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漓江流域岩溶区药用植物及其生态经济产业应用
一部衔接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实用指南,揭示漓江岩溶区生态经济型药用植物种植的奥秘。
ISBN: 9787559887290

出版时间:2025-08-01

定  价:298.00

作  者:郭伦发,秦洪波,许为斌,刘演 主编

责  编:肖慧敏
所属板块: 科技出版

图书分类: 农业基础科学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农业/林业/农业基础科学
装帧: 精装

开本: 16

字数: 656 (千字)

页数: 392
图书简介

本书介绍了漓江流域岩溶区的地貌、植被、土壤、土地利用和农业产业等特点,分析了漓江流域

岩溶区石漠化现状及成因 ;统计分析了漓江流域岩溶区乡土药用维管束植物 936 种,隶属于 163 科 524

属,包括药用蕨类和石松类植物 22 科 37 属 79 种,药用裸子植物 4 科 4 属 5 种,药用被子植物 137 科

483 属 852 种 ;以图文形式对 301 种漓江流域岩溶区药用植物进行重点介绍,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分布

与生境、药用功效、栽培技术以及生态经济价值等,这些药用植物涉及乔木类 51 种,灌木类 71 种,

藤本类 73 种,草本类 106 种,其中岩溶区主要药用植物 257 种,水陆交错带常见药用植物 44 种 ;针

对岩溶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矛盾的问题,提出了在岩溶区发展生态经济型中药材种植产业,基于

适地适树、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原则,采取乔、灌、藤、草搭配,上、中、下层立体复合的中药材种

植模式 ;筛选出 8 种适宜于桂北和桂西北岩溶区种植且具备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主要中药材,对其

在栽培模式中的功能、生态和经济价值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栽培技术作了阐述 ;此外,还筛选出 10

种备选药用植物,分析了其生态经济价值以及应用前景。最后,对漓江流域石漠化区生态保护与修复

策略进行了探讨。

作者简介

郭伦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植物资源调查、收集、引种驯化、种苗繁育与生态栽培技术研究。主持在研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广西重点研发项目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件。

图书目录

第 1 章? 漓江流域岩溶区及其自然资源状况001

1.1 漓江流域概况001

1.1.1 漓江流域范围001

1.1.2 漓江流域干流002

1.1.3 漓江流域支流003

1.1.4 漓江流域重要水库007

12 漓江流域岩溶区基本情况008

1.2.1 漓江流域岩溶区范围及地貌特征008

1.2.2 漓江流域岩溶区地质演化及成因 011

1.2.3 漓江流域岩溶区功能与价值 011

1.3 漓江流域岩溶区植被012

1.3.1 漓江流域岩溶区主要植被类型012

1.3.2 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主要植被类型015

1.4 漓江流域岩溶区主要土壤类型018

第 2 章? 漓江流域岩溶区石漠化现状及成因分析019

2.1 漓江流域岩溶区土地利用现状019

2.2 漓江流域岩溶区农业产业特点020

2.3 漓江流域岩溶区石漠化现状023

2.4 漓江流域岩溶区石漠化成因分析025

2.4.1 自然因素025

2.4.2 人为因素026

第 3 章? 漓江流域岩溶区药用植物资源027

3.1 漓江流域岩溶区乡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027

3.1.1 乡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组成027

3.1.2 岩溶特色与珍稀濒危药用植物029

3.1.3 常用药材与道地药材030

3.2 漓江流域岩溶区主要药用植物031

3.2.1 乔木类药用植物031漓江流域岩溶区药用植物及其生态经济产业应用

3.2.2 灌木类药用植物076

3.2.3 藤本类药用植物140

3.2.4 草本类药用植物209

3.3 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常见药用植物285

第 4 章? 漓江流域岩溶区中药材产业应用335

4.1 生态经济产业的内涵及模式探索335

4.2 生态经济型中药材种植模式设计338

4.2.1 遵循的基本原则338

4.2.2 适栽中药材筛选338

4.2.3 不同立地条件的物种配置346

4.3 中药材立体复合种植管理技术347

4.3.1 乔木种植347

4.3.2 灌木种植348

4.3.3 藤本种植348

4.3.4 草本种植350

4.3.5 田间管理与药材采收356

4.4 中药材产业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分析359

4.4.1 生态效益分析359

4.4.2 经济效益分析364

第 5 章? 漓江流域石漠化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365

5.1 政策引导与顶层设计365

5.2 因地制宜地实施生态保护与石漠化治理367

5.2.1 加强封山育林与植树造林367

5.2.2 发展生态经济型中药材种植产业368

5.2.3 开展废弃采石场边坡生态修复369

5.3 加强生态保护政策宣传和过程监管374

参考文献375

中文名索引378

学名索引381

序言/前言/后记

漓江流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境内,发源于兴安县华江乡,自北向南流经兴安县、灵川县、

桂林市区、阳朔县和平乐县等 10 个县(区)。漓江流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

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珠江水系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其中下游以峰丛洼(谷)地、峰

林平原为主的岩溶地貌,是世界自然遗产和全球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

漓江流域岩溶区土层浅薄,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差,生境脆弱,易受人为干扰。该区域植被以石山

灌丛为主,因自然条件所限,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长期以来,流域内

存在不规范的开荒种果、过度樵采、采石开矿等破坏地表和植被的现象,对局部区域的原生植被造成

了严重损毁。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岩溶区石漠化现象整体呈现减少趋势,

但是局部范围的石漠化形势依然严峻,石漠化面积存在进一步扩张的潜在风险,后续治理工作仍需加

大力度、持续推进。

漓江流域岩溶区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经统计,区域内共有乡土药用维管束植物 936 种,

隶属于 163 科 524 属,包括药用蕨类和石松类植物 22 科 37 属 79 种,药用裸子植物 4 科 4 属 5 种,药

用被子植物 137 科 483 属 852 种,药用植物涉及的科和属较多,在各科和属中的分布也相对分散,反

映了药用植物组成类群的丰富性。从药用植物的性状来分析,乔木 103 种,灌木 183 种,藤本 179 种,

草本 471 种。把自然状态下仅生于石灰岩土壤、具有嗜钙特性的物种归为典型岩溶植物,漓江流域岩

溶区的典型岩溶药用植物有 70 余种,如石山楠、石山巴豆、圆叶乌桕、青檀、菜豆树、岭南花椒、铜

钱树、扁担藤、石山细梗香草、石山苣苔、吊石苣苔、石生铁角蕨、石油菜、岩黄连等。对漓江流域

岩溶区药用植物中的珍稀濒危物种进行统计,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共计 30 种(兰科植物 13 种),包

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2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9 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9 种。

这些乡土药用植物包含常用药用植物 303 种,其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收录 114

种 ;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第一、二、三卷)(2008、2011、2017 年版)收录 158 种 ;

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瑶药材质量标准》(第一、二卷)(2013、2022 年版)收录 169 种。本书以图文形

式对 301 种漓江流域岩溶区药用植物进行重点介绍,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药用功效、栽

培技术以及生态经济价值等,这些药用植物涉及乔木类 51 种,灌木类 71 种,藤本类 73 种,草本类

106 种,其中岩溶区主要药用植物 257 种,水陆交错带常见药用植物 44 种。

近年来,漓江流域生态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保护好漓江”。由于过去

农民开荒种果,漓江流域岩溶区的部分石山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造成了局部范围严重的石漠化现象,

ii

亟须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本书针对漓江流域岩溶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研究,

提出在漓江流域岩溶区开展生态经济型中药材种植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筛选出具备较高生态与经

济价值的中药材 8 种,另外提出了 10 种备选药用植物 ;根据物种的特性,针对不同区域和立地条件对

各物种进行合理搭配,以提高岩溶区植被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从选地、

物种配置、种植密度、种植技术、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药材采收等环节对相关技术进行了阐述。

最后,本书对漓江流域石漠化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进行了探讨。岩溶区生态保护与石漠化治理

首先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顶层设计,其次需要加强对群众在生态保护意识和相关政策方面的宣传,

增强其生态保护共识,让广大群众实现从被动治理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另外,还需要“因地因时制宜、

分区分类施策”,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地方政府要以科技为指导,以法律为准绳,对漓江流域岩溶区

在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采石场治理以及中药材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并依法依

规监督实施,最终达到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农户增收的多重效果,实现漓江流域生态与经济的持续

健康发展。

本 书 得 到 了 国 家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项 目(2024YFD1600700)、 广 西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项 目( 桂 科

AB23026013、桂科 AB2506939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GXNSFBA026151)、桂林市重点研发

计划项目(20210211-1)等的支持。在开展中药材资源调查、种植试验和示范推广过程中,得到灵川县

林业局、灵川县农业农村局、灵川县潮田乡人民政府、阳朔县林业局、阳朔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大

力支持,在此谨致以衷心感谢!

本书可为桂北和桂西北岩溶区特色农业发展、石漠化区生态修复、特色植物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

用等提供借鉴,并可用于指导中药材种植领域的实际操作 ;可供植物学、林学、农学、生态学、中药

学等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行政人员、学生以及中药材种植者参考。本书涉及的植物种类、图片和文

献资料较多,鉴于编著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本书最独特的价值在于,它精准地破解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它系统梳理了936种乡土药用植物这份深厚的“自然家底”,并从中科学筛选出生态与经济价值兼备的核心物种,创新性地提出了“乔、灌、藤、草立体复合”的种植模式。这意味着,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旨在让石漠化土地重披绿装的同时,为当地农民开辟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增收致富之路。无论您是从事生态修复、农林科学的科研工作者,还是致力于乡村产业规划的管理者或实践者,这本书都能为您提供从理论依据、物种选择到栽培技术的全链条科技支撑。它让我们看到,守护漓江的喀斯特山水与繁荣一方经济,完全可以携手同行。

精彩预览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漓江流域岩溶区的植被顶级群落(图 1-12),由于岩溶生境条件恶劣,

植被难以生长,目前典型的岩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只零星保存于居民地周边的风水林中 [18]。青冈

(Quercus glauca)为岩溶生态系统顶级群落的建群种,其适应性和天然更新能力强,可形成单优群

落,在岩溶森林生态系统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漓江流域岩溶生态区的青冈植被群落分布较少,

在灵川县青茅坪村和阳朔县葡萄镇碑头村等地有分布,植被结构主要为乔灌草类型 :乔木层以青冈为

优势种,伴生种主要有朴树(Celtis sinensis)、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等 ;灌木层物种主要有檵

木(Loropetalum chinense)、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扁片海桐(Pittosporum planilobum)

等 ;草 本 层 物 种 主 要 有 大 戟(Euphorbia pekinensis)、 剑 叶 凤 尾 蕨(Pteris ensiformis)、 沿 阶 草

(Ophiopogon bodinieri)等。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