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经由地理诗学的母题、形式与实践,回顾了地理诗学的发展历程,并比较了中西方代表性学者与诗人的地理诗学思想。介绍了地理与文学之间相互缠绕的关系,探讨了西方地理诗学的理论与实践,及当代西方地理诗学的理论发展,并解读了安琪、陈年喜、叶超三位中国当代诗人与学者的作品,讨论了当代中国的地理诗歌实践。通过对中西方诗人的思想作品实践(尤其是诗歌)的分析,为不同语境下地理诗学的对话提供可能性。当地理诗学在面对数字地理信息、虚拟时空、数码奇境时,如何编织地理的情感、织就空间的体验?本书为地理诗学领域提供了跨学科、国际化现代化的研究方向,并尝试探索未来可能出现的比较地理诗学。
黄旭,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和南京师范大学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担任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文核心期刊《热带地理》《世界地理研究》青年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地理学(地理诗学)、文化地理学(文化景观)和心理地理学(地方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60篇,其中SCI/SSCI期刊论文30篇,CSCD/CSSCI期刊论文16篇;出版中英文专著两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曾获第七届“江苏省青年地理科技奖”。
第一辑 绪 论
第1章 地理诗学的源起 3
1.1 地理与文学的相遇 3
1.2 地理诗学在征途 7
参考文献 9
第二辑 西方地理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2章 加斯东·巴什拉的空间诗学 15
2.1 诗意的科学哲学 15
2.2 巴什拉诗学理论的思想源泉 17
2.3 《空间的诗学》的再诠释 19
2.4 巴什拉空间诗学的理论架构 25
参考文献 30
第3章 肯尼斯·怀特的世界-地理诗学 32
3.1 大西洋边缘的诗性:大西洋的感召 32
3.2 怀特的地理诗学理论 36
3.3 世界-地理诗学与哲学拓扑/地形学的交汇 42
参考文献 46
第4章 蒂姆·克雷斯维尔的拓扑诗学 47
4.1 从地理学者到诗人的转变 47
4.2 克雷斯维尔的“地球工程”三部曲 52
4.3 拓扑诗学理论 56
参考文献 59
第5章 埃里克·马格兰的环境-地理诗学 61
5.1 地理诗学的环保主义者 61
5.2 环境-地理诗学的理论脉络 63
5.3 实践性的环境-地理诗学 68
5.4 地理诗学的环境关怀 72
参考文献79
第6章 当代西方地理诗学的理论发展 81
6.1 地理诗学与其他诗学 81
6.2 西方地理诗学的不同实践路径 85
6.3 多模态的地理诗学 92
参考文献 100
第三辑 当代中国的地理诗歌实践
第7章 诗人安琪的诗歌地理 105
7.1 安琪的诗歌之旅 105
7.2 安琪的女性地理诗歌代表作品 107
7.3 安琪的诗歌地理的理论与实践 111
7.4 安琪的女性地理诗歌 116
参考文献 120
第8章 诗人陈年喜的恋地诗歌 122
8.1 炸裂地心的诗歌呐喊 122
8.2 诗歌代表作品《陈年喜的诗》 124
8.3 陈年喜的大地 128
8.4 无法逃避的都市 133
参考文献 136
第9章 人文地理学者叶超的时空诗歌 137
9.1 地理与诗学的天然缝合 137
9.2 散文代表作品《时空之间》 139
9.3 诗歌代表作品《我们》 144
9.4 学者-诗人的共同哲思 150
9.5 诗人的礼物 152
第四辑 终 辑
第10章 终 章 161
10.1 中西方地理诗学实践 161
10.2 地理诗学的未来 165
后 记 168
前 言
地理诗学是一位穿越大地的旅者。它将眼光投向整个地球,将其视为一个有机、动态、多样而统一的系统。这并非对某个特定国家、地区或文化的崇拜,而是一种对地球的完整认知,一次与自然、文化、社会、心灵相互关联的心灵之旅。在这个广袤的知识天地中,有一位名为肯尼斯·怀特(Kenneth White)的向导与地理学的交汇点显得关系格外密切。在欧洲,他在苏格兰、法国及其他国家的漂泊与写作,以及与兰波、梵高、尼采、荷尔德林、海德格尔等伟大思想家的关联像交织的河流,为他灌溉着对自然、艺术、生命和思想的敏感且深刻的理解。这并非他对这些人单纯的崇拜,而是包含了他对这些人局限性和矛盾性的深刻洞察。穿越美洲,他游历于美国和加拿大,与爱默生、惠特曼、梭罗等文学先贤相呼应。他从文化的碰撞中习得了宝贵的价值观与实践方式,同时也敏锐地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与困境。而在亚洲的印度、中国和日本,他的探索更是一场超越传统和教条的心灵之旅。从庄子、龙树、李白到松尾芭蕉,他汲取了对宇宙、自然、空性和禅境的宏观与微观的视角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超越了传统,还超越了自身的认知范围,获得了一种更为包容的智慧。地理诗学的精髓在于对诗的执着与发掘。这不仅仅是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热爱,更是对广义的诗意的认同。
在地理诗学的世界里,诗意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诗歌,它融入了散文、小说等各类文学体裁和哲学、科学等各种思想,这种将地理知识和诗意交融的写作方式,催生了一种又一种新的文学类型。地理诗学旨在创造一种开放、流动、多元而整体的世界观,描绘对地球的感知与认识。这并非仅限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包含对自我和历史的深刻反思,是一种对存在意义的细致探索。让我们跟随它,行走在广袤的知识草原,感受地球的脉动,领略文化的多彩,思考自我在无边宇宙中的定位。
书籍是一片岩石,需要作者时刻孕育灵感,需要长时间的忍耐,也需要他人无尽的支持。这本书在一个短暂的时刻涌现出最初的火花,却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叮叮当当的灵感和顽强的工作,才呈现出完美的结局。这一切要感谢大地的善意支持和山脉的热情邀约,使得灵感如寒暖气团般在创作的海洋中交汇碰撞,呈现出最终的文学风景。这本书的观点源于与人类群星的会面。诗学是关系和存在问题不断发展的故事。在这个交汇的河流里,特别感谢这些引导我思考的群星,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真正意义上的诗学之门。诗歌在山脉间的气象变化,陪伴我在这趟文字之旅中一同探寻新的生命的文化和本体。
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深度参与其中,帮助我瞥见新视野的闪光点。他们的快乐互助像一片沃土,坚定了我的写作信念。在这个创作的时节里,他们像四季更替般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使这部作品茁壮成长。每当想要敲开那扇诗歌之门,我都渴望手捧礼物致以敬意。门是一个地方,是画家开始在画布上涂抹颜料的地方,是诗人调好琴弦开始歌唱的地方。在那里我听到了呼唤,并被感动,作为对被诗歌召唤的回应。我们都知道,一个友好的微笑可以照亮我们的一天,回想起一张亲切的脸、一段动人的乐章或一行诗句都可以奇迹般地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每天树叶展开,花蕾绽放,是气象的轮回现象。在这个充满感知的生态系统中,自我通过他者的绽放而产生,他者通过自我的充实而产生,形成了一幅奉献圈的画卷。在探索作为生命的感觉中,我们共同品尝了诗意的奥秘,体验到了树叶是如何展开的,花蕾是如何绽放的,爱的过程。
David Seamon(人文主义地理学家,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名誉教授):黄旭是中国人文主义地理学者,他的《重返大地:地理诗学的思想之旅》探讨了人与地理世界之间的生活关系。作为一个主题焦点,他解读了中国当代诗人安琪和陈年喜的作品,以思考空间性、地域性、家园和全球化等地理经验。黄旭的这本书是对地理诗学、空间拓扑分析和现象地理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
Eric Magrane(《实践中的地理诗学》主编,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地理与环境研究系副教授):地理诗学是一个广阔的领域,鼓励对地球关系进行重新想象。这些重新想象往往存在于认知方式与生活方式、诗歌与科学、自我与社区、地方与时间之间。黄旭的这本《重返大地:地理诗学的思想之旅》探讨了地理诗学的国际理论和实践,仔细解读了三位中国当代诗人的作品,为地理诗学领域提供了令人兴奋的跨学科和国际化研究方向。
龚学敏(《星星》诗刊主编):地理诗学以不断变化的现代时空观的视角,引领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用诗意探索地理的奥秘与人文的深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世界、理解时空的新维度。
本书是一部借地理学与文学的眼光来探索大地空间与情感之间隐秘连接的真诚之作。
1.这并非对某个特定国家、地区或文化的崇拜,而是一种对地球的完整认知,一次与自然、文化、社会、心灵相互关联的心灵之旅。地理诗学的精髓在于对诗的执着与发掘。这不仅仅是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热爱,更是对广义的诗意的认同。
2.在地理诗学的世界里,诗意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诗歌,它融入了散文、小说等各类文学体裁和哲学、科学等各种思想,
3.诗歌的遐想通过节奏的运动达到共鸣与回响,这些运动深深扎根于原始的本能,同时唤醒了实际的肉体经验,或者用用德勒兹的话说,是活生生的感觉。
4.地理诗学将诗歌看作与空间的对话,是对空间的分享与参与。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