪头有房子那样高,观看的人吓得大喊大叫,终于,人们看到铁链的末端,系着一只怪物。
怪物被拉到岸上,人们远远地看着,李汤也在观察。
它看起来极像猴子,蹲坐在地上,有五丈多高,雪白的头发,长长的脊毛,两只眼睛没有张开。它在睡觉吗?怎么一动不动呢?然而,它的眼睛和鼻子里却像泉水一样一直流不断,嘴里淌下的涎水,腥臭难闻。
过了好久,那怪物才伸伸脖子,挺直身子,两眼忽然睁开,目光像闪电一样,四处张望看它的人,显示出非常愤怒和疯狂的状态,人们吓得一下子逃散开去。然后,那怪物竟然慢慢拖着铁链,拽着牛,回到水里,再也不出现,那些牛也被拉得哞哞乱叫,以为要发生什么大事。
整个场景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李汤和楚州有名望的人士,也被弄得稀里糊涂,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杨衡讲完这个故事,李公佐也是瞪大双眼,嗬,这是什么情况呀?
这一夜,两人互相“八卦”了好多事,但都没这个怪物的故事精彩。
叁
元和八年(813)的一个冬日,在常州的一家旅店,一个叫孟简的官员要远行,一批朋友正给他举行小型饯行会呢,孟简是给事中,他要去朱方任职。李公佐在,廉访使薛公苹也在,扶风人马植、范阳人卢简能、河东人裴蘧,他们都在这家旅店,一伙人就聚在一起,围炉而坐,吃酒谈天了。
大家兴致极浓,一谈一个整夜。
轮到李公佐讲故事时,因为杨衡讲得太离奇了,李公佐就对大家伙重新讲了一遍。不过,李公佐是叙事高手,他添了不少油,加了不少醋,铁链怪物的故事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第二年春天,李公佐到了古东吴的属地湖南一带,跟着太守元公锡游览洞庭湖。他们登上包山,住在道士周焦君住的山洞里。这周道士,在此山洞修炼了若干年,他也是个爱读书的人,洞里藏有不少典籍。
吃完饭,闲坐没事,大家翻书聊天。突然,李公佐看到一本《古岳渎经》,书极古旧,里面的文字古老奇特,书中有的地方还被虫蛀,文字断断续续的,不太好理解。幸亏李公佐是高手,他和周道士一起研究了好半天,越读越兴奋,甚至连连拍案,那周道士和太守有点莫名其妙,不知道李公佐为什么这么兴奋。原来,这本书中的许多文字,都印证了杨衡给他讲的那个铁链怪物的故事。
《古岳渎经》记载的铁链怪物故事是这样的:
大禹治水时,三次经过桐柏山,每当大禹到达时,桐柏山就刮大风,响惊雷,刮得石头也在鸣,树也在叫,神怪五伯兴波作浪,天老起兵作乱。大禹知道碰到拦路虎了,这些怪物不喜欢他治水。大禹于是召集各部落首领,要大家一起合力对付妖怪。夔和龙来了,桐柏山神千君长也来了,但部落首领鸿章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临阵怯逃,大禹一怒之下,都将他们拿下,一调查,原来,这些人都包庇一个妖怪水神,那怪居住在淮河、涡水中,名字
叫“无支祁”。
大禹眼中的无支祁是怎样的呢?
它善于回答别人的问话,能分辨长江、淮水的深浅和平原沼泽地带的远近,样子像猿猴,小鼻子,高额头,青色的身躯,白色的头发,眼露金光,牙齿雪白,但脖子伸出来有一百尺长,力气也大得惊人,九头大象也打不过它。此怪攻击、搏斗、腾跃,极其灵活,奔跑速度极快,身体轻灵飘忽,只是不能长久地听声音、看东西。
大禹将无支祁捉拿来,尝试着降服它。先用软的,命人奏好听的乐曲,想以此感动它,没用;鸟木由(我也不知道什么东西,应该是大禹的随身跟班警卫之类的),也制服不了它;将它交给庚辰(西王母之女云华夫人身边的侍卫),上千鸱鸟、树精、水神、山妖、石怪,奔跑着号叫聚集在无支祁身旁,庚辰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赶跑了它们。
随后,大禹将无支祁的脖子锁上大铁链,鼻子穿上金铃,送到淮河南边的龟山脚下,让它永远不得见天日。
从此,大禹治淮成功,淮河水平安地流到海里。
这个故事,和楚州太守李汤看到的,以及杨衡讲述的,都非常符合。
李公佐拿着那卷《古岳渎经》,面对太守、周道士娓娓道来。讲完这个故事,他像完成了一个大型的考证,脸上露出舒心的微笑,以后再讲这个无支祁的故事,他会底气更足。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