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珍稀专刊特刊增刊纪念号汇编》共收集整理民国时期珍稀专刊、特刊、增刊、纪念号370余种,按增刊纪念号卷、特刊卷、专刊卷分别出版,全套共计223册。这批期刊的出版地涵盖全国各个省市,刊物门类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医药、宗教等诸多领域。“专刊”卷所收集的期刊,如《东方杂志》1933年第一期的《“新年的梦想”专号》,《文学》杂志1937年第一期的《新诗专号》,《论语》杂志当中的《鬼故事专号》《家的专号》《癖好专号》《灯的专号》,《青年界》杂志的《朱湘纪念专号》等,阅读与保存价值都极高。
《民国教育期刊特殊号汇编(繁体、影印、全46册)》编写组由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各地图书馆,并邀请各地区专家及收藏家数十位,建立珍稀专刊特刊纪念号名录,采取抢救措施,精心选编,以影印方式出版,旨在保护传承民国时期重要文献,为更多学者提供广泛的研究和参考资料。
第一册目录
安徽卷
第四届华中运动会特刊
北京卷
清华周刊十周年纪念增刊
清华周刊十五周纪念增刊(一)
第二册目录
清华周刊十五周纪念增刊(二)
反抗八国最后通牒段氏惨杀爱国同胞特刊
济案特刊(第一至三期)
第三册目录
抗日特刊(第一期)
国立北平大学学报法学专刊(第一期)
第四册目录
国立北平大学学报法学专刊(第二期)
国立北平大学学报法学专刊(第三、四期)(一)
第五册目录
国立北平大学学报法学专刊(第三、四期)(二)
国立北平大学学报法学专刊(第五期)
第六册目录
国立北平大学学报法学专刊(第六至七期)
北平市学生联合会绥远劳军团专刊
重庆卷
五月专刊
七大杂志联合特刊 国民精神总动员
第七册目录
中央警官学校二、三、四周年纪念特刊
正阳法学院二周年纪念专刊
广东卷
国立中山大学讨论号
国立中山大学农科学院专刊(第一号)
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专刊(第二号)
第八册目录
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专刊(第一期)
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专刊(第二期)(一)
第九册目录
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专刊(第二期)(二)
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专刊(第三期)(一)
第十册目录
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专刊(第三期)(二)
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专刊(第四期)
第十一册目录
东莞博物图书馆特刊
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历史学部史学专刊(第一卷第一期)
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历史学部史学专刊(第一卷第二期)(一)
第十二册目录
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历史学部史学专刊(第一卷第二期)(二)
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历史学部史学专刊(第一卷第三期)
第十三册目录
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历史学部史学专刊(第一卷第四期至第二卷第一期)
第十四册目录
语言文学专刊(第一卷第一至二期)
第十五册目录
语言文学专刊(第一卷第二至四期)
第十六册目录
语言文学专刊(第二卷第一期)
广西卷
六学术团体联合年会特刊
逸仙中学元旦特刊
邕宁县立国民中学成立十一周年纪念特刊
邕中校庆特刊
防城县立中学十八周年校庆特刊
南高四二周年校诞纪念特刊
邕宁县立第四中学庆祝新校舍落成展览会特刊
第十七册目录
贵州卷
复校纪念特刊
河北卷
国立唐山工学院四十二周年纪念特刊
河南卷
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二十九周年纪念特刊
河南教育日报复活二周年纪念特刊(一)
第十八册目录
河南教育日报复活二周年纪念特刊(二)
第十九册目录
河南省立开封师范卅周纪念刊
中原民教特刊
湖北卷
教育丛报 武高十周纪念号(第二卷第一、二期合刊)
第二十册目录
国立武汉大学第二届毕业纪念刊
武昌中华大学二十周年纪念特刊
巴东旅省学会周年纪念刊
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院庆纪念特刊
第二十一册目录
道德专刊(第一集第一至十二期、第二集第一至七期)
第二十二册目录
道德专刊(第二集第八至十二期、第三集第一至七期)
湖南卷
邵中六班毕业特刊
借读同学会纪念刊(一)
第二十三册目录
借读同学会纪念刊(二)
抗日专号
兑泽卅周特刊
湖南平江私立启明女学校三十周年纪念册
湖南省立民众教育馆廿六周年纪念特刊
教育专刊
岳北旅省学生抗敌专号
妙中三十年双十节祝捷纪念特刊
湖南大麓中学校抗日救国特刊
第二十四册目录
江苏卷
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专刊(第一至三号、第五至七号)
第二十五册目录
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专刊(第八号)
教育部化学讨论会专刊(一)
第二十六册目录
教育部化学讨论会专刊(二)
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周年纪念特刊(一)
第二十七册目录
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周年纪念特刊(二)
中山文化教育馆成立二周年新馆落成纪念刊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第四届年会专刊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第五届年会特刊
第二十八册目录
中国卫生教育社第一届年会特刊
江西卷
私立江西法政专门学校二十周年纪念特刊
第二十九册目录
江西省审查训育主任公民教员资格委员会特刊
教师节特刊
江西省农业院专刊(第二至四、九号)
国民精神总动员特刊
江夏特刊(第一期)
第三十册目录
山东卷
山东潍县广文中学五十周年纪念特刊
武训先生九七诞辰纪念册(附本校概览)(一)
第三十一册目录
武训先生九七诞辰纪念册(附本校概览)(二)
山西卷
太原日报三周年山西书局一周年联合纪念册
第三十二册目录
陕西卷
师大卅八周年纪念专刊
民众周刊(第二十二期至二十八期)
安康中学五周年纪念特刊
安中八周年纪念特刊
汉兴中学成立一周年纪念特刊
上海卷
国学专刊(第一卷第一至三期)
第三十三册目录
国学专刊(第一卷第四期)
上海法政学院抗日救国会抗日特刊
抗日救国特刊
中联特刊
全国运动会专刊
第三十四册目录
上海卷
寰球特刊
大夏大学校庆特刊 二十二周年纪念
四川卷
华大学潮特刊
抗日特刊(创刊号)
内江教育特刊
第三十五册目录
师大广西同学特刊
三台县孔诞纪念特刊(附纪念关岳诗文词标语)
万县县立民众教育总馆第一周年纪念
第三十六册目录
成属联立中学校卅周年纪念特刊
高琦十周年纪念特刊
高琦初级中学第十七周年立校纪念刊
高琦初级中学第十八周年立校纪念刊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分校开学典礼纪念特刊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分校第一期学员毕业纪念特刊
江津县立初级中学校三十周年纪念刊
第三十七册目录
成都市第四届儿童节纪念特刊
四川省会民国二十七年儿童节纪念会特刊
成都市民众读书会成立第三周年纪念特刊
六三纪念特刊
四川省立南城小学三十周年纪念刊
内师十五周年纪念特刊
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专刊(乙种第一至二册)
第三十八册目录
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专刊(乙种第三册、甲种第一号)
国立四川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气象测候所十周年纪念特刊
四川省立成都女子师范学校四十周年纪念刊
甫澄中学校外同学会为庆祝母校成立五周年纪念特刊
士声 廿周年六三校庆纪念专号(创刊号)
四川省立绵阳师范学校成立五周年纪念特刊
第三十九册目录
四川卷
杨秀夫先生任教川大十五周年纪念特刊
广安县留外学会周年纪念刊
国立四川大学十六周年校庆纪念特刊
国立四川大学十七周年校庆纪念特刊
国立四川大学工学院成立周年纪念特刊
云南卷
东陆大学特刊
东大特刊 对日问题专号(第一至四期)
第四十册目录
东大特刊 对日问题专号(第五至八期)
东大月刊(第九期)
云南省立东陆大学校刊第六届毕业纪念号
云南省立一师周刊二十七周年纪念号(第三十二期)
第四十一册目录
云南会计学会学术研究专刊(第一期)
和顺崇新会周年纪念刊
和顺崇新会第九周年纪念刊
云大特刊
和顺图书馆十周年纪念刊(一)
第四十二册目录
和顺图书馆十周年纪念刊(二)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川康科学考察团展览会特刊
民国三十七年云南教育行政会议特刊
台湾卷
台湾省学术企业联合会议专刊
第四十三册目录
天津卷
民众特刊(第一至九集)
国文学会特刊(创刊号)
第四十四册目录
国文学会特刊(第二号至三号)
旅津广东学校廿六周年校庆专刊
浙江卷
浙江省农立业学校十周纪念刊
弘道二十周纪念刊(一)
第四十五册目录
弘道二十周纪念刊(二)
弘道女中丁丑级纪念刊
浙江省立杭州女子中学五周纪念刊(一)
第四十六册目录
浙江省立杭州女子中学五周纪念刊(二)
浙江省立杭州中学毕业纪念刊
新加坡卷
中正校刊 二周年纪念号(第一期)
后觉公学纪念刊
出版说明
中国古无期刊,有之,则自晚清始,而又大备于民国,甚至骎骎乎书籍之上,成为近代社会交流的中心媒介。期刊,顾名思义,按期而刊,共时而又连续,构建了有别于书籍的社会性特征。期刊在晚清民国激荡的社会潮流中,始终承担着“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的作用。近代以来的各类期刊,有的充当旗手,有的派作推手,有的领衔主角,有的分饰配角,投身时代潮流,与时代共起伏。
我们今天整理出版的《民国教育期刊特殊号汇编》,就是民国期刊中的一股劲流。期刊特殊号可分专刊、特刊、增刊、纪念号四种,是以某项内容为中心而编成的,专门报导、论述、研究某一主题的某期报刊,具有主题特定、内容特别的鲜明特征。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近代期刊在出版模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各类“专”“特”“增”“纪”的大量采用,即其中最醒目的一个变化。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几乎无一遗漏地被期刊特殊号所记载,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相对于普通期刊的“杂”与“广”,期刊特殊号以其“特”与“专”为期刊的文献性提供了别样的助力。
《民国教育期刊特殊号汇编》收集整理民国时期(一九二一至一九四九)教育领域珍稀专刊、特刊、增刊、纪念号一百二十一种,编为四十六册,其地域范围涵盖全国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外附新加坡两种)。全书体例,一是以省、市、自治区之地域为划分,并按首字字母排序;二是同地域内,以时间排列次序;三是同一类的刊物,以现存首期的发布时间为断;四是同一刊物不同版本,以首版年月为据;五是著录时间,具体到某年。
民国教育期刊特殊号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是特别集中于上海、北京、江苏、四川等地区——它们是中国近代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具体说来,上海是因地利之便而得风气之先,为教育期刊特殊号发展的翘楚。上海是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创办报刊最早的地区,是近代中国经贸、文化中心,国际交往的窗口。上海开辟租界较早,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出版活动。而北京则是北洋政府中央机构所在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因此,在一九一二至一九二七年间,北京地区的教育期刊特殊号刊发数量直线上升,成为全国相关领域的领头羊。在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间,因国民政府以南京为首都,江苏又继北京之后成为教育期刊特殊号分布的重心。一九三七年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政府首脑机构搬至重庆,大批文化机构南迁,于是,四川的教育期刊特殊号数量大增,并带动了中南部区域期刊的发展。但从区域分布的整体来看,教育期刊特殊号的数量,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呈阶梯状下降的,其分布重心随政治中心的转移屡有变迁。
教育期刊特殊号的主办机构也很有时代特色,主要集中于学校、教育团体、学会(协会)、研究院、书局和编辑社等部门,而以学校最为突出。这一时期具有独特校园文化的小学、中学、大学创办的校报、校刊及校友会刊物(如《清华周刊十周年纪念增刊》《国立北平大学学报法学专刊》),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包括校训、课程设置、师生论文、学术探讨等,多方位、立体化地描绘了中国近代史上各级院校的办学状况、学生风貌、学术动态以及教学方法,是研究近代教育情况的一手资料。再加上同区域其他机构的教育期刊特殊号,分区而划,因类而别,辐辏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个地域的教育信息网络,聚合了相当多的教育人物、实践与事件,譬如为数不少的“复活”“复校”特刊(如《河南教育日报复活二周年纪念特刊》《复校纪念特刊》),就是特定时代留下的鲜明印记。还有教育部门的宣传发布、研究院的专题研究、图书馆的专门活动等等,凸显出各个时期期刊出版的不同主题,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氛围,兼具资料性与可读性。
教育期刊特殊号的现代化,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借助于群体互动而实现。教育期刊将期刊主办者的教育和经营理念、作者的教育思想和读者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是有效推进教育发展的组织工具。教育期刊主办群体在推进教育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也反映出教育期刊发展的动力特征。那些为启蒙思想,为动员民众的期刊特殊号(如《国民精神总动员特刊》《湖南大麓中学校抗日救国特刊》),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类型,试图通过从上到下的鼓动与宣传,建立一个与主流社会、时代主题看齐的知识、观念和思想世界,并据之作为教育行动的指南。积极与主动,是这一类期刊特殊号的性格共相;导向和引领,是这一类期刊特殊号的心态共相;唤醒与号召,是这一类期刊特殊号的实践共相。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看到,还有为数更多、范围更广的面向大众的几类期刊特殊号。首先是各种学术文化机构为了搭建学术平台办的学术刊物,如《语言文学专刊》《国文学会特刊》;其次是各种同学会、同乡会刊物为了联络学缘和地缘办的刊物,如《借读同学会纪念刊》《师大广西同学特刊》;再次是各种行业或协会为了方便行业交流办的刊物,如《云南会计学会学术研究专刊》《巴东旅省学会周年纪念刊》;还有一些针对特定的机构和人群,如图书馆刊物、儿童节刊物和教师节刊物等,它们都通过连续的出版与不断的发行,构建了或全国或地方,或行业或团体,或显性或隐性的水平状而又多层级的社会“交流圈”,以媒介的方式,重塑和整合了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参与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转型。
百年之前,中国第一份教育专业期刊《教育世界》,以“列雄竞争之世,欲图自存”为抱负,希望推动尚处于“幼稚时代”的中国教育。百年之后,随着中国教育日益走向世界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期刊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机遇。相信《民国教育期刊特殊号》的影印出版,可为当代中国教育期刊繁荣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北京文献出版中心
二〇二一年八月
专刊、特刊、增刊、纪念号中的民国教育图景
无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