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记述了杨先让版画创作的艺术之旅。杨先让以西洋画、油画作为他艺术之路的起点,通过版画记录那个时代的风貌,表达自身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书中涉及作者所处历史时代的面貌、民风民俗、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风景等六种题材,不仅讲述版画创作的艺术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他创作出的《梨渊》《恩师徐悲鸿》《梁漱溟》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版画艺术作品。杨先让的版画被认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感,可谓创造了一个木刻版画独有时代特色的时代。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
曾获美国休斯敦大学亚洲艺术部文化奖、全美华人教育基金会终身艺术成就奖、第11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第14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作品曾被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收藏。著有杨先让文集(四卷)、《黄河十四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中国乡土艺术》《与木刻刀结缘50年:我的木刻版画创作历程》《海外漫纪》《艺苑随笔》等。
从绘画走向版画/1
出圈/7
武汉之夜/9
春日/10
延安组画:延安宝塔/12
晨/13
延安大街/13
延安发电厂/14
鲁艺旧址/15
杨家岭/15
枣园/16
毛主席办公室/16
糜子丰收/17
延河道上/17
绿色的宝塔山/18
延河边/19
信天游/20
梦/22
夏日 /23
备耕/24
吻/25
春节宣传队/26
聊天/27
村里的广播台/27
锻炼/28
闹元宵/29
毛主席在工地/31
秋日牧歌/33
宣传队员/35
公社里的突击队/36
北海之夜/39
城市交通 /40
白蛇传/41
舞/42
游春/43
单刀习作人物/44
单刀习作静物/44
习作小品:蓬莱/45
港口/45
海岸/45
渔村/47
果乡/48
瓶花/49
开春/50
开春之一/51
开春之二/52
开春之三/53
春/54
读/55
缝书包/56
山坡上/57
冬日小孩/57
节日/59
老牧人与羊羔/60
小羊羔/61
野花/62
晌午/63
母与子/64
家乡喜事/65
古庙新戏/67
《刘胡兰传》插图:生的伟大,死的光荣/69
刘胡兰像/70
童年/71
成长/72
走出家门/73
在第一次党员会上/74
威武不屈/75
就义/75
石版习作:锁住太阳留住哥/76
延安/77
延安之二/78
平良/79
女肖像/80
芍药/80
协和医院门前/81
木版习作/82
铜版习作/82
新曲同唱/83
红色宣传员/83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5
日本作家/86
冼星海/86
秋瑾/87
革命妈妈暴莲子/88
穷人窑/89
喜悦/90
亲人/91
公社大院/93
第一课/94
传授/95
英雄王杰插图:战友/96
讲授/97
《南方来信》插图之一/98
之二/99
之三/99
之四/99
之五/100
之六/100
之七/101
怒吼吧,刚果:示威/102
丛林战斗/103
牢笼/103
卡斯特罗/104
为好友黑子而刻/105
贴心人/106
红卫兵大串联/109
安源组画:大游行/110
走出矿井/110
从前做牛马/111
指挥部/111
大罢工胜利/112
雨过天晴/114
麦场上的风波/115
红太阳升起的地方/117
红太阳升起的地方/118
会师大庆/123
送书/124
鲁迅与《可爱的中国》/125
围海夺油:立井架/126
水中奋战/127
怀念周总理/129
纪念周恩来诗抄插图/131
洪湖曙光/133
《白毛女》歌剧封面/134
“五四”时期的周恩来/135
鲁迅在“厦大”讲话/136
白求恩/137
毛泽东为党校题字之一/138
之二/139
之三/139
崇高的友谊/140
敦煌幻想曲/142
海底梦/142
不惑的阿难/143
抱佛脚的迦叶/143
荒城之夜/144
凭吊/146
秋收/147
梨渊/148
山庄的秋天/150
花房/151
雕塑家/152
雕塑家与学习小组/153
六月雪154
一代歌手—郭兰英/155
我的母校/156
破土而出/157
颂周公/158
三猫图/159
新宅/160
童年的回忆/161
海女/162
长江说“不”/163
舞狮/164
庭院/165
小宅/166
北京的秋天/167
院里院外/168
乡情/169
北京的早晨/170
村里的喜讯/171
张闻天在梅园/172
弘一法师/173
百岁老人顾毓琇/174
恩师徐悲鸿/175
梁漱溟/176
无题/177
附录 杨先让艺术简历/180
回望杨先让/187
序 一
杨先让在50年代初(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
杨先让曾从事版画教学多年。在他任教期间,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帮助青年们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首先学习认识生活,热爱生活。他是个勤奋、负责的教师,在创作上,也是个认真的版画家。他刻刀下的人物形象,多从生活中来。尤为可嘉的是,他善于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热情倾注入画。因而,他的作品在力求真实可信之外,还流露出一股鼓舞人心奋发向上的力量。杨先让在艺术上走的是来自老解放区美术创作的路子,这条路子走得正、走得对,应该坚持走下去,今后一定还会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江 丰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1982年6月5日
序 二
木刻版画在我国本来是一门具有国际声誉的古老艺术,但是新兴版画却只有六十年的历史,它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鲁迅先生倡导和扶植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富有时代色彩,从一开始便与中国的民族战争与现代革命紧密结合着,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革命美术的道路。在这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艰难险阻的逆境中,木刻版画艺术由于版画家们的团结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使新兴版画茁壮成长,至今已发展到蓬蓬勃勃,成为我们今天艺苑中的一丛鲜花了。杨先让便是一位与我们在同一战壕里奋战过来,具有卓越成就的老同志。他自从事美术创作开始,即选择木刻版画这条道路。从1955年至今,他创作了大批木刻作品,自第一代版画家手中接过接力棒,沉着而大胆地探索着前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为当前版画家中的佼佼者。选入这本集子中的作品,记录着他几十年来所走过的足迹,亦可评估出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很值得推崇的。
杨先让具有爱美的天赋。青年时代进了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刻苦磨炼,打下了深厚的美术基本功。50年代初,他参加到新兴版画的队伍中来从事木刻创作。他用锋利的刻刀在坚硬的木板上面细致地刻画所闻和所见的新生活。他满腔热情地深入到人民中间,去理解和熟悉一切新生事物,培育出自灵魂深处的感情,然后通过构思与构图,用缜密的木刻刀法、强烈的黑白对比,传达出他的思想和艺术意境。他的作品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他在创作上巧用对比、烘托、讽喻、含蓄等艺术手法,使内容与形式协调和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艺术探索继续提高,后期作品的题材更广泛了,形式更多样了,艺术表现更丰富了,思想性及艺术性都迈上新的台阶。杨先让的艺术前途是无可限量的。
80年代以后,由于工作需要,他转到从事民间美术的研究。本来木刻版画也是民间美术的一种,过去的木刻年画便是在民间滋长而成为一种普及的全民艺术。几百年来,年画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平民文化,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杨先让从版画进而扩展到对民间美术的研究,也是顺理成章的。他正努力广泛地深入搜集多种民间美术品,研究其艺术特征、地方色彩、发展历史,进而改进之,培育之,提高之,使之更适合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长河,滚滚奔腾,不断地流去。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自然不能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所以我们既要发展被誉为革命尖兵的新兴版画,又应推动和改进民间美术,杨先让在这两个方面的努力,一定会获得丰硕成果,是自不待言的。
李 桦
中国版画协会主席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1992年7月18日
今天一早五点钟起床,准备进城来参加开幕式,从通州“万荷堂”一路堵车赶来。先让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劳动,一同教学,又一块谈私房话,而我却料想不到他创作了这么多木刻作品,这么精彩,太让我感动,祝贺他……
——黄永玉
在杨先让版画展上的祝辞
先让的画时代感很强,使观众能回到那个奔腾的时代,震撼人心。特别是人物造型既真实也亲切、美丽,我感动不已。它将过去的生活画面带到我心里,真实地用艺术语言和魅力感动观众。我深深地向先让致敬!
——廖静文
杨先让曾从事版画教学多年。在他任教期间,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帮助青年们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首先学习认识生活,热爱生活。他是个勤奋、负责的教师,在创作上,也是个认真的版画家。他刻刀下的人物形象,多从生活中来。尤为可嘉的是,他善于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热情倾注入画。因而,他的作品在力求真实可信之外,还流露出一股鼓舞人心奋发向上的力量。
——江丰
在这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艰难险阻的逆境中,木刻版画艺术由于版画家们的团结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使新兴版画茁壮成长,至今已发展到蓬蓬勃勃,成为我们今天艺苑中的一丛鲜花了。杨先让便是一位与我们在同一战壕里奋战过来,具有卓越成就的老同志。
——李桦
《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不仅记录了作者版画创作的艺术旅程,也同时展现了他创作出的脍炙人口极富时代特色的版画艺术作品,如《恩师徐悲鸿》《弘一法师》《梁漱溟》等。杨先让艺术之旅本身就具有时代的感染力,而作者的文笔也体现出老一辈艺术家平实厚朴的风格,口语化叙述,情感朴实纯粹,读来既有艺术的修养,又有生活的烟火气。
从绘画走向版画
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了四年(1948年8月—1952年8月),主要学习一个写实能力,当然,也充实着对艺术领域的广泛视野。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做一个美术工作者,毕业后,向全国各个需要美术的部门输送新生力量。我们不愧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美术人才,起着基石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实。
为工农兵服务是大方向。绘画的服务形式,当时主要是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简曰“连、年、宣”。我们绘画系的毕业创作,主要是“连、年、宣”。我的上一届的毕业创作是年画,我们1952年毕业班的创作是连环画,下一届的毕业创作是年画。我的业务成绩在班上数头名。新成立的人民美术出版社,视我们毕业创作的两套连环画—《治理淮河的英雄事迹》和《耿长锁农业合作社》属优秀作品而出版。我与其他五位同学被分配到了人民美术出版社,我和班长田郁文具体分到了图片画册编辑室,在版画家邹雅、画家安靖和王角的领导下做美编工作。一切都是新鲜的,精神愉快。由于我们的努力,也获得领导的重用。为了关照我,1953年我的爱人张平良由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竟也调来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当时出版社有两个美术创作室:一个由古元、张凡夫领导,一个由沃渣领导。同时期,出版社又将唯一一个赴苏联留学的名额给了我。不少画家都渴望着留学苏联,这个名额却被我浪费了。因为正处在抗美援朝时期,而我的父亲在朝鲜仁川居住,哥哥在美国留学。当然那不怪我,是人事科的马虎,而那时我都已体检通过了。我反而庆幸自己再不必去攻读外文了(我一向外文不及格)。
新华社举办第一期摄影培训班,他们是培养全国第一批摄影记者人才的。出版社为今后组建一个摄影部门,起码要有会彩色摄影的人才能服务于出版事业,竟然派我去参加学习。
社长安排了两个多月到南方各地出差,竟又带上我。我自己没感觉,在别人眼中我成了宠儿。当然,我工作得也极卖力气,不能辜负领导们的信任。
万未料到,1953年9月,我们尊敬的院长徐悲鸿去世了。我们都参加了在中央美术学院大礼堂为院长守灵,见到了当时正参加全国文代会的代表们鱼贯到遗体前行礼,见到了廖静文师母挽着一对小儿女极其悲哀的哭泣……
徐院长对我们谆谆教导,使我们掌握了写实的一技之长;他以身作则,带我们打通了绘画类别之间互通的门槛。他与我的师长们都是我的榜样,对我有着权威性的影响。
在此,让我列名于下:
徐悲鸿院长,中国画工与写、书法、西画油彩与素描速写、东西方史论皆精。
吴作人的油画、素描速写、水彩、书法以及中国画水墨都掌握。
蒋兆和素描、油画、图案设计、雕塑、中国水墨画皆有独创。
李苦禅素描速写、水彩、书法、中国画大写意。
李可染西画出身,中国山水创新、书法独树一帜。
叶浅予的速写、漫画、中国水墨超群。
李桦速写、美术史、水墨、版画一代宗师。
彦涵更是油画、版画、壁画样样精通。
孙宗慰,油画、中国画工与写、素描速写皆精。
张仃,漫画、年画、壁画、实用设计、中国山水画创新……
我是沿着徐院长和他的团队的路数走下去的。在后来的文艺政策指引下,我没有能力怀疑,只能老老实实遵守着,那也正是我单纯幼稚的缘故。也是我后来一再阐述的,不受时代局限的艺术家是不存在的,因而我无怨无悔。
在出版社图片编辑室,后又在创作室共待了六年多的日子里,我的工作是出色的。我不仅胜任了美编任务,还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近十幅宣传画、三幅年画、插图、领袖像、组画、连环画等,都得到出版和发表。我还参与了《泥人张》及《艺用解剖》等专著的摄影出版工作。我并未感到特殊,反而认为正常而自然,继续乐此不疲。1955年后我对木刻版画感兴趣,从第一幅处女作,到第二幅套色木刻,第三套延安组画木刻,都被出版为独幅画。这在当时的出版社,我是少有的个案。
1954年11月6日,我与张平良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礼堂举办了婚礼,我二十四周岁,她二十一周岁。第二天,画她油画肖像。
当时的确因为年轻,精力旺盛,新社会新事物常常感动着我,创作的冲动不断。
每年下乡,都是带着笨重的油画箱。除了画素描、速写,也画水彩,主要的是画油画写生,对色彩感兴趣。后来才更多地画起了彩墨写生。
我的艺术历程,都不是有什么计划或者有什么目标方向。很多都是想不到,而走到那一步了。
从我糊里糊涂变成了“版画家”说起吧。
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根本没有版画专业。李桦先生是版画权威,那时他教我们西洋美术史,他只在业余对几名爱好木刻的学生予以指导。
在出版社工作期间,我接触过版画出版,而著名版画家力群、古元、邹雅也都在出版社,彦涵又是我毕业创作连环画的指导老师,我自己也喜欢过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但即便如此,版画对我来讲依然太遥远,绝对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去尝试并从事版画这个工作。
记得1954年跟着出版社社长邵宇去南方,在重庆遇到同学李唤民和宋广训,他俩都在著名版画家李少言、牛文的领导下干起了木刻版画创作。李唤民第一幅黑白木刻《织地毯》在我们编辑室发稿印刷独幅画了。就是那次,李唤民动员我也搞木刻版画。我当时即刻回答:“不,绝不动刀,我还是喜欢色彩。”那绝对是我由衷的回答。
说也奇怪,第二年1955年春天,我去河北饶阳耿长锁农业合作社要完成一套“夏收”组画。我依然背了油画箱去写生,收集素材,最后完成了一套反映农村合作社新气象的黑白组画,还完成了一幅新年画《家乡的春天》,最后在我们编辑室通过出版了。组画是在《连环画报》出版发表的。
此时,我感到组画中一幅放羊娃等待群羊出圈画面,从黑白效果看,很适合刻一幅木刻版画。记不得怎么弄了几把木刻刀(主要有小、中号圆刀),室领导邹雅从荣宝斋(当年荣宝斋由人民美术出版社领导)给我弄来一小块梨木板子,我既没有请教谁,也没有人来指导我,就这样刻了起来。安靖由美术印刷厂给我弄来点印刷油墨(当年美术印刷厂也由人美社领导)。就这样,我完成了第一幅木刻版画,而且我还套了一版土黄色。未料编辑室将它发稿印成了独幅画。第二年,它在全国青年美展上又获了奖,各报刊发表,尤其是在《人民画报》上转载。《人民画报》主编是丁聪,他见了我说:“你好聪明,木刻版画刻得好。”(当年《人民画报》社也属人美社领导)就这样我是真糊里糊涂走上了木刻版画这条路了。那是我无论如何料想不到的。
我发现木刻版画的确是我发挥美术创作的一个很方便的艺术园地。那时强调版画幅数都不大,创作起来既不占地盘,又很方便。不管到生活中画油画或水彩、速写等,回来经过用版画的要求去设计组织,一幅版画就会产生出来。1957年,邵宇介绍我加入全国美术家协会,人家称我版画家了。我不情愿也不行了,因为之后我的木刻版画不断出现了。
从此,我的创作,的确更多选择了木刻版画。
1956年,连环画报社希望画出表现陕西绥德韮园沟水土保护事迹一套组画,找到我。我们编辑室负责人批准我和罗尔纯同往,合作完成这一任务。
我们俩都背了大油画箱和简单的行李,乘火车起程了。罗尔纯比我大一两岁,小儿麻痹遗下腿有毛病,在办公室内很少言语,属苏州美专优等生毕业分配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他曾让我看到一张儿时照片,后面写着“大画家”三个字,因此我常取笑叫他“罗大画家”。此次同行,很自然我应关照他。
先抵西安,我拜访了居鼓楼西北方向美协大院的石鲁和赵望云。傍晚去城南门里我妹夫武德祖家中见他的老母亲,印象极深。这武家大院高屋建筑,层层套院莫测,古香古色(“文革”后被拆,另建宾馆,可惜!)。
第二天乘公交车去铜川,逛了黄帝陵,然后到绥德县城招待所住下,找文化馆帮助与韮园沟联系。憨厚村长赶了驴车接我们进村,住在了老乡的窑洞中。
满山的黄土沟沟,根本看不到水源的影子。几天来经过村长不辞辛苦地带我们去山沟沟现场解释,再加上我们想象的雨水来临,水土流失情况,人工修坝,引洪利导,竟构画了几幅场面,获得了村长高度赞扬,还请我们吃了一顿“扁食”(饺子)。
在村里画了不少速写、小油画、水彩,又在县城赶了集。可惜的是在县招待所,我钉在墙上十几幅油画晾干,竟被进城开会的众村干部顺手取走,真是不翼而飞,不知去向了,气急的我直喊娘。
回城路过延安,我俩住在招待所,罗尔纯默默有他的主意,只好各行其是。我兴奋地逛遍圣城,油画、水彩、速写不知疲倦地画,一次再次地画;延河边、宝塔山、凤凰岭、杨家岭、鲁艺遗址、毛主席故居、延安大街、新建的发电厂,显然我是有目的的为创作一套反映延安新气象而在收集素材。奇怪,我不知罗尔纯在干什么。他也不让我过问,性格不同。
我每天忙着,跟着新相识的放羊人爬山,听他唱着信天游。跟着老乡下田收麦,听他们解乏喊几嗓子秦腔,感到无比美好。
当时我还带了相机用于捕捉形象,由于我只为了完成自己的小目标,而对周边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无动于衷也视而不见。比如那时男人头包着羊肚手巾,因年龄有别绾的样式也不同。妇女的头饰,姑娘一条大辫,媳妇一盘大髻上插满了银饰,再围着刺绣的围裙,简直就是舞台上的形象。儿童身上戴着长命锁、护生香包等等。我曾企图画,也想拍个照,但是十分困难。
有一次,我在村里转,见一小男孩,身上戴着荷包、绣花围嘴、长命锁,长得也俊,十分可爱。我让他站好正准备拍个照,忽然从院子里飞奔出来一妇女,像疯子一般嚷叫着向我扑来,要抓我的相机,一面护着男孩,吓得我急忙躲开。可是她竟要跑过来追赶我,要抢我的相机,哭叫着……原来她是怕我将自己宝贝儿子的魂拍走。从此我再不敢带相机出门了,也不敢画像。这是1956年在陕北延安地区我遇到的情况。
路过西安,再访碑林和霍去病墓,欣赏那一批石雕(1954年与邵宇来西安首次游览过)。然后决定上西岳华山。初进山,不起眼。慢慢惊险当道,往上爬,到一线天时,我的双腿已打哆嗦,并下决心绝不来第二次。
奇怪的是罗尔纯腿拐着,还背了油画箱,竟爬在我的前面。
回北京后,即研究创作表现韮园沟保水土流失的组画。可是罗尔纯不愿合作,他也提不出别的什么诉求。在编辑室,大家总感觉他是弱者,每天老老实实坐在办公桌前,想什么不得而知。从来也未在业余创作一幅宣传画或者年画。大家也绝不会指责他。他只是一位不多言语、不惹是生非的有想法的弱者。
这套组画由我自己去完成了。我采用的是水墨写实手法画在生宣上,发表在《连环画报》上。同时我抽时间完成了一幅《问路》年画,编辑室发排出版了。《人民日报》副刊转载,邓拓配了四句诗。然后我日夜设计构图一套延安套色木刻组画。
这里我要谈谈罗尔纯。1958年他从人民美术出版社调到艺术师范学院。1961年师院取消,他调入中央美院附中,那时我已调回母校任教了。“文革”后他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改革开放后,罗大画家以表现派风格的油画惊动国内外画坛。可惜2015年,这位很有主见、很有思想、性格不一般的艺术家离世而去了。生前,他有时会忽然来到我的系办公室看我,也不说什么,我逗他,他傻笑,然后走开。他告诉我,自己离婚了,有两个儿子。
1957年前后,正是反右运动期间,我刚调到沃渣领导的创作室,也是十分卖力创作之时,完成宣传画,加紧刻印延安木刻套色组画,又画素描和油画写生习作。几次美术界批判江丰的会议,我都因为套色木刻油色调好必须快印刷,否则干了可惜等缘故而未能参加。如果我参加了,很可能发言同情老书记而被划成右派,幸免了一次灾难。
也奇怪,此时我获知母亲病重,领导竟能批准我去了一趟哈尔滨探视。我带上油画箱,给母亲画了唯一一幅油画肖像。
难以料到,我妻张平良在她的连环画编辑室,一次开会发言,希望增加点时间作画以利提高业务能力,竟差一点儿被划为“右派”,最后定为“严重警告”处分,下放劳动。
牵涉到我,也要下放,并警告我运动后处理。我也不知何原因,只能老老实实地跟着下放,那时我们女儿才八个月。
1958年春节,古元也被划了右派,正要前往北大荒,半路上得知中央决定改为“严重警告”处分,这样就与我们一起下放到河北省遵化县。同行有刘继卣、陈兴华、王角等廿余人,由姜维朴带队。
正赶上“大跃进”,浮夸风正浓,三面红旗、赶英超美、大炼钢铁、亩产万斤、公社化、集体食堂……我们参加画壁画、发动人人作诗活动。古元和我为县里创作一套四扇屏水彩画,他画春、秋,我画夏、冬。我妻调县里创办美术学校。
自从1960年底我从文化部研究室调回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学,我才真正开始将自己安排在了版画专业这条轨道上来了。虽然偶尔也画一两幅宣传画,但是主要创作都是版画,更是为了配合版画专业教学。
可能是1962年,李桦先生抓教员的业余进修。一次观摩会上,我拿了自己十分认真画的作品参加,记得有我临摹的八十七神仙图长卷(我是特地到徐悲鸿纪念馆借的放大照片资料参照临摹的)。
我自认画得最好的一幅油画肖像是画我妻小妹(“文革”中她因我出身不好被批斗,怕惹祸上身烧掉了,使我痛惜不已),还有素描速写以及版画创作等。当时靳尚谊在版画系教素描,看了我那幅油画肖像赞不绝口。
我自认成绩突出,水平可喜,未料李桦看了不以为意,最后说了一句话:“不要画油画,要以版画为主……”我有点吃惊,也好像有点恍然而悟。
我开始对石版、铜版画练习了,又决定去荣宝斋学习中国传统单刀雕版技术,及水印技法。假期下乡收集素材创作木刻版画。
教学可以说我算个主力,技法课、创作课,带学生下乡,做班主任,做古元工作室主力,做李桦教学的副手,我都胜任。
我深知李桦作为一系之长,对我的满意与喜欢之深。比如1962年,他悄悄送给我五一节天安门观礼券,让我别声张,让我去开眼。“文革”中他偷偷拍着我的大腿动情地说:“杨先让,不要离开版画系,我喜欢你……”令我未料。他高兴而迅速地为我写版画集序言,夸我是佼佼者,主动向我要一幅纪念周总理版画作品。对我被院长江丰从版画系调出去创建年、连系之不舍……以及他对我后来创办民间美术系的理解,我都牢记于心。我深情纪念他。
有人曾很惋惜地对我说:“多可惜你搞起了版画,当年你的油画多好。”意思是油画现在价码高。好友黄永玉心痛我说:“你总在别人地里跑,自己的地都荒了。”我姐姐说我在浪费生命,人家都在画画,你老跑农村……其实都是我自愿高兴去做的,不后悔。不是吗,社会后来给了我不少奖赏。
细想我这辈子,快九十岁的人了,就借此处说说感受。跟着时局也遭过罪、倒过霉、受过骗,但我幸运,获得亲友师长的厚爱有加,我不能不感恩。
从做学生时,徐悲鸿院长,以及后来廖静文馆长对我和全家的关爱,每年年夜饭,都要让我全家去一起聚餐。李苦禅先生全家,刘开渠全家,李桦和彦涵先生一家,邹雅、江丰、朱丹、丁井文以及黄永玉一家,都对我充满了厚爱。我能不好好做人、不好好干活吗?!真乃三生有幸。
1980年我离开版画系后,版画创作少了,慢慢地我也感到时间精力都有限了,最主要的是时代的进展,版画领域国内外交流,在艺术语言和技法范围上都丰富多彩,我已属望尘莫及了。干脆洗手不为了。
也就在这个时期,我才深深感到木刻版画的艺术魅力,在于黑白处理和刀法运用,它如同中国画的笔墨功夫。因此我才写出一篇以李桦、古元、彦涵、黄永玉四位在版画艺术上不同风格的刀法特点的文章,当时的院领导朱丹看后拍案叫绝,发表在他负责的《美术研究》上。他说以往总在作品政治内容上论述,很少在艺术技巧风格上评论,这篇文章专谈艺术表现,好!
我认为,一位木刻版画作者,首先要会画,木刻只是进行创作时的手段,因为到生活中去不可能带着木刻刀去收集素材。作画最重要。我的优势就在于造型能力强些,人物造像、人物情节各方面都是我创作的范围。
所以,在我的艺术实践中,木刻版画确实是我一项较擅长的专业活动。我想说清楚自己是怎么从学绘画起,自然地,也可以说是偶然地进入了木刻版画领域来的,最后又进入版画专业教学,又退出另起炉灶去进行新的专业教学。这样做一本图文并茂加以述说的画集,可能会有些意思。
杨先让
2018年7月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