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影印汇编民国时期嘉陵江流域及其沿线各省、市、县地方的政治沿革、历史文化、地形地貌、水文交通、气候物产、农林渔牧、生态环境等相关的研究资料,以该时期特有的人物史事、嘉陵江水道整治和水陆联运、厂矿企业和工业发展、开发历程和政策、资源调查和研究概况等历史资料文献为主,包括当时的报纸、期刊文献,以及研究报告、专题资料、报刊文章,稀见方志及档案文献。共涉及资料约3万多件,约5.1万页图版,分编为约100册。本辑为第一辑,约20册,可以为学者研究嘉陵江流域,自陕西经甘肃至四川、重庆16万平方千米流域内近代以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史等提供较为丰富的一手文献资料。
易淼,男,1987年出生,湖北监利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4项。
总目录
第一辑·第1册
嘉陵江干流(上)
凤县
两当县
徽县
略阳县
天水市(原天水县)
第一辑·第2册
嘉陵江干流(上)
天水市(原天水县)续
第一辑·第3册
嘉陵江干流(上)
礼县
西和县
康县
成县
宁强县
第一辑·第4册
嘉陵江干流(上)
青川县
广元市利州区(原广元县)
广元市昭化区(原昭化县)
迭部县
舟曲县(原西固县)
陇南市武都区(原武都县)
文县
第一辑·第5册
嘉陵江干流(上)
剑阁县
旺苍县
苍溪县
阆中市(原阆中县)
南部县
第一辑·第6册
嘉陵江干流(上)
仪陇县
营山县
西充县
南充市(原南充县)
第一辑·第7册
嘉陵江干流(上)
南充市(原南充县)续
第一辑·第8册
嘉陵江干流(上)
南充市(原南充县)续
武胜县
第一辑·第9册
涪江流域
松潘县
茂县
九寨沟县(原南坪县)
第一辑·第10册
涪江流域
平武县
北川县
江油市(原江油、彰明两县)
梓潼县
第一辑·第11册
涪江流域
绵阳市(原绵阳县)
第一辑·第12册
涪江流域
绵阳市(原绵阳县)续
绵阳市安州区(原安县)
绵竹市(原绵竹县)
德阳市罗江区(原罗江县)
德阳市旌阳区(原德阳县)
第一辑·第13册
涪江流域
盐亭县
中江县
三台县
第一辑·第14册
涪江流域
三台县(续)
第一辑·第15册
涪江流域
三台县(续)
射洪市(原射洪县)
第一辑·第16册
涪江流域
蓬溪县
遂宁市(原遂宁县)
乐至县
第一辑·第17册
涪江流域
乐至县(续)
安岳县
潼南区(原潼南县)
大足区(原大足县)
铜梁区(原铜梁县)
第一辑·第18册
涪江流域
铜梁区(原铜梁县)续
第一辑·第19册
涪江流域
铜梁区(原铜梁县)续
第一辑·第20册
渠江流域
汉中市南郑区(原南郑县)
第一辑·第21册
渠江流域
汉中市南郑区(原南郑县)续
西乡县
镇巴县
南江县
第一辑·第22册
渠江流域
万源市(原万源县)
城口县
通江县
巴中市(原巴中县)
平昌县
宣汉县
开州区(原开县)
开江县
第一辑·第23册
渠江流域
达州市(原达县)
渠县
蓬安县
梁平区(原梁山县)
第一辑·第24册
渠江流域
梁平区(原梁山县)续
大竹县
岳池县
邻水县
广安市(原广安县)
嘉陵江,长江干流上游左岸的主要支流,全长1345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占长江流域面积的8.9%,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一级支流;流经陕西、甘肃、四川、重庆4省市70余市、县、区,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涪江、渠江、白龙江、西汉水等。
关于嘉陵江的源头(正源),目前尚无定论。传统上认为,嘉陵江有两源:东源陕西省凤县代王山的东峪河和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齐寿乡齐寿山的西汉水。2011年10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确认东源陕西省凤县秦岭代王山为正源。近年还有学者认为嘉陵江发源于甘南碌曲县郎木寺镇若尔盖草原的白龙江,2014年中科院将嘉陵江正源定位为白龙江,不过尚未得到地理学界确认。
嘉陵江流域内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山货特产也极为丰富。同时流域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十分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古城、古镇、古道及红色文化遗存遍布,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在古代,嘉陵江作为沟通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关中平原与西南重要城镇成都、重庆的一条重要水上交通大动脉,发挥过重要的军事、经济、文化作用。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战时期,嘉陵江作为国民政府陪都的经济、交通干道,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嘉陵江流域也经历了一次历史上规模相对较大的集中开发,并得到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研究。
本书旨在为学者研究嘉陵江流域自陕西经甘肃至四川、重庆16万平方千米流域内近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提供丰富的一手文献资料。期以通过对嘉陵江流域民国文献的系统整理,为嘉陵江流域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资料,以促进嘉陵江流域的发展。
嘉陵江,长江干流上游左岸的主要支流,全长1345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占长江流域面积的8.9%,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一级支流;流经陕西、甘肃、四川、重庆4省市70余市、县、区,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涪江、渠江、白龙江、西汉水等。
关于嘉陵江的源头(正源),目前尚无定论。传统上认为,嘉陵江有两源:东源陕西省凤县代王山的东峪河和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齐寿乡齐寿山的西汉水。2011年10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确认东源陕西省凤县秦岭代王山为正源。近年还有学者认为嘉陵江发源于甘南碌曲县郎木寺镇若尔盖草原的白龙江,2014年中科院将嘉陵江正源定位为白龙江,不过尚未得到地理学界确认。
嘉陵江流域内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山货特产也极为丰富。同时流域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十分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古城、古镇、古道及红色文化遗存遍布,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在古代,嘉陵江作为沟通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关中平原与西南重要城镇成都、重庆的一条重要水上交通大动脉,发挥过重要的军事、经济、文化作用。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战时期,嘉陵江作为国民政府陪都的经济、交通干道,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嘉陵江流域也经历了一次历史上规模相对较大的集中开发,并得到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研究。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