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墨涅摩绪 谜:里赫特
传奇钢琴家里赫特存世唯一剖白
ISBN: 9787559865106

出版时间:2024-03-01

定  价:148.00

作  者:(法)布鲁诺·蒙桑容 编著 李元志 译

责  编:韩亚平
所属板块: 艺术出版

图书分类: 历史地理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音乐 传记
装帧: 套装

开本: 32

字数: 385 (千字)

页数: 884
纸质书购买: 天猫 有赞
图书简介

里赫特(Sviatoslav Richter,1915—1997)是20 世纪著名钢琴家,出生于乌克兰。他以极广的演奏曲目、举重若轻的技术以及富有诗意的分句闻名。1995年,里赫特指定著名音乐纪录片导演布鲁诺·蒙桑容为其作传。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两人进行了多次对谈,他们之间的友谊与信任也与日俱增。这段交往的成果,除了获誉无数的里赫特纪录片之外,还有这本《谜:里赫特》。

本书是蒙桑容在里赫特访谈、里赫特日记的基础上整理、编著而成,包括里赫特自述和里赫特听乐笔记两大部分。《自述》是里赫特对其人生经历和钢琴家生涯的完整回顾,生动彰显了这位与众不同的钢琴家的独特人格魅力;《听乐笔记》收入1970—1995年间的里赫特日记精选,内容包括音乐会和唱片聆听记录,对音乐作品、音乐家和同时代演奏家的评价等,与《自述》形成互补,是里赫特思想和生活的最直观展示。

本书由蒙桑容亲自作序,并提供了两百余幅珍贵图片。除《自述》和《听乐笔记》中的黑白图片外,另附独立成册的《里赫特影像》,收入里赫特彩色照片三十余幅。蒙桑容精心整理的里赫特音乐会和演奏曲目统计,收入所附别册《数字中的里赫特》。

作者简介

布鲁诺·蒙桑容(Bruno Monsaingeon,1943— ),法国著名纪录片导演,拍摄过梅纽因、娜迪亚·布朗热、奥伊斯特拉赫、罗斯特罗波维奇、格伦·古尔德、里赫特等众多音乐名家的纪录片,其中关于里赫特的纪录片为他赢得了最多的奖项,包括1998年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金奖。除本书外,还著有《娜迪亚·布朗热访谈录》、格伦·古尔德系列丛书等。

图书目录

?自述

中文版序

序章

开场白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敖德萨,30年代

第三章 海因里希·涅高兹

第四章 战争年代

第五章 普罗科菲耶夫

第六章 悲剧

第七章 国境以外

第八章 剪影

第九章 镜

附录 音乐史上的唐璜

译后记

?听乐笔记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数字中的里赫特

里赫特表演作品统计

里赫特音乐会场次(按城市统计)

音乐会场次(按年份统计)

演奏曲目数量(按年份,每年每首作品不重复统计)

音乐会场次(按地区、国别、年代统计)

音乐会场次(按演出数目最多的60座城市排序统计)

演奏曲目数量(按类别统计)

演奏曲目数量(按年代统计)

演奏曲目数量(按年份统计)

里赫特演奏次数最多的作曲家(按年代统计)

读解《谜:里赫特》 (高远致 主笔 谢力昕 何宁 审定)

序言/前言/后记

中文版序

布鲁诺·蒙桑容

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仅到访过中国一次。1957 年, 他在中国办了十几场巡演。

那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年代。艺术家身不由己,无法自行决定演出地点。伟大的苏联音乐家,也不得已受当时的双边文化协定所桎梏。

里赫特曾多次对我说,他很愿意再度造访中国,只是再无机会。二十余年后,本书中文版终得面世,也总算圆了这位俄国传奇钢琴家的夙愿。

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他是“俄国人”?也或许, 正如赫伯特·冯·卡拉扬当年打趣自己所说的,他没准儿还是个“中国人”!

事实上,里赫特母亲为俄国人,父亲为德国人,他的双重血统不言而喻。

然而,他既不全然是俄国人,也并非独具德意志的民族特质,在他身上,两种民族性浑然一体,展露无遗。他是德俄混血吗? 也不尽然,他曾强调自己身上流淌着乌克兰、波兰、斯堪的纳维亚和鞑靼民族的血液。

撇开血统不谈,纯从音乐上看,有哪位法国钢琴家能超越他对德彪西、拉威尔的诠释,哪位德意志钢琴家能胜过他对贝多芬、舒伯特的演绎,哪位俄国钢琴家能凌驾于他演奏的穆索尔斯基、普罗科菲耶夫之上? 他绝无仅有,独一无二。他跨越了民族性的狭隘标准,阐释了巴赫、海顿、肖邦、舒曼、斯克里亚宾、巴托克以及席曼诺夫斯基的真理,甚而悉数阐明了他蔚为大观的曲库中所有作曲家之真理。

里赫特其人复杂多面。无论民族或个体,他绝不为之禁锢;普天之下,无人不识里赫特。他以一己之力展现了俄罗斯、德国、法国及意大利古今文化之精粹。他超然物外,四海为家。20 世纪60 年代初,处暑时分,他在法国图赖讷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图尔音乐节”; 二十年后,严冬时节,他在莫斯科普希金艺术博物馆创立的“十二月之夜音乐节”如期举办,里赫特终觅得归宿。文学领域,里赫特同样学贯西东,深谙托马斯·曼、威廉·莎士比亚、马塞尔·普鲁斯特作品的精神内核,也熟知尼古拉斯·果戈理、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作品的精髓要义。

他游历四方,无论在他所热爱的意大利、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日本,还是在美国等一众里赫特鄙弃其文化的国家,所至之处,他都被誉为活着的传奇。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之声誉及世人对他的爱戴,可谓无以复加。

而在俄罗斯,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洛维奇已不仅仅是一个传奇,他是仍然活着的神。

在我写作本书的那些年里,这些想法始终萦绕心间。里赫特并非简单将其笔记托付于我,在他生命最后两年间, 我们辗转法国巴黎及南部城市昂蒂布,几乎每天进行对话。完全即兴,漫无目的,任情恣性,我将其尽数记录,并努力赋予其骨架。离世前数月,他将最后的精力全然倾注于我们的对话中。他如孩童般天真无邪,对我毫无保留,赤诚相待,让我动容。我也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即便无法面面俱到,至少我必须全力确保这幅肖像可以描摹出这位伟大人物的真实面貌。

到20 世纪,已少有演奏家能真正触动同时代普罗大众的音乐神经。耶胡迪·梅纽因? 格伦·古尔德? 毋庸置疑,即便在山遥水远的中国,我也曾切身体悟。

距本书在法国面世已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如今,本书中文版终得与诸位中国乐迷见面,我的喜悦难以言表, 谨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这再次证明,里赫特的天才无远弗届,举世皆知。

2023 年8 月

编辑推荐

里赫特厌恶任何形式的自我宣传,在那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在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他始终固执地保持沉默,全身心投入音乐,不拘一格地演奏。在去世之前的两年,他终于打破执拗的沉默,向本书编著者蒙桑容敞开心扉。

主体图书:

《自述》:包括蒙桑容所写中文版序、序章和里赫特自述。蒙桑容在序章中讲述了里赫特纪录片的拍摄过程,本书的成书经过,以及他对里赫特的深刻理解,读之令人动容。在自述中,里赫特谈论了他的童年、少年以及音乐学院求学生涯,他的父亲对他的影响,他的家庭悲剧,老师涅高兹对他的精心栽培和毫无保留的爱与支持,讲述了他作为“人民艺术家”的处境,与奥伊斯特拉赫、罗斯特罗波维奇、吉列尔斯及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人的交往,以及在国际上成名的经历。里赫特自述完整追溯了他的人生历程和演奏生涯,配有黑白插图170幅,包含演出照、生活照、与友人的合照等。附录有里赫特重要演出年表、合作音乐家名单。

《听乐笔记》:里赫特将自己积累了近三十年的笔记托付给蒙桑容,这些笔记是对时代音乐的独特见证,精确、清晰又不失幽默。这些笔记经蒙桑容精心编选,时间跨度为二十六年(1970—1995),主要内容是里赫特参加音乐会、听唱片时写下的评述文字,有具体详细的时间、地点、曲目、演出人员及听乐感想等,因此称作“听乐笔记”。笔记涉及多种音乐艺术形式、上百位音乐家和大量古典音乐曲目,真实反映了里赫特的喜好、情感,立体呈现了里赫特的形象,也堪称一部听乐指南。

附录别册:

《数字中的里赫特》:里赫特演奏会及演奏曲目统计。蒙桑容耗费巨大精力整理了里赫特演奏生涯的各种数据,包括各种维度的演奏曲目统计、音乐会场次统计……为里赫特的乐迷提供了检索档案,也具有音乐史、演奏史的研究价值。本册附录一篇爱乐人高远致对里赫特的读解文字,介绍了本书的时代背景及相关事件,可作为阅读参考。

《里赫特影像》:收入里赫特全彩照片三十余幅,由蒙桑容提供,多数为独家呈现,是供爱乐者欣赏、收藏的影像图册。

精彩预览

中文版序

布鲁诺·蒙桑容

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仅到访过中国一次。1957 年, 他在中国办了十几场巡演。

那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年代。艺术家身不由己,无法自行决定演出地点。伟大的苏联音乐家,也不得已受当时的双边文化协定所桎梏。

里赫特曾多次对我说,他很愿意再度造访中国,只是再无机会。二十余年后,本书中文版终得面世,也总算圆了这位俄国传奇钢琴家的夙愿。

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他是“俄国人”?也或许, 正如赫伯特·冯·卡拉扬当年打趣自己所说的,他没准儿还是个“中国人”!

事实上,里赫特母亲为俄国人,父亲为德国人,他的双重血统不言而喻。

然而,他既不全然是俄国人,也并非独具德意志的民族特质,在他身上,两种民族性浑然一体,展露无遗。他是德俄混血吗? 也不尽然,他曾强调自己身上流淌着乌克兰、波兰、斯堪的纳维亚和鞑靼民族的血液。

撇开血统不谈,纯从音乐上看,有哪位法国钢琴家能超越他对德彪西、拉威尔的诠释,哪位德意志钢琴家能胜过他对贝多芬、舒伯特的演绎,哪位俄国钢琴家能凌驾于他演奏的穆索尔斯基、普罗科菲耶夫之上? 他绝无仅有,独一无二。他跨越了民族性的狭隘标准,阐释了巴赫、海顿、肖邦、舒曼、斯克里亚宾、巴托克以及席曼诺夫斯基的真理,甚而悉数阐明了他蔚为大观的曲库中所有作曲家之真理。

里赫特其人复杂多面。无论民族或个体,他绝不为之禁锢;普天之下,无人不识里赫特。他以一己之力展现了俄罗斯、德国、法国及意大利古今文化之精粹。他超然物外,四海为家。20 世纪60 年代初,处暑时分,他在法国图赖讷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图尔音乐节”; 二十年后,严冬时节,他在莫斯科普希金艺术博物馆创立的“十二月之夜音乐节”如期举办,里赫特终觅得归宿。文学领域,里赫特同样学贯西东,深谙托马斯·曼、威廉·莎士比亚、马塞尔·普鲁斯特作品的精神内核,也熟知尼古拉斯·果戈理、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作品的精髓要义。

他游历四方,无论在他所热爱的意大利、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日本,还是在美国等一众里赫特鄙弃其文化的国家,所至之处,他都被誉为活着的传奇。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之声誉及世人对他的爱戴,可谓无以复加。

而在俄罗斯,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洛维奇已不仅仅是一个传奇,他是仍然活着的神。

在我写作本书的那些年里,这些想法始终萦绕心间。里赫特并非简单将其笔记托付于我,在他生命最后两年间, 我们辗转法国巴黎及南部城市昂蒂布,几乎每天进行对话。完全即兴,漫无目的,任情恣性,我将其尽数记录,并努力赋予其骨架。离世前数月,他将最后的精力全然倾注于我们的对话中。他如孩童般天真无邪,对我毫无保留,赤诚相待,让我动容。我也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即便无法面面俱到,至少我必须全力确保这幅肖像可以描摹出这位伟大人物的真实面貌。

到20 世纪,已少有演奏家能真正触动同时代普罗大众的音乐神经。耶胡迪·梅纽因? 格伦·古尔德? 毋庸置疑,即便在山遥水远的中国,我也曾切身体悟。

距本书在法国面世已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如今,本书中文版终得与诸位中国乐迷见面,我的喜悦难以言表, 谨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这再次证明,里赫特的天才无远弗届,举世皆知。

2023 年8 月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