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兰老师的脑科学育儿法”套系共3册,本产品为该系列主题中的一册。以寻求最符合孩子需求的学习方法为主旨,结合大量研究证据说明游戏、阅读与大脑发展的关系,提出游戏是孩子的天职,阅读是自主学习的历程。孩子通过游戏和阅读,不但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学会分享与合作。“洪兰老师的脑科学育儿法”套系内容涵盖教养孩子的科学方法、亲子关系建立的科学理论、脑力开发的正确观念等各个范畴,以凝练的脑科学实证、宏观的人文关怀、精辟的讲解和简练的行文为每个家长和教育从业者解惑。
洪兰,中国台湾著名教育家,美国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耶鲁大学哈斯金实验室、加州大学尔湾医学院神经科博士后,现为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讲座教授,台北医学大学讲座教授。代表作《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游戏与阅读》《情绪和品格》《启动孩子的大脑》等风靡世界,累积销量过百万册,获得极高的赞誉和好评。
Part 1 正确把握亲子互动时光
婴儿期,请多跟宝宝说话
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
与其说教,不如多说故事
增强记忆,从基本能力引导
给孩子留白的时间
较少说“不”,孩子勇于探索
过度刺激,大脑难消化
顺其自然互动,等待孩子成长
Part 2 自在游戏,创造大未来
游戏童年,创造快乐人生
尽情游戏,储备未来成就
陪孩子带着好奇心散步
运动和游戏,让攻击本能升华
改造大脑,先让孩子动起来
游戏玩伴有助于情绪发展
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
家务变游戏,孩子大脑更灵活
珍惜天赋,让孩子做喜欢的事
启发大脑,到户外和朋友玩吧!
Part 3 学会阅读,通过阅读学习
阅读改变大脑
阅读是主动学习的历程
学会阅读,孩子不寂寞
给孩子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阅读不能重量不重质
守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阅读
重复阅读,建构理解根基
爱阅读,孩子不怕假性多动症
提高动机,学习事半功倍
掌握男孩和女孩的学习优势
水到渠成,孩子学习变轻松
生动比喻,孩子学习少挫折
想开窍,孩子学习最重要
阅读,让孩子更有创造力
用阅读开启心智,让世界不一样
序
很高兴这本《游戏与阅读》可以跟读者们见面。我的专业领域是“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自从功能磁共振成像②2 、双光子钙成像技术、近红外光谱仪等各种脑影像技术出现后,人们不仅可以在活人大脑上看到实时的工作情形,了解记忆的形成和情绪如何影响健康,甚至可以深入到细胞层次,看到人恐惧时海马体细胞当下的反应,所以人们对于大脑发展与行为的关系就明了了很多,而这部分的知识正好可以应用在教育和教养上。
我1969年从台湾大学毕业后去美国加州大学念实验心理学的博士,亲身经历过心理学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再到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历程。我在 1992 年回台湾教书以后,看到市面上有许多关于大脑开发的谬思,便想把在实验室看到的大脑发展和学习的关系用演讲和专栏方式传递给各位父母,以纠正一些错误的旧观念,这本书就是那些年各大报刊专栏结集的成果。
韩愈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现代的父母工作忙碌,因此,本书中每一篇文章都很简短,方便父母在等待孩子放学时随手翻阅。英国有谚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他的命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本书能帮助父母化解一些育儿方面的困惑和困扰。
传统的中国教育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才是正确的求学方法,更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来鼓励孩子。在过去,读书的确是出人头地的唯一方法,所以一直到 20 世纪,人类都上太空了,父母都还是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我这一代从进小学开始,便不知道游戏是什么了)。但是这个观念在21世纪就不适用了,如果父母还坚持这种想法,会耽误孩子的前途,因为最新的大脑研究已经发现游戏和发呆时的神经回路活跃对创造力有极大的帮助。
其实,游戏是想象力的发挥,是人际关系的学习和领袖魅力的培养,它教会孩子合作,让孩子学习自制和遵守纪律。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实验发现:会玩的孩子EQ(情商)高,他们在团体游戏的互动中,学会分享、互助和拥有同理心。游戏增加他们的体适能和心肺适能,同时与学业成绩也有较高的关联度。孩子的社会化是跟同侪完成的,不是跟父母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纪律中成长”。
游戏和运动不是学习的敌人,而是学习的伙伴。游戏还是大脑成长的最佳营养剂,它帮助大脑神经连接,使原本没有连在一起的神经回路串联起来,从而激发出了创造力。意大利设计大师恩佐·马里(Enzo Mari,1932—2020)说过“游戏是发掘人类潜能与了解世界的必要活动”。游戏、运动与阅读使神经激活得最快、形成的分支最密,是增强IQ(智商)最好的方法,也是训练EQ最有效的方法。
实验还发现孩子可以从游戏中培养沟通的基本能力,小时候不会玩的孩子,长大后只会玩电子游戏,因为只有电子游戏这种没有生命的玩伴能够忍受孩子重复的、不合理的咒骂和殴打而不离去。挪威的研究发现孩子需要从游戏中去获得大脑需要的冒险刺激,这是一种正向的紧张刺激经验,如果得不到满足,大脑会驱使孩子通过飙车或去商店偷东西等负向刺激来满足心理对紧张刺激的需求。
至于阅读,它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说了,它是吸取信息最快的方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将阅读能力定位为21世纪全球竞争的核心素养,是数字时代的认知基础设施。近年来的实验更发现亲子共读是
延长孩子专注力最好的方式,故事的吸引力让孩子把专注力慢慢从幼儿期的3~5分钟,延长到7岁入小学时的10~15分钟,使他后来能安静地坐在教室中,完成学业的任务。
游戏是孩子的天职,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合作与沟通,从阅读中增加自己的背景知识,这使孩子能做出批判性的思考,培养创新的思维,最后得到自信。游戏和阅读是促进身心发育的两剂良药,不可偏废。
3. 认知神经科学权威洪兰教授倾力打造,揭示孩子行为背后的真相。
洪兰教授是认知神经科学家、实验心理学博士、教养理念传播者,也是一位妈妈。她具备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教育实践经验和育儿经验。数十年来,她不断通过演讲、课程、写作等方式,向大众普及科学育儿理念。她总能将深奥的脑科学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生活语言,娓娓道来,让父母们“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2. 这不是一本育儿经验谈,而是一份严谨的“儿童大脑说明书”。
书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脑科学研究,用通俗语言拆解复杂原理,让每位家长都能:看懂孩子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掌握促进大脑健康发展的科学方法,避开损害脑发育的常见养育误区,定制符合孩子神经发育特点的成长方案。
3. 没时间啃大部头?这本书专为忙碌父母打造。
小尺寸设计,通勤塞包里、接送孩子塞口袋,每一篇文章都很简短,随手翻几页,回家就能用。
婴儿期,请多跟宝宝说话
孩子的智力与3岁前听到的语言多寡有关系。 父母在替宝宝换尿布、洗澡、喂奶时,多跟宝宝说话是很重要的;父母“多话”,宝宝就有机会听到更多词语,可以促进大脑中神经的连接。
我有一位学生,结婚不久便怀孕了。她舍不得刚开始的事业,便把孩子托给乡下的婆婆带。不料,两个月不到,婆婆中风了,无法帮忙,她便把婴儿再转托给同村的叔祖母带。孩子从小就很乖,吃饱了睡,睡饱了吃。
冬天,叔祖母帮他穿好衣服,放他在门口晒太阳,夏天,把婴儿车推到大榕树下,孩子看着人来人往,都不吵闹。等到孩子要读小学了,她才把孩子带回台北。想不到,现在三年级了,孩子仍不适应台北的生活,时时想去田野上跑,不喜欢上学,学习缓慢,上课不专心,缺乏主动性。
她听说了很多有关注意力缺失的故事,便来找我,希望做神经方面的检查。她说她与她先生都是博士,孩子智商应该没问题,想要知道大脑是否有病变。我听她描述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后有点感慨,问她怎么忘记了 1995年的那个重要的研究①1 :孩子的智力跟他在3岁以前所听到的语言多寡正相关。
这个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平均1小时跟婴儿讲1500个词;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父母,平均1小时讲2100个词;但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整天爱看电视,尤其领救济金的父母,只跟孩子讲 600个词而已。研究者推算,到孩子3岁时,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爱跟孩子说话的父母已经跟孩子讲了4800万个词了,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惜字如金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才听到1300万个词,前者是后者的3.7倍。
别以为婴儿听不懂,就不跟他说
这个研究发现最重要的时期是1岁以前,也就是一般人认为孩子还听不懂父母在讲什么的这个阶段。那些认为孩子反正听不懂,在孩子1岁以前不怎么跟孩子说话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认知能力上的发展,比一开始父母就跟他们说话的婴儿差了许多。当这些婴儿长到3岁时,研究
者给他们做比奈智力测验①1 ,发现孩子的词汇量与他们小时候听到的词汇量的相关系数为 0.6。假如扣除父母平日挂在嘴边的“把饭吃完”“快去洗澡”“快去睡觉”这种例行公事的句子,这个相关系数上升到0.78。实验者继续追踪这批孩子,直到他们9岁,这时,他们在婴儿期所听到的词汇量与他们在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②2 中的结果的相关系数是 0.77。
与小婴儿对话,能促进他们大脑神经连接
父母在替孩子换尿布、洗澡、喂饭时所说的话,可以促进孩子大脑中神经的连接,使孩子将来在处理信息和思辨命题上比别人快。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就不怎么跟他说话,其实,那时候说的话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为什么开电视给他看不可以呢?一样都是声音,不是吗?研究发现效果不同,如果不是眼睛看着孩子、面对面跟他说话,那么那些声音就是背景噪声,对孩子建立神经连接没有什么帮助。
多跟孩子讲话,孩子思考比较缜密
在神经学上,神经元被重复刺激的次数愈多,它们之间的连接愈紧密,神经信号发射得愈快。这种重复的刺激会改变神经回路的连接,如果两个神经元平日没有接触,中间的间隙(突触间隙)比较大时,信息容易流失。孩子刚出生时,他的大脑神经元的数量其实比他以后需要用到的多许多,出生后,大脑便开始做修剪工作,把不需要的神经元修剪掉。所谓不需要的神经元,就是不曾跟别的神经元连接过,单独一个发挥不了什么功能的那些神经元。
因此,在婴儿期听到了4800万个词的孩子,他的神经连接密度当然比只听到1300万个词的孩子的神经连接密度高了很多,而且还不只是3.7倍而已,因为每一个神经元又可以有1000 个甚至10000个左右的连接,这种连接的密度是很可观的。科学家认为,这些从小父母就跟他们讲很多话的孩子,他们在思维上会比较缜密,反应会比较快,点子会比较多,在学校的表现也就比较好了。
父母不只是养孩子,更要懂得教孩子
现在北欧国家都鼓励父母中有一人在家自己带孩子,政府甚至提供育儿津贴。父母带孩子时,不可把他们当宠物,只管吃喝,有空才跟孩子玩一下。孩子需要父母经常和他说话玩耍,孩子需要教养,需要建立健康的神经连接;而品格更需要长久的、一致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会健全发展。孩子的照顾者也不能一直换,不然孩子会没有安全感。孩子是我们一生最大的投资,任何钱财名誉都比不上孩子的贴心与孝顺。若想孩子成材,我们必须投入时间用心教养,第一步就是亲自陪伴他成长,这样才能培养出品德端正的栋梁之才。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