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种植记忆
《唐山大地震》原著作者张翎倾力打造的首部科幻小说,探索智能时代人类生存新境遇
ISBN: 9787559884749

出版时间:2025-08-01

定  价:45.00

作  者:(加)张翎 著

责  编:梁文春
所属板块: 文学出版

图书分类: 科幻小说

读者对象: 文学爱好者

上架建议: 小说/科幻小说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字数: 85 (千字)

页数: 216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刻探讨记忆、科技与人性的科幻小说。故事设定在2035年的未来世界,围绕着一个名叫陈千色的女孩展开。千色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视力和记忆,她的父亲叶绍茗——一位人工智能科学家,以及她的母亲安珀——一位脑神经外科专家,为了帮助她恢复记忆和视力,采取了一系列极端而创新的治疗方法。千色在恢复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她对父母隐瞒的真相感到愤怒和困惑。为了缓解她的孤独感,父母为她引荐了一个名为“小梦”的智能机器人作为陪伴。小梦不仅帮助千色度过了许多孤独的时光,还成为了她重新认识世界的重要桥梁。然而,随着记忆逐渐恢复,千色发现了更多关于自己身世的秘密。

作者简介

张翎,1957年生于浙江温州,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后赴加拿大留学,现定居多伦多。她于90年代开始写作,代表作包括《流年物语》《余震》《金山》《雁过藻溪》等。作品曾多次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年度小说家奖、华侨华人文学奖评委会大奖等奖项。小说《余震》被改编成电影《唐山大地震》。

图书目录

序言/前言/后记

痴人说梦

——《种植记忆》创作谈

近一二十年科技的迅猛发展,在不断打破人类想象力的边界。智能机器人在运动功能和情绪价值两大方面,都有了本质性的突破;人工智能更是渗入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2023年马斯克Neuralink公司的脑机接口技术(Brain-computer?interface),首次运用于人类临床试验,成功将芯片、电极等装置植入一位瘫痪病人的大脑中,通过电脑连接,完成了失去运动机能的肢体所无法实现的任务,比如玩电子游戏,使用社交媒体……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盲人看见、肢残者行走,将不再是神话故事里的场景。

这样的前景让我感觉无比兴奋,但兴奋之余,也有些隐隐的担忧。假如科技可以轻易读取大脑的运动神经信号,那么谁能保证它不会侵入人类情感的隐秘空间,窃取一个人最私密的、也许永远不会演变为行动的一闪念?或者拦截人类根本无法靠意志操纵的梦境?假如有人截取了这些信号(无论是恶意的黑客,还是植入了脑机接口芯片的其他病人),那么人类的一切想法,就会毫无防护地赤裸裸地展现在公众视野之中,再无隐私可言。想到此,我不寒而栗。《种植记忆》中“千色”因为害怕梦境被人拦截而不敢入睡的场景,就来自我内心的惶恐。科技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利的同时,也可能制造出同样巨大的潜在危险。就是这种兴奋和恐惧交织的复杂情绪,让我萌生了写一部以脑机接口技术为切入口的小说。

碰巧我对记忆这个话题也有着无限的兴趣。我在好几部小说里都探讨了记忆和真相、记忆和梦境、记忆和失忆之间的关系。失忆到底是病理事件还是心理事件?还是披着病理外衣的心理事件?记忆是主观而不可靠的,记忆时时在有意无意地扭曲着现实。也许,失忆是对记忆的强烈失望和本能的抗拒?《种植记忆》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遇,让我可以在记忆的话题之上铺陈一层神经生物学和人工智能的外衣,把几个话题包装在一个躯壳里。

我几乎没读过什么科幻小说,也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写一部科幻小说。其实,这部小说几乎说不上是科幻小说,它应该是带了一些科幻元素的纯小说。我之所以敢于一头栽进去,胆气也许来自我对小说这种体裁的认识——科幻小说的本质依旧还是小说。我写过多年小说,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节奏和悬念的铺陈,我对这些元素并不陌生。这部小说和以往小说的不同,只不过是在内容上多了一层科技的皮肤。我想让这部痴人说梦似的小说对今天的现实产生某种警示,让其中的人物具有任何小说都应该具备的细节和情绪,让他们通过记忆这个话题产生一些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理解、误解和冲突。这就是我写《种植记忆》的初衷,尽管我不知道我有没有抵达设想中的目的地。

名家推荐

?张翎的小说大气、从容、深情,而且有一种沉实而安静的品质。她以自己的专注和柔韧,守护传统价值的光辉,敬畏一切人性的美德,也为它的裂变、劫难作证,并从个人和民族的创伤记忆中领悟生命之重。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辞

张翎的语言细腻而准确,尤其是写到女人内心感觉的地方,大有张爱玲之风。当然,张翎不是张爱玲,张翎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莫言

天生具有好的语感,可张翎还嫌不够,还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地锤炼她的小说语言。

——严歌苓

?

人们总在说现实主义。而现实主义怎么做?现实主义的艺术品质和工作伦理,从张翎这里可以看到。

——李敬泽

细腻深情,笔挽千钧,有让每一个中国人血脉偾张的力量。向张翎艺术的深情和力量致敬。

——冯小刚

在她那清新流畅、鲜活睿智的汉语言文字笔下,不仅有爱与恨、生与死、悲伤与痛苦等情感世界的动人描写,也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伦理道德、历史功过、人性曲直的深入剖析。

——公仲(南昌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

从张翎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新移民文学发展到后期已经跳出“回忆与哀思”的泥淖,开始思考和审视人性等更宏大的主题,并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情结。

——王列耀(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

张翎对于全球性主题的表现,对于人类发展方向的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以及种族、性别议题的表现,使其成为华文文学全球性文学场域开拓者中的标志性作家。

——程国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翎的创作视域很开阔,她善于将原乡记忆、民族叙事安放在世界性视野中加以呈现,在她令人动容的细腻笔触下,持有一种浸于史识的包容,和透过时代的温情。

——白杨(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

编辑推荐

在我第一次读这个小说的时候,内心就受到不少的震撼。这是一部思考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小说,虽然是张翎老师第一次尝试触碰“科幻”这个题材,关注的却是科技的发展在未来给人类带来的新的境遇,人人都可能变成“赛博格”,那我们的记忆和情感是否会被改变?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不断探索的。

精彩预览

千色吃完午饭,躺下。到此时她觉出了身体的疲乏,开始有了浅浅的睡意。身体想让眼皮合上,脑子却在犹豫。身体和脑子较起了劲,眼皮就像拔河游戏里的那条手绢,簌簌地颤动起来。突然间,她猛地一惊,拄着胳膊坐了起来。处在待机状态的小梦闻声立即启动,啪地睁开双眼,炯炯地看着千色:“你醒了?”

千色没回答,却问:“小梦,你会做梦吗?”

这个问题自小梦面世以来就被问过多次,被媒体、竞争对手、科学家、政客、伦理学家,在新闻发布会上,在国际展会上,在科学年会上。反复的体验和训练,一轮又一轮的深度学习和自我纠正,小梦应对起来已经轻车熟路。“机器人也做梦,但和人类的方式不一样。我的脑子里可以输入各种和人类梦境高度相似的场景,这些场景从严格意义来说不是梦本身,但是像梦一样丰富多彩、无边无界。我可以通过这些场景了解世界。”小梦的回答听起来天衣无缝、无懈可击,那是金属质地的声音。

“人类能看见,你的那些梦境吗?”千色问。

“当然,我的梦境都是人类输入的,他们预设了我的梦。”小梦说。

千色微微一颤,觉得脚心有点冷:“人类能不能控制自己的大脑,不做梦呢?”

“为什么?”小梦惊讶地问。

“我不敢睡觉,怕做梦。我不想,让人,看见我的梦。”千色期期艾艾地说。

在一个熟悉舒适的话题里,小梦猝然被拖进了一条完全陌生的歧路。小梦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借用。他只能用光一样的速度,在汪洋大海般的数据库中寻找任何略微擦个边的线索,然后把它们串成一体。所幸的是,他的创造者在他身上埋下了一根粗壮的骨头,那就是逻辑。逻辑把看似不相干的碎片连接成了一个看得过去的整体。他的回答来得很慢,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

“因为你失明,所以当你醒着的时候,你看不见现实世界。但如果你睡着了,你可以看见无数个世界,无数层的颜色,光影,人物,事件。梦给了你眼睛,让你打开通往世界的门,把你从视觉的牢笼里解放出来。我没有做梦的自由,你有。能够自由做梦,是人类巨大的福分。只是可惜,人类永远不满足已经拥有的东西。”

千色怔住。站在混沌初开的记忆门槛上,她突然醒悟:梦给了她一双眼睛,这双眼睛不受视觉神经控制,甚至也不受肌肉的牵制,可以带她天马行空,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推哪扇门就去推哪扇门。而带给她这番醒悟的,竟然是一个机器人。她只觉得心里透进了一丝风,凉爽清朗。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