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中国绘画源流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新作,一部简明中国绘画史,尽赏绵延万年的风雅传承
ISBN: 9787559862228

出版时间:2024-03-01

定  价:88.00

作  者:陈履生 著

责  编:陈曼榕、谢赫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艺术理论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艺术/艺术理论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字数: 220 (千字)

页数: 308
纸质书购买: 京东 当当
图书简介

远古的彩绘陶器告诉我们先民有着怎样的审美风尚?

春秋战国的漆器纹饰留下了什么样的审美密码?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记录了古人的哪些生活日常、生死观念?

作者从远古到现代,从流派到思潮,从画家到作品,于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中溯流追源,用简明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中国绘画艺术曲折而丰富的历史发展进程,并配以200多幅传世经典之作的高清图片,将绵延万年的风雅传承,勾勒为一幅中国绘画史全景图。

作者简介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2011-2016)。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物馆馆长。南京艺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湖北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建有陈履生美术馆(常州、三亚、扬中、合肥)、油灯博物馆(扬中、常州)、汉文化博物馆(扬中)和竹器博物馆(扬中)。

图书目录

一、原始到汉代的绘画 / 1

二、顾恺之与魏晋美学 / 25

三、隋唐五代绘画与文人画之祖王维 / 51

四、宋徽宗的画院与宋代绘画 / 97

五、赵孟 与“元四家” / 135

六、“明四家”与明代的多元发展 / 173

七、“四王”与石涛、八大山人 / 215

八、20 世纪绘画新潮 / 263

后记 / 296

序言/前言/后记

编辑推荐

一部追源溯流的极简中国绘画史,

专业和通识并行,权威与好读合一

知名艺术史学者、博物馆人陈履生在浩瀚的史料中精简和取舍,用20万字、不到300页篇幅,写就了这部中国美术通识读本。从史前到现代,他逐一讲述了中国绘画各个时期的绘画风格和代表性艺术家,王维、宋徽宗、赵孟頫、石涛……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及其作品带出了一连串千古传承的艺术故事,中国美术源远流长、丰盛多姿的历史也由此铺陈开来。

从文物上走下来的中国符号,

在绘画中感受中国民族传承万年的审美语言

绘画之于历史有何价值?如何看待博物馆中的艺术作品?从远古的彩绘陶器,春秋战国的漆器纹饰,到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从错彩镂金的宫廷仕女画,再到芙蓉出水的水墨山水画,作者带领我们透过一件件具体的历史文物,跳出绘画作品本身,去领略中国民族传承上万年的审美语言,体味中国人自远古至现代以来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200多幅传世之作跃然纸上,

在色彩和线条的视觉盛宴中,还原古典韵味

书中收录了200多幅中国自古至今的经典绘画,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在纸本当中欣赏到这些传世之作的精华之处,全书采用纯质纸印制,并在编排上精心设计,通过大尺幅的方式高清呈现,并对重要作品充分放大细节进行展示,为读者带来色彩和线条的视觉盛宴。

精彩预览

人类的进化与进步,文明的发生与发展,是由于对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并不断探索。在那遥远的洪荒年代,猿进化到人,开始直立行走,进入人类历史的开篇。原始人类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在无衣无食的时代中,人类的生存方式是在自然的法则下穷尽自然的所有,依靠电闪雷鸣,人们发现了火,从而推动了人类走向文明的进程。以火来烧制泥土而制成陶器,是人类文明史往前迈进的重要一步,由此出现了审美准则:平衡、对称、圆润、细腻,等等。制陶技术的成熟不仅使器物本身成为观赏的对象,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具有了审美的意识与审美的追求。人类开始装饰自己,衣服不再仅仅为了遮体,也开始美化与自己相关的环境。在早期朴素的陶器上彩绘装饰图案而使其成为彩陶;陶器的器型和品类也不断增多,丰富了实用性——制造技术越来越复杂,显现了文明程度的提高。

人类的绘画始于记事的功用,始于对未知的探索,始于对信仰的崇拜,始于对自然的模仿,始于对美的追求。就功用而言,在距今 3 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西省朔州市峙峪遗址中,就发现了一片兽骨刻有似羚羊、飞鸟和猎人的图像,这种早期的肖形与仿生的刻画,无疑是和生产、生活相关的,对图像内容可以做种种猜想,但基本的功用是可以确定的。由刻到绘装饰手法的不同,可以视为表现方式的递进。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在距今 7000 年左右的浙江河姆渡遗址所见之《猪纹方钵》《稻穗纹陶盆》等都体现图像与生活的关系。半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绘陶器,明确了绘制在工具材料方面的成型,以氧化铁和高岭土为主要成分的红色和白色,构造了彩陶花纹的律动,这是中华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创造,其以数量之多、图案花纹之复杂,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距今 1 万年至 6000 年间最重要的绘画遗存,说明历史进入了早期文明阶段。

考古学把人们带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世界之中,那些被发掘出来的陶器似乎在叙述着历史。通过地层关系所表现的时代特征,揭示了中国绘画以装饰性的表现开启了绘画史的第一篇章。藏于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彩陶人面鱼纹盆》和《彩陶舞蹈纹盆》,实际上表现的是两种主题:前

者表现的是人和鱼的关系,反映的是以渔猎获得食物的生产方式;后者表现的是人类的生活,“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彩陶舞蹈纹盆》的纹饰分 3 组,每组 5 人手拉着手,蕴含着自然生发的情感表达,为了记录这种情感而作的绘画,是此后绘画发展史的重要脉络。在以装饰性绘画为主要特征的彩陶上,不同的文化类型在绘画上

的差异性,表现了中国绘画在开始时就存在地域性的特质。在辽阔的中华版图上,早期人类活动具有相似性,包括陶器在内的生产也存在着相似性,可是,它们的差异性也非常明显。

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石岭下类型、半山和马厂类型等,以图腾崇拜、神灵祈求、生活写照、图案装饰为主的彩陶图案,在装饰性绘画方面解决了图案适应器型的问题,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性。人类在没有发明可移动的平面材质(帛、绢、纸)之前,便会对器物进行绘画,以实现装饰的意义。彩陶是人类文明的杰作,其表面的装饰性图案以生活中所见的鱼、蛙、鸟等动物为素材,并进行夸张变形,表明了新石器时代的先人具有高超的抽象能力。半坡类型文化的彩陶纹饰出现了十分奇特的鱼、鸟结合,或鱼、鸟、人面结合的复合图像,其所表达的综合性内容显然超于自然的表现之上。图腾、氏族、崇拜等相关的内容,将这种装饰性的图案带到了神秘的境界。从绘画方面来看,这应该和后来发展中走向写实的

道路有所关联。审美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与时尚,反映社会变化与需求。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人物和动物的图案,与《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脱离彩陶装饰性绘画一样,呈现出独立性表现。尽管画法稚拙,但形象趋于写实,主题 关 系 明 确, 彩 绘 石 斧 不仅 有 结 构 关 系, 而 且 对 劳

动工具的装饰已经提示人们 ——工具不仅仅是工具,也是审美的对象——审美无处不在。依附于器物的绘画从早期一般性的装饰到主题性的表现,使中国绘画发展史又前进了一步,促进了独立绘画在审美道路上的发展。

在中国绘画史的早期,岩画是早期人类绘画的表现形式,以内蒙古阴山、宁夏贺兰山岩画为代表,是今天认识原始形态的中国绘画的重要资料。在贺兰山一条东西向长达 300 千米的画廊内,各种内容交织在一起,人们最能理解的是那些与狩猎、牧放相关的画面,它们有着多重意蕴,丰富的刻绘手法、生动的造型反映了原始人对于形象的把握。西北地区还有甘肃的祁连山和黑山岩画等。南方地区的云南沧源和广西花山岩画所表现的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等内容,也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活动及人物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差异。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述及历代能画人名,自轩辕至唐会昌计 371 人,其中轩辕时 1 人。轩辕(即黄帝)作为古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统一华夏部落,征服东夷、九黎族,开有记载之中华文明史,绘画史的记载也从此开始。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填补了几千年来人们的认知空白,随着考古发掘的新发现,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的起源可能还会往前推展。

经历了漫长而繁盛的陶器时代之后,商周时期的绘画主要反映在青铜器上,宴饮、弋射、狩猎、战争、采桑、建筑等纹饰,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寻常生活。青铜时代,工艺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度,艺术表现反映了王朝的中枢神经,礼仪、崇拜、制度等表现为饕餮纹、雷纹、弦纹、鱼纹、鸟纹、龟纹等,更重要的是,它们把青铜时代体现王权威严的信息传递给所有的受众。制度性可表现为一定的数量,如无比尊贵的鼎,其不同的数量代表不同的阶层:九鼎为天子、诸侯之制;七鼎、五鼎为卿大夫;三鼎、一鼎为士级。除数量的区分外,还有种类等多个方面的分别。商周是青铜时代的艺术高峰,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特殊时

期,它连接着至今还能看到的楚国艺术,特别是史无前例的帛画艺术。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