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植物生命:混合体的形而上学
回到植物!一本颠覆世界观的哲学小书!
ISBN: 9787559882776

出版时间:2025-07-01

定  价:58.00

作  者:(意)埃马努埃莱·科恰 著;傅小敏 译

责  编:刘玲,邢天辉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哲学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哲学/宗教/哲学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字数: 120 (千字)

页数: 240
图书简介

我们很少谈论植物,也忘记了它们的名字。哲学总是忽视它们;甚至生物学也认为它们是生命之树的简单装饰。然而,植物赋予地球生命:它们创造了环绕我们的大气层,它们是我们赖以维生的氧气的源头。

植物体现了生命所能与世界建立的最为密切和基本的联系。本书从叶、根和花的视角出发,来理解世界不是一种简单的物的集合,或包含一切的普遍空间,而是总体的大气、气候,以及一种真正的混合形而上学之所在。

不同于讨论自然和宇宙的思想惯例,埃马努埃莱·科恰将无限小与无限大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重新定义了人类在生命领域中的位置。

作者简介

埃马努埃莱·科恰(Emanuele Coccia),意大利哲学家,现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的规范史和美学。

译者:傅小敏,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候选人,研究领域为当代艺术理论与策展实践,著有《巡礼之年:从巴黎出发》。

图书目录

致谢 001

前言 005

Ⅰ.序幕

1.论植物,或我们世界的起源 003

2.生命领域的延展 006

3.论植物,或有灵的生命 011

4.走向一种自然哲学 016

Ⅱ.叶的理论:世界的大气

5.叶 025

6.提塔利克鱼 030

7.暴露于空气:大气的本体论 037

8.世界的呼吸 058

9.万物寓于万物之中 071

Ⅲ.根的理论:星辰的生命

10.根 081

11.深处,即是星辰 092

Ⅳ.花的理论:理性的形式

12.花 107

13.性即理性 113

Ⅴ.终曲

14.论思辨性自养 123

15.像大气一样 129

注释 133

译后记 203

序言/前言/后记

前言

十四岁到十九岁期间,我就读于意大利中部乡下的一所农业高中,我在那个偏僻的地方学习了一门“真正的手艺”。所以,我没有像我所有的朋友那样,潜心钻研古典语言、文学、历史和数学,而是在青少年时期就翻遍了植物学、植物病理学、农业化学、市场园艺和昆虫学方面的书籍。在这所学校里,植物,及其需求和疾病是全部学业的重点。每天,我都要长时间接触这些从生命之初就与我相去甚远的存在者,这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世界观。此书试图重新唤醒我在那五年内的思考:关于植物的本质、它们的沉默,以及它们对所谓“文化”的显而易见的疏离。

媒体评论

回到动物!回到蘑菇!现在让我们回到植物!这本神奇、诙谐且颇具文学性的作品正是想让我们这些人类读者重新与植物建立联结。当然,也正因为植物,我们被重新调转向太阳。哲学又重新动起来了,但这次不是向前,而是向下,为思想的根基赋予了焕然一新的涵义。

——布鲁诺·拉图尔

人类活动已然对大气成分造成了实质性改变,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存在性问题。值此之际,生命是互相依存的,这一洞见为我们思考人类世中的生存与应对提供了尤为切题且动人的角度。

——《国家》杂志

编辑推荐

我一直想攒一套新世纪大众哲学的丛书,想达到的效果是每读完一本都能增加一条感知世界的触角(好像有点克系了……),《植物生命》就是这套东西的第一本。如标题所示,这是一本从形而上学角度理解植物的书。想象一下你从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挣脱出来,一半的身体努力向地里钻,去感受地球的脉搏,另一半的身体拥抱着太阳、从这个大火球当中汲取能量。你立于大地之上,把自己暴露给一切,在你身边有无数奔跑、跳跃、飞翔、遨游的生命,它们都在贪婪地吞吐者你的气息——如果你是这样的生命,你会对世界有怎样的理解?这本小书想聊的就是这件事。

多说两句学理上的东西呢,作者科恰的问题意识显然是从海德格尔、拉图尔延续下来的,但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也完全没问题,毕竟我也不是很熟拉图尔(摊手),希望这本小书能让你有所收获,如果还能有乐趣就更好了~

精彩预览

像大气一样

哲学的出现不应被视作一劳永逸的历史事件。哲学不仅是一门学科,可以通过在空间和时间中普遍共享的对象、方法、问题和目的被辨识出来;哲学还是一种大气条件,可以在任何地点、时刻突然出现。它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支配人类的认识,但也可以骤然消失,其原因往往是神秘的,就像和煦春光或狂风暴雨也会突然消散一样。……

如果说我们不可能把哲学还原为一个特定对象,还原为一个“同质”且单一的研究领域,那是因为哲学无处不在。哲学与其他形式的知识(如物理、文学、计算机科学、艺术)远非互相对立的,哲学与可知者和可命名者的边界相吻合。没有什么事物原本就是哲学的,任何事物——包括那些不存在也永远不会存在的事物——都可以且必须成为哲学探究的对象。

同样,严格意义上讲,我们也不可能在一本哲学著作和另一本哲学著作之间辨认出什么风格上的连续性。纵观从论文到格言,从短篇故事到数学公式。根据习惯,所有符号形式事实上都是哲学的,也没有哪种形式有权宣称自己更能抵达真理,也没有哪种文体会比另一种更适用于哲学。当代学术界盲目崇拜那些充斥脚注的论文所用的含混的沃拉普克语,但从上述视角看来,这种崇拜没有任何理由。一部电影、一尊雕塑、一首流行歌曲,乃至于一块鹅卵石、一片云、一朵菌菇,它们都可以是哲学的,其哲学强度不亚于一篇地质学论文、《纯粹理性批判》或者花花公子假装漫不经心说出的一句谚语。

归根结底,我们不可能提炼出某种独有的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极度强烈地热爱知识,对认识的所有形式和对象抱有一种狂野、原始和不屈不挠的激情。哲学受到爱欲之神厄洛斯(éros)的绝对控制,而厄洛斯恰恰是所有神灵中最粗野、最无视规训(indiscipliné)的一位。哲学永远不能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e):当人类意识到不可历史,哲学实践过所有可用的文学体裁,从小说到诗歌能存在任何学科,无论是道德学科还是认识论学科之后,人类知识反而成了哲学。假如我们认可与之相反的情况,把哲学跟一系列已经僵化的问题联系起来,或者把哲学跟哲学本身特有的那些问题联系起来,那就意味着要将哲学与某种经院式教条混为一谈。1 这便是为何我们永远无法在档案中找到这样一种观念:它体现了所有传统的分裂点,体现了所有学科内部使某个具体的知识成为范式和范例的克里纳门。它是与苏格拉底式无定所(atopie)相对的一种理想:哲学思想并非无处栖身,而是无处不在。就像大气一样。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