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是一本兼具社会学、民俗学史料和文献研究价值的怀乡思故之作,是作者朱学东对江南故乡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和场景的记录和回忆。该书以散文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江南水乡的饮食、习俗、风土、物产、生产生活等,使江南质朴的乡间文化跃然纸上,为读者开启追寻故园文化之旅。
朱学东,男,1967年生,江苏武进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曾任大学教师、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董事、《南风窗》杂志总编辑、《中国周刊》总编辑、新京报传媒研究院副院长等。 著有《江南旧闻录:故乡风物长》《江南旧闻录:故乡的味道》《黄金般的天空—我的读书笔记》等作品。
燕笋之思?003
糟 扣 肉?008
猪 吊 筋?012
…………
故乡的糖圆?061
青蒜烧咸鱼?064
蚕豆,美味全在简单?068
“进 家”?075
谢宅子子?079
请 圈 头?082
…………
乌 米 饭?110
端阳忆旧?114
毛脚女婿“张端阳”?119
故乡的河,只在记忆中流淌?125
故乡的烂泥路?131
碧水青天是故乡?136
…………
故乡的雾?164
落雪狗欢喜?167
秋收之后,江南故乡原野图景?171
钓 田 鸡?177
搓 草 绳?182
战备沟边?186
种 蚕 豆?190
…………
一把草秸里的中国?290
扳 麻 雀
——“落雪天捕雀”系列1?295
掏 麻 雀
——“落雪天捕雀”系列2?299
赶 麻 雀
——“落雪天捕雀”系列3?303
油 树?309
蠓 素 子?313
百脚猪草?317
八角茅藜?321
白 乌 龟?325
…………
嘉 庆 子?401
鯚鱼记忆?405
忝占鳌头的鳊鱼?409
鳑 鲏 鱼?413
痴 虎 鱼?418
代跋: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安泰俄斯?423
每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的故知[
本文原刊发于《中国青年》杂志,2016年曾被江苏省多个城市作为高考模拟试卷阅读理解试题,包括笔者的母校江苏省前黄中学。
]
玫瑰颤动,恍若昔日;恍若
昔日,骄傲的百合随风摇曳;
每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故知。
——魏尔伦《三年之后》
我离开故乡已经进入第三十一个年头了。但我每年春节都要回家。
每一年回家,我都会耳闻目睹故乡新的变化和新的进步。但我对故乡的新貌,却一直有着一种心理上的不适。不是我不欢迎故乡的新变化,每个人,哪怕是最守旧的人,都会欢迎向上的新变化,希望生活变得更加富裕安康。这是故乡祖祖辈辈人代代相传的期盼。
只是,如今故乡的这种新变化,太过彻底了。熟悉的生活场景不见了。河道填埋的填埋,污染的污染,空气里还常常飘荡着异味;肥沃的土地上不再种植熟悉的水稻、小麦,而是“种上”了厂房和纵横交错的水泥公路;鸦雀争鸣、鸡犬相闻的生活,被隆隆的机器声和汽车声盖过……繁华热闹是故乡的新生活。“格式化”,我曾经借用这样一个词来描述故乡的这种新变化。格式化意味着清零,与旧生活割袍断义,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故乡对新生活的向往,就像三十余年前,我为了摆脱乡下贫困且艰难的生活,发愤读书考大学的心情一样。为的是逃离旧生活的轨迹。但是,当我真的逃离故乡,远走他乡,学习、工作、生活多年之后,我才明白,物理形态的故乡可以发生格式化似的改变,上班下班灯红酒绿的生活状态也可以迥异于故乡的兄弟姐妹,但是,关于故乡,关于成长的记忆,关于亲人间的嘘寒问暖,却是永远无法被格式化掉的。
年岁渐长,关于故乡的旧时景象却越来越清晰,眼睛睁闭之间,关于故乡的记忆,就像电影一般回放,不会有一丝岁月的窒碍。于是,有了我笔下源源不断的江南旧闻,为自己,也为父母兄弟及故乡的朋友们,重构了关于旧故乡的集体记忆。
“你怎么会把故乡旧事记得那么清晰?”许多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我想起故乡,想起远在故乡的父母兄弟的时候,这些影像就如大河奔腾,汹涌而至。这就是故乡。故乡的大地有一种特别的神性,无论是希腊神话里赋予大力神安泰力量的大地母亲,还是荷尔德林对故乡的叙说,就像里尔克《民歌》里那土豆地里的呓语,都讲述过故乡大地的神性……于我而言,这块大地同样也曾赋予我力量,赋予我温暖和安全。这也是我每年春节都想方设法拖家带口挤上拥挤的南行列车或飞机,回家过年的动力所在。
虽然如今沟通方便,亲友间电话、邮件、短信、微信,甚至视频交流,同样可以表达真挚的情意,但这一切只是偷懒人的拜访,永远无法取代自小打闹一起长大的兄弟间推杯换盏里的亲情,永远无法取代年老力衰的父母看自己孩子时透着笑意和爱意的眼光——我们是在这样熟悉而温暖的眼光下长大成人的。
亲人间的相聚,不是虚头巴脑的客套,而是一种真切的相互确认:我们是亲人,我们在一起,哪怕平时为了生计我们天各一方,但该回家的时候,我们都会回家。回家才是我们的价值判断,与生活困顿或富裕没有关系。
故乡的变化依然在继续,新的家园让我感到陌生,熟悉的场景正在快速消失。我们与故乡的纽带正在被一丝丝割断。每年春节,我都会在故乡的大地上徒步漫行,努力追寻那些曾经熟悉的场景,触摸已经陌生的世界。虽然许多东西消失了,许多场景改变了,但那熟悉的乡音,熟悉的绿植,熟悉的鸟鸣,依然顽强地阻击着最后变化的到来:
一切都似曾相识,甚至擦肩而过的问候
也充满情谊,每一张笑靥都充满亲缘。
——荷尔德林《归乡——致亲人》
所谓对生身之地的感觉,无论古今中外,普天之下,莫不如此吧!但是,得有家可归。我不在乎千篇一律的新故乡,那林立的高楼厂房对我无足轻重。我只在乎故乡除了有可以依恋的亲人,可以归巢的祖居,可以凭吊的祖坟,还有清澈的河流,高远的天空,还有那些榉树、翠竹、白头翁、黄雀……
每一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的故知!
没有了这一切,就再也不会有乡愁。
朱学东
2016年1月31日
少年时,故乡秋收后还未翻耕种麦的原野,像色泽鲜艳的图画,在记忆中开始回放。秋收前故乡的田野,是金黄和翠绿镶嵌在一起的巨画,金黄的是稻子,翠绿的是杂树竹园。这巨画是自然、是岁月、是时令、是农人的劳作共同创作的。秋收之后,这巨画换了另一番图景。画中翠绿依然,只是金黄已逝。而金黄从画面上消失,意味着故乡秋天已近尾声。
——《秋收之后,江南故乡原野图景》
大雪过后,把晒场上的雪扫开一块筛子大小的地方,露出地面,地面有些干湿,撒上一些稻壳或砻糠,或者一些稻草屑,然后找根小棍子,通常是竹枝,支起一面筛子来。棍子上系上一根草绳,远远地拉进屋里,人就躲在半掩的门后,死死盯着筛子,坐等麻雀入筛。
——《扳麻雀——“落雪天捕雀”系列1》
颠船和翻船的乐趣,是夏天嬉水时玩船的极致。所谓颠船,就是几个小男孩,或光屁股,或穿着裤衩,爬上河中心的河泥船,或坐或蹲或站。坐蹲之人,皆双手扶着两边的船舷;站着的人,通常下盘比较稳扎,则双腿分开;若是站船舱,脚撑舱边底;若站船头尾,则脚撑船舷,然后有节奏地使劲晃悠。平静的河水瞬间刮起了大浪,就着波浪,船晃悠的幅度越来越大,波浪把水打进了船舱,先是船头、船尾站着的人一头跌进了水里,接着是隔板上或舱里蹲着的人,纷纷落水。落水的人,便围着船四周,齐心协力,把河泥船掀翻,顽强坐着的人,如果没有及时跳水,往往会被覆在舱底水中,只好钻出来。
——《河泥船上的童年》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