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叶,在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南方一隅的浙江一师破空啼出了自己的初声。新文学作家纷纷会聚于一师。一师不仅成了鲁迅、李叔同、许寿裳、夏丏尊、刘大白、朱自清、俞平伯、叶圣陶、刘延陵、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曹聚仁、丰子恺、柔石、魏金枝等作家在彼一动荡时代的托身所在;更衍为他们实践社会理想、培植生命信念的场域。在一师,他们谈学问道,交友结社,读书济世,于电光石火般的思想交流碰撞间,助成了教育改革与文学革命。
张直心,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著有《边地梦寻── 一种边缘文学经验与文化记忆的探勘》《思想·文本·史实:鲁迅研究三维》《批评:生命的呈示》《比较视野中的鲁迅文艺思想》《晚钟集》等多部专著及论文集。
王平,文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导言
章 守成与革新:清末民初现代型师范学校的崛起
一、清末学堂新制与现代教育的萌生
二、一师的“日化”建筑格局表象与留日教师
习得于日本的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内蕴
三、“木瓜之役”:新学与旧学矛盾冲突的激变
四、首在立人: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个案探析
五、风口浪尖的掌校者:许寿裳在浙江两级师范个案探析
第二章 文学教育的知识谱系与建制考辨
一、从切割“辞章”到走出边缘:文学学科地位的确立
二、旧与新:一师三代国文教师的知识谱系与蕴藉
三、辩与不辩:以文学革命引入作为分期标志的课堂教学改革
四、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师范教育模式与新文学培养目标抵牾的调适
第三章 润物有声:发出“现代的声音”
一、破空之声:“浙潮声”
二、回到一师声音的现场
三、塑形之潜移默化:“经式”训育
四、讲出国语:白话与方言的参差
第四章 审美主义:一师标举的文艺乃至生存层面的价值取向
一、人格教育与职业教育:经亨颐教育思想与江苏教育会教育思想之歧异
二、感精神之粹美: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
三、改变世道人心:以“美”育人的薪传
四、理想主义的文本:抒情审美与现实实践
五、大美之境界:舍监夏丏尊的人格教育个案探析
第五章 读书与济世:“一师风潮”论衡
一、一师“挽经运动”与北大“挽蔡运动”:慢半拍生出的微妙意味
二、蔡元培、蒋梦麟遥控一师船舵使之重归学术港湾
三、社会革命与文学革命的交相辩驳与补正
四、北京女高师“驱许迎杨”风潮参读
第六章 课堂上下与校园内外的现代文学时空与场域
一、春风终化雨:晨光社的成立与《诗》的孕育萌生
二、“湖畔”学生社团:《浙江新潮》之后“无所为而为的做诗”
三、风静人定:刘延陵的谦卑躬耕
四、晨光里的“罪之花”:潘漠华诗歌创作个案探析
五、赤子之魂:冯雪峰一师时期诗歌创作个案探析
第七章 弃文从政复又弃政从文:建党宏业中的风生水起
一、由文人结社而渐次演变成的君子群而党之
二、“合群”理念的旨归:从浙江汇聚上海
三、求同存异抑或党同伐异
四、退而结网:“用马克思主义的锄锹”掘通文学与社会科学领域
第八章 一师作家群选题与创作风格烙有的现代教育职业标记
一、“教育小说”:现代教育与现代文学结合的产儿
二、诗史互阐:一个教员的心灵史
三、毕竟是书生:校园叙事与学堂想象中的一师情结
四、偏执与激愤:魏金枝一师心结个案探析
五、后青春期的羸弱与忧郁:柔石心理个案探析
第九章 从诗化青春到散文人生:一师文人精神气质的衍变
一、“火气”与“清气”的消长
二、诗化青春:少年意气的诗性表征
三、散文人生:中年沉潜的审美积淀
四:人生的撇与执——俞平伯诗文创作个案探析
余论
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