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摘选自乔治·瓦萨里《艺苑名人传》,记录了15世纪佛罗伦萨的伟大画家达·芬奇、利皮和波提切利的生平事迹、主要艺术贡献和代表画作(《蒙娜丽莎》《维纳斯的诞生》等)。作者的叙述具有传奇色彩,略带夸张地描述出艺术家的不同个性。达·芬奇多才多能、丰神俊朗,对一切都保持着怀疑精神,对大自然的探索孜孜不倦,是世界的艺术巨匠和科学巨匠;利皮生性不羁,热爱自由,在作品中极力颂扬世俗的美;波提切利个性虽略显古怪,却是意大利肖像画的先驱者。
著者简介
乔尔乔·瓦萨里(1511~157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建筑师、艺术理论家。主要作品有《艺苑名人传》。
译者简介
曾小:女,北京大学国学院硕士毕业,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彭燕: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资深童书译者,外研社资深英文编辑,曾译《钢琴之恋》、《雀起乡到烛镇》、外研社“书虫”系列图书等。
导读学者:
彭倩,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达·芬奇、利皮和波提切利》导读:文艺复兴绘画巨匠的传奇人生 5
列奥纳多·达·芬奇小传 13
菲利波·利皮小传 58
桑德罗·波提切利小传 85
《达·芬奇、利皮和波提切利》导读:文艺复兴绘画巨匠的传奇人生
彭倩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建筑师、艺术史家,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除留下了许多绘画作品和著名建筑外,他的《艺苑名人传》(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更是广为人知,被誉为艺术史书写的先驱。这部著作不仅是艺术家小传纵览,也是艺术技巧演变发展的重要论述。瓦萨里勾勒了近三个世纪数百位艺术家的生平故事,包括乔托(Giotto di Bondone, 约 1267~1337)、布鲁内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多纳泰罗(Donatello,1386~1466)、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等著名艺术家。在我们这本“企鹅小口袋”系列的小书里,节选了《艺苑名人传》中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 ? 1519)、利皮(Filippo Lippi,1406 ? 1469)与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 ? 1510)这三位颇具代表性的画家的章节,供大家一窥这个高度繁荣的黄金时期——即后世所称的“文艺复兴”时期。
瓦萨里称赞奇马布埃(Giovanni Cimabue,1240~1302)与乔托所开创的艺术改革之风,率先提出了艺术的“重生”(Rinascità)这一说法。到了近代,法国 历史学家儒勒·米 什 莱(Jules Michelet,1798~1874)引用此词来描述14世纪至17世纪在整个欧洲兴发的思想文化运动,称之为“Renaissance”(即今天通用的“文艺复兴”一词),故而,这个术语的来源即出自瓦萨里。
文艺复兴强调“人”之复生,画作中的人物虽然仍是圣母、圣人,但实质上,画家 们对他们的刻画却是世俗化的。“人的精神”,成为画的主题。这一时期的画家们摆脱了拜 占庭式的圣像画画法,描绘生动真实、有血有肉的人类自己。
仅举一例。当时的肖像画、自画像非常兴盛,正是对人类个体推崇的表现。1558年第二版的《艺苑名人传》中囊括了近150幅传主画像,光是提及艺术家将自己的肖像巧妙融入作品中的次数便有 90 余次。利皮在作画时,用一面镜子将自己画了进去;波提切利在《三博士朝圣》(Adoration of the Magi)中让画家正面与观众直接交流;拉斐尔(Raffaello Santi,1483 ? 1520)不仅用孤独的思考者赫拉克利特来致敬前辈米开朗琪罗,还将自己也画在了《雅典学院》(Scuola di Athene)中。艺术家班迪内利(Baccio Bandinelli,约 1493 ? 1560)更是痴迷于自画像,曾 20 余次将自己画入画中。肖像画日趋个性化,更多地用来展示人物的个性,也体现出艺术家地位和自我觉知的提升。
那个艺术创作极为丰沛的伟大时代,背后是谁在推动呢?从经济上讲,教皇、枢机主教、各国王室及贵族拥有巨大财富,是重要的艺术赞助人。
首先是教会。教会通常委托艺术家们创作宗教主题画,建造宏伟的教堂。当时的民众大多不识字,只有少部分精英人士懂得拉丁语(亦即当时教会典籍所用的语言)。因此,教会利用祭坛画、壁画等直观的视觉艺术来教化民众。例如,诗人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 在不朽名篇《神曲》(Divine Comedy)中描绘了地狱的阴森可怖,那么,艺术家便在画中将受罪者的无尽痛苦表现出来,使信徒产生强烈的恐惧心,从而达到传递宗教信仰的目的。又如乔万尼·达·摩德纳(Giovanni da Modena,约 1379 ? 1455)于 1410 年在博洛尼尼礼拜堂(Bolognini Chapel)中刻画出了路西法吞噬罪者的残忍,多梅尼科·迪·米切利诺(Domenico di Michelino,1417~1491)1465 年在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Santa Maria del Fiore)墙壁上绘出了《神曲》中亡灵们正在苦楚中哀求挣扎的场景。
其次是权贵们。他们邀请艺术家装饰自己的宅邸,他们收藏画作,也将其用作交往的礼物。公元 9 世纪至 10 世纪,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许多城市逐渐成为工商业中心,贸易十分发达。除了传统封建权贵,商人中也出现了新权贵。新兴阶级与传统的封建主展开激烈斗争,获得城市统治权,实行共和制,这就是城邦共和国(Repubblica)。书中提到的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和比萨等,都是典型代表。在这类城邦国家中,新兴市民阶层与商人地位进一步上升,权贵们更多地成了艺术赞助人。本书中,瓦萨里提到的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Medici)就是其中之一。另外,意大利还有在帕尔马(Parma)和罗马的法尔内塞家族(Farnese)、米兰的斯福尔扎家族(Sforza)、曼托瓦(Mantova)的贡萨加家族(Gonzaga),等等,他们均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教会宣传与艺术赞助风尚催生了无数遗存至今的伟大杰作,也让意大利的普通民众13 12在教堂、广场等公共建筑中随时可以欣赏到艺术之美。现在,让我们也开启这场艺术旅程,走近这三位超群拔萃的艺术大家。
★通过有趣的生活故事了解三位中世纪艺术巨匠的才华与个性。
★邀请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彭倩撰写导读,为青少年读者阅读这套跨越时代之作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引。
★增添大量历史背景知识注释,帮助青少年读者理解历史情境,理解文本,获得深入的阅读体验。
★64开口袋本设计,篇幅适中,盈手可握,随身携带,随时阅读。
★知名画家黑眯创作封面版画,封面采用起凸工艺最大程度展现版画质感,提升图书的审美性。
★封底摘取书中金句,精炼展现本书的精神气质,青少年的座右铭之书:
《达·芬奇、利皮与波提切利》:天才艺术家理应受到尊重,而不应被当作拉车的驴子。
★导读学者的话
文艺复兴强调“人”之复生,画作中的人物虽然仍是圣母、圣人,但实质上,画家们对他们的刻画却是世俗化的。“人的精神”,成为画的主题。这一时期的画家们摆脱了拜占庭式的圣像画画法,描绘生动真实、有血有肉的人类自己。
——彭倩(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导读《达·芬奇、利皮和波提切利》)
无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