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兰老师的脑科学育儿法”套系共3册,《启动孩子的大脑》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书中洪兰老师以破解脑力开发的迷思为主题脉络,借脑科学研究证据,帮助父母使用正确的方法,让孩子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书中指出父母的关爱是孩子大脑最渴求的东西,把孩子带在身边,对孩子说话、让孩子看到父母的言行举止、跟着父母一起好好过生活,这就是最好的脑力开发方式。“洪兰老师的脑科学育儿法”套系内容涵盖教养孩子的科学方法、亲子关系建立的科学理论、脑力开发的正确观念等范畴,以凝练的脑科学实证、宏观的人文关怀、精辟的讲解和简练的行文为每个家长和教育从业者解惑。
洪兰,中国台湾著名教育家,美国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耶鲁大学哈斯金实验室、加州大学尔湾医学院神经科博士后,现为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讲座教授,台北医学大学讲座教授。代表作《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游戏与阅读》《情绪和品格》《启动孩子的大脑》等风靡世界,累积销量过百万册,获得极高的赞誉和好评。
Part 1脑力开发的迷思
你忙着开发孩子的大脑吗??
选吉时剖腹产,孩子命比较好??
教育投资,何时最好??
长相真的可以论聪明吗??
脑电波能断定孩子的心智吗??
指纹能够预测孩子的未来吗??
皮纹能决定孩子的个性吗??
真的是愈补愈聪明吗??
才艺学得愈多,竞争力就愈强??
第二语言愈早学愈好吗?
电视看太多,智商直直落?
训练能把孩子变天才儿童吗?
用计算机游戏开发大脑,好吗?
有必要开发松果体,发挥眼睛功能吗?
提升幼儿智商,你用的方法对吗?
孩子“自闭”,是妈妈的错?
性别认同,和大脑有关吗?
Part 2 用对方法,大脑更活化
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孩子就会学到什么
天下没有不可教的孩子
乐于学习,脑细胞更发达
孩子睡得好,学习和情绪双赢
孩子在睡梦中温故知新
不要错怪孩子没记性
关心与鼓励是最佳的脑力开发器
妈妈的态度影响孩子智商的高低
妈妈上班,仍然能满足依恋关系
过度保护孩子,会减弱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让孩子适度冒险,才是为他好
放心放手,让孩子勇于承担
在做中学,让孩子增强学习力
给孩子成功的经验
爱运动的孩子大脑整合更好
童年的不安全感影响人际和学习
正确的沟通有益于人际关系发展
有样学样,模仿是学习关键
别让坏习惯盯上孩子
内隐学习,让孩子摆脱生理控制
序
很高兴这本《启动孩子的大脑》可以跟读者们见面。我的专业领域是“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自从功能磁共振成像、双光子钙成像技术、近红外光谱仪等各种脑影像技术出现后,人们不仅可以在活人大脑上看到实时的工作情形,了解记忆的形成和情绪如何影响健康,甚至可以深入到细胞层次,看到人恐惧时海马体细胞当下的反应,所以人们对于大脑发展与行为的关系就明了了很多,而这部分的知识正好可以应用在教育和教养上。
我1969年从台湾大学毕业后去美国加州大学念实验心理学的博士,亲身经历过心理学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再到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历程。我在1992年回台湾教书以后,看到市面上有许多关于大脑开发的谬思,便想把在实验室看到的大脑发展和学习的关系用演讲和专栏方式传递给各位父母,以纠正一些错误的旧观念,这本书就是那些年各大报刊专栏结集的成果。
韩愈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现代的父母工作忙碌,因此本书中每一篇文章都很简短,方便父母在等待孩子放学时随手翻阅。英国有句谚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他的命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本书能帮助父母化解一些育儿方面的困惑和困扰。
洪兰
1. 认知神经科学权威洪兰教授倾力打造,揭示孩子行为背后的真相。
洪兰教授是认知神经科学家、实验心理学博士、教养理念传播者,也是一位妈妈。她具备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教育实践经验和育儿经验。数十年来,她不断通过演讲、课程、写作等方式,向大众普及科学育儿理念。她总能将深奥的脑科学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生活语言,娓娓道来,让父母们“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2. 这不是一本育儿经验谈,而是一份严谨的“儿童大脑说明书”。
书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脑科学研究,用通俗语言拆解复杂原理,让每位家长都能:看懂孩子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掌握促进大脑健康发展的科学方法,避开损害脑发育的常见养育误区,定制符合孩子神经发育特点的成长方案。
3. 没时间啃大部头?这套书专为忙碌父母打造。
小尺寸设计,通勤塞包里、接送孩子塞口袋,每一篇文章都很简短,随手翻几页,回家就能用。
4. 这本书非常适合:
反内卷但不想躺平的理性父母——希望找到“快乐童年+科学成长”的平衡点
焦虑型父母——担心方法不当耽误孩子,需要权威科学背书+实操方案
职场忙碌父母——内心有亏欠感,希望用科学方法弥补时间不足
准爸妈、新手父母——希望从源头科学规划育儿
二胎/多胎家庭——老大吃醋、老二哭闹,需要手足之争的科学应对法
祖辈带娃家庭——爷爷奶奶主导经验式育儿,需要让长辈信服的科学依据
教育从业者——需要学习脑科学知识以提升自身专业度
你忙着开发孩子的大脑吗?
有些孩子早开窍,有些晚开窍,只要时机成熟都会开花结果。父母提供正常温馨的家庭环境才是最重要的,不必忙着送孩子去补习。
多年前有个日本人来台开右脑潜能开发的课程,收费昂贵,比医学院的学费还高,但是大家趋之若鹜,班班爆满,人满为患。在台湾任何事情只要打出“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不怕父母不出钱报名。但是很多广告其实没有科学上的证据,大家以讹传讹,骗得父母成天马不停蹄地接送孩子,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没有人停下来问一下,这种说法的证据在哪里。
脑力开发班补不出好脑袋
在台湾的各种补习班中,以脑力开发为核心的补习班最能打动父母的心,因为脑是智慧的根本,脑不行,还谈什么前途呢?这种推论看似有理,其实细想就知道不对,因为父母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你的孩子并没有“脑不行”;他的脑如果出生时很正常,顺应自然就会开发,并不需要人为地揠苗助长。孩子拥有一个正常的脑,生活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中,本来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不需要特别去补习加强。
很多“发展”也加强不来,像“成熟”(maturation)就是一个例子,提前的练习固然可以提早某个行为的出现,但并没有很多的帮助,时间到了,孩子成熟了,行为自然水到渠成地出现。例如,有一个实验是11个月大时先训练双胞胎的哥哥走路,然后记录兄弟两人可以独立行走的时间,结果经过训练的哥哥果然比弟弟早一些开步走,但是等到弟弟13个月时,他也学会了走,而且走得跟哥哥一样好。因此,这些后天的训练看似有些帮助,其实是不必要的,时间到了自然学会了。人的智慧也是一样,有人早开窍,有人晚,但是最后成果都一样,父母其实不必很心急。我们不是听过一句话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吗?人的成就是看他一辈子的表现,不是在一时。
大脑是左右脑同步发育的
父母容易上当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对脑的正确认知不够,不能分辨虚实。其实大脑并没有右脑先发育这回事,幼儿的脑是同步在发育的,并没有右脑先启动再带动左脑的任何证据。就算孩子幼时脑有损伤,脑的可塑性也比我们想象的大,通常正常那边的脑会把受伤的功能接收过来处理,即便是成年后才受伤,复健仍有相当的成效。英国有一位儿科医生追踪了500名脑积水儿童的智力发展,直到他们30岁。他发现,只要损坏是渐进式的,对智力影响就不大,这些孩子都能在社会上立足,自己养活自己。其中两个孩子最特别,一个智商达到130,另一个毕业于经济系。
?愈爱探索的孩子愈聪明
脑神经发育的研究告诉我们,父母根本不需要特别开发孩子的脑力,只要给他提供正常的家庭环境,他的脑就可以发育得很好,而且童年时愈爱探索的孩子,长大后愈聪明。因为他到处跑、到处玩的经验,促进了神经连接的发展,而我们现在对智慧的新定义,正是神经连接的密度。
有个研究发现,3岁时被认定为外向的孩子,11岁时学业、人际各方面的表现都比内向的孩子好。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内向的孩子是自己玩,而外向的孩子喜欢跟别人玩。对3岁的孩子来说,同年龄的玩伴是最好的玩具,远远超过昂贵的机器人或遥控车,因为后者的变化有限,而前者的变化无穷。无穷的变化会刺激神经的发育,增加神经之间的连接,而现在我们知道记忆力、创造力、理解力就是同步发射的神经回路。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育儿法
了解到这些,我们就了解“顺其自然”是最好的育儿方式。当你顺其自然时,他很自然就会把天生的长处发挥出来了,很自然地会去做他拿手的事以避免挫折。做得好会使他更喜欢去做,这种正向反馈会使他天生的长处很自然地显现出来。有了自信,这个孩子才会有勇气去面对未来,才会成功。自信是来自旁人对你长时间的肯定,不是每天早上对着镜子大叫三声“我最棒,我最强,我最好”就可以达到的。
21 世纪的竞争在创造力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但是他一定有某些人格特质是其他成功的人所共有的,例如,毅力、领袖能力等等。所以父母不要迷信脑力开发,应该把送孩子去补习班的时间用来让他游戏,游戏可以培养群体生活智慧、想象力及创造力。我曾看过一个小男孩光是玩六颗报废的电池就玩了一个下午,而且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是火车过山洞,一会儿是飞机丢炸弹,想象力丰富极了。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根本,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中国人过去“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观念应该要改了。计算机的内存取代了人脑的记忆功能,把人脑的资源释放出来,以进行更高层次的整合、创新。21 世纪的资源是脑力资源而不是自然资源,21 世纪的竞争在创造力而不在记忆力,如果真的不想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请松开你的手,让你的孩子尽情地去翱翔。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