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我要唱到永远
梅艳芳、黄永玉、林青霞、杨振宁……四十余位文化名人、艺术大师的往事与日常,展露他们鲜为人知的一面。名人记趣、闲谈杂感、读书随笔,借可凡之眼,观人生百态。广雅出品
ISBN: 9787559863515

出版时间:2023-10-01

定  价:52.00

作  者:曹可凡 著

责  编:楼晓瑜
所属板块: 文学出版

图书分类: 中国现当代随笔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字数: 212 (千字)

页数: 264
图书简介

本书为著名主持人曹可凡的散文集,其内容涵盖名人记趣、纪念文章、闲谈杂感、读书随笔,无论是记述与各界名家的交游,还是叙写自己的演艺道路,均从作者亲身经历出发,以温暖的笔调写成,生动真挚,亲切可感。

个性十足的黄永玉偶尔流露出的黯然神伤,林青霞写作《窗里窗外》背后付出的汗水与努力,流沙河在历经岁月沧桑之后的清明与孤傲……凡此种种,都被掩藏于他们的大师光环之下,而作者则悉心记录下大师们鲜为人知的一面。借可凡之眼,观人生百态,跟随作者深情的笔触,一览四十余位大师们的往事与日常,感受他们曾体会过的沉浮冷暖。

作者简介

曹可凡,电视主持人,文化访谈节目《可凡倾听》创始人,曾主持《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顶级厨师》以及《斯文江南》等大型综艺节目。主持之余,喜爱表演,曾参与电影《金陵十三钗》,电视剧《老中医》《老酒馆》《后浪》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已出版著作有《悲欢自酬》《蠡园惊梦》和《我认识一些深情的人》等。

图书目录

第一辑:我要唱到永远

黄永玉:“我永远喜欢上海” 2

去万荷堂,听黄永玉讲“六根” 6

施蛰存:从“岐山村”到“少年宫” 9

傅聪:我已看见街角边的那扇门 16

崔健与王朔:半生轻狂,一世清流 21

林青霞:人很美,但她的文字更美 25

周采芹与潘迪华:我要唱到永远 31

张菲与费玉清:龙兄虎弟的江湖故事 36

杨振宁:与翁帆的玫瑰人生 40

吕其明:从《红旗颂》到“土琵琶” 45

钟南山:“始终不满足于现状” 49

金宇澄:攀登文学之山哪会轻易停息 54

渡边淳一:不要气馁,保持钝感力 59

阿兰·德龙:不同凡响的英雄 64

阿米尔·汗:用影像唤醒人类良知 68

于佩尔与巩俐:改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魔力 72

苏菲·穆特:“通过黑暗,走向光明” 77

第二辑:成为伴在你身旁的一颗星

丁聪:摇摇摆摆而来,摇摇摆摆而去 82

流沙河:路上春色正好 88

真禅长老:禅边风月不须钱 93

华文漪:一生爱好是天然 98

孙道临和王文娟:日记里的爱与关怀 103

秦怡:一个了不起的演员 113

童芷苓:痴情与戏情 120

贺友直:大雅近俗,各显风采 127

袁雪芬:清清白白来,也要清清白白去 132

陈歌辛与金娇丽:永远的微笑 137

王安忆:热眼看自己 142

汤昕:从“锦园”走出来的银行家 150

梅艳芳:成为伴在你身旁的一颗星 154

“开心果”沈殿霞:愚园路的童年时光 158

张培:甜美纯净的“上海声音” 162

赵深:一位被历史尘埃遮蔽的建筑大师 168

曹启东:我的祖父与红色金融 173

第三辑:流水十年间

“点石成金”的选角 178

我的大银幕体验:从“十三钗”到“老酒馆” 181

我在电视台的纯真年代 187

随电视镜头一起跋涉 190

我牵挂的台湾岛友人 194

闲谈西装,现代绅士的盔甲 201

上海人看无锡:祖辈的旗帜 206

如歌的行板:建筑里的人与人生 210

流水十年间 215

“食肉者”呓语 219

第四辑:单飞的蝴蝶

我最爱读的随笔小品与日记书札 224

闲书闲读,云淡风轻 230

与瘟疫相关的经典小说 237

单飞的蝴蝶 243

刘一帆:美食的背后是乡恋 247

序言/前言/后记

曹可凡的安静与底气

文/韩浩月

可凡老师,常被我们称呼为“曹局”“师爷”。前一个称谓是“六根(六名前媒体人做的一个文化公众号)上海分局局长”的简称,后一个名号则来自他在影视剧中塑造的“师爷”形象。无论如何称呼他,他总是会用一串哈哈大笑来回应,时而还补充一个卖萌的图片。

说到卖萌斗图,可凡老师是把好手,不晓得他手机存储了多少好玩的动图,他总是能第一时间抛出来一个非常符合聊天情境的动图。我印象最深的图是,一个胳膊胖得像莲藕的小男孩,双手把一块板举上头顶,板上摆放着12种各式畅销冷饮(是的,我用手指点着图数了,的确是12款)。每每看到他以这张图来结束一场聊天对话,我总是在内心赞叹一声:“可凡老师真是可爱啊。”

我认识几位喜欢发图片表情包的人,多是德高望重的文化人,出现在电视画面里的时候,也多稳重端庄,但在私下里,却一点也不装。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聊天,都给人一种“哐哐”的热闹感,而且总是愿意以自己的一句话或一个表情来结束聊天,据说这样的人,通常内心热情、善良厚道,而且待人得体。据我多年观察,曹可凡无疑是这支队伍中的佼佼者,每次我都试图以自己的礼貌来完成一次聊天,但最后画上圆满句号的,总是他。

我这些年,努力学习“温良恭俭让”,所以对身上具有这种品质的朋友格外尊重,日常工作与交流,也愿意与这样的朋友走得更亲近一些,时间久了,果然是有效果的,所谓“近朱者赤”。得承认,在与可凡老师打交道的几年时间里, 我也默默地从他身上学习良多。他是位主持人,也时常现身影视圈,多家著名报纸的副刊版面,他的大名也常印在上面。能够横跨多个圈,正是他身上的“温良恭俭让”品质,使得合作者们都视他为值得尊重的合作对象。在朋友圈里,有好几次刷到他以前采访王朔的视频片段,王朔在别的主持人面前,都是个性张扬、嬉笑怒骂的,唯一一次表现出“有话好好说”的样子,是在曹可凡的《可凡倾听》当中,由此可见,曹可凡的气场是可以让一个人安静下来的。

除了上述优点,可凡老师还是个细心的人。我有出版的书,给他寄去,他收到后,会第一时间告知,并且在他常用的拍书的场景(花园、走廊、书房)中选其一,拍出一幅感觉很棒的晒书图。对于赠书,他是真读,读完也会给出一些反馈与建议,带着浓厚的情谊。想到一本小书,会占用他那么多时间,后来再有新书出版,就干脆不给他寄了,哈哈,想必像他这样敦厚且智慧的人,不会在意我的这点小心思。

曹可凡是我见过的情绪最稳定的人,当然,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职业要求, 作为出镜率很高的主持人,他必须在任何状况下,都保证情绪的稳定,才能使活动流程得以顺畅地进行。后来我有了一个恶作剧式的想法——他是不是也有情绪不稳的时候?但这样的问题,确实也不好开口问。

直到有一天,他发来微信,主动地表达了自己的不安,这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他告诉我,自己在外地的酒店,因疫情原因被隔离了,我感觉到他情绪上有一些不对劲,他这么说的时候,恰好,我也处在被隔离的状况下,于是两个人相互鼓励了一番,最终以哈哈大笑一场的方式结束了这番对谈—笑的原因是,他在被隔离期间,写作欲爆发,十来天时间里,写了五六万字,可算是写过瘾了。这段时间写的文章,全部收录于这本《我要唱到永远》里。

记得第一次见曹可凡,大概是2016年,在“六根”的一次聚会上,他翩然而至,在一个空的座位随意坐下,好像早已熟识,只是短暂离席了一下又返回来的样子。“六根”的每次聚会,都是欢声笑语,声浪似要掀翻屋顶,可凡老师兴致颇高,除了跟大家一样频繁举杯,也兴高采烈地聊了点八卦,但在人群当中,他还是有些不一样的。不久之后,我读完了他写作的家族史著作《蠡园惊梦》,便明白了那一点点不一样来自哪里,他系出名门,又是名嘴,所以,无论多么开怀,总还是要收着一点的。

2017年2月17日,胡雪桦导演的电影《上海王》全国公映,曹可凡在片中饰演“师爷”一角,我们在北京国贸万达影院集体观影以示庆祝。五年过去,回想起看片的那个夜晚,依然能记得他在大银幕上的形象,细腻生动,老练准确,有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观感——之所以产生这么戏剧性的观感,原因很简单,入戏之后的曹可凡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原来是可以让人忘掉他的主持人身份的。

胡雪桦导演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邀请曹可凡出演《上海王》的故事。曹可凡是胡雪桦导演第一个定下来的演员,但到开拍时却遭到投资方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有两个:一是绍兴师爷一般都是瘦子,曹可凡偏胖;二是他是主持人,观众会出戏。对此,胡雪桦导演的反驳是:“我请可凡演这个角色,绝非出于私人关系,而是他符合我脑子里的‘师爷’角色。这个角色横跨清朝、民国,几代‘上海王’在变,‘师爷’的位置却从没变过,他的身上折射出时代变迁的鲜明痕迹。这需要一个有文化素养的演员,才能体现出上海滩的那种特殊味道。可凡身上有,那是老上海散发出的年代感,是他家族对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线装书和西方文化对他的熏陶,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的交往也不知不觉地感染了他。”

胡雪桦导演的眼光是具有穿透性的,他的判断与观点也是对的,说出了曹可凡可以横跨多界的内在原因。一个把家族文化、祖辈传统铭记在心的人,一位喜欢读书与写作并重视思考与表达的人,他所做的功课,还有内心的修炼,外界可能是看不到的,但体现在形象与气质上,却也是无法掩饰的。可能有人只看到了曹可凡的活跃,却没有注意到他在内功与细节上的用心,而能够支撑他在多个舞台上展示自我的底气,则来自他永远在汩汩流淌、不会枯竭的丰富内心。

2018年,由刘江导演的、获奖无数的电视剧《老酒馆》中,曹可凡出演一位名叫村田的日本酒客,虽是配角,但村田的戏份不少,给了曹可凡一个更大的表演空间。怎么塑造这个日本农民,对导演和演员来说,都有不小的困难,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招惹部分观众不快,但编导对于角色的高明定位,以及演员出色的演绎,使得人物身上的故事性与演员的表演魅力成功地超越了可能具有争议的部分。记得当年,曹可凡饰演村田的片段,还曾在社交媒体上过热搜,被不少网友传播、讨论,这一角色,也成为他饰演的诸多影视形象当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之一。

“从《金陵十三钗》里的孟先生到《老中医》里的吴雪初,直至《老酒馆》里的村田,已初尝创造角色的快乐。主持人或许只能展示本真的自我,表演却可借助于角色,走过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表演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曹可凡在这段有关表演的阐述当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说法,即“创造角色的快乐”,他之所以乐于在银幕和荧屏上现身,我的感觉是,他有挣脱的欲望—挣脱主持人的身份限定,跃出“曹可凡”这个标签的束缚,在他塑造的角色中,他体会到了另外的与他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完全不同的感受,这可能会让他产生一种“上瘾感”。而对于从事创作的人来说,这种“上瘾感”太重要了,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存在,创作的乐趣将会失去良多。

在《我要唱到永远》这本书的成书过程当中,也能明显地觉察到,曹可凡在写作中投入了巨大的情感,当然,他通过写作,也收获诸多笔下人物的情感回馈。书中第一辑文章,是他写的工作与生活当中接触到的文化人、演员、中外明星,他擅长以个人视角从细节写起,通过篇幅并不算长的文字,来刻画这些人物朴素与平常的一面,虽然文章中丝毫看不到主持人口吻,但内容里描述最多的看上去并不疏离,都是读者最为关心的事情。

第二辑是纪念文章,写的是与曹可凡有过交往的艺术家、作家、文化公众人物。曹可凡写这类文章,有着一个统一的气场,就是用词稳妥、用情深厚,他会站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去评价这些优秀、伟大人物的贡献,也会站在一个细小的切口处,去描摹这些人物所经历的风雨沧桑。如同他的文章标题《成为伴在你身旁的一颗星》所描述的那样,星虽已远,但仍然会“伴随身边”,有了纪念与怀想,远与近的距离关系,就会变成“天涯咫尺”。

第三辑的闲谈杂感与第四辑的读书随笔,可以看到一位笔触无比放松的曹可凡,这些篇章,尽得小品文章的自在自然,如果说前面两辑的文章如同巨浪激流,那么后边两辑的文章则如小河溪水,可以慢慢读、静静想。

这本书最终书名定为《我要唱到永远》,我认为是与书的气质非常吻合的,作者的人生姿态是积极昂扬的,笔下的人物是星光熠熠的,而“唱到永远”则是强大的宣言与动听的旋律,能把所有人都拉到一条宽阔开放的生命大道上来。

新书出版之际,可凡老师嘱我啰嗦几句,恭敬不如从命。书中的文章,已经通读,其中一些篇章,还读过多遍,这仍然是一本深情的人写的深情之书,希望更多深情的读者能找到它、读到它。

2022 年7 月3 日

——选自曹可凡著《我要唱到永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

编辑推荐

流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主持人曹可凡从艺多年,与各界名家交游密切,他以热忱的文字,记录了与大师们交往的点点滴滴,叙写了自己亲历的悠悠过往。

黄永玉为何对上海一往情深?林青霞的《窗里窗外》是如何写成的?张菲与费玉清这对“龙兄虎弟”有着怎样的江湖故事?钟南山院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怎样的挫折?肥肥沈殿霞曾在愚园路度过怎样的童年时光?这些问题,都能在《我要唱到永远》中找到答案。

除与各界名家的交游之外,本书还叙写了作者自身的成长历程,从医学生到主持人的跨界转变,从主持台步入大屏幕的全新挑战,作者均以文字一一呈现,带领读者感受他丰富有趣的人生经历。

本书文字优美细腻,笔调真挚亲切,字字句句间,诸位大师们的音容笑貌,与大师们交游往来的点滴,以及作者跋涉于演艺之路的种种回忆,都生动地浮现于读者眼前。

精彩预览

成为伴在你身旁的一颗星

文/曹可凡

阳春三月,《张国荣十年祭》专题刚刚尘埃落地,梅艳芳的名字却又浮上心头。只可惜,那么多年,与梅艳芳仅一面之缘,谈话也不超过十句,做专题更是无从着手。

事有凑巧,有一天,不经意间,发现刘培基先生居然转了我有关张国荣的一条微博,忽然想到,若从刘培基看梅艳芳,岂不是个绝佳的视角。因为,刘培基当年一手打造“百变梅艳芳”,而梅艳芳也成就了作为香港殿堂级形象设计师的刘培基。他俩如同“合欢树”一般,难分你我。

于是,我试着给刘培基发了封私信,说明原委。没想到,不到半小时,我们便联系上了。他表示自己不日到沪,届时可见面详谈。挂电话前还不忘加一句,若不嫌弃,可称他Eddie 哥哥,这样可显得不那么生分。

一周后,Eddie 哥哥如约而至,我约他往半岛酒店饮午茶。坐在靠窗的桌边,他一边喝茶,一边望着缓缓流淌的黄浦江水,自言自语道:“上海真是一座充满魔幻色彩的城市啊!”原来,当初学做裁缝,师傅便是上海人,“师傅戴眼镜,戴领结,斯文优雅,从不疾言厉色”。他记得师傅最先教授的基本功就是拿针,即左手持布,右手拿针,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把针夹着,手部只是轻微移动,缝左手的扣布。因常常被针扎到,左手中指留有厚厚的茧。

虽然后来赴英伦圣马丁学院深造,Eddie 哥哥却仍不忘上海师傅为他打下的扎实基本功,所以,他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归结为“上海裁缝+ 圣马丁学院”。他还曾经设计过一款“夜上海”系列,灵感便是白光的老歌。白光慵懒、妖媚的神态与音乐,激发了他无穷的创作热情。

不过,说到梅艳芳,Eddie 哥哥眉头紧蹙,神色凝重。“得知自己身患绝症,阿梅希望按既定意愿走完最后一段人生之路,而之前她几乎所有事情都听从我的想法,因此,我也不勉强,她只是要求我为她最后的音乐会做件婚纱。我问,你要嫁给谁呢?她答:舞台呀!”

说到这里,Eddie 哥哥早已泪眼婆娑。但令他最难过的是,即便病重期间,仍有不少心怀歹意之人跑来向阿梅借钱,向来豪爽的她碍于面子,均一一签了支票。在生命走向尽头,身体极度虚弱的状况下,她递给Eddie 哥哥一叠支票存根,说:“我也是个女人,这些钱总该有个交待吧!”

Eddie 哥哥感叹道:“亲人将她视作赚钱机器,受她恩惠的朋友又背信弃义,这都令她难过。但阿梅内心没有仇恨,有的只是感伤、无奈。”他计划要办个设计展,既记录自我成长历程,也展示他与梅艳芳刻骨铭心的友情,以纪念她离世十周年。

七月中旬,我应Eddie 哥哥邀请,专程赴港出席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的“他Fashion 传奇Eddie Lau,她Image 百变·刘培基”展览。正式开幕前,Eddie 哥哥带我参观他几十年来的创作结晶,尤其是为梅艳芳设计的那些服装,其中有唱《烈焰红唇》的“菠萝钉”晚礼服,《伤心教堂》的一白一黑两款婚纱,《梦里共醉》里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好莱坞女星造型以及Stand By Me 里的百老汇服装。更有“邦女郎”“埃及艳后”造型和胸前露两个大洞的“太空装”。

当然,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梅艳芳告别演唱会上那套开场“宫廷装”。“宫廷装”以红色真丝缎作骨干,全套衣服绣金线,钉宝石和珠子,连头饰、面罩,还有裙内打底裤,全为手工制成,给人雍容华贵、喜气洋洋的感觉。

至于那套白色婚纱,Eddie 哥哥几乎不敢多看,因为内里充满太多苦涩的回忆:“当阿梅跟我说,希望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婚纱,我觉得很心疼。我平生最痛恨设计婚纱,但偏偏这辈子设计得最好的一件衣服,就是梅艳芳最后这套婚纱—一套没有新郎给她掀开头纱的婚纱。记得音乐会那天我在舞台楼梯上等她上来,帮她换头纱衣服时,默默注视着她,觉得她不是在歌唱,而是在演绎生离与死别。每天演出完毕,我把头纱连同假发一起拿下,她才如释重负。回到家里,因水肿加剧,她根本吃不下东西,而且因为肿瘤蔓延迅速,体积越来越大,甚至每次上厕所都要忍受扯开肿瘤的剧痛。我劝她放弃,她搂着我的脖子,悄声说道,不做就再也没机会。那一刻,我知道,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设计展开幕式当天,细雨霏霏,但旧遇新知,络绎不绝。他们都相识于微时,那些平凡岁月毫无功利色彩的交往,自然远胜于风光场面上的寒暄、恭维与逢迎。刚进门,便瞥见戴着大草帽的冯宝宝。“你知道吗?Eddie 哥哥是我的老板。我在英国学橱窗设计,回香港后第一份工作就是Eddie 哥哥赏赐的,他是个真正的创意艺术家。”而身着大红套装的作家林燕妮下车时因地面湿滑,不慎摔倒,惊魂甫定。不过,说起Eddie 哥哥,仍一派从容:“我可算是Eddie 哥哥第一个主顾。但他脾气很古怪,有位朋友选中一件衣服,但Eddie 哥哥觉得不合适,无论如何不肯出售。他与黄霑为梅艳芳还曾大吵一顿,但没多久又和好如初。他的性格就是如此,聪慧、敏感、冲动,容易生气。不过,他几乎像孤儿那般长大,冷暖自知,一直奋斗到今天,很不容易。我们大家都支持他。”

说起Eddie 哥哥的身世,也的确很蹊跷。天底下很少有母亲会为了婚姻和事业抛弃亲生儿子,但他那位当作家的母亲居然如此薄情寡义。当Eddie 哥哥听到母亲说,“从今天起你不要再叫我妈妈了”,心里竟无半点波澜,因为他知道,此生将会如一叶扁舟漂泊于汹涌波涛之间,惟有靠双手来养活自己,而那时他还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孩子。

对Eddie 哥哥来说,最酸楚的是成长中缺乏青春期与叛逆期,只能乖乖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安抚他心灵的唯有那一轮明月,他曾对月亮狠狠立誓:“我不会令人失望,正如你从没令我失望。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伴在你身旁的一颗星。”

所以,他将自传取名为《举头望明月》。他也常告诫自己“坠入爱河是最大的罪孽”,只有用“无情”两字,才能抵御一切诱惑与伤害。但事实上,他又极重情义。“不怕你对我不好,只怕你对我好。”这是Eddie 哥哥挂在嘴边的话。

入夜,月亮在薄薄的云层间徐徐移动。我躺在床头,借着昏黄的灯光,一页页翻阅那本《举头望明月》。读着读着,脑海中闪出韦应物的诗句“西楼望月几回圆”。其实,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原本就是真实生活的写照。人生如梦,万事皆空,如同梅艳芳《女人花》所唱的那样:“花开花谢终是空,缘分不停留。”

——选自曹可凡著《我要唱到永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