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骈文研究(第8卷):第1、2辑
权威的骈文研究学术集刊。
ISBN: 9787559882851

出版时间:2025-07-01

定  价:80.00

作  者:莫道才 主编

责  编:周莉娟,邓进升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文学理论

读者对象: 文化研究者

上架建议: 文学/文学理论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642 (千字)

页数: 508
图书简介

《骈文研究》收录关于骈文这一中国传统文学体裁的优秀研究成果,每年出版1卷(分2册),此为第8卷。下设骈文研究笔谈、骈文理论与骈文史、域外骈文研究、骈文叙录、骈文文献史料、读书札记、骈文研究新视野等栏目,共收录41篇论文。内容涉及骈文研究的范式和理论、骈文文体发展与应用、骈文与骈文家个案研究等问题。反映了骈文研究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骈文研究者提供了学术前沿信息。《骈文研究》于2022年被评定为AMI综合评价集刊入库期刊,在学术界有了重要影响,是海内外骈文研究学界交流的学术平台。

作者简介

莫道才,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广西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主任,中国骈文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骈文史论。

图书目录

第一辑

目录

骈文研究笔谈

认识和研究骈文必须深入探讨了解“古文” 孙昌武

望今制奇,参古定法 钟涛

清代骈散之争与桐城派的嬗变 汪孔丰

骈文理论与骈文史

古代艺术理论骈偶化表达刍议 杨旭辉

古代文章文体分类名称的变化:从功能到形式 莫山洪

论诔体的功能转型与魏晋诔文的骈俪化驱动 汪妍青

王褒文的骈语及其骈文史意义 龙文玲 廖是竞

初唐四杰骈文与《易》学 韦异才

“粤西儒宗”郑献甫骈体序文初论 覃雪娟

李审言《学制斋论文书札》中的骈散论 于景祥

论孙德谦的骈文气韵说 张作栋

论民国骈文专著中的六朝骈文理论 刘涛

域外骈文研究

骈文视域下日本五山禅林《疏》的中国古典受容——绝海中津《蕉坚稿·疏》论考(二) [日]海村惟一 [日]海村佳惟

骈文叙录

《兰陔四六》叙录 王正刚

《四六菁华》叙录 郑永辉

《棕亭骈体文钞》叙录 郭心怡

骈文文献史料

骈文在历史上之变迁 李培林 撰 李勇 整理

谈美术文的组织———骈文四六风趣不同 金受申 撰 李梦怡 整理

读书札记

胡天游《石笥山房文集》赵希璜刻本刊刻年代辨 李金松

骈文研究新视野

吴锡麒骈序与浙西词论的构建 何祥荣

宋元骈文批评的文献形态与话语体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宋元骈文批评研究暨资料汇编”结项心得 陶熠 侯体健

2023年骈文研究索引 梁观飞 整理

编后记

稿约

声明

第二辑

目录

骈文理论与骈文史

论韩愈古文骈散“相用”之创造性 熊礼汇

青出于蓝:六朝骈文视域下的杜甫赋创作 王楠 于东新

史书记载对陆贽奏议文经典生成的催化 杨 颖

文体合奏与多元宇宙:李商隐骈文学的今体·古文·辞赋共构 许东海

论四六的唐宋变革 吴 皞

论李刘茶马启中的典故书写 李雅婷

吴锡麒骈文地位的沉浮及成因 岳赟赟

晚明骈文创作反思意识的觉醒——兼论选本视野下闽籍作家骈文的重要地位 郑永辉

清初苏州骈文选家黄始生平及创作考论 孟 伟

域外骈文研究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前期的朝鲜骈文——兼论对乾嘉骈文的接受 权赫子

骈文叙录

《广雅堂骈体文笺注》叙录 梁观飞

《当代骈文类纂》叙录 苏鹏飞、周 慧

骈文文献史料

骈体文之导源及演进 咸撰 莫山洪整理

四六文鉴 [日]千丈实岩撰 蒙显鹏译

读书札记

高步瀛《骈文举要》探析——兼论民国初期骈文讲义编选 李易津

骈文研究新视野

台湾骈文研究名家述评 刘楚荆

骈文研究的新进境——读张明强教授《明清之际骈文研究》 赵 毅 马文博

骈文与诗歌互动关系研究评述 李 飞

新世纪以来骈文研究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莫道才

编后记

稿约

声明

序言/前言/后记

第一辑

编后记

莫道才

《骈文研究》第8卷终于出版了。本卷共2辑,第1辑刊载了22篇文章。骈文研究几十年需要总结经验,这辑推出了“骈文研究笔谈”,刊载的三篇文章都提出要跳出骈文看骈文,多视域研究骈文。孙昌武的《认识和研究骈文必须深入探讨了解“古文”》提醒我们不能孤立地讨论骈文,还必须了解“古文”。钟涛的《望今制奇,参古定法》提出“既要尊体辨体,又要模糊文体界限”;“既要有理论视域,又要善于揣摩文本”;“要重视书写和传播场域的研究”。汪孔丰的《清代骈散之争与桐城派的嬗变》则从个案说明骈散研究不能分割,桐城派“突破传统藩篱,在创作实践上呈现出骈散兼行的鲜明骈散特征,从本质上改变了桐城派文章的创作面貌与审美风格”。“骈文理论与骈文史”栏目刊载了9篇文章。既有宏观的理论研究,也有骈文作家个案的探讨。杨旭辉的《古代艺术理论骈偶化表达刍议》指出:“各艺术门类的经典理论著作,都以骈文写作,这些重要的经典足以纠正世人长期以来形成的‘骈文不宜说理’的误解。”莫山洪的《古代文章文体分类名称的变化:从功能到形式》指出:“名称的变化,体现了人们对文章的关注从外部功能转向文章自身内在的形式特征。”汪妍青的《论诔体的功能转型与魏晋诔文的骈俪化驱动》指出:“魏晋诔文的骈俪化驱动也与累德属性及抒怀致哀功能密切联系。”以上是着重于理论视角的整体阐述。在个案研究方面,龙文玲、廖是竞的《王褒文的骈语及其骈文史意义》提出:“王褒文的骈语在对偶、用典、藻饰及声律四个主要方面继承前人,进一步规范了骈文的体式,创造了四联长联对和长排复句,提高了文章引用语典的比例,创制了大量运用比拟藻饰的精美骈句,并推动早期骈文朝着音律谐美的方向发展。”韦异才的《初唐四杰骈文与〈易〉学》指出,“四杰”在骈文创作中灵活运用《易经》的句式和思想。覃雪娟的《“粤西儒宗”郑献甫骈体序文初论》则研究号称粤西儒宗的郑献甫骈体序文,文章指出:“其在作序的过程中,融合地方文学传统,形成了具有个人风格的书写策略。”此外,个案分析也有骈文理论的探讨,于景祥在《李审言?学制斋论文书札?中的骈散论》指出李审言阐释了以自然为宗的骈文创作宗旨,展现出推崇六朝骈文的倾向,并且对唐代、宋代、清代骈文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评价和分析。张作栋的《论孙德谦的骈文气韵说》指出“孙德谦在谭献、朱一新基础上多方面论述,构建起骈文气韵说。”刘涛的《论民国骈文专著中的六朝骈文理论》则通过民国骈文专著梳理了“民国骈文学家对六朝骈文文体多方位、深层次的观照和体认”。“域外骈文研究”栏目刊载了日本学者海村惟一、海村佳惟的《骈文视域下日本五山禅林〈疏〉的中国古典受容——绝海中津〈蕉坚稿·疏〉论考(二)》,这是本刊第6卷发表同题论文后的续论。本辑“骈文叙录”“骈文文献史料”“读书札记”和“骈文研究新视野”等栏目还有很多好文章,期待读者关注。感谢各位作者的赐稿,共同推进骈文学研究走向新的进程。

担任本刊顾问的谭家健先生、简宗梧先生和担任编委的韩国学者朴禹勋先生,已经仙逝。期以来,他们对本刊及骈文学学科的发展贡献甚巨,本刊特向他们致敬!虽然他们已经不再出现在顾问和编委名单里了,但是他们的贡献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第二辑

编后记

莫道才

《骈文研究》第8卷第2辑刊载了18篇文章。“骈文理论与骈文史”栏目刊载了9篇文章。有宏观的理论研究,更多的是骈文作家个案的探讨,观点新见迭出。熊礼汇的《论韩愈古文骈散“相用”之创造性》指出“厘清韩愈古文创作与骈文的关系,既应注意到他对骈文某些体制特征和章句营造的程式化,以及内竭外侈的文风颇不以为然,也应看到他对骈体作为美文文类之美感质素和修辞技巧的重视,而为了增强古文的文学性,曾从多方面吸纳骈文的艺术经验为其所用。”王楠和于东新的《青出于蓝:六朝骈文视域下的杜甫赋创作》提出:“杜甫赋的六朝风味,既与他继承魏晋南北朝祭祀、咏物文学的题材内容有关,又得益于其注意借鉴‘徐庾体’骈句双行、字谐平仄的文学技巧。杜甫赋作为唐代骈文革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延续着初盛唐时期对于六朝骈文的反思。这具体表现为以散入骈、依韵行文的形式和沉郁顿挫、雄深雅健的风格。”杨颖的《史书记载对陆贽奏议文经典生成的催化》认为“唐代史书记载奏议本事,宋代史书节录其奏议原文,记载其政治效用,反映出后世读者接受之态和其文经久不衰的影响力,催化了陆贽奏议经典性的确立。”许东海的《文体合奏与多元宇宙:李商隐骈文学的今体·古文·辞赋共构》以李商隐的《樊南甲集序》《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及与元结《文编后序》之对读为中心,结合两人相关文学论述及创作,进而探索李商隐骈文学的今体骈俪书写。这种比较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吴皞的《论四六的唐宋变革》揭示了“唐宋之间,四六(礼仪性的文书)在技巧的层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这种变革产生的深层原因其实首先在于唐宋之间选官制度的变化。”李雅婷的《论李刘茶马启中的典故书写》指出“李刘茶马启的独特性在于,他将茶、马典故运用到与茶马官的交往书写中,从事、语典的择取和字句的融裁两方面对茶马启进行了细节上的创新,为后世的用典表现提供了新的思路借鉴。”岳赟赟的《吴锡麒骈文地位的沉浮及成因》指出吴锡麒骈文在历史上的影响和评价沉浮是与不同时期的社会思潮背景有关的。郑永辉的《晚明骈文创作反思意识的觉醒——兼论选本视野下闽籍作家骈文的重要地位》指出“明代骈文自万历后,骈文选家、作家的文体反思意识觉醒,通过重构骈文审美理想、正骈文文体之名、尊骈文之体的方式,试图开辟出一代风貌,而此时明代骈文选本的大量涌现,不仅是晚明人反思后得出的审美范式,更体现了晚明作家对明朝骈文成就的自信。”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孟伟《清初骈文选家黄始生平及创作考论》对骈文选家黄始的生平、交游和骈文创作及其思想做了考述。“域外骈文研究”栏目刊载了权赫子《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前期的朝鲜骈文——兼论对乾嘉骈文的接受》,文章指出“随着明清骈文重‘六朝’风气之东传,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前半叶朝鲜朝骈文文坛出现了新气象、整体创作水平亦达到新高度”。本辑的“骈文叙录”“骈文文献史料”和“读书札记”“骈文研究新视野”等栏目的好文章,不再一一介绍。感谢各位作者的贡献,一起将这个骈文学研究平台办得更好。

编辑推荐

国内首套关于骈文研究的权威集刊,收录了每年学术界关于骈文这一中国传统文学的优秀研究成果。对国内外关于骈文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有较全面的收录和揭示。于2022年被评定为AMI综合评价集刊入库期刊,在学术界有了重要影响。

精彩预览

第一辑

编后记

莫道才

《骈文研究》第8卷终于出版了。本卷共2辑,第1辑刊载了22篇文章。骈文研究几十年需要总结经验,这辑推出了“骈文研究笔谈”,刊载的三篇文章都提出要跳出骈文看骈文,多视域研究骈文。孙昌武的《认识和研究骈文必须深入探讨了解“古文”》提醒我们不能孤立地讨论骈文,还必须了解“古文”。钟涛的《望今制奇,参古定法》提出“既要尊体辨体,又要模糊文体界限”;“既要有理论视域,又要善于揣摩文本”;“要重视书写和传播场域的研究”。汪孔丰的《清代骈散之争与桐城派的嬗变》则从个案说明骈散研究不能分割,桐城派“突破传统藩篱,在创作实践上呈现出骈散兼行的鲜明骈散特征,从本质上改变了桐城派文章的创作面貌与审美风格”。“骈文理论与骈文史”栏目刊载了9篇文章。既有宏观的理论研究,也有骈文作家个案的探讨。杨旭辉的《古代艺术理论骈偶化表达刍议》指出:“各艺术门类的经典理论著作,都以骈文写作,这些重要的经典足以纠正世人长期以来形成的‘骈文不宜说理’的误解。”莫山洪的《古代文章文体分类名称的变化:从功能到形式》指出:“名称的变化,体现了人们对文章的关注从外部功能转向文章自身内在的形式特征。”汪妍青的《论诔体的功能转型与魏晋诔文的骈俪化驱动》指出:“魏晋诔文的骈俪化驱动也与累德属性及抒怀致哀功能密切联系。”以上是着重于理论视角的整体阐述。在个案研究方面,龙文玲、廖是竞的《王褒文的骈语及其骈文史意义》提出:“王褒文的骈语在对偶、用典、藻饰及声律四个主要方面继承前人,进一步规范了骈文的体式,创造了四联长联对和长排复句,提高了文章引用语典的比例,创制了大量运用比拟藻饰的精美骈句,并推动早期骈文朝着音律谐美的方向发展。”韦异才的《初唐四杰骈文与〈易〉学》指出,“四杰”在骈文创作中灵活运用《易经》的句式和思想。覃雪娟的《“粤西儒宗”郑献甫骈体序文初论》则研究号称粤西儒宗的郑献甫骈体序文,文章指出:“其在作序的过程中,融合地方文学传统,形成了具有个人风格的书写策略。”此外,个案分析也有骈文理论的探讨,于景祥在《李审言?学制斋论文书札?中的骈散论》指出李审言阐释了以自然为宗的骈文创作宗旨,展现出推崇六朝骈文的倾向,并且对唐代、宋代、清代骈文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评价和分析。张作栋的《论孙德谦的骈文气韵说》指出“孙德谦在谭献、朱一新基础上多方面论述,构建起骈文气韵说。”刘涛的《论民国骈文专著中的六朝骈文理论》则通过民国骈文专著梳理了“民国骈文学家对六朝骈文文体多方位、深层次的观照和体认”。“域外骈文研究”栏目刊载了日本学者海村惟一、海村佳惟的《骈文视域下日本五山禅林〈疏〉的中国古典受容——绝海中津〈蕉坚稿·疏〉论考(二)》,这是本刊第6卷发表同题论文后的续论。本辑“骈文叙录”“骈文文献史料”“读书札记”和“骈文研究新视野”等栏目还有很多好文章,期待读者关注。感谢各位作者的赐稿,共同推进骈文学研究走向新的进程。

担任本刊顾问的谭家健先生、简宗梧先生和担任编委的韩国学者朴禹勋先生,已经仙逝。期以来,他们对本刊及骈文学学科的发展贡献甚巨,本刊特向他们致敬!虽然他们已经不再出现在顾问和编委名单里了,但是他们的贡献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第二辑

编后记

莫道才

《骈文研究》第8卷第2辑刊载了18篇文章。“骈文理论与骈文史”栏目刊载了9篇文章。有宏观的理论研究,更多的是骈文作家个案的探讨,观点新见迭出。熊礼汇的《论韩愈古文骈散“相用”之创造性》指出“厘清韩愈古文创作与骈文的关系,既应注意到他对骈文某些体制特征和章句营造的程式化,以及内竭外侈的文风颇不以为然,也应看到他对骈体作为美文文类之美感质素和修辞技巧的重视,而为了增强古文的文学性,曾从多方面吸纳骈文的艺术经验为其所用。”王楠和于东新的《青出于蓝:六朝骈文视域下的杜甫赋创作》提出:“杜甫赋的六朝风味,既与他继承魏晋南北朝祭祀、咏物文学的题材内容有关,又得益于其注意借鉴‘徐庾体’骈句双行、字谐平仄的文学技巧。杜甫赋作为唐代骈文革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延续着初盛唐时期对于六朝骈文的反思。这具体表现为以散入骈、依韵行文的形式和沉郁顿挫、雄深雅健的风格。”杨颖的《史书记载对陆贽奏议文经典生成的催化》认为“唐代史书记载奏议本事,宋代史书节录其奏议原文,记载其政治效用,反映出后世读者接受之态和其文经久不衰的影响力,催化了陆贽奏议经典性的确立。”许东海的《文体合奏与多元宇宙:李商隐骈文学的今体·古文·辞赋共构》以李商隐的《樊南甲集序》《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及与元结《文编后序》之对读为中心,结合两人相关文学论述及创作,进而探索李商隐骈文学的今体骈俪书写。这种比较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吴皞的《论四六的唐宋变革》揭示了“唐宋之间,四六(礼仪性的文书)在技巧的层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这种变革产生的深层原因其实首先在于唐宋之间选官制度的变化。”李雅婷的《论李刘茶马启中的典故书写》指出“李刘茶马启的独特性在于,他将茶、马典故运用到与茶马官的交往书写中,从事、语典的择取和字句的融裁两方面对茶马启进行了细节上的创新,为后世的用典表现提供了新的思路借鉴。”岳赟赟的《吴锡麒骈文地位的沉浮及成因》指出吴锡麒骈文在历史上的影响和评价沉浮是与不同时期的社会思潮背景有关的。郑永辉的《晚明骈文创作反思意识的觉醒——兼论选本视野下闽籍作家骈文的重要地位》指出“明代骈文自万历后,骈文选家、作家的文体反思意识觉醒,通过重构骈文审美理想、正骈文文体之名、尊骈文之体的方式,试图开辟出一代风貌,而此时明代骈文选本的大量涌现,不仅是晚明人反思后得出的审美范式,更体现了晚明作家对明朝骈文成就的自信。”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孟伟《清初骈文选家黄始生平及创作考论》对骈文选家黄始的生平、交游和骈文创作及其思想做了考述。“域外骈文研究”栏目刊载了权赫子《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前期的朝鲜骈文——兼论对乾嘉骈文的接受》,文章指出“随着明清骈文重‘六朝’风气之东传,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前半叶朝鲜朝骈文文坛出现了新气象、整体创作水平亦达到新高度”。本辑的“骈文叙录”“骈文文献史料”和“读书札记”“骈文研究新视野”等栏目的好文章,不再一一介绍。感谢各位作者的贡献,一起将这个骈文学研究平台办得更好。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