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的,一个人。
生活在远方,大留学潮下,孤独课是必修课。
“你始终都会跟那个不属于你的城市保持着一种距离,慢慢成为了繁华闹市中的一座孤岛”,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书店,一个人上酒馆,一个人去听音乐会,一个人也有hard core,一个人更多空间……
战胜孤独的过程,也是心智成长成熟的过程。做你自己,就很酷。
这是一个中国人到英国读书,来回三地漂泊生活(伦敦、台北、香港),一本有关留学生活的结集。研究生的生活枯燥而孤独,所以,在读书路上不应该也不能够只有读书。这几年在租来的“孤岛之室”异地生活,时间也多在大英图书馆、皇家音乐厅,或在英超球场、查令十字街书店、威士忌小酒馆中度过。
作者虽然年轻,文字却沉稳而沧桑;文章写在不同城市,敏感捕捉城市之中的故事日常。在伦敦音乐厅听到无声电影的现场配乐(是的,肖斯塔科维奇),会想到这个欧洲城市跟俄国历史的密切关系;在苏格兰的小岛欣赏威士忌之余(是的,村上春树),更欣赏在小岛上生活的人所营造的社区关系;在台湾吃牛肉面(是的,小津安二郎),又会吃出餐馆背后一个家庭的结合和别离……
孤独课。孤岛集。美好的孤独,可以重新发现自己。"
"亚然,本名关仲然,1993年生,“一位up and coming的新一代文化人、专栏作家”。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博士候选人。学术研究之外,兴趣涉猎甚广,对音乐、足球、威士忌都有研究。专栏见于《明报》等,同时为学术期刊《中国季刊》(China Quarterly)等撰写书评。
亚然的“开箱之作”《孤独课》,跟当年董桥一样置身伦敦,外面的世界,行囊里的中文,也跟前辈李欧梵《我的哈佛岁月》、马家辉《日月》和周保松《相遇》一样,都写他们的年轻、念兹在兹的异域求学时光。"
"【马家辉序言】
那一年的旁听生
【亚然自序】
孤寂的读书路
【I 读书的路途】
孤岛
大留学潮
错过了的时代
不是雪泥鸿爪
在伦敦的半年
漂泊生活
百花里族人
左翼重镇——亚非学院
讨厌考试
读博士的困难
研究生完全求生秘诀
虾汤拉面和鸡汤拉面
爱书人天堂
像王强一样的书蠹
倒数中的古巴
【II 三城记】
伦敦指南
三个锦囊
伦敦很危险
拯救了我的圣诞灯饰
在伦敦遇见画狂老人
恐袭与恐惧
从废墟中复活
图亭有型
暂别英伦
智慧城市与自慰城市
香港小姐
消噪香港
文化差异
温柔的台湾
地道台湾游
食在伦敦
寻找香港的味道
廖家牛肉面
【III 生活的干涩和快乐】
人一旦爱,遂极脆弱
梦碎与幻灭
邓寇克
步
电视节目有好多种
把荒谬留给电视剧
文化沙龙
小王子
北上苏格兰
旅行团之死
避走日本
听风的歌
职人叉烧
不太欧洲的苏黎世
主题公园威尼斯
不会脱节
学不到的断舍离
上瘾之必要
【IV 我的comfort zone】
伦敦的夏天等我回来
音乐会的座位
指挥大师
管弦乐团的五粮液
面对恐袭
将世界变好一点
相约在音乐厅的顶楼
皇家阿尔伯特地狱
没有永远标准
波坦金战舰
革命在伦敦
在主教堂听马勒
花甲之年
不入乐厅,怎知动听如此
音乐政治家
戴上指环的梵志登
独乐乐,不如读乐乐之乐
喝威士忌,不如读威士忌
喝的是工艺精神
哪里还有奥威尔的脚毛
村上春树的威士忌
100%艾雷岛
威士忌盛世
炒炒卖卖麦卡伦
长的一天
台式世界杯
我的世界杯
邻舍与仇敌
一个年代的终结:再见云加
"
"【《村上春树的威士忌》】
连续啃了两本学术书之后,伸一个懒腰,奖励自己继续留在书房,读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小说一二两部合共800多页,转眼就读完,如果读学术书有这样一半速度就好了。
村上的小说,总有古典音乐,像《海边的卡夫卡》的贝多芬“大公”,像今次新小说里面的李察·史特劳斯歌剧《玫瑰骑士》。所以唱片公司每隔几年,就会推出什么“村上的古典课”之类的古典杂锦CD。不过,这门生意在串流音乐App(像Spotify)出现之后变得毫无价值。因为在Spotify中,可以自行制作播放列表(playlist),找回小说里面乐曲的指定版本,就像今次的《玫瑰骑士》,听萧提爵士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版本,才算玄门正宗原汁原味。
除了古典音乐,村上春树的小说还有威士忌。这两种元素是村上写小说方程式的常量(constant),与其说两者必然会出现在小说,不如说是音乐和酒将故事连结起来。村上本身当然是个hard core的威士忌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去艾雷岛写游记。所有人都喝白兰地或调和威士忌的时候,他很早就喝single malt(跟大家温习一下:单一麦芽,即一间酒厂以麦芽为原料制造的威士忌)。不过在小说中,村上小说的角色们一向都喝得随便,常提到的只是便宜调和威士忌Cutty Sark(如《1Q84》《听风的歌》)。
在《刺杀骑士团长》,喝得多的是另一款调和威士忌Chivas Regal。有位报纸老前辈还算眼利,找到书中的一个错误,他说“繁体字译本居然把Jura译成艾雷岛实在有点张冠李戴之弊”。错是错了,不过不是翻译的错,而是编排的错,前辈的“指正”也一样张冠李戴。
事缘发生在第二部的113页,我找K这个日本通帮我从日本原文中求证。艾雷岛是没有错,错的是把“Isle of Jura”这个注脚落错位置。正确的话,应该落在下两行的“汝拉岛”旁边。其实想一想,村上春树的艾雷岛游记,也是由赖明珠翻译,如果以为赖明珠会弄错地名,也未免太过少看翻译了吧。
前辈那篇谈村上的文章还如此写道:“其中提得多的是爱喝的苏格兰威士忌包括Single Malt Whisky,小说角儿们有什么紧要的话说,有什么难解的谜都免不了来一杯Scotch。”懂酒的人,一看就觉得怪。如果我将这句说话的威士忌改成红酒的话,你就明白有多怪了:“其中提得多的是爱喝的法国葡萄酒包括red wine。”老前辈看来近好酒,去一转苏格兰、访了艾雷岛和高地等等,写了几篇游记之后,就连专栏的名字也改成一副专家模样。不过从这些文章看来,前辈还是威士忌初哥。
早两个月我写了一篇爱丁堡威士忌学院的创办人访问,当中写到“现在有互联网,有关威士忌的资讯多得离谱,但要命的是资料孰真孰假无人知晓”,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相约在音乐厅的顶楼》】
这几年在伦敦,每十天八天就去巴比肯听伦敦交响乐团,或者到泰晤士河河边的皇家节日音乐厅看爱乐乐团的演出,在专栏都写过不少。但如果我说自己住在伦敦、喜欢古典音乐,却不写不提全世界型古典音乐节之一的BBC逍遥音乐节(BBC Proms),你大概会怀疑我根本不喜欢音乐,甚至质疑我根本不是住在伦敦。
夏天本来是乐团休季的时间,伦敦的乐团在这段时间要么休息,要么世界巡回演出。不过我早就说过很多遍,伦敦是个听古典音乐的好地方,恒常的乐季休息,但有逍遥音乐节顶上。
每年夏天在伦敦举行的逍遥音乐节,一连八星期、每天至少一场音乐会,在海德公园旁边的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上演。七十几场音乐会,几乎所有古典乐界的大名都有出现,像夏伊、拉陶,像巴伦邦、MTT(Michael Tilson Thomas)。乐团方面,虽然今年没有柏林爱乐,但同样是欧洲的维也纳爱乐、阿姆斯特丹的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还有东道主伦敦交响乐团都有演出。一些热门的音乐会(像演奏马勒的那几场),门票一发售就卖得七七八八,想要买到门票,便宜也容易的方法(不是在音乐厅门口买黄牛),是在演出当日的朝早九点,上网买音乐会的“站立位”(未计手续费,一张站着的门票盛惠六镑)。
皇家阿尔伯特是非一般的音乐厅,可以坐五千多人,但空间太大、太多观众,对音响效果都造成很大影响。简单来说,这不是一个适合管弦乐团演出的音乐厅。但索尔福德大学的工程系教授Trevor Cox说得好,去逍遥音乐节:There is more to a concert than just the sound. Seeing a concert in the iconic hall is a great social event.(音乐会不只是去听那么简单,在标志性的大厅里欣赏音乐会是一场盛大的社会活动。)见到舞台前面站满人的画面,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场古典音乐会是social event了。
舞台前的站立位,真的要“站”起来,而且永远都站得密密麻麻。见到那些上了年纪、着得整齐的ladies and gentlemen,全神贯注企足全晚,而且站得笔直,实在厉害。而音乐厅顶楼的站立位,我想也是逍遥音乐节逍遥的地方了。在音乐厅的五楼,除了倚着围栏边的人会站着看音乐会之外,大部分人都坐在或者瘫在地上。
音乐会七点半开始,而音乐厅六点半就会开门。那些auntie、uncle带齐装备,有席有被有枕头,准时六点半就直奔五层,去到那个属于他和她的老地方。他们本来不认识,但他和她都已经不知第几个年头,一起在音乐厅的五楼,一起度过夏天了。他们铺好席、脱鞋、盖被、合上眼,就这样躺在地上,一直到音乐会结束,然后静静离开。没有约定,但却比约定还要可靠,他们一定会相见。
每年暑假的逍遥音乐节就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夏天的每个夜晚,他们都在这里。当去到音乐节的后一晚,奏起艾尔加(Edward Elgar)的《威风凛凛进行曲》,他们会从背包拿出米字国旗,站起来,一边挥动,一边合唱。当这一晚结束之后,又要等待一年的过去。然后约定明年今日,再次在五楼见面。
【《暂别英伦》】
来到十二月,准备动身离开伦敦。不过读者不必恭喜,不要以为我已经学有所成终于毕业,因为现实是:距离可穿着火红长袍(亚非学院的博士袍是火红色的)的日子尚远,前面还有一万里。离开伦敦,是因为要到台湾进行“田野调查”,收集数据。
这个世界永远都是“你看我好、我看你好”,而学术以外的人又总会觉得读书做研究的人好,因为生活没有“朝九晚五”的规范,因为我们对“近忙什么”这问题的答案,永远都是“看看书、写写东西”,听起来都无所事事。不想过分victimize学术生活,初尝学术研究生活几年,时间的确比大部分人都自由。只是各行各业各有难处,象牙塔里生活孤单、消磨意志。
做学术研究的“好处”是常常飞来飞去,但实际上就跟我之前说过一样,是居无定所,像杜甫说的“漂泊西南天地间”。现实生活不像电影里面的主角一样,总可以在两秒之后,换个镜头,就从这个城市搬到那个城市。每搬家一次,都耗尽心力,什么应该留在伦敦、什么应该搬到台湾、什么又应该寄返香港。搬了几次之后,东西散落各地,我几乎连自己此刻身在何地也快搞不清……
收拾好之后,还有三两天时间,将平常在伦敦喜欢做的事都做一次。要暂别这个城市,竟然有点不舍。我走到伦敦的南岸,天早已黑了,冷得要命,在河边特别大风。但我还是想在河边走一会,因为这一段路是我在伦敦喜欢走的路。将大衣扣好、用颈巾把自己裹着,迎着风,每一步都觉得自己在跟世界对抗着。从伦敦桥起行,终点是西岸的国会西敏寺,途中走过博罗市场(Borough Market)、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等等。
走入皇家节日音乐厅(Royal Festival Hall)旁边的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那是粗犷主义的其中一座代表建筑。建筑师是Denys Lasdun,亚非学院图书馆也是他的作品。喜欢到剧院的餐厅,点杯咖啡、一件布朗尼,严寒天气总是摄取多点热量的好借口。充一充电之后继续向前走,走到大摩天轮。伦敦眼给灯光打成红色,因为都给可口可乐赞助了。
迎面走过的是一对恋人,男的拖紧女、女的抱着狗狗毛公仔,一脸幸福快乐。在冬天,伦敦街头的情侣都是这样,都是去完海德公园的冬日仙境(Winter Wonderland),那个男的要么“掷彩虹”、要么“跑企鹅”,中了奖,赢了一只毛公仔,也赢了善女子的心。
离开伦敦,短暂停留香港之后就会转到台湾,待到明年九月才回伦敦,所以专栏也慢慢从写伦敦变成写台湾。董桥先生当年写《旧时月色》,说的也是伦敦和台湾的故事,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在同样的地方写人和事,是我的荣幸。"
"★ 《亚洲周刊》——亚然是香港新锐作家,因留学(伦敦大学)而被迫上的孤独课中,为兴趣而探索、为时事而思考,以年轻人独特﹑青春的触觉让人产生共鸣,把这份孤独变成文字,成为他人学习的参考书。
★ 《联合文学》——《孤独课》也收录在台湾的敏锐观察(按:在伦敦大学,论文写台湾,所以有时也来台湾),许多也是身陷其间的台湾人难以察觉的。
★ 《幼狮文艺》——离乡背井,身处异地,成了繁华闹市中的孤岛。但能书写此内容的人,身是孤独,心灵却是富有。
★ 《明周文化》——终究孤独也是一种人生修炼,或者不必然是负面情绪。读书人容易孤独,但也容易快乐。亚然只要到书店跑一趟,遇上几本好书,回家捧读细嚼,便会感到满足。
★ “Xuite”日志——虽然书名叫《孤独课》,可是感受不到孤独,反而从各式各样的主题中,感受到作者的充实,可以从书、音乐、旅游获得许多支持,得到不同的共鸣。"
"在繁华闹市中成为孤岛,却用孤独的文字,发现自我富足的心灵
“圆桌派”马家辉赞赏,“号外”陈冠中推荐!"
"★ 推荐人马家辉(高分节目《圆桌派》常驻嘉宾、长篇小说《龙头凤尾》作者)——
作为亚然的“第 一 本 书”,《孤独课》的难得意义在于记录了他的“纯真年代”,让读者看见并伴随他的精神浪荡……暗暗感动于原来世上确有声气相投的陌生同志。
★ 推荐人张铁志(台湾乐评人、《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以改变世界吗》作者)——
捧读《孤独课》,让我充满了一种对知识与世界的*原初的兴奋,也想起自己的青春……祝福这位20多岁的知识青年,也谢谢他用他的青春之眼带我们重温对于这个世界的初衷。
(1)好的孤独,好的治愈——大留学潮下,一枚硬核90后,海外读书走上孤寂之路。带来伦敦的那叠信纸,给女友转眼写剩几张,学不到的断舍离。讨厌考试,写研究生完全求生秘诀,写此外开辟的comfort zone:音乐、威士忌、足球。又,寻味港台,避走日本,听风的歌,体认到成为职人的*条件就是要对所专注的专业有热诚。经历了孤独的考验,感觉人生发生了一次蜕变。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书店,一个人上酒馆,一个人去听音乐会,一个人可以活得精彩。
(2)外面的世界原来如此美好,走出孤独,生活在远方——带一本书去伦敦,爱书人的天堂,不入乐厅,怎知动听如此?《孤独课》写生活日常的干涩和快乐,将世界变好一点,也论“上瘾之必要”,因为伦敦还有很多的美术馆博物馆(像Tate)、很多的威士忌小酒馆(店里面还有一只醉醺醺的小狗)、书店(写过太多次了)、黑胶唱片店(红砖巷的Rough Trade),全部都是世界上超一流的博物馆酒馆书店唱片店。如果你没有在伦敦上到几种“瘾”,实在是枉来伦敦。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