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世界之中
ISBN: 9787559879530

出版时间:2025-03-01

定  价:79.00

作  者:张笑宇 著

责  编:郑伟
读者对象: 大众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字数: 274 (千字)

页数: 384
纸质书购买: 当当
图书简介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中国”这个词可以无比熟悉,也可以感到陌生。因为中国的幅员太辽阔,历史太悠久,多元一体的丰富性太五彩缤纷,而每一次盛世和每一次剧变中,中原、边疆乃至欧亚大陆的古老民族都曾扮演过关键性角色。你能否想象,“中国”这一名字的由来,乃是因为这片土地曾是科技最先进的地方?你能否想象,秦制或许与波斯和匈奴都有巨大关联?你能否想象,丝绸之路的主角之一可能是默默无闻的粟特人?你能否想象,华人也曾在南洋建立起共和国?从中国的远古时代到清末,本书摘取了十个鲜为人知又影响深远的历史片段,希望向读者呈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是被世界多元力量共同塑造之中国。本书视野宏大,视角独特,观点精奇,论述得当,并将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考古学等众多理论融会贯通,纵横上下五千年,为我们展示了许多曾被忽略又不得不叹为观止的历史画面。

作者简介

张笑宇,山东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世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研究员,兼任宽资本产业研究顾问、腾讯腾云智库成员。著有“文明三部曲”(《技术与文明》《商贸与文明》《产业与文明》)。2021年第一届亚洲图书奖得主(《技术与文明》),是中国大陆知识界第五位,也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为什么叫中国

第二章 秦始皇崇拜亚历山大大帝吗?

第三章 道教是一种“弥赛亚”宗教?

第四章 匈汉原来是一家

第五章 慕容复的真正仇家是高句丽

第六章 粟特人与唐帝国的历史转向

第七章 阿拉伯商人与宋代的财政国家进程

第八章 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

第九章 海外华人也曾“走向共和”?

第十章 孙中山的老师主张建立现代财政国家

结语 “我们是谁”与“我们本可以”

媒体评论

另类中国史的一部杰作。其独特之处一是从全球文明看中国,二是方法上大胆想象、小心求证。并非叙述中华历史文明的主流、但却揭示了一些“本可以”的其他可能性。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何怀宏

这里的故事,或许关乎我们这个文明的一种可能;农耕中原与游牧北方,编户赋役与商贸财政,当中国历史中的往复与博弈被置于世界之中时,仿佛一切又有了新的解读。弘阔精深的视野,真诚坦荡的笔触,十段鲜为人知的记忆,唤起了一个文明的自我认同与自我觉醒。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 刘擎

这是一部有关“可能性”的著作。一个人群对自己历史的叙述,之所以永无止境,盖因它的延长线上,存在无数种可能性。笑宇的书,呈现出中国历史丰富的“可能性”。

这是一部颠覆性、因而必将引发热议的作品。“颠覆性”绝非修辞,是作品讲述的十个“超级事实”的自然结果。

这是一部极具想象力的作品。它融史实、史功、识见、想象力于一体,试图勾勒出:中国本是世界中的存在、且不断变动这一基本事实。

——万圣书园老板 刘苏里

笑宇兄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文明的许多种可能性。是的,中国,远比我们以为的更大、更丰富、更有弹性。

——得到APP创始人 罗振宇

我对张笑宇的评价一向是“偏执的深刻”。他的思考很深刻,但往往又很偏执,经常会一直推进到我未必同意的结论。我对他的研究都会认真关注,因为这种“偏执的深刻”能够打开一种新的思考格局,即便我不同意他的结论,也会逼迫着我对既有观点重做反思。《世界之中》又给了我类似的阅读体验。

——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施展

张笑宇博士的这本新书,深得胡适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真谛,以大胆的想象结合细密的颗粒度,展示了全球文明大联动下的中国大历史,秦始皇的专制来自波斯帝国、亚历山大的希腊化东扩到华夏西北地区?你尽管将信将疑,但本书独辟蹊径的叙述,的确为遥远的历史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历史需要想象,想象方有生命。

——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许纪霖

编辑推荐

★中原文明与世界互动视角下的中华大历史;一部特别视角的五千年发展史

——这是一部关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史。从尧舜时代到清末民初,揭示我们成长历程中的伟大、神奇、彷徨与遗憾。

——这是一次关于中外交融的深刻思考。古代的我们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隔离于世界。欧亚大草原、云贵高原、东海、南洋都是我们联通世界的桥梁。世界从未离开过我们的历史,只是我们很容易忽略它。把世界还给中国,才会在世界向我们袭来时,从容自信。

★秦制国家与财政国家的成长博弈。

——秦制国家的特点:土地国有、编户制度、农业税收为主、服徭役兵役。汉与匈奴,唐与高句丽、中亚,在地缘政治引发的冲突中,边疆民族或秦制化,与中原王朝此消彼长,或对中原王朝造成沉重的负担,甚至成为改朝换代的诱因。

——财政国家的特点:非农业税收为主,利用金钱进行资源配置。宋代曾经历非农业税收占财政收入主体的时期,王安石变法、蔡京的财政政策都是宋代财政国家化的重要标志,也积累了大量贵金属。不过,蒙元的征服又造成了中原的贫困。明初,中国又不得不走秦制国家的老路。虽然明后期出现了短暂的资本主义萌芽,但终因全球化的周期变化,遇上白银循环的终结,最终造成了大明的崩溃。

★本书充满想象的张力和惊喜,十段被人忽略的历史,探寻中华文明更多的可能性。

——陶寺因成功测量天象而成为远古东方科技最发达的文明,他们缔造了“中”这个概念,中国由此称为“中国”。

——亚历山大远征,在中亚留下了巴克特里亚,中国开始与希腊文明有了交集,皇帝的神格被确定下来。

——西南地区的古彝族为道教传递了西方宗教的弥赛亚,土生土长的道教也有自己的救世主。

——秦制国家的变化周期造就了两汉与匈奴间的此消彼长。

——因为没有西域小国那样的地缘优势,高句丽成为北朝隋唐在东北亚最大的困扰。

——号称“丝绸之路上的犹太人”的粟特人曾是唐朝重要的军事力量。

——两宋曾是最接近财政国家的时代,终因蒙元的改朝换代而烟消云散。

——一条鞭法得益于地理大发现带来的白银循环,但全球化的周期退潮也给大明带来了崩溃的结局。只可惜,大明的精英既不知道当初他们为什么成功,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败落。

——郑成功、兰芳公司、陈嘉庚,历史上的南洋华人曾在各个时代为祖国作出过卓越贡献。

——孙中山的老师、香港启德机场中的“启”(何启)曾主张建立现代财政国家;而清王朝覆灭的序幕——保路运动,也缘于清末的财政改革。

★打破刻板印象,筛选重构浩瀚史料,还原丰富无限的历史真相。

——我们很多人对很多国家、民族都容易形成刻板印象,但读多了历史,你就会发现,许多刻板印象并不是“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它们形成的时间其实都相当短暂。沧海桑田,世殊事异,谁说是什么就一定是什么?只有那些永远不拥抱变化的民族,才无法甩去他人对其自身最消极的刻板印象。

——史料不会凭空增多,但视角可以随时变换。我们的历史观取得进步,往往不是因为发现了新的史料,而是因为我们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过去。

——如果我们认为中国人长于道德讨论而弱于科技研发,那么这本书会告诉你,中国之所以名为“中国”,就是因为我们曾经是科技最先进的古文明。如果我们认为中国与世隔绝,那么这本书会告诉你,中国从来不曾远离世界,也不可能远离世界。如果我们认为游牧与农耕势不两立,那么这本书会告诉你,从事游牧的中国人对中国历史的塑造,或许比农耕者更深刻。

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的视角越是不同寻常和丰富,我们就越可能接近我们从何而来的真相。

★何怀宏、刘擎、刘苏里、罗振宇、施展、许纪霖特别推荐!

这是一部极具想象力的作品。它融史实、史功、史识、史思于一体,真诚坦荡,唤起了一个文明的自我认同与自我觉醒。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