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海外汉学译丛 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两位法国汉学大师——古代中国史的奇才马伯乐、儒莲奖得主白乐日,运用国际视野和深厚的学术背景,通力合作力作。本书以全新的视角、“总体史范式”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等多个维度梳理中国古代的各项制度,为读者展现中国历史制度变迁的脉络,被誉为法国汉学研究史上的“罕见佳作”。
ISBN: 9787559869104

出版时间:2024-09-01

定  价:56.00

作  者:(法)马伯乐,(法)白乐日 著 ;孙越 译

责  编:吴义红,周萌萌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中国史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学术·政治历史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280 (千字)

页数: 496
图书简介

本书由20世纪上半叶两位法国汉学家马伯乐的遗著和白乐日的续写而成,从社会史、宗教史、政治史、经济史等多个维度梳理中国古代(上迄商代,下至宋末)的各项制度——官制、选官制、兵制、行政体制、土地制度、财税、货币、交通、商业管理等。本书不仅巧妙地结合了法国传统汉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而且针对中国历史进行全面、宏观地梳理,是法国汉学史上罕见的佳作,向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简洁明晰地勾勒出中国历史上制度变迁的脉络,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马伯乐(1883—1945),法国的汉学家、敦煌学家。法国国立东方现代语言学院毕业,任法兰西远东学院研究员。后继沙畹为法兰西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教授。最初受其父影响,研究埃及学。不久转向中国学的研究,被称为“古代中国史的奇才 ”。

白乐日(1905—1963),法国汉学家、社会学家。早年在德国学习汉学,1925至1926年前往法国,并得到了法国汉学家马伯乐的指导。“二战”后进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从事汉学研究,随后又在法国高等研究应用学院教授中国历史,1954年获得法国汉学儒莲奖。白乐日的汉学研究极有特点,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和韦伯思想的影响下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与经济。

译者简介:

孙越,1983年生于安徽合肥,2012年获法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武汉大学),现任南京财经大学法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汉学(“全国高校海外汉学研究会”成员)、中国文化法译等。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篇,会议论文4篇;译著《什么是催眠》(第二译者)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译著《汉法餐饮美食词典》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上古

(由马伯乐执笔)

第一章 领主社会 / 003

第二章 从领地到诸侯再到帝国 / 033

第二部分 秦汉帝国

(由马伯乐执笔)

第一章 帝国、领土和人口 / 063

第二章 社会阶层 / 067

第三章 富裕阶层的日常生活 / 078

第四章 皇帝 / 084

第五章 帝国的政治架构和行政机构 / 089

第六章 官员的招募与士人的教育 / 107

第七章 军队 / 110

第八章 财政 / 115

第三部分 中古:六朝和胡人帝国

(由白乐日执笔)

第一章 汉代社会的解体 / 127

第二章 社会阶层 / 146

第三章 地产和土地制度 / 164

第四章 民政与军务 / 174

第五章 财政与商业 / 203

第六章 宗教和知识的演进 / 239

第四部分 新帝国:隋唐时代

(由白乐日执笔)

第一章 隋的成就:统一 / 251

第二章 官僚系统的定型 / 268

第三章 土地制度的演变 / 309

第四章 国营经济和私人创业 / 326

第五章 唐代的衰落:藩镇和帝国的再次解体 / 378

第五部分 宋代和当时的外来政权

(由白乐日执笔)

第一章 北宋的制度 / 408

第二章 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 / 424

第三章 重大改革 / 455

第四章 党争和北宋的灭亡 / 463

序言/前言/后记

丛书总序

近四十年来海外汉学研究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其翻译著作之多,研究展开之迅速,成果之丰硕,在中国当代学术研究领域是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可以比拟的。据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资料中心尹汉超副研究馆员的初步统计,四十年来学界翻译、研究、介绍海外汉学研究的著作达3600部之多。尽管如此,在海外汉学经典著作的翻译和整理上我们仍需努力,对于海外汉学名著的翻译一直是一项最基础、最根本的学术工作。在我们身边很难再有像钱锺书先生那样的天才,精通多国语言,融通中外学术,所以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地把世界各国汉学的名著一本一本地翻译出来,这样才会对欧美汉学史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知。二十多年来我就是凭借着这种理念,组织翻译了一批西方汉学早期汉学的经典著作。

尽管《剑桥中国史》《剑桥中国文学史》等大部头的著作已出版,关于儒学与道学的海外汉学著作的出版工作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对世界各国的海外汉学名著的翻译仍有欠缺,尤其是非英语国家的汉学研究名著亟待翻译。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的中国研究,我们应给予高度关注。因为仅仅靠英语世界的汉学成果,我们是绘不出一个完整的世界汉学历史全图的。我们应明白中国学术的进步是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的,我们应站在中国学术的全局,一代接一代地把世界各国的汉学名著翻译成中文出版。我们应鼓励更多的熟悉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瑞典语、印地语、波斯语等各种语言的学者投入到海外汉学著作的翻译研究中来,并像已故的冯承钧、耿昇先生那样,献身于基础汉学著作的翻译。我们向所有安于寂寞、献身学术、从事汉学名著翻译的学者致敬。这次我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合作,就是希望在海外汉学著作的翻译上再翻新篇。

四十年来,海外汉学(中国学)研究的进展与当代中国学术的变迁与发展紧密相连,这充分说明海外汉学这一域外的中国知识和中国当代知识的进展以及当代中国学术的变迁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样的传统是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成立开始的,吴宓在《清华开办研究院之旨趣及经过》中明确地指出:“惟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而研究之道,尤注重正确精密之方法(即时人所谓“科学方法”),并取材于欧美学者研究东方语言及中国文化之成绩,此又本校研究院之异于国内之研究国学者也。”学者在解释吴宓这一思想时说:“近代以来,‘国学’概念的使用有不同的用法,吴宓的提法代表了当时多数学者的用法。后来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教研实践也显示出,清华国学研究院对国学和国学研究的理解,始终是把国学作为一种学术、教育的概念,明确国学研究的对象即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以国学研究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的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则特别注重吸取当时世界上欧美等国研究中国文化的成果和方法。这表明,老清华国学研究院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本色,但从一开始就不是守旧的,而是追求创新和卓越的,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术追求指向的不是限于传统的学术形态与方法,而是通向新的、近代的、世界性的学术发展。”[ 陈来,《清华国学院的使命》。]本土之国学与海外汉学互动是近代中国学术发展的重要特点,这样的传统在近四十年的汉学研究中也充分体现了出来。

汉学的存在标志着中国的学术已经是世界性的学术,汉学研究的成果已经不再仅仅作为一门“外学”,像外国文学、外国哲学、外国历史那样,仅仅作为一种知识产品丰富我们对世界学术的认识。自晚清以来,中国历史的自然发展因西方国家的入侵而打断,同时,中国文化与知识的叙述也不能再在经史子集这样的框架中表达,从四部到七科,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和表达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西方汉学,此时作为西学进入我们的知识和文化重建之中。因此,如果搞不清西方汉学的历史,我们就说不清中国近代的历史,并无法开启今天的学术重建。

在这个意义上,海外汉学不仅仅在海外,而且同时内在于我们近代学术史和当代的学术史之中。为此,我将海外汉学研究说成是一种“内外兼修之学”,意在表达它作为一个学术体系和知识系统,对中国学术具有内在参考性。

梁启超在百年之前就提出“在中国研究中国” “在亚洲研究中国” “在世界研究中国”三种方法。四十年来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使我们体会到:文化自觉和学术自觉是我们展开域外中国学研究,展开西方汉学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开放与包容的文化精神是我们对待域外汉学家的基本文化态度;求真与务实的批判精神是我们审视西方汉学的基本学术立场。

张西平

2021年1月16日

编辑推荐

本书涵盖两位法国汉学家——马伯乐和白乐日的研究成果——马伯乐继承的是法国传统汉学的研究方法,专注于中国上古历史的研究(尤其是思想领域);白乐日采用的更多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致力于中国中古历史的研究(尤其是经济、社会领域)。本书将两者的研究成果巧妙结合,梳理了从上古至北宋时期,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各项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使读者通过法国汉学家研究、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方法和视角,了解更加多元角度的中国古代历史,对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制度极具参考价值。

精彩预览

当然,正史中的定论是保守派撰写的,值得怀疑。正史为我们描绘了北宋末年的阴暗图景,也并不可靠。在一个被激烈论战弄得天昏地暗的年代,把确定的判断公布于众是有风险的。因为甚至在官方史家对材料的选择上,党争都留下了痕迹,除非材料本身是客观公正的,简单来说就是这样。革新派铺张浪费,徽宗皇帝计划兴建各种大而无当的工程,道教迷信施加了影响,钻营官僚们的压榨使百姓无法忍受——他们承受了这个政权非理性奢侈带来的后果和在异族面前毫无荣誉感的懦弱,只能奋起反抗。这么多要素都呈现在了史学家面前,可以用儒家的方式从中提取一些关于王朝灭亡的陈词滥调。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