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温暖的教育纪实,通过真实的教育故事与深刻的教育思考,描绘了一幅幼儿园里的时光画卷。其中,“花园”的篇章主要讲述了承载幼儿幸福成长的自然生态园所是如何打造的;“乐园”的篇章则记录孩子们在园所里发生的的欢乐时光,同时包括教师对所融入教育理念进行的深入探讨和反思;“家园”篇章则描绘了师幼共同成长,家、园所和社区协同育人的动人故事。阅读此书,读者将跟随作者团队感受北海市机关幼儿园有温度的教育,收获来自一线幼教工作者宝贵教育经验的同时,激发更多有关于幼儿园工作、幼儿教育的教育哲思。
张琰,河北临漳人,1969年4月,现任广西北海市机关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高级教师,拥有35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创建2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主持的3个自治区级科研课题均已结题,曾参加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审定通过的《幼儿适应性发展课程指导手册》《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与评析》等教学参考的编写工作。
花园篇 丨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教育环境
序章
蓝境·童真探海
绿野·生生不息
花语·万物有灵
暖光·人间“童”行
第一章 环境区域的动态性打造
一、四“Y”助力,“阅”见未来
二、记录岁月
三、旧物新生·旧场新趣
四、我为妈妈种下一片花海
第二章 环境材料的灵活调用
一、拆包裹,开盲盒
二、跷跷板诞生记
三、疍家帽里的北海情
第三章 环境隐形教育的挖掘
一、船“说”
二、每一条路,都通往成长
三、花园里,我和孩子的“美”一天
乐园篇 丨儿童为本的多维立体游戏场
序章
亲近自然 —— 和谐、共融之乐
生活滋养 —— 体验、共情之乐
游戏为基 —— 探索、挑战之乐
文化熏陶 —— 表达、想象之乐
第一章 以自然为载体的课程案例
一、菜地的篱笆
二、一棵有故事的芭蕉树
三、咯咯鸡的故事
第二章 以生活为载体的课程案例
一、“衣”定能行
二、两片叶子交朋友
第三章 以游戏为载体的课程案例
一、奔跑吧,小沙蟹
二、一座令人害怕的“高山”
三、箱子垒高高
四、会说话的画
第四章 以文化为载体的课程案例
一、童谣·童年
二、我和赶海有个约会
家园篇 丨家园社一体发展的同心“园”
序章
一、播撒幸福种子,奠定成长基石
二、激发主人意识,凝聚园所力量
三、家园社齐联动,深化协同教育
第一章 温暖有爱的机幼人
一、以爱为名,从“新”出发
二、一名幼儿园老师在小学的特别“支”旅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四、以种子的姿态,向着明亮那方生长
五、做自己的安全守卫者
第二章 做每个人擅长的事
一、幼儿园里的一抹蓝
二、我不只是一名保育员
三、跨界的挑战
四、“倔强”的万能工匠——李师傅
第三章 诗意生活,浪漫工作
一、从一方空间到几许欢喜
二、值班时光里的小确幸
三、巧用“四多”,抒写孩子的成长故事
四、望闻问切二三事·师幼互动四件宝
第四章 从独角戏走向共舞
一、家园共育不是独角戏
二、“味”爱而来
三、撇开评比,听一听他们的小故事
四、爱在书香里
“三园”絮语
故事里的故事
是偶然,也是必然
蜗牛与啄木鸟
序1
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在经历着从“幼有所育”向“幼有善育”的深刻转型。从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到随后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再到2025年正式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珍视游戏独特价值、重视园所环境创设、发挥家园共育作用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当前,在全国各地幼儿园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广西北海市机关幼儿园在秉持这些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实践,以“温润养正,幸福成长”为办园理念,凝练总结出“三园”文化体系;致力打造“花园、乐园、家园”式幼儿园,为新时代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样本。
我们面前的这本《温润养正 幸福成长——花园、乐园、家园里的那些事儿》,就是广西北海市机关幼儿园多年深耕学前教育领域的思想结晶。全书围绕环境创设、课程开发、家园协同三大核心,并借助相关案例展开叙述,将我们带入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教育环境,投身于以儿童为本的多维立体游戏场,沉浸在家园社一体发展的同心“园”,花园、乐园、家园中的一幅幅生动活泼、鲜活有趣的画面徐徐展开。全书设三个篇章,篇幅虽简,却高度凝聚幼儿园的办园思想与智慧,饱含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对幼教事业的深厚情怀与执着探索。在花园篇中,我们看到了从“空间建构”到“空间叙事”的探索。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园所文化的具象表达和符号象征。在众多幼儿园追求“美观”“安全”的环境创设时,北海市机关幼儿园已开始了“空间叙事”的实践,充分发挥环境隐性教育的价值,让幼儿在“蓝境”“绿野”“花语”“暖光”中自行探索、自由成长,生动诠释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乐园篇中,我们感受到从“领域分割”到“五域融合”的转变。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融合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乐园的探索中,北海市机关幼儿园逐步明确了“亲近自然、生活滋养、游戏为基、文化熏陶”的课程理念,以游戏、生活、自然、文化为载体,五大领域交织交融,构建多维立体成长乐园。在家园篇中,我们见证了北海市机关幼儿园从“单向输出”到“多元互动”的创新。正如书中所写,“家园文化不仅是对温馨与关爱的共同成长空间的呼唤,更是养成教育理念下的一个生动实践,是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舞台”。该园以构建家园社一体发展的同心“园”为目标,为幼儿播撒幸福的种子,为教师构建“三感”动力体系,创新“家—园—社”协同育人机制,特别是“家—园故事集”版本的不断升级和亲社区理念的实践融入,为广大幼儿园“家—园—社”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实践典范。
通览全书,无论是内容编撰还是行文排版,都让我印象深刻。一方面,全书内容编撰上充分体现了先进教育理念。例如,以半亩菜田为载体开展保护小菜苗行动,围绕芭蕉树开展催熟以及芭蕉叶创意利用等实践活动。无论是菜田还是芭蕉树,都是“活教材”,幼儿在一系列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再比如,幼儿园还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遵循“请进来、走出去、亲社区、共发展”的社区资源利用理念,开展“走在春天里——美育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海上丝路工艺博览园研学”“社区开放日”等活动,拓展了幼儿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全书编排图文并茂,直观形象。书中优质的图片与简练的文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些图片或展示园所美景,或呈现幼儿精彩瞬间,或表现教师专业风采,将园所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都转化为了最生动、最形象的内容。同时,书中展现的案例与随笔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教育者对儿童发展的拳拳之心以及教育智慧。
《温润养正 幸福成长——花园、乐园、家园里的那些事儿》一书通过数个鲜活的教育切片,为我们呈现了北海市机关幼儿园丰富的教育实践成果。它既是这所幼儿园的成长发展纪录,更是新时代学前教育改革的微观缩影。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学前教育的发展也大步向前。
“溪响松声,清听自远。”愿这本书的出版能够帮助大家在发展与变革成为常态的滚滚浪潮前,坚守学前教育人的初心;在“三园”故事中体悟教育的本质,托举幼儿的未来,助力幼儿园的发展,为家国的明天贡献力量。
缴润凯
(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原主任,附属幼儿园原园长,东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
2025 年 6 月于长春
翻开这本书,就像走进一所充满欢声笑语的幼儿园。300+张高清全彩实景照片,记录着孩子如何在自然里探索、在游戏中思考、在爱里成长——每一个故事背后,都藏着幼教工作者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探索。这是一线幼师们写给学前教育的温暖家书,更是送给每一位家长和老师的“成长启示录”。
无论是新手幼师想快速掌握工作方法,还是资深教师寻求教育理念的突破,亦或是家长想了解幼儿园的真实教育场景,这本书都能提供切实的启发。它用“温润之心”与“养正之道”,让我们重新看见幼儿教育的价值与力量。诚意推荐给所有关爱孩子的人。
幼儿园里的一抹蓝
在我国庞大的幼师队伍里,男幼师少之又少,是在万紫千红中那一抹亮眼的蓝。在我们幼儿园里,就有这样一群阳光活力、充满朝气的“蓝”同志。他们可威武,可细腻,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好伙伴。
●人气孩子王“喜杨杨”
杨佳华老师,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小特长——能够记住大半个幼儿园孩子的名字。这是他看见儿童、亲近儿童的开始。
选择成为一名幼师,虽然朋友疑惑,家人不解,但他从未犹豫。就像北海教师招聘团队与他签约的时候曾问他 :“那个小学校长不是也邀请你去他们学校吗?为啥不去?”他说:“我学的是学前教育,我喜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
佳华很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这些小可爱们有时会给他取很多俏皮的名字,“喜杨杨”“杨咩咩”“杨羊羊”;有时会走进他的办公室,找一找有没有新玩具;有时还会把捡到的落花、好看的叶子跟他分享。
他想,就是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才能不断为自身专业发展提供养料,帮助他保持教师的专业灵性和专业敏感。进入幼儿园,佳华好似有无尽的创意、活力与热情,眼中永远闪着快乐的光。他亲手设计制作的玩具白鹭在红树林迷宫的树丛上滑行漂移。由竹梯和滑板车组合而成的陆地龙舟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他也会带着他们在绘本馆演戏,他变身大反派“狼先生”,逗得孩子们四散逃跑。孩子们经常逗趣说:“杨老师,你这个调皮鬼!”
幼儿园里,有一艘家长送来的旧船。为了让孩子们玩得安全,需要对船进行修补,可是找了很多人都搞不定。佳华突然想起自己的父亲就是修船的。一个电话,他的父亲毫不犹豫地带着工具和材料从防城港老家赶来。可惜天公不作美,突然降温、下雨,佳华便给父亲支起帐篷,陪着他锯木头、钉板子,就像小时候父亲给他做玩具一样,连夜把船修好。第二天,当他的父亲看到孩子们在船上开心玩耍的时候,欣慰地笑了。那一刻,佳华知道,他的父亲开始理解他和他的职业。
●热衷于种地的“刘大宝”
刘雨森老师,凭借自己如春风般的亲和力,总能迅速地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孩子们亲切地叫他“刘大宝”。
大宝是个宝,可他却没把自己当宝。
城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他们分不清五谷,辨不出花草。雨森就把课堂搬到了户外,带着孩子们在山坡上肆意打滚,在草地里寻找有趣的含羞草,带领孩子感受大地的温度、泥土的清香,让教育真正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那年春天,班上的孩子萌生了一个想法——种植空心菜。空心菜喜水,菜地能变成水田吗?说干就干,刘大宝和孩子们启动了“农夫”模式。
“菜地里的水黑黑的,我不敢下去。”
“好痛,有东西扎我的脚!”
原来泥土里藏着许多石头、砖块,孩子们光脚下地可不安全。于是每天下班后,他便扛着锄头,卷起裤腿,弓着腰在泥潭里一点一点地摸索,把那些可能扎脚的硬物摸了出来。
就这样,他们班的菜地真的变成了水田。孩子们兴奋地脱下鞋子,光着脚丫,毫不犹豫地扎进泥潭里。抓泥鳅、种空心菜、围篱笆……孩子们收获了快乐,燃起了求知欲,也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馈赠。而刘大宝呢,他磨坏了一批裤子,晒得一脸通红,收获了一手老茧。孩子们调皮地说:“不如给你起个新名字,就叫‘刘老农’吧!”
雨森不仅会变着花样地带孩子们玩耍,还总能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充满温暖的关爱。初入园的孩子焦虑又敏感。午睡时,寝室灯光暗下的那瞬间,孩子们的眼泪哗啦啦地流……他们,想家了。雨森坐在小床边,背上趴着一个噙泪抽泣的女孩,手上轻拍一个泄气沮丧的男孩。一位老师拿起手机对焦他的背影,昏暗灯光下的轮廓,像爸爸的背,像妈妈的手。
大宝是个宝,他把孩子当宝,孩子也把他当宝。
当爱有了具象,就不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向奔赴。
有一次,雨森外出培训,两天没见到他出现的孩子们忧心忡忡:“刘大宝难道失踪了?”
培训中,他接到了一位家长的来电,电话那头传来孩子焦急稚嫩的声音:“刘大宝,你这个大笨蛋,你去哪里了?你是不是迷路了?这么久都没有找到回幼儿园的路吗?我想你了。”
孩子稚气的责备,霸道的表白,逗得这个阳光大男孩哈哈大笑。可电话一挂,笑容一收,早已泪水盈眶。
是的,爱,是一种能量,是一种能传递的能量。
有人问雨森:“作为一名男幼师,是什么力量让你坚守下来?”
他说:“一个人能遇上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们最初的幸运。”
●心细手巧的冯爸爸
冯国权老师,工作后为了孩子们专门学了一门好手艺——扎辫子。
哪吒辫、麻花辫、冲天辫、羊角辫、马尾辫……午休后的梳头时间是女孩子们每天最期待的时光。梳完辫子,她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小动作,马上跑去照镜子,欣赏一番,还会跟身边的小朋友炫耀 :“你看,冯老师给我扎的辫子漂亮吧!”得到别人的肯定后,美美地笑上一阵。而国权的“妙手生花”,正是他对孩子的爱在发芽。
从踏入幼儿园起,国权就像一位父亲一样爱着孩子们。虽然是一位男老师,但他事无巨细,把孩子们的日常起居照料得无微不至,却从未听他说苦说累。也许是因为这份爱的坚守,他也同样收获了孩子的喜爱,甚至是如孩子对自己父母般的依恋和爱戴,他们嘴里总会念叨着“我的冯爸爸”。
还记得他第一次带小班的时候,沐妍小朋友刚入园时焦虑不安,经常一哭就是一上午。奇怪的是,只要国权把她轻轻抱起,细声安慰,她慢慢就不哭了,情绪也渐渐稳定。到后来,沐妍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有了自己的朋友,但还是每天都会跑过来,趴在国权身上。
“你为什么喜欢趴到我身上呀?”
她笑了笑,说:“你身上有爸爸的味道。”
他愣了一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就是爱的回馈。
他就是这样时常被孩子们感动着,有时候是孩子分享自己视如珍宝的小玩意,有时候是紧紧地抱住他,有时候是泪眼婆娑地找他帮忙……而国权也会被他们游戏时认真专注、忘我投入的状态打动。与幼儿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不断滋养他的内心,让他体会到满满的职业幸福感。而他,现在也成为自己孩子的爸爸,相信冯爸爸爱的故事将会翻开新的篇章。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