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育儿育己——老闵教育手记
爱得越深,伤得越重?如何处好与孩子的关系?……本书助家长找到现代育儿的症结,化解困境,携手孩子共同成长!
ISBN: 9787559813725

出版时间:2019-01-01

定  价:58.00

作  者:闵步奎 著

责  编:李茂军 陈美蓉
所属板块: 少儿读物

图书分类: 家庭与育儿 Parenting & Families

读者对象: 父母

上架建议: 家庭教育、儿童教育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307 (千字)

页数: 380
纸质书购买: 京东 当当
图书简介

他办的教育机构,曾被家长称为中国的“夏山学校”、现实版的“巴学园”。他被孩子亲切地唤为“老闵”,以真意挽救了众多“问题儿童”……这本书以生动活泼的手记形式,总结老闵10余年、近100个真实教养案例的成败得失,从如何培育自身育儿理念和具体处理孩子问题两方面,为陷于现代育儿困境的父母展示教育的高度、爱护的尺度,以及操作的细度,是父母们育儿路上反思与求进的一扇窗子、一把钥匙。

作者简介

闵步奎,字子轩,1967年生于四川成都,1991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2007年师从古国治先生,从事儿童和家庭教育工作至今,先后创办两家民间教育机构,积极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序言/前言/后记

如果读了这本书,你发现你过去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没关系,不管你的孩子多大,都可以重新来过——让孩子在无条件爱的环境中,重新过一遍他的儿童期。正确的教育,只要开始就不会晚。

算起来,我从事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已经有整整九年的时间了。这九年的时间,我都在探索教育的出路。

很多人认为孩子出现问题,是教育体制带来的问题。那进入体制之前呢?三周岁之前,孩子还没有进入幼儿园,这期间的教育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该归结于谁呢?是不是孩子进入体制以后,接受不属于体制的教育就没有问题?

西方的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学校出现的问题,都是家庭教育问题的再现。因为孩子生下来,最早和他们打交道的就是父母,父母如何和孩子打交道,会影响到孩子。所以有人说,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还有人说, 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那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哪些问题?我在这里,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提示。如果父母没有做到全然地接纳自己现实中的孩子,孩子就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孩子表面上和父母很亲,但是内心是畏惧父母的。如果你很权威,你的控制有效,你会觉得孩子很懂事,很听话,但这说明孩子会在你面前做表面文章。如果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他会害怕成人,害怕老师。害怕老师,孩子就不可能喜欢老师,不喜欢老师,也就不喜欢与这个老师相关的课程。由于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当他听到老师和同学不同的意见时,会认为别人在批评指责他。或许,他喜欢学习,只是讨好父母和老师罢了。学霸,可能是迷失自我的代名词。

教育的出路在家庭,在父母。父母找到了人生的出路,起码不会给孩子增加困惑。父母的人生出路,就是学会如何爱——如何爱自己,如何爱孩子,如何爱他人,如何爱环境,这就是儒家讲的亲亲、仁民、爱物。

亲亲就是父母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仁民就是当亲人给孩子的爱溢出以后,孩子自然会爱他的伙伴、爱周围的人;爱物,就是爱护环境。

我发现,当我全然地接受我自己,我的生命就充满激情和力量。五十岁,我才开始部分做到,而那些孩子,一生下来就做到了。如此看来,我们到底是要向孩子学习呢,还是要让孩子向我们学习?

孩子很真实,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要不到就哭,就生气。父母看到孩子哭,看到孩子生气,一般都会害怕,会排斥,会制止,会劝慰。但是我们如果继续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当孩子的情绪消失的时候,理性就出现了。我们还会发现,排斥、制止、劝慰,都没有接纳的效果好。其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只不过成人一般会掩饰自己的需求和情绪罢了。

一旦我们突破了对情绪的排斥,就可以帮助孩子全然地接受挫折,超越这个挫折,胜任他的生命。教育的高度不需要攀登,而是接受挫折时的低谷!

孩子本来是有全然接受挫折、全然哭泣的能力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评判,他们逐步丧失了这种能力,也就丧失了人本有真性情的天赋。

如果父母能够力所能及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让他们做真实的自己,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全然接受孩子因拒绝而受挫的情绪,使孩子能够全然地、不中断地体会和超越自己的挫折感,那孩子的教育,三岁之前就做完了。如果你此前没有做到这样,这本书的教育方式,就是一种补救。因为孩子的教育,是如何对他而非如何教他。把孩子当人看,尽量给予孩子成人的地位,这时候起作用的,就是父母自己待人的方式。你待人的方式如何呢?你待人的修养如何,你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就如何。

补救的第一妙方,就是平等地把孩子当人看,像对待一个成人一样对待孩子。当然,如果你对待成人的方式有问题,不知道尊重意味着允许他人和你不一样,你得学习和反省。如果看这本书的同时,你发现了自己过去教育中的错误,可以真诚地向你的孩子道歉——道歉的效果,是超过任何心理治疗的。你会发现,你的亲情关系复活了,你会发现孩子是深深爱着你的……还有很多,比如可能从此体验到真正的天伦之乐,体会到养育孩子的快乐和成就感。

补救的第二妙方,就是学会接纳情绪。让自己看到孩子的情绪,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当孩子有情绪时,阅读孩子的情绪,继而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情绪、宣泄自己的情绪。这个接纳孩子情绪的过程,就是爱的主旋律。

补救的第三妙方,就是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孩子每一项活动在学习中的意义,放下自己内心的不允许,让孩子建构他自己。

补救的第四妙方,就是尊重孩子,连同他的痛苦。不是花心思让孩子改变,而是学会在此时如何自处。比如,如果你的孩子在校,你可以把学习的任务交给孩子,从他决定起床上学开始,让他为自己的整个学习负起责任。当你分不清责任时,你可以问你的孩子,这件事是谁的责任。

以上经验,都是我实践过的。

2007年,我有幸认识了古国治老师,恰巧那时我的女儿刚出生。古老师教我带孩子,首先是观察,不要急于“教”孩子。

这一观察,使我打开了孩子教育之门,也开始了自我成长之路。

首先,我发现孩子有很好的感知能力,这是他们天生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是我们后天的教育永远达不到的。生下来不能走动的孩子,他们随时在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去触碰、用嘴唇去感知,他们享受这一切,包括他们不太灵活的身体运动都会给他们带来好奇和快乐。

而在一旁观察的我,一个成人,一个父亲,则如坐针毡,总是心痒痒地要“教”孩子——我看到了我的烦躁。为什么总迫不及待地要教孩子呢?我抱的是什么心态呢?我敢保证,我教的会比孩子自己学的好吗?其实,我是不认可孩子本有的学习方式,这是对生命规律的否定。

我看到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巨大的学习能力。学习不是被人灌输,不是静静坐在教室里接受老师的灌输,孩子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学习。

先抛开学校的教育不讲。我认为,学习,当以自学为主。以我自己的经验,自学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自学的东西很牢靠,自学容易找到不断超越自我的成就感,自学的人自然会向比自己经验丰富的人请教,自学的人喜欢和他人交流。而孩子,从他们出生的那天开始,他们一直都在努力自学,只不过我们父母一直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不到而已。

由于我看到了孩子巨大的主动学习的能力,我决定做教育。

一个烦躁的人,是做不好教育的,特别是面对“弱势”群体,总喜欢指手画脚,所以接下来的很多时间里我总是克制自己,对孩子细心观察。当我不断强迫自己持续地观察孩子,我终于克服了浮躁,感受到了我和孩子的心心相印,以及内心流淌的爱——是孩子纯真的生命感动了我,是孩子对成人的爱感动了我。孩子爱成人的力度与纯真,是超过成人对孩子的爱的。与此同时,随着这种观察的深入,我在处理孩子的情绪、调节孩子之间的冲突时,总有用不完的灵感。

孩子需要被看到、被关注,任何人都需要被看到、被关注。心理学上说,看到了就是治疗。我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理解孩子,同时开始理解自己,疗愈自己。孩子是人,我们自己也是人,如果我们要做真实的自己,得先向孩子学习。

我发现,孩子需要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需要一个能够更多地自己做决定的环境去自学,所以我拼命地保护着孩子的这个环境,和孩子的父母抗争。不少父母由于缺乏对孩子的观察,他们跟孩子互动的时候,教孩子的时候,和孩子注意力所在非常不一致。

按照我的要求陪伴孩子,成人是很难达到的,而且成人在这方面成长也很慢,所以我决定自办教育机构,自己带那些孩子,帮助孩子们减少来自家庭成员的错误干预。2010年5月,我在上海浦东开办儿童之家,取名 “帅真儿童之家”。帅,是把老师的“师”上面的一横拿掉,就成了“帅”字,意思是去除老师的权威。真,指天真,真性情。老师去掉权威,也就是去掉自己内在的对孩子的不允许,自己也会变得更为真实。因为孩子最需要的爱,是成人把他当一个对等的人来看待。

帅真儿童之家一开始决定招收3~6岁的孩子,定位为一个心理调适俱乐部。

帅真儿童之家对外宣传期间,招生困难。不久,几个读经家庭的孩子出现了问题,有问题就解决问题,于是这几个孩子陆陆续续来到了我们帅真儿童之家。帅真儿童之家成了“问题儿童”俱乐部,这与我们原来设想的不一致。不过,既然搞教育,就要有教无类。

时隔一年多后,帅真儿童之家迁往浙江金华一个山村,改名为“潜山教育俱乐部”,在我离开后又改名“潜龙学堂”。我离开金华后,于 2011年下半年,到宁波大唐读经私塾担任教改顾问。时隔一年多后,读经教育停止了,我又在宁波恢复了帅真儿童之家。

而这里面的误区是,来我这学习的孩子的父母认为他们交了钱给我,我是他们教育的托管者,希望我按照他们的要求照看他们的孩子,让孩子学习更多知识,以缓解他们的焦虑,特别是孩子性格变好以后。而我自己的定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工作者,父母和孩子都是我的教育对象,我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孩子的决定,让他们做真实的自己,以培养更为强大的人格底蕴,以应对未来人生的种种挑战。而这些孩子的父母只是希望通过我更好地达成他们的愿望,甚至用他们旧有的方式有效地管教他们的孩子,这对我的教育工作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干扰。于是,为了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我和这些孩子的父母不断地发生冲突。他们很难从强大的思维惯性模式中转移到观察的主题上来,应对孩子的方式很难做到准确无误,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往往可能给孩子造成伤害。这些事就发生在我的眼皮底下,我必须阻止,必须纠正。可以想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很多时候我想,算了吧,又不是我的孩子,何必那么较真?是的,我可以容忍这些孩子的父母的无意识,但是,如果这样的话,我是在做教育吗?我是在做儿童教育吗?

现阶段中国的教育,孩子太需要不用教的环境了,太需要能够自己做决定的环境了!过早地开发语言和逻辑思维,不仅剥离了孩子的感官、生命体验,还破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脱离感官体验,被动地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意味着焦虑,因为情绪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教”孩子给孩子带来的挫折感,要远大于孩子自身探索所感受到的挫折感。教的挫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不是教孩子知识,而是对他们的探索、对他们生命成长的支持。

生命的高度,在于处理挫折感后的自我抉择。能够自我抉择,才能够掌握自己的人生;能够处理自己的挫折感乃至各种情绪,意味着成熟。

如果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没有对孩子和自己有新的发现,是很难把教育做好的。这就叫“以盲引盲”或者叫“以盲导明”。中国有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就不会有知人之智。多数情况,成人的心理阴影要比孩子多得多,他们是透过自己的心理阴影看孩子的缺点,但是他们看不到是他们把这些心理阴影投射给孩子、拷贝给孩子的。他们看不惯那些阳光的、活泼的、真实的东西,他们认为那是幼稚。而那些对孩子的说教所起到的作用,多半是对孩子的否定和打击,即使有很多的鼓励,都是带着属于成人的功利心,且措辞不够真实和贴切的。

教育的高度,就是父母对生命的敬畏程度,对孩子作为人的了解程度,对自己的了解程度。教育的高度,就是要意识到,孩子不是自己成长坏的,而可能是教坏的。所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必要的时候,支持孩子自己突破他们的困惑,这样对待孩子,他们以后人生幸福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很多。

编辑推荐

《育儿育己——老闵教育手记》有两个特点。一是融汇百家,观点鲜明。作者既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教化孩子有较深的研究,也熟悉国外的家庭教育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经历提出了鲜明的教育观点,对家长有一定启迪。二是案例丰富,真实感人。作者记叙的案例来源于十年办学经历,既有成功经验,也不回避失败教训,透过朴实无华的文字娓娓道来,引发家长的思考。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