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汉画总录 64 孝堂山
一个国家级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一部珍贵的汉代图像志。
ISBN: 9787559878861

出版时间:2025-03-01

定  价:480.00

作  者:刘冠,杨爱国,徐呈瑞 主编;郑亚萌,陈佳星,韩特 副主编

责  编:李琳,王专,兰诗喆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文物考古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历史/考古
装帧: 精装

开本: 16

字数: 150 (千字)

页数: 256
图书简介

《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级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以照片、拓片、线描及位置结构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全面著录,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本书稿为《汉画总录》第64册,收录山东济南孝堂山石祠汉画材料100件,制作原石图100幅、拓片图100幅、石祠内部结构图30余幅、线描图50余幅,对画像石的考古发掘情况、画面内容、图像的整体关系和文献著录情况进行了考证和记录。

作者简介

朱青生,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上海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德国考古学院通讯院士。

杨爱国,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主要致力于两汉考古,尤其是汉代石像画的研究。

图书目录

目录

前 言..................................................................................................................................................... 8

图 录.................................................................................................................(以汉画总录编号排列)

SD-CQ-001-01 ................................................................................................................................. 28

SD-CQ-001-01(1)一区 ................................................................................................................ 36

SD-CQ-001-01(2)二区 ................................................................................................................ 58

SD-CQ-001-01(3)三区 ................................................................................................................ 78

SD-CQ-001-01(4)四区 ................................................................................................................ 98

SD-CQ-001-01(5)五区 ...............................................................................................................128

SD-CQ-001-01(6)六区 ...............................................................................................................148

SD-CQ-001-02 ................................................................................................................................168

SD-CQ-001-02(1)一区西 ...........................................................................................................176

SD-CQ-001-02(1)一区东 ...........................................................................................................190

SD-CQ-001-02(1)二区 ...............................................................................................................198

SD-CQ-001-02(1)三区 ...............................................................................................................222

SD-CQ-001-02(1)四区 ...............................................................................................................238

序言/前言/后记

前 言

历经约二千年风雨苍桑的孝堂山汉代石祠,是我国迄今保存于地面上最早的一座房屋建筑,石祠内墙壁和隔梁上布满了雕刻精美、内容丰富的画像,是研究汉代社会许多方面的珍贵图像资料,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6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堂山原名巫山,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谓之孝子堂”的记载。北齐武平元年 (570),陇东王胡长仁出任齐州刺史时,在石祠外壁上题刻了大字长篇的《陇东王感孝颂》,其中说“郭巨之墓,马鬣交阡 ;孝子之堂,鸟翅衔阜。”可知已将石祠讹传为孝子郭巨的墓祠了。至今,这一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仍为“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从北宋兴起到清代繁盛的金石学,对石祠画像曾广为传拓、著录 ;到 20 世纪初,随着近代考古学的传入,中外学者也涉足到孝堂山石祠的考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孝堂山石祠的保护与研究,一直为文物考古界所关注。千百年来,对孝堂山石祠著述繁多,不下数十种。但是,总观以往孝堂山石祠的著述多片断零散,画像内容著录缺失不全,对一些现象与问题的认识有误或相互牴牾,对石祠的建造年代、石祠主人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的来说,孝堂山石祠尚没有在全面考察研究基础上的著述。

事情还要回追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当蒋英炬先生等人考察嘉祥武氏祠画像石并完成诸祠堂的建筑复原后,就注意到了孝堂山石祠存在的问题,并着手筹备这项考察工作。恰巧此时,时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授的俞伟超先生,给蒋英炬先生来信,希望帮助解决八二届考古专业毕业生来山东进行汉画像石课题考古实习。当时考察之事正感人手不够,有此良机可谓好事成双,一拍即合。于是,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蒋英炬、吴文祺同技术人员李胜利、林云善,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研究生信立祥携冯时、尹吉男、周进勇三名本科生,八人组合在一起,共赴长清孝堂山进行实地考察。从 1981 年 9 月 13 日到 10 月 4 日,连续工作二十余天,每天早出晚归,分工协作,较好地完成了对孝堂山石祠的考古调查与实习工作。

这是对孝堂山石祠第一次比较全面的考古调查。盘点这次考察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孝堂山石祠的地理位置环境,绘制了孝堂山地形图,记录了后代有关的碑刻,发现并绘制了石祠周围墓葬分布图,由此可知此处为一汉代家族墓地。二是对石祠进行了全面测绘,搞清了石祠建筑的形制结构及其建制历史、保存状况,订正了以往中外著述对祠堂测绘的错误,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石祠复原图。三是对石祠画像作了较精细的记录、传拓,并对石祠全部画像以方格网定位法绘制了线图,发现并记录了三壁最下部分过去未著录的画像,特别是北壁楼阁拜谒图下的两列画像,其中下列有榜题“二千石”的完整车马出行队伍,为探明祠主的身份提供了新的佐证,对画像内容和原貌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四是对石祠画像的榜题和后人题记作了全面记录,在已著录的榜题外,新发现了“令”、“孔子”、“二千石”三条未著录过的榜题。在记录的140 多条题记中,见于著录的仅有 30 余条,其余 100 多条为这次新发现的题记,并对其中大部分作了临摹。这些榜题和题记为考释画像内容和祠堂建置及历史变迁等,提供了新的资料。五是通过考察对孝堂山石祠的建造年代、石祠主人、孝子郭巨墓祠的讹传、“隧道”的误识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认识。此次考察,也尚存在摄影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欠缺的问题。

经过 2013 至 2014 年对孝堂山石祠的补充调查,完成了成文八章图文结合的《孝堂山石祠》一书,这是迄今对孝堂山石祠在较全面地考古调查基础上写出的一部较详细的研究报告,2017 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孝堂山石祠的建筑年代应为东汉早期的明、章帝时期。祠堂上的榜题文字,如“大王车”“相”“成王”“胡王”“二千石”“孔子”“令”等都是东汉隶书体,蚕头燕尾,波磔明显。石祠的形制结构与画像内容布局,都和嘉祥武氏祠相同或相近,但又表现出早于武氏祠的特点。石祠内的后人题记中,最早的是刻于三角隔梁石西面的“平原濕阴邵善君以永建四年四月廿四日来过此堂叩头谢贤明”。永建是东汉顺帝年号,四年为公元 129 年,说明石祠的建造当在此以前。再从考古类型学来比较,和孝堂山石祠画像的雕刻技法与风格最相近的,是在孝堂山石祠附近地区发现的肥城西里村永平十六年 (73) 和栾镇村建初八年(83)画像石,它们和孝堂山石祠画像一样,都是在磨光的石面上施阴线或兼用部分凹面线刻,其线条的表现和构图形象又都和孝堂山石祠画像一致。

祠主可能与汉代诸侯王国有关系,当过诸侯王国相、傅一类的“二千石”官秩。通过对石祠本体的考察,孝子郭巨祠堂的讹传已被否定,作为“大王”祠堂的可能性也不存在。石祠北壁下部车骑出行画像中,有一辆盖系四维、施耳有屏的主车,车后上方榜题“二千石”。这个标有“二千石”榜题的车骑行列,进一步标明了祠主身份。至于此人姓甚名谁,则有待新的发现再论定。

经过几代学人的持续努力,孝堂山石祠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可以解释的空间仍很大。《汉画总录》更细致地公布石祠的基本信息,将进一步推动石祠研究走向深入。

编辑推荐

★ 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级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

★ 系列图书形式丰富、著录全面,以照片、拓片、线描及墓葬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了全面著录。

★ 系列图书规模宏大,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中国上古晚期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精彩预览

汉画编目和《汉画总录》的编辑是繁琐而细致的工作。其平常在枯燥艰苦的境况中日以继夜。此事几无利益,少有名声,唯一可以告慰的是我们用耐心的劳动,正抹去时间的风尘,使中国文明之光的一段承载——汉画,进入现代学术的学理系统中,信息充溢,条理清楚,惠及学界。况且汉画虽是古代文化资料,毕竟养成和包蕴汉唐雄风 ;而将雄风之遗在当今呈现,是对中国文明的贡献,也是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更为深刻的互相理解和世界在现代化中的发展提示参照。

人生有一事如此可为,夫复何求?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