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中国民族传统舞蹈实践教程
一本高质量的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教程,直面鲜活的文化源头,注重整体的舞蹈文化,展现我国一流舞蹈专业院校的高水平教学成果。
ISBN: 9787559873088

出版时间:2024-09-01

定  价:58.00

作  者:黄奕华,李卿 主编

责  编:邹玉兰
所属板块: 高教出版

图书分类: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文化/教育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325 (千字)

页数: 304
图书简介

《中国民族传统舞蹈实践教程》基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丰富的传统民族舞蹈资源和长期的传承实践,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形成适用于现代舞蹈高等教育的内容。全书按照舞种分章,共十八章,介绍了京西太平鼓、安徽花鼓灯、海阳大秧歌等十八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每种舞蹈直面鲜活的文化源头,从文化、音乐、服饰、道具、动作等方面加以阐述,并设有体验与思考、探索与研究等环节,强调传承性与原生性、文化性与综合性、学理性与实用性的结合,让中国民族民间舞充分发挥育人价值,推进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创新。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配有舞蹈表演视频。

作者简介

黄奕华,博士,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优秀教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曾任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主任,现任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首都女教授协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艺术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曾带领中国民族民间舞团队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个人多次荣获全国性舞蹈赛事奖项,代表作品有《说兰花》《淮水情兰花弯》《心弦》《沂蒙母亲》等。主讲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基础训练(安徽花鼓灯)”获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编教材及著作15部,发表论文8篇,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北京市级项目5项、企事业单位项目若干。

李卿,艺术学博士,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舞蹈学院科研处处长。长期从事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入选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北京市教委“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参与编著多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出版专著《流动的民间:山东鼓子秧歌的现代建构与嬗变》,担任《中国民族民间舞传习》《中国民族民间舞口述史》等著作副主编,发表《礼与闹:山东鼓子秧歌的结构与反结构》等多篇论文,编创舞蹈作品《羊倌》《黄河汉子》等。

图书目录

总 序

前 言

第一章 京西太平鼓(北京汉族)

第二章 花鼓灯(安徽汉族)

第三章 海阳大秧歌(山东汉族)

第四章 二十八星宿秧歌(陕西汉族)

第五章 石邮村傩舞(江西汉族)

第六章 桑日果谐(西藏藏族)

第七章 牛王舞(云南壮族)

第八章 兵器舞(云南壮族)

第九章 芦笙长鼓舞(广西瑶族)

第十章 白裤瑶铜鼓舞(广西瑶族)

第十一章 铓鼓舞(云南哈尼族)

第十二章 仰阿那(云南哈尼族)

第十三章 孟连宣抚古乐舞长甲舞(云南傣族)

第十四章 孟连嘎伴光(云南傣族)

第十五章 孟连架子孔雀舞(云南傣族)

第十六章 孟连宣抚古乐舞蜡条舞(云南傣族)

第十七章 东巴舞(云南纳西族)

第十八章 阿哩哩(云南纳西族)

附 录

后 记

序言/前言/后记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滥觞于1954年, 中专阶段的北京舞蹈学校中国民间舞教材在老一辈专家、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得以逐渐成形。1978 年,北京舞蹈学校改制为大学并更名为北京舞蹈学院,开始探索建构中国民族民间舞高等教育教材体系。1987 年,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正式成立,并于2001 年更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舞系。1978 年至2024 年,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经过40 余年的积累,在专业教材、教学方法、理论研究等方面更趋系统化与科学化,且取得了瞩目成就,为专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对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导,都促使舞蹈高等教育深入探索自身知识体系的建设。基于舞蹈高级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中国民族传统舞蹈实践教程》旨在拓展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补充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力量,梳理实践应用理论,进而对民族传统舞蹈进行创造性转化,成为中国民族民间舞学习者重要的文化研究与艺术实践参照。本教程依据北京舞蹈学院阶段性的实践积累,收录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舞蹈,应用于硕士研究生课程“中国民族传统舞蹈研究与传习”,以民族传统舞蹈为核心,探索具有实践性的舞蹈教学模式,同时在方法论上注重对学习者在思考、体验和研究等方面的引导。

本教程的创新性在于突出每个舞种的文化整体性,以指导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文化现象达到整体性的认知,同时突出研究属性,通过“民间—课堂—舞台—再回看民间”的螺旋上升式思考,引导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高等教育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舞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编辑推荐

《中国民族传统舞蹈实践教程》是一本具有专业权威性的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教程。编写团队来自有我国“舞蹈家摇篮”之称的舞蹈教育高等学府——北京舞蹈学院,由长期从事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一线教师组成,并由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担任主编。教程内容主要源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推出的民族传统乐舞集《沉香》系列实践成果,强调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专业传承实践,注重对舞蹈文化源头的追溯以及对舞蹈原生形态的保持,体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

精彩预览

舞种介绍

京西太平鼓又称“扇鼓”“单鼓”“羊皮鼓”,是北京地区的一种民间节庆舞蹈,也是人们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民间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主要流传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房山区、石景山区等地。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地区流传,清初极为盛行,清末传入门头沟地区。历史上,在门头沟地区的很多村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会打太平鼓,清代宫廷在除夕时也会打太平鼓,寓意“太平”,所以京西太平鼓也被称为“迎年鼓”,在腊月和正月特别是在岁时节日中十分活跃。

京西太平鼓以“边打边舞,间打间唱”为主要的风格特征,舞离不开鼓,鼓又随舞而变化,鼓和舞有机配合。击鼓技法有正面击、反面击、敲鼓心、打鼓沿、上下左右震颤铁环等,以形成清脆、丰富的音响效果,充分体现了鼓手与鼓的融合。鼓手的动律特点是人舞鼓,鼓缠人,人鼓合一。京西太平鼓早期的表演者多为女性,现在男女均可,但必须成双成对。其中,女舞者的动律特点是“扭劲”和“颤劲”,男舞者的动律特点则是“搧劲”和“艮劲”。京西太平鼓流传至今已形成二十多套舞蹈组合,有大搧鼓、小搧鼓、圆鼓、追鼓、逗公鸡等, 这些组合都是成双成对表演。如大搧鼓就是两人时分时合,配合默契,翻身换位,反复对搧太平鼓,越打越起劲。京西太平鼓的击鼓方式、舞蹈步伐、队形等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我国传统舞蹈的审美理念,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