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新民说 问学彼岸——美国大学实录
这是一部从思维入手,基于实操经验的手册,帮助中国学生知己知彼而量身定制自己的留学攻略。
ISBN: 9787559822499

出版时间:2019-11-01

定  价:56.00

作  者:姜有国 郭红 著

责  编:柏欲江 杨广恩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教育

读者对象: 留学美国的学子及其家长,留学培训人员等

上架建议: 教育,留学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118 (千字)

页数: 212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两位作者第一手资料和经验,旨在为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顺利学习、成长和发展,系统地介绍在美国大学生活的要点,比如,美国大学的特点,在美读书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安全等方面,以期全面地为中国学生与家长以及需要了解美国大学生活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详尽、清晰的美国大学生活学习实录,为广大读者和家长们提供一个多元国际化、具体的、建设性的资讯平台和论坛,了解美国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一起陪伴孩子们快乐健康平安自信豁达开朗地生活和留学。

作者简介

姜有国——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波士顿学院。长期潜心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波士顿学院助理副校长,教育学和哲学教授,资深教育学者,有着丰富的学生辅导、教学和管理实际经验。在各类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翻译有《世界大学领导力》《全球高等教育趋势——追踪学术革命轨迹》等十余部作品;著有《全球博雅教育》《变革社会中的博雅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新视野》《耶稣会在华高等教育史:使命与传承》等书。

郭红——美国波士顿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曾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多年从事教育培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作为高级升学顾问,精通美国中学和大学不同层次的申请过程和要求,曾输送众多优秀学生进入美国顶尖学府。在美学习和研究期间,深入美国波士顿地区小学、中学和大学进行教育领域的比较研究。

图书目录

一、美国大学教育概况及特点 001

1. 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

2. 美国大学教育的特点——多元化、灵活性

3. 美国大学教育的层次——多层次、多类别

4. 美国大学博雅教育的特点

5. 美国大学如何善用捐赠

二、美国大学的学习经验 045

1. 美国大学的新生导航(freshmen orientation) 活动

2. 如何选择专业

3. 如何选课

4.如何与教授/人生导师沟通

5. 如何做好笔记

6. 如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7. 如何购买书籍

8. 如何善用大学资源

9. 如何管理时间(学习、休闲、运动)

10. 如何参加课外活动

11. 如何参与海外交流学习

12.如何顺利通过考试

13. 如何申请奖学金

14. 如何申请转学或转专业

15. 如何增强两种(或者多种)语言的使用能力,提高竞争力

16. 如何引用学术资源

17. 学术诚信

三、美国大学的生活宝典 101

1. 美国大学的“大学第一年教育”(first year experience)

2. 美国大学的社交生活

3. 美国大学的同学交往

4. 与家长保持常规联系

5. 美国大学的衣食住行

6. 美国大学生活安全注意事项

7. 如何办理银行卡

8. 如何获得社会安全号码

9. 如何报税

10. 如何就医看病

11. 如何看待美国大学校园里的同性恋团体 (LGBT)

12. 留学生心理健康与大学心理辅导中心

四、美国大学的实习兼职工作 159

1.合理地安排暑假

2.积极参加志愿者公益活动

3. 大学就业服务和辅导中心

4. 校友关系网

五、留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成长 173

1. 教育是一种消费,不是投资

2. 如何理性看待美国大学排名

3.申请美国大学的基本要求

4. 对祖国的认同

5. 培养良好的心态

结束语 193

序言/前言/后记

“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Truth and Light” “真理和光明”

Yale University 耶鲁大学

“In the Nation'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 “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顿大学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真理使人自由。”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学院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中国学生留学美国指南式的读本。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活向好,自费出国留学已成主流,而且年龄也呈低龄化。正如书中所写的,出国留学的青年们,由于在国内时各方面都习惯于家长的照顾(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甚至21世纪初出生的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出国后有诸多不适。这本书就中国学生留学美国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如何报考、准备什么资料、参加什么考试等,被美国大学录取后应该注意什么,如何与老师和新生相处,美国学校的生活设施和新生的接待情况,甚至留学生们生活、学习、考试及闲暇旅游或打工等方方面面,本书都有详细的告示和解说。因此,这部书是名副其实的“指南”,对于许多打算去美国留学的学子们来说,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书。

精彩预览

二、美国大学的学习经验

1. 美国大学的新生导航(freshmen orientation) 活动

不管对美国本地学生还是国际学生而言,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都会带来很大的挑战和重新适应,这些改变不只是有关学习内容、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的改变,还有在文化、生活以及社交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改变。比如在中学时代,教师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的学习和关注回应学生的需要,中学时代的同学和朋友可能都是近邻或者比较熟识的人。但是到了大学以后,同学们来自于全国和世界各地,一般而言,大学的教授们很少像高中时代的教师们那样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除非是学生主动请教老师,否则大学的教师们不会主动过问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是否有问题(在课堂上除外)。因为大学的教师们认为,学生们已经成年了,去请教老师那应该是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而非老师去一个一个地问学生是否需要帮助。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美国的各个大学每年都会组织数次大学生活的新生导航。

美国大学的“新生导航”(freshmen orientation)活动类似于我国高校的新生入学迎新活动,但是比迎新活动更为具体详细。新生导航活动的对象不仅是学生,也包括学生父母,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专职的项目导师、各部门的一些员工和主管,同时也包括很多学生领导参与导航活动,分享自己在大学的经验,帮助新生和家长们更加熟悉与适应学校的环境。

新生导航活动通常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录取前与录取后。大多数美国高校截止录取的最后日期是每年的5月1号(除了提前录取的部分学生之外)。因此,从3月份开始,很多学校便开始向已经被录取的学生们开展导航活动,以帮助尚未最后做出决定的学生和家长们了解学校。比如,组织校园参观和讲解,小组讨论,校园以及读书生活,校园开放日,同时也让学校的员工、教师和学长们与新生和家长们谈话,分享大学生活的经验。

当学生在每年的5月1号之前被正式录取而且也同意去意向的学校后,美国高校会在暑假期间开始新一轮的新生导航活动。新生导航活动一般包括三天(家长也会受邀参加,但是活动内容有所不同)。“新生导航活动”是美国高校最主要的迎新活动。被高校录取的学生,会收到从学校寄来的“套餐”(包含活动时间安排、课程介绍、学院概况、学校概况、导师介绍等相关信息),同时也要求必须在开学之前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参加其中一个新生导航活动。

“新生导航活动”包含学校各个部门组织的活动,内容包括网络讯息、校园生活、校园安全、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教学经验分享、学长分享、如何缴费、家庭和家长们担当的角色、公寓生活、周边环境、购物指南、学生事务管理遇到的问题、校园兼职、奖学金和补助、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挑战以及如何寻求帮助、学校的学习和辅助资源等,内容可谓面面俱到。此外,学校还会给每一位新生安排一位资深的新生顾问老师(first-year advisor),通常是由资深的教师或者员工担任,帮助学生选课,解答学生问题,陪伴学生尽快融入和适应新的大学生活。由于国际学生不便参加更早的新生导航活动,所以大多数的国际学生都参加最后一批次(一般在8月中下旬)的新生导航活动。新生导航活动可以帮助新生对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有更深的了解,知道从何处获得所需要的帮助,以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校园学术、社会和文化生活。

2. 如何选择专业

很多中国学生到了美国大学以后,在家长们或者受到他人的影响之下,都急于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专业志愿(很多选择数学、金融、财务、计算机、电脑科学、工程、经济以及工商管理等,选择人文学科的学生较少),但是大多数美国学校一般不赞成学生一到大学就选择自己的专业。大学第一和第二年提供的优秀的通识或者博雅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给学生们提供较长的时间去思考未来的兴趣和职业发展的方向,同时鼓励学生们相互探讨自己的潜能和真正的兴趣爱好,更多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慢慢地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事实上,一个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学生才17或者18岁,尚不能成熟和理智地去分辨和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爱好,而大一和大二的一些基本课程和博雅教育就是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发展奠定基础,而非只是定格于选择一种谋生的职业或者技能。中国学生在与同学和校友的一些常规的交流和互动中,可以帮助自己更多了解自己的个性、爱好、社会发展、工作走向等,从而在选择专业和志愿的时候能够更清楚地明了自己的未来规划,而不盲从于别人的建议或者潮流的影响,自己喜欢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即使别人认为是冷门的专业也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即使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不是非常时髦和流行,或者找工作不是那么的对口,但是依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人生价值。事实上,只有当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和主修的科目时,他/她才会有兴趣去研究和学习,也会积极做好未来的人生职业规划。很多时候,中国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常常着眼于找工作、考研或者未来的收入考虑,这些考虑并没有错或者有什么问题,但是有点急功近利的倾向。事实上,要判断如何选择自己的专业和发展,需要较长时间分辨和思考才能做出妥善的决定。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自己的长远追求是什么、自己的未来目标和终极价值是什么,都是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才能够最后决定。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我对此专业是否有真正的兴趣和激情,而不是父母要我选择这样的专业,否则自己就是赶鸭子上架。中国父母们在给孩子们建议选择专业的时候,不要将自己的价值观、事业观或者愿望强加于孩子,不要将自己认为适合子女但是事实上不适合他们的职业和生活强加于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去寻找和分辨什么是更适合孩子兴趣和发展的专业,即使这个专业不是热门,但是只要孩子喜欢、有兴趣和激情,也可以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流行与冷门,好与不好的专业,只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天赋才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否则孩子的能力、激情与兴趣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只能让生活、学习和未来更加暗淡。

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一个很有帮助的方法是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其他活动。美国很多大学尤其是文理学院都是住宿制的,所以相对而言在校园里或者校外常常会有不同的社团活动。中国学生初来乍到,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认识不同背景、兴趣和爱好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来扩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和知识,同时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技能与他人分享。无论是文科专业或者理科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来调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社团如同一个小小的世界,在社团里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和讨论共同的话题,对于学习和未来专业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有的学生对各种活动都有兴趣,希望参加多个社团,但是参加社团不宜过多,一般一个社团就够了。有的学生可能有多种爱好,但是也没有必要参加数个社团,以免影响学习。事实证明,很多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尤其是大一的新生,都得到了很多课堂内无法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他们从别人的分享和故事中了解到更多的经验和知识,而且在专业选择和人际关系交往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和自信,同时对美国的文化和社会传统也有更多的认识。参加社团也是一个接触不同人士的机会,了解他们的故事、文化和生活,并同时要求自己走出自我的圈子,结交一些优秀的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朋友,同时也学会去欣赏、接纳、包容一个与自己文化和生活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让自己的人生视野更加开阔,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课堂内外的人际交往和活动是学生走向一个多元文化的开始,尤其是对大一的新生。比如,很多中国的学生来到美国的学校以后,还是更倾向于与中国学生在一起活动,忽略了与当地美国学生或者来自于其他国家的国际学生交流,从而局限了自己的生活、学习和活动范围和圈子。一如中国一样,美国是一个非常讲究人际关系和关系网的社会,尤其是校友网的关系。如果在大学期间结交当地一些素质不错的学生,并且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对于在美国的生活和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美国很多著名的高校通常都拥有自己强大的校友资源网,可以帮助在校生找工作和实习的机会。虽然在大学生活中拥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但是中国学生要学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至于交往的深浅如何,就要看每个人的兴趣和特点。

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和国家,固然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不太容易融入其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建立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圈子,通过社团活动、学校举办的活动、或者同学的介绍等,逐步让自己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建立更大的资源和网络。笔者经常给中国学生开玩笑说,美国本地的学生除了英文比我们中国学生讲得更快更通顺之外,中国学生也并不比他们差。中国学生需要建立自己的自信和开放的心态,去接受、认识和欣赏一个与自己文化、习俗和传统等不同的社会。

上文也谈到,在参加课外和社团活动的同时,学生也可以逐步了解自己内心的走向,自己的热爱的是什么,如此,在选择专业和兴趣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和愿意去做的事情。实际上,每一个专业和志愿都有发展和创业的空间,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需要落入俗套,一定要走别人走的道路。事实上,很多美国的本地学生并不热衷于选择金融、电脑科学、工程或者医学等,而是选择文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等专业。但是无论在选择何种专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自己有真正兴趣和爱好的专业,无论是人文专业或者其他的专业,并逐渐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培养自己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和远大的理想,为自己和他人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中国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会受到父母的态度的影响,或者直接受命于父母。很多家长在不知不觉或者有知有觉中,把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带给了孩子,从而让孩子事无巨细地接受父母的思维熏陶。学什么专业、选什么学校、找什么工作、读研究生还是工作等都受到家长的影响。但是学生自己本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够有长远的发展和方向,否则依然茫然地寻找未来的方向。因此,中国学生刚刚到美国大学开始本科教育的时候,不要千篇一律地立即确定自己的志愿和专业,尽量给自己一年左右的缓冲和思考阶段,再确定专业志愿。美国的大学一般是学生大三才确定自己的专业志愿,所以在大一和大二期间,除了修读一些核心课程、主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外,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美国大学提供的博雅教育课程不仅仅可以更好帮助学生如何做人做事,而且可以通过接触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在选择专业志愿的时候,如果自己不是非常清楚未来的爱好和规划,可以多和自己的辅导/导师、大学的就业辅导中心、大学各个领域的辅导部门交流,与大学不同的人士接触,聆听他们的见解和经验,这些都会对自己的专业选择和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因而,当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先上一些基本课程,随着学生心智的成熟和外观环境的影响,经过分辨之后,逐步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然后做出一些决定,这样对未来的职业和事业发展,以及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丰厚的基础。不少中国学生都喜欢选双专业,或者一个主修一个副修,认为这样找工作容易一些。在选择双专业的时候,学生可以先了解一下这两门专业是否有一些课的学分可以相互承认,这样就可以少修一些学分,获得两个学位,既省钱又省事。此外,选择双学位/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思考再作决定,这些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呢,还是为了未来好找工作,或者看到别人选这些流行的专业,自己也不甘落后于别人,但是到了最后却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实上,选择双专业并不意味着对未来的就业或者考研发展有更多的便利,学生需要慎重考虑这些所选的专业真的是自己喜欢的,否则效果并不明显。美国本科阶段的专业课程一般都在9至10门之间,其余的都是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所以在本科阶段的专业课程都是一些基础,只有在研究生阶段才会学的更深更专业。所以,中国学生在选择自己的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自由地探索自己的潜能、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方向、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激情与理想,定下远大的目标,理性地选择合适的专业,避免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的功利主义倾向。

4. 如何与教授/人生导师沟通

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生活的跨越,学生们会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如何选课、如何适应当地文化和环境、如何融入校园生活,等等。毫无疑问的是,上课以及与老师沟通是每个学生特别关心的话题。与中学教育不同的是,美国大学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独立和自主性,美国大学的教授们上完课以后一般都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或者实验室从事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者其他的项目,不会主动去问学生是否需要帮助或者协助,因为去向教授们咨询和探讨是学生本人的责任。但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每一位教授在每周会有固定的与学生见面或者讨论的办公时间,一般称之为Office Hour。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个时间去与教授们聊天,或者请教问题,或者探讨学习上的一些问题。除此以外,学生也可以在教授其余的时间自行与教授约见,探讨自己学习上的一些问题,一方面请教一些不懂的问题之外,也可以让教授更多地认识自己。美国大学的教授们其实也是非常愿意帮助学生的。利用教授的Office Hour或者别的时间与教授们见面探讨一些课题,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课程的内容,同时也可以与教授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学习。笔者每一个学期都会做一些统计,有的中国学生们和教授的沟通和互动整个学期下来平均才一次或者两次,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Office Hours是美国大学教授专门为学生提供疑难解答和沟通的时间。一门课一周会有2-3个小时,在这期间,任何有关课程以及作业的问题甚至有时候个人的一些问题都可以直接找教授。去office hours不仅对学业是最有效的帮助之一,还可以加深教授对学生的印象,与教师们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未来找工作或者考研都需要教授的推荐信,如果教授对学生认识不够深,则很难写出比较全面的推荐信。同时,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多认识一些专业或者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优秀导师,对于学生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益处。

此外,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的教授们都喜欢学生们在课堂上提问和讨论,尤其是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非一味地听和做笔记。针对学生的问题和需要,教授们在回答的时候会更加全面。中国学生大部分普遍还是不太喜欢在课堂上提问,其实,如果真的不理解,就一定要大胆地问和说,比如,“老师,可以重复一下你刚刚说的吗?”“老师,可以再澄清一下这是什么意思吗?”等等。如果不问问题,老师们会假定学生已经明白,就不会刻意多讲和提醒,那考试出现了问题,则就是学生的责任了。所以在美国念书,一定要保持中国儒家传统那种“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好学和求知精神,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美国大学注重对学生们全方面的培养,当然并非表示成绩就不重要。美国大学的考试成绩一般由几个部分组成,比如:平时测验成绩,期中/期末考试,小组课题报告,课堂互动,等等。所以说考试和测验成绩其实只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当然有的课,尤其是理工类的,可能只根据考试成绩的标准),其余的课堂互动和参与以及小组报告则占另外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中国学生到了美国的大学以后,不喜欢和老师们沟通与互动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缺乏自信,或者找不到话题与老师探讨。其实与老师的互动就是一件非常普通的沟通和聊天,学生们可以找到很多不同的话题,从学习、生活、娱乐或者看到一些好的文章给教授们推荐和分享都是一些沟通和交流的话题。学生毕业后终究要走向社会,与不同的人士接触和交流,大学则是一个小小的联合国,里面荟萃了各方面的人才,来自于不同的背景、文化、年龄、性别等,就像一个小小的联合国。所以学生们与不同的教授们接触,不仅仅可以在自己的专业学术范围内更好地成长,更可以从他们的学识和人生经验及智慧方面学习到很多宝贵的东西。中国有许多出色的学生,刻苦、聪明和上进,但是不善于和教授沟通。这不仅是语言上的,同时也是方法上的问题。因此美国大学的教授要对中国学生的表达方式需要更多的了解才会做出相应的回复。反之美国的学生则是因为他们往往从小受过训练,会把事情组织得井井有条,会及时恰当地和教授沟通,以保持自己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美国的大学生活非常注重学生对于课堂的出勤率(如果学生因为特殊原因不能上课,一定要事先告知教授,不然教授会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而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印象)。上课的时候要按时上课,在课上要提问,也是引起教授注意的很好的方式。问问题也需要有一些技巧,比如说我认为这个问题如何如何,或者是我看了别的研究文章认为如何如何,或者是另外一本书上是如何说的,给教授留下你对这个课程很感兴趣的印象,让教授知道你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具有批判性的思维和创新。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会在网上和朋友聊天,虽然有的教授不会当面点名批评,但是其实非常清楚谁在听课谁在网上聊天,在给予期末成绩的时候也会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在与教授沟通的过程中,一般而言不要将话题拉远,学生需要专注于有关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和难题,或者对自己关注的一些事情请教教授们的观点,但是一定不要涉及政治、宗教或者个人的家庭和婚姻等问题(除非这些话题与上课的内容相关),否则有时候会冒犯教授。由于文化的因素,美国的教授们一般不喜欢和学生开玩笑(除非非常熟悉),一些小小的幽默倒可以,所以在和教授们沟通或者聊天的时候,学生们尽量不要随意开玩笑,保持礼貌、客气、彬彬有礼的态度是最好的。此外,也不要当面赞扬教授的课讲得如何如何好(这些话语可以在期末的时候在学校的网上评估匿名递交),最多就是说,谢谢教授,我从今天或者这堂课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美国大学的读书和生活中,常常会与教授们有很多邮件的互动,普通而言,除非教授们在上课的时候告诉学生们,可以直接称呼他的名字,否则在和教授们的邮件来往中,一定要用正规的称谓,比如,“Dear Professor”,最后的结尾一定要写上“Best wishes”或者“Best regards”,然后写上自己的全名。邮件的内容保持友好和礼貌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如果你的教授给你回答或者发送你需要的资料,一定要告诉他你已经收到了。这样,下次在课堂上看到你的时候,他们就会认为你是一个非常有礼貌和教养的学生。有些时候教授们可能比较忙,没有及时回复你的邮件,除非是很急迫的事情,否则不要连续去询问教授有关邮件的事情,可以隔一两天后再去询问一下是否收到了你的邮件。

考试成绩一直都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如果学生拿到了第一次的考试、测验或者其他报告的成绩后,无论分数高低,都尽量在教授的办公时间和老师见面讨论一下。如果分数低的话,一定要请教教授问题的原因所在(是没有理解问题呢还是其他学习和复习方面的原因,或者是TA助教的问题,等等),有没有别的机会弥补失误等,或者有什么好的办法提高成绩。一般来说,教授们会根据整体评估来给学生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也会在学生第一次考试或者测验以后给予鼓励。如果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经过努力后,也会有很大的改善余地。教授们在看到学生的整体进步后,一般会在评定成绩的时候综合考虑你的整体表现,所以一次考试的分数并不能决定学生最后的成绩,但是学生一定要主动和教授们联系,不然教授们会认为既然学生都不去主动找他们讨论学习和成绩的事情,那么学生自己也就不在乎自己的表现,对成绩也满意。除了一些在美国接受过高中教育的学生比较了解一些美国大学的教学方法之外,很多中国学生在刚开始时难以适应美国大学的学习方法以及与教授们的互动,所以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有时候也会显得无所适从。实际上美国大多数教授都是很容易沟通的,而且也理解国际学生来到异国他乡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适应问题。但是如果遇到任何困难,中国学生一定要主动大胆地向教授寻求帮助。无论是课程内容,或是是否能够顺利融入课堂或者小组讨论,甚至是有关复习等问题,都可以征求教授们的意见。他们不仅会给予学生很多丰富宝贵和有效的建议,也会鼓励学生积极地面对。学生们千万不要等到期末考试前才去问教授们如何提高成绩,或者有没有可能做额外的课业来提高成绩,这个时候已经太晚了。教授们一般不会同意改变分数或者给予学生特殊的考虑和照顾。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而言,学习成绩只是大学生活时代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学生们不需要每门课程都一定要做学霸或者满分,只要自己尽力了,其余的可以坦然放下,数年之后,没有人会真的在乎大学的成绩是多少,而更在于学生毕业后的人格、能力和人品等综合素质。美国大学博雅教育的精神与理念更是为培养未来的社会公民和领导具有批判精神、创新思维、社会责任和伦理情操,而不会着眼或者局限于分数。

与老师的互动和沟通也包括有时候与老师的争辩(argue),争取自己的权益,所谓的argue不是真的是去和老师吵闹或者激烈的争辩,而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对老师给予的分数有疑问(有些时候有的老师在评分或者给予分数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公正的评估或者误会),或者有时候身体有状况(生病),或者一些特别状况(比如打印机坏了,电脑坏了,遇到交通堵塞等)而不能及时在规定时间递交作业而被扣分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和老师解释清楚,争取自己的权益。所以学生一定要主动和教授们保持常规的联系和沟通,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等都全方面的发展。学生如果对教授给予的期末成绩持有不同意见,觉得教授没有公平地对待,在和教授沟通之后还是没有得到妥善解决,那么学生需要和系主任讨论,如果没有取得相互认可和同意的方案,学生按照要求向大学的主管院长办公室进行申述程序,以获得公正合理的分数。有的时候,也有的助教或者老师认为中国学生的写作方面没有达到他们的标准,学生要多和老师沟通,告诉他们中国文化的一些表达方式和模式,让不同文化及社会背景的老师了解和理解中国学生的一些思辨模式与方法。

在美国读大学的一个优势之一就是美国大学校园充满了各种珍贵的资源,比如教授、辅导员、咨询专家和学业辅导员,他们可以随时对学生提供充足的、及时的帮助,但是,首先重要的是中国学生必须要主动寻求帮助。美国的这些教学和学术资源不会主动来问学生们是否需要帮助或者有难题需要解决,而是学生的责任去寻求帮助。笔者在上文提及,很多中国的本科留学生不喜欢和美国的教授们沟通,或者找不到话题给老师交流,往往过于拘谨和保守,但是这种方式会让中国学生吃大亏。学生们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不要拖到期中(midterm)以后,因为基本上期中以后大部分学分对期末成绩的组成已基本上显示出学生的最终成绩是多少,即使教授愿意帮助,但是基于公平的原因,他们也不能够作出很大的改变。所以,很多在美念书的中国学生往往吃亏,自己不愿意主动去和教授们探讨和沟通。不像在高中阶段那样老师们会每天身体力行、耳提面命地关注和督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关注学生的学习和问题,每天会找机会和学生们谈心,等等。大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都是非常独立和自主的,老师们上完课以后直接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或者实验室,做自己的研究和写作,或者参加会议等,他们不会以高中阶段的老师那样的模式去关注学生。所以学生们一定要学会自动自发和老师们联系沟通,老师们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从而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这样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在上课和约见教授或老师时,一定要准时。美国社会是一个比较重视守时的社会,无论是上课还是约会,都强调准时。不少中国学生常常会最后一分钟到教室,或者迟到,虽然教授们一般不会说什么,但是迟到的时间多了,教授也会记在心里,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个参考,因为出勤率也是期末分数的一个标准之一。此外,和老师或者同学的约会时间也尽量不能晚到,除非真的有特殊的客观原因,比如大雨、下雪、塞车或者别的原因,否则约会迟到甚至忘记在美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从而也就失去对对方的信任,影响人际关系和学习。如果约会不能准时到达,最好提前用电话或者邮件告知对方,或者更改时间等,不要给对方的工作和安排带来不好的影响。换一句话来说,上课和约会的准时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否则对方认为你根本没有在乎他/她,这在社交场合是一个很大的失败和不礼貌。

在美国读书期间,中国学生除了认识、交往和建立一些深厚、持久、长远和真诚的同龄人友谊之外,也需要多接触一些优秀、善良和博学的人生导师,他们不需要是自己的教授或者老师,而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一些有经验、智慧以及乐于助人的人士,他们将自己的阅历、智慧与知识和学生们分享,并且在成长的道路上,陪伴辅导学生们的成长。中国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些珍贵难得的资源和财富,但是在人生的成长旅途,有这些人的扶持、陪伴、聆听、分享、鼓励与鞭策,将会令人一生受益。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