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册页》是作家黑陶的文化行旅笔记,主要表达了一个文化行者在祖国大地行走的文化思考,尝试用汉字的各种表达形式,呈现了一个作家自由而诗意地潜游于大地深处的心灵史。中国式的空间、深刻的地理感、强烈的人物个性,雄心勃勃地涵纳于书页之间。宏观壮丽的山河风景、微观生动的细节呈现、深邃悠远的往昔历史、灼热复杂的当代现实,一一展现于文字的缝隙之中。黑陶作为一位虔诚的汉字旅人,用心触摸走过每一寸土地,呈现真实而令人动容的大地——河山一页页翻过,像翻阅一本地道而纯正的中国册页。
黑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江南三书:《泥与焰:南方笔记》《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忆阿炳》,以及散文集《烧制汉语》、诗集《寂火》等。曾获江苏紫金山文学奖、《诗刊》年度作品奖、三毛散文奖大奖等。
瞬间 \ 001
哀牢山中 \ 004
县城:雨、声 \ 010
呼兰 \ 013
惊叹 \ 017
阴野 \ 018
巨印 \ 020
银生城 \ 023
湘江 \ 034
黄鹤楼 \ 038
最深浓的人世 \ 042
秋浦歌 \ 046
苏州日记 \ 052
太平天国终结地 \ 061
位置 \ 068
3月9日:油菜花序 \ 070
暮色文章 \ 077
南方象征 \ 083
墨水与经文 \ 085
雅鲁藏布江 \ 087
镜中·西藏札记 \ 089
偶遇 \ 104
沪 \ 106
东坡词 \ 112
一家人 \ 114
夜行 \ 116
地震一页 \ 119
喷吐瓷剑的灵地 \ 123
渡海 \ 126
向着暮夜的宁国 \ 128
金华点滴 \ 133
山水奥窟·巨硕舞台 \ 139
吃 \ 149
李白墓 \ 154
剡溪道和始宁墅 \ 157
看见 \ 173
汉字闪耀的镇 \ 174
闽纸 \ 178
天涯·夜话 \ 180
乡傩 \ 184
青海湖 \ 195
唐寺 \ 197
晋 \ 202
稻浪之中 \ 204
兰州 \ 206
项羽乌江 \ 208
江南 \ 213
临川梦 \ 221
去往古城儋耳 \ 225
韩瓶累累 \ 243
幻(江南·续) \ 250
长江上 \ 259
屈原故里 \ 262
山国志 \ 276
后记:在中国深处 \ 279
推荐语:《中国册页》是作家黑陶深入中国精神腹地、独到而深刻的文化行旅笔记
1.作者游历了14个主要省份,对其中的乡土风情和人文景观进行了描写;
2.作者通过旅行中的亲历路程向人们揭示了人间的温情和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3.通过文字的间隙,作者梳理出了所行经山河的脉络,给人们揭示了不一样的地理时空。
汉字闪耀的镇
大河的水光,通过或短或长的砖巷,晃映进这个过去年代盛产汉字书籍的赣地古镇。前书铺街。后书铺街。石头街面上有深深的车辙印痕。此处是明清两代雕版印刷书籍的南方核心区。小小一镇,全盛期拥有刻书坊据说竟达六十余家,刻书、印书、制墨、做纸、运输,包括供做书板用的木材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幽静闭门的街屋内部,昔日应该是书板层列,满架充栋。锋利的凿刀在木板上游走,那些深隐植物香气的梨木或樟木的书板上,便雕刻出星辰一样的暗耀汉字。古朴端正的宋体字迹,这一块上或者是:“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那一块上可能为:“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被压在最底下的一块,也许又换成了这样的内容:“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在标有“金龙家具城·旅馆”字样的人家陋旧的高处晒台上,坐着喝水。这似乎是这个破败书籍古镇现今唯一的旅馆所在。主人是一位不到三十岁的陈姓青年,他原是油漆工,现在自产自销做着家具买卖。他的三岁的儿子,在满是木头刨花和油漆污痕的空敞偏暗的大屋内,绕着待售的椅子、柜子、木床,独自无声地钻来钻去。在迷宫般参差的河边民居间,他家的晒台很高,端一张方凳坐在上面,进镇就感觉到的那条闪射水光的大河,可以尽收眼底。这是发源于南部广昌山区的抚河,擦着古镇北流,不远处就可到达抚州(临川),然后是南昌,然后经鄱阳湖进入长江。
“临川才子金溪书”。临川出产了晏殊、晏几道、王安石、汤显祖这些才子,而金溪的书,就出自这个叫作浒湾的古镇。眼底的抚河之上,有舟船往来。遥想当年,从古镇出发,风帆之下的船舱内,满载着如下类似书籍:“四书”“五经”《三字经》《千字文》《七言杂字》《百家姓》《千家诗》《说唐全传》《三国演义》《绝妙好词笺》《说岳全传》《太平寰宇记》《历代名臣奏议选》《武侯全书》《史记菁华录》《陆象山全集》《抚州五贤全集》《壮晦堂稿》《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传》《西厢记》《牡丹亭》《今古奇观》《笑林广记》(《金瓶梅》以下为当年官方禁书)……这些书籍,普通的用当地生产的“毛八纸”印刷,低级的用邻县资溪出产的“京丹纸”印刷,特等的则用福建产的“连四纸”印刷。书籍之舟顺流北下,由抚河,入长江,古镇的木刻书籍便可通达中国各处。
昔年刻满汉字的书板,在岁月的沧桑变迁中基本已经荡然无存。漫走于今日镇中,触目所见,是冷清肉墩头上新鲜的肉,是众多的鞭炮作坊,是啃青甘蔗的蹒跚婴孩,是出租场地以供办酒宴的大敞旧屋。只有清晰的“书铺”街名、街上深凹的辙痕、某处墙上漫漶的“颜色”“纸张”字样,连同后街门外的“聚墨池”——当时印刷工人洗涤刻板墨污,年深月久而使池水变黑,还在诉说古镇过去的书籍繁盛。确实,仔细嗅辨,此地的空气中,似乎仍有梨木、纸张和松墨的气息在弥漫,汉字陈旧闪耀的光芒,连同大河清亮的波光,仍在古镇的各个幽暗处晃映。在紧邻茶馆和寿材店的饮食店吃饭之前,我曾在镇中某户人家小坐,狭窄屋内那位潜心雕刻冥币木模的男子,是我遭逢的唯一活着的古镇刻书工匠。他手中的刻刀,娴熟地在木板上犁动——恍惚中,我仿佛看见时光深处无数木质的汉字,正从古镇的四面八方朝我涌来,像无数张开的嘴,在发出一股无声的、冷飕飕的呼啸。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